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什麼是六根煩惱(上)

解夢佬

佛教有六根煩惱,指的是眾生的迷惑,如果擺脫不了煩惱,就說明你這人注定會營造惡業,一生都受惡果的影響,所以我們修行之人,講的就是六根清凈,其實就是要求自己遠離煩惱,追求大空,那麼這六根煩惱都有什麼呢?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吧。

六根煩惱之貪

所謂的貪,就是指談愛、貪戀、貪著。對于人世間有太多想要的,總是不滿足于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論是錢財還是情色,總是不肯看開放手,有些還會因此而傷心難過,又或者因此走上歧路。所以若貪之不得,心內痛苦,所以稱為煩惱。

六根煩惱之嗔

嗔就是指人的性格,只要稍微覺得不如意,就會暴跳如雷,有些甚至不能忍受一絲一毫的挫折,會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損害他人,對世間沒有任何的恭敬之心,總是怨天尤人,嘆其不公。

六根煩惱之癡

癡就是愚昧無知,沒有智慧,為人死板不懂變通,對事物黑白顛倒不分,對事理不明不果,總是錯蠢事,這些都被統稱為“癡”。特別因愚癡而妄生貪求,求之不得,則成嗔恚。故愚癡為三毒(貪嗔癡)總根,被這三毒纏繞著,總能造傷天害理之事。

六根煩惱之慢

慢不是指行動,而是指心態,這類人總是驕傲自滿,看不起任何人,覺得自己已經天下無敵,特別是對于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更是充滿鄙視,而超過自己的,則會非常輕慢,不放在心上,造成不能與人和睦共處的苦惱。

推薦閱讀:學佛到成佛所花的時間 學佛的基本要素 什麼是六和敬(上)

佛教中說的“六根本煩惱”有哪些

六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不正見。貪是貪愛五欲;嗔是嗔恚無忍;癡是愚癡無明;慢是驕慢自大;疑是狐疑猜忌;不正見是不正的見解,包括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貪嗔癡慢疑加上五不正見,成為十根本煩惱,又名十惑,或十使。

六根本煩惱

煩惱即迷惑,人類因迷惑而造諸惡業,受種種的痛苦。這痛苦的來源,乃由六根本煩惱而起的。現略說明于下:

一、貪—是貪愛、貪戀、貪著。對于五欲過分追求,或不義的竊取,或對于自我的財物與所學的理法,慳吝不舍,不肯惠施于人。只為私欲,損害他人,貪之為害,罪業深重,經云:‘死墮餓鬼,受饑渴報。’

二、嗔—是嗔恚。對違逆不順之境,不能忍受,生起忿怒,或橫起暴惡,損害他人,或饑渴寒熱到來,無涵養心,而生嗔恨。華嚴經云:‘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嗔恚之惱害,死墮地獄,受身相丑陋報。

三、癡—是愚癡迷昧,智慧閉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謗無因果,起諸邪見,名為愚癡。因愚癡而妄生貪求,求之不得,則成嗔恚,故愚癡為三毒(貪、嗔、癡)總根,能造傷天害理之事,死墮畜生中,受人宰割。

四、慢—是我慢貢高,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對于他人不如自己的,或超過自己的,乃至與我程度相等的,都表現輕慢態度,造成不能與人和睦共處的苦惱。

五、疑—疑是懷疑不信。對佛教真理,善惡業力,以及世間一切實事實理,都不能誠信無疑,杜塞善門,滋生邪見,造出是非惡業。

以上貪、嗔、癡、慢、疑五煩惱,是心著垢染,系縛不脫,謂之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錯誤。其性質遲鈍,難以制服,尤其無明惑不易斷滅,故稱為五鈍使。

六、不正見,由思惟不正,產生錯誤的知見,有五不正見,即是:

(一)、薩迦耶見—華譯身見,或我見。因執此身以為有‘我’,其實此身是五蘊(色、受、想、行、識名五蘊)四大(地、水、火、風名四大)和合之身,本來是無常敗壞之物,而無知執之為‘一’,為‘常’,為‘遍’,為‘主宰’的實我存在,即是薩迦耶見。

