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為周易是什麼意思

解夢佬

學習《周易》之前,覺得《周易》是一個云里霧里、牛逼閃閃、神秘兮兮的家伙。學過一段時間之后,對于《周易》的發展演化有了一些認識。

為周易是什麼意思

關于《周易》的起源,傳統的說法是《易》歷三圣而成書,如孔穎達在《周易注疏序》中所言:

伏羲制卦,文王系詞,孔子作十翼。

在秦以前,《周易》就已被奉為經典,但人們一般把它看做卜筮之書,故能免于秦火而傳承不絕。至于易學在漢、宋之間的發展,可以引用《總目》的扼要概括:

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傳》所記諸占,蓋猶太卜之遺法。漢儒言象數,去古未遠也,一變而為京、焦,入于禨祥;再變而為陳、邵,務窮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盡黜象數,說以老莊,一變而為胡瑗、程子,始闡明儒理;再變而為李光、楊萬里,又參證史事,《易》遂日啟其論端。此兩派六宗,已互相攻駁。

將千余年間的易學發展歸結為“兩派六宗”,自然是極為簡要的概括,未必每個學者都可以嚴格對號入座。不過我們可以借助這個框架,大致勾劃一下易學在此歷史時段的演進。

漢代學者承先秦易學研究之余緒,以象數解《易》,易學研究遂走上了讖緯一途;而漢儒治經重文字訓詁,又使易學流于煩瑣。

物極而反,到了漢末,這種研究方法走到了盡頭。王弼以義理解《易》,一掃象數之弊。《總目》對此評價道:

《易》本卜筮之書,故末派寖流于讖緯。王弼乘其極敝而攻之,遂能排擊漢儒,自標新學。

王弼的易學研究,對于儒學而言功過參半。王弼(和韓康伯)使易學擺脫讖緯術數,這是他們的功;但他們又將易學引入了玄學,頗令儒家學者不滿。正如《總目》所說:

闡明義理,使《易》不雜于術數者,弼與康伯深為有功。祖尚虛無,使《易》竟入于老莊者,弼與康伯亦不能無過。

魏晉至隋以前,象數(鄭玄注為代表)、義理(王弼注為代表)兩派并行。

到了隋代,“王注盛行,鄭學寖微”(《隋書·經籍志一》)。漢儒解《易》之作多廢,以至于孔潁達注疏《周易》時沒有別的古注可引,“詮釋文句,多用空言”,可見王注影響之大。孔潁達奉詔作疏,專崇王注,不啻對其他學說的進一步掃蕩。

北宋儒學復興,易學研究的象數與義理兩派都得以恢復。當然這種恢復不是文物出土,而是新形勢下的再創造。

義理派雖繼承了以義理解《易》之傳統,但以儒家倫理代替玄學,“闡明儒理”。

象數派繼承了以象數解《易》的傳統,又提出了各種圖式,故宋代的象數派被稱為“圖書之學”。

總之,《周易》經過歷代學者不斷闡發,內容越來越豐富,逐漸成為無所不包的知識大全。朱伯崑先生在《易學哲學史·序言》中指出:

易學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打破了迷信的領域,其對《周易》所做的理論上的解釋,終于發展成為一種哲學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成為中國的知識界和文化人用來觀察和解釋世界的工具。

文章來源于網絡,想要學習更多周易知識,請點擊專欄: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