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關于易經里笛子代表什麼意思的信息

解夢佬
“五德終始論”是誰首創?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

在中國的易學圣賢人物中,戰國時期的鄒衍是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因其獨創“五德始終論”和“天下九州”等觀點,被人們尊為“鄒子”。

“一畫開天,文明肇啟”。上古時期,伏羲圣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明出了先天八卦,被尊為“人皇”。

從此后,《易經》中的陰陽學理論,被人們逐漸應用到了社會、經濟、科學等各個領域中,中華民族慢慢由野蠻的原始社會,也走向了文化發達,屹立于世界文明古國之林。

羲皇辭世后,52歲的女媧娘娘代立,伏羲二世、三世皆聽命于女媧娘娘。有文字記載:伏羲圣人和女媧娘娘結為夫妻后,兩人共同開啟了“伏羲文明”,前后延續了2600多年,傳下153代,此后與外族同化。

易經里笛子代表什麼意思

其中,僅伏羲圣人和女媧娘娘血緣下傳23帝;伏羲女媧大氏族(包括外母、外父血緣),共下傳77帝。

羲皇圣人開創陰陽學說后,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在此基礎上,將春秋戰國時期流傳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論,應用到了封建王朝歷史的興替和變遷中,借以闡述陰陽五行的循環不息。

“天地流行,五行運作如輪轉。乾坤妙諦,如以中華民國之土,克清朝之水;清朝之水,克明朝之火;明朝之火,克元朝之金;元朝之金,克宋朝之木;宋朝之木,克唐朝之土;唐朝之土,克隋朝之水;隋朝之水,克晉朝之火;晉朝之火,克劉漢之金;漢朝之金,克秦朝之木;秦朝之木,克周朝之土;周朝之土,克商湯之水;商湯之水,克夏朝之火。”

鄒子晚年時期,獨創“推大圣終始之運”,也就是后來古人所說的“五德終始論”,來警戒勸導天下王侯。

易經里笛子代表什麼意思

鄒子認為:每一個朝代都有相應的五行相對應,比如,夏朝時期,崇尚紅色為尊,五行為火德;商朝時期,崇尚黑色為尊,五行為水德;周朝以中央黃土為尊,五行則為土德;

從歷史的朝代變遷的順序上來看,周朝五行土德,克商湯水德,取而代之;商朝水德,克夏朝火德,取代夏朝……

這個“五德終始論”的觀點理論,就是依照自然五行的生克原理和循環變化,來決定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

翻閱鄒衍的生平資料會發現,他出生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324年,換算成當時的朝代,應該是周顯王45年。

鄒衍的一生中,應該是充分繼承和發揚了伏羲圣人的先天八卦和周文王的后天64卦等《易經》理論和易學文化遺產。

易經里笛子代表什麼意思

網絡中,也有觀點認為,“五德終始論”并非鄒子首創,而是在上古三皇之后,五帝時期就有了。

《漢書》中談到 :陰陽家之流,蓋出于羲和之官,敬順昊天大帝;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

中國的道教文化認為,天地有五方,五方有五老。所謂的“五老”,就是先天而成的五方靈氣,即盤古大帝開天辟地之前的先天神靈,又稱“元始五老”,“五行之始”、“五氣之祖”。

五老分別為:東方青靈始老天君,稱作“青帝”;南方丹靈真老天君,稱作“赤帝”;中央元靈始老天君,稱作“黃帝”;西方皓靈皇老天君,稱作“白帝”;北方五靈玄老天君,稱作“黑帝”。

上古文化中,則認為天地東南西北方中的5個方位,分別由五帝鎮守。

例如:東方為木地,主生發,顏色為青,故稱“青帝”,代表人物是伏羲太昊;南方為火地,主生長,顏色為紅,故稱“赤帝”,代表人物是炎帝神農氏;西方為金地,主肅殺,顏色為白,故稱“白帝”,代表人物為黃帝的長子少昊;北方為水地,主閉藏,顏色為黑,故稱“黑帝”,代表人物為昌意之子顓頊;中央為土地,主稼穡,顏色為黃,代表人物為軒轅黃帝,故稱“黃帝”。

易經里笛子代表什麼意思

歷史上,東漢時期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就認為,早在上古時期,五帝的傳承順序,就已遵循了五行生克終始論,因此,這個理論早在上古時期就已誕生。

在關漢卿的文學作品《竇娥冤》戲曲中,千古奇冤的竇娥在臨刑前,曾發下3個誓言:血濺三尺白綾,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竇娥蒙冤,最終感天動地,沉冤得雪!被人們評為十大悲劇之首。殊不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文獻記載“六月飛雪”的典故。

生于齊國的鄒衍,曾在燕國步入仕途,受到了燕昭王的重用,國師相待,燕昭王特意為他建造了“碣石宮”。

但到了燕惠王時期,鄒衍遭到奸臣讒言相害,被捕入獄。為人忠直的鄒子,曾在獄中虔誠祈禱,使燕國在六月天奇跡般地下起大雪。

易經里笛子代表什麼意思

“六月飛霜因鄒衍,暴雪淹城為哪般?”可見,關漢卿能夠創作出《竇娥冤》的大作,或多或少是受了鄒衍遭遇的啟發。

早在上古黃帝時期,軒轅黃帝曾命,極有音樂細胞的大樂曲家——伶倫,創造出了“呂律調陽”。《千字文》的開篇中就說: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云騰致雨,露結為霜……

12根長短不一的笛子,按次序排列起來,插到土里面,最長的可吹出黃鐘,最短的只有4寸多,可吹出應鐘。

成語典故中,有“鄒子吹律”的傳說。古代的燕國天氣寒冷,長不出莊家,鄒子吹了一番笛子,燕國的莊家長勢就好了,被人們奉若神明。

易經里笛子代表什麼意思

“燕有黍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鄒子居之,吹律而溫氣也!”鄒子是怎樣做到了的呢?

“源易緣”注意到,鄒子吹笛,并非他親自用嘴吹笛子。而是他因地制宜,為了調整當地氣侯24節氣,利用天地72氣侯的變化,讓大地吹響了笛子。

鄒衍所用的辦法正是,將12根長短不同的笛子,笛子中裝滿蘆灰,高低不等的埋在地下。笛子的管口,則用竹子的薄膜貼上,每當冬季冬至節一陽初生時,長管子的灰,首先受到大地陽氣上升的影響,將竹膜噴出,并發出聲響,依次等最長的笛子(雨水時節)被大地吹響時,再等半個月的時間,驚蜇一到,一聲春雷,百姓們就可以耕地種植五谷了。

12呂律分別包括:黃鐘、大呂、太簇、夾鐘、估洗、仲呂、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分別著12農歷節氣中的子月(11月)、丑月(12月)、寅月(1月)、卯月(2月)、辰月(3月)、巳月(4月)、午月(5月)、未月(6月)、申月(7月)、酉月(8月)、戌月(9月)、亥月(10月)。

“6陽為律,始于冬至日,終于小滿日,如男人聲音低沉;6陰為呂,始于夏至日,終于小雪日,如女人聲音尖細。”

綜上可知,伶倫和鄒衍用12呂律調陰陽之法,其思想原理,都源自我國的《易經》。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易經》、《中國24節氣》、《中國通史》等;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