(二)、邊見—又名邊執見。邊是鄙陋或偏差的意思。即謂所得的知見鄙陋,有所偏蔽,執常執斷,各落一邊。執常的知見,以‘常’為恒常不變,人死仍舊為人,牛死仍舊為牛,貧窮永遠是貧窮,富貴永遠是富貴。執斷的知見,以人死一滅永滅,無有生死輪回升沈之事,則作惡何畏?無善惡因果可論。

(三)、邪見—不正的知見,不信正法,撥無因果,毀謗圣賢,壞諸善事。

(四)、見取見—見即指前說的‘我見、邊見、邪見’。取是取著不舍,乃對前說三不正見,執以為實。又這見亦名‘非果計果’,即是自己還沒有親證圣果,而妄執已得到圣果的錯覺。

(五)、戒禁取見—戒是戒止殺盜淫妄之類,禁是禁絕飲酒、賭博、吸鴉片煙等嗜好。持戒和守禁,本來是好的,為什麼反說不正見?這因為過患在一個‘取’字。取是執著,即妄自執著其所持不正的戒禁為最殊勝。如印度,有一種外道,他們持牛戒,或持狗戒,便食草食糞,或作投巖、投水、赴火、臥荊等種種苦行,本非出世正因,而執著修此類苦行之因,是獲得最上的涅槃妙果,故又名‘非因計因’。

以上五種不正見,是知見上的迷惑,稱為見惑。是因為邪師、邪見、邪思維等,而生起不正見。如聞正法,于見道中,即能頓斷惡見,因為易斷惡見之故,稱為五利使。佛經有說,舍利弗本為外道弟子,因遇馬勝比丘,聽到佛教因緣法門,即棄邪歸正。親聞佛陀說法之后,七日遍通佛法,證三果羅漢,再經十五日的修持,斷十惑證阿羅漢果。十惑即貪、嗔、癡、慢、疑及五不正見,也稱十使,謂能使令眾生迷妄沉淪苦海。由此十使而起見思二惑,故為煩惱的根本,有情生死流轉的苦因。

【注】

1、貪、嗔、癡、慢、疑是屬思惑,五不正見是屬見惑,斷見思二惑便證阿羅漢果。

2、舍利弗聞馬勝比丘說:‘諸法因緣生,亦從因緣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形容人煩惱的成語

【憋氣窩火】:憋:悶在心里。壓住性子,把屈辱或煩惱強壓在心里。

【禪絮沾泥】:比喻禪寂之心受到塵世煩惱的沾染。

【悵然若失】:悵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象失去什麼似的煩惱不快。

【愁潘病沈】:泛指煩惱和疾病。

【達觀知命】:達觀:指一切聽其自然或看得開;命:命運;知命:指知天命。指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任憑命運擺布,無所煩惱。

【煩天惱地】:對天地都有所煩惱。形容心情極其煩悶苦惱。

【煩心倦目】:煩惱的心情,倦怠的眼睛。形容頹喪的情緒。

【風僝雨僽】:僝、僽:煩惱憔悴。形容歷經磨難,十分煩惱憔悴。

【好肉剜瘡】:比喻無事生非,自尋煩惱。

【灰身滅智】:佛教語。指斷除一切身心煩惱,為小乘阿羅漢果的境界。

【灰身泯智】:佛教語。指斷除一切身心煩惱,為小乘阿羅漢果的境界。同“灰身滅智”。

【開釋左右】:開釋:開導解釋;左右:用于信札,尊稱對方。指用勸慰、開導的話消除對方的憂愁、疑慮和煩惱。

【六根清凈】: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六根清靜】: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牛山下涕】:牛山:在今山東淄博市東。齊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終有一死而悲哀下淚。比喻因事物變遷而引起的悲哀。也指不知滿足而自尋煩惱。

【雀角之忿】:指雀和鼠都能毀人們的房子,就如同打官司一樣。比喻打官司帶來的煩惱。

【三杯和萬事】:和:緩和。指飲酒可以解脫愁悶消除煩惱。

【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指飲酒可以消除煩惱,解脫愁悶。

【搔耳捶胸】: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煩惱的樣子。

【使心憋氣】:使:致使;憋氣:指有委屈或煩惱不能發泄。讓人心情不舒暢,使性子,發脾氣。

【窩窩囊囊】:受委屈之后表現出的煩惱,窩氣或指人懦弱,沒本事。

【閑愁萬種】:閑愁:說不出的煩惱。莫名的煩惱極多。形容思想空虛,多愁善感。也形容愁情滿懷。

【熏風解慍】:熏風:和風;慍:惱怒怨恨。溫和的風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使人心情舒暢。

【薰風解慍】:薰風:和煦的風;慍:怨恨。溫和的風可消除心頭的煩惱。

【眼不見,心不煩】:比喻只要沒有看見或不在眼前,也就不會為這操心或煩惱。

【自僝自僽】:僝、僽:煩惱,埋怨。自尋煩惱,自相埋怨。

【自詒伊戚】:自尋煩惱;自招災殃。
【自貽伊戚】:貽:遺留;伊:此;戚:憂愁,悲哀。比喻自尋煩惱,自招憂患。

六種根本煩惱與修行證果的關系

凈空法師---十煩惱法,相宗稱為根本煩惱,根本煩惱六個,六個是把后面的五個歸納成一個叫惡見,貪瞋癡慢疑惡見,善惡的惡,惡見,六個。惡見開出來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這是煩惱里頭最重的。

為什麼?這是輪回的因,這十個沒有了,輪回就沒有了,輪回找也找不到,它是假的。阿羅漢就是斷這十個煩惱,完全斷干凈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回,他往生四圣法界的聲聞法界。

『破煩惱城』,「見《唐譯》」,《大寶積經》里的「如來會」。「煩惱者,貪瞋癡等,煩心惱身,故名煩惱」,這是煩惱的總說,略舉貪瞋癡后頭用個等字,這個東西煩心,讓你心煩,讓你身惱,稱為煩惱。「又貪、瞋、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十種,稱為十煩惱」。十煩惱法,相宗稱為根本煩惱,根本煩惱六個,六個是把后面的五個歸納成一個叫惡見,貪瞋癡慢疑惡見,善惡的惡,惡見,六個。惡見開出來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這是煩惱里頭最重的。為什麼?這是輪回的因,這十個沒有了,輪回就沒有了,輪回找也找不到,它是假的。阿羅漢就是斷這十個煩惱,完全斷干凈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回,他往生四圣法界的聲聞法界。這十種煩惱斷了,但是習氣沒斷,所以在四圣法界,就在聲聞法界里他還要修,修什麼?把習氣斷掉。見思煩惱的習氣斷掉了,他就不是阿羅漢,升級了叫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是見思煩惱連習氣都斷干凈。

「天臺宗以見思、塵沙、無明三惑」,這就是迷惑,三種迷惑。見思放下,我們說放下,經上講斷,放下就是斷,遠離也是斷,這個東西是毒、是害。《百法明門》里面講根本煩惱六個,這是最毒的煩惱,煩惱的根,無量煩惱都從它生的。所以要真正知道這個東西是麻煩,它不是好東西,可是人偏偏貪愛,偏偏貪戀,不肯放下,天天念著跟著它轉,所以學佛怎麼學,功夫都不得力。這個東西不要問別人,自己要回光返照,要好好去想想,為什麼我功夫不得力?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自己回光返照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你才能進步。決定不能怨天尤人,為什麼?與人不相干,這是不能不知道的事情。許多人錯了,自己不成功,怪罪別人,造更重的罪業,甚至于埋怨佛菩薩沒照顧他。

再告訴你真話,根本就沒有佛菩薩,佛菩薩是什麼?是自性覺。常寂光里頭什麼現象都沒有,一片光明,那是什麼?是你的自性,就是諸佛如來,那就是諸佛的法身。所以大經上佛講得很清楚,「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一法身就是常寂光,就是大光明藏。它在哪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任何一法都沒有離開常寂光。常寂光靈明覺知,我們念頭才動它全明白。所以遇到困難,只怪自己,不能怪別人,老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最正確解決的方法,決定不在別人。所以佛法完全講的內學,向內不向外,向外全是過失,向內就找到真理,就找到答案。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第八十五集)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9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