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的簡單介紹

解夢佬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各位大概都能猜到這個開頭吧。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身在江湖,心在廟堂

作為成就一座名樓的千古名篇,范公筆下的每個字都透露著對于趙宋王朝的忠貞和對于天下蒼生的掛念,可謂兩宋士大夫階層家國情懷的集中體現。

在那個名臣輩出的年代,廟堂不會因為范公的缺席而失色,江湖卻因為眾位大家的流放而熠熠生輝。

本文試圖討論的是個難以拆解的話題--廟堂和江湖,衍生出來的是文人、家國和現實。

何為廟堂?何為江湖?

“故賢者伏處大山嵁巖之下,而萬乘之君憂栗乎廟堂之上。”--《莊子·在宥》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規矩森嚴的廟堂之高

廟堂一詞典出《莊子》,指太廟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議事的地方。后來則引申為國家決策中樞(諸侯王都也算)的首都,地方則因為決策執行者的身份而排除在外。

那麼什麼是江湖呢?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大宗師》

原來也是莊子的原創,他的江湖體現了“天下”的意思,后來引申出遠離朝廷與統治階層的民間,后來在許多中國文學作品尤其是武俠小說中則是指古代俠客們與草莽英雄們的活動范圍。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一船清夢壓星河的江湖之遠

本文探討的江湖,應該是廟堂之外的統稱吧!既然范公在流放途中(尚有官身)都能自稱“處江湖之遠”,那麼怎麼能將這天大地大忽略掉呢?

廟堂代表著入仕為官,江湖代表著出世為隱。前者承載著文人們的人生至高理想和信念,而后者則意味著著置身事外,游歷人間,實現且行且歌且酒的灑脫與豪放。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橫渠語錄》

占據中國主流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從來沒有避世的教義,他們講究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責任和擔當,并深深扎根于中國知識分子的基本認知,所以蘇軾會在流放途中依舊念念不忘“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有人說,金庸的江湖再遠都有一座廟堂。之所以有此說法,是因為金庸也是一位頗具士大夫情懷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他早年曾在北京試圖從政而不可為,后遠赴香港創辦《明報》,其初衷也是問政。武俠小說則是為了招攬讀者的無心插柳之舉,不料因此成名。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查先生筆下的江湖永遠有家國和廟堂

不同于古龍筆下的打打殺殺,在“射雕三部曲”中,有對南宋忘記靖康之恥而偏安一隅的諷刺,有走完從傻小子到襄陽殉國歷程的“俠之大者”郭靖,也有元明之際攪動天下風起云涌的豪杰們,在《碧血劍》中有試圖復國而終不可為的袁承志,《鹿鼎記》和《飛狐外傳》則是以反清復明的地下活動為大背景。

先秦的廟堂和江湖

謝先生的大作錯開了先秦諸子,也許在他看來本無所謂廟堂和江湖吧。士人們無拘無束,既有來自諸侯王庭的尊崇而非圈養,也有想說就說、想走就走的權利和現實環境,幾乎每個人人都擁有健全獨立的人格。

先秦諸子,都是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沒有一個是純粹的文學家。但是,他們要讓自己的思想說服人、感染人,就不能不運用文學手段。而且,有一些思維方式,從產生到完成都必須仰賴自然、譬引鳥獸、傾注情感、形成寓言,這也就成了文學形態。--余秋雨《中國文脈》

想來那是一個不可復制的黃金時代,國君的強勢可以剝奪士人們的生命,但遠不足以束縛尊嚴和理想。先秦諸子沒有純粹的文學家和職業官僚,他們只是創造并傳播學說和理念,為達成目標的著書立說罷了。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莊子的退縮是否來自于看的太明白呢?

儒道兩大門派的宗師孔子與莊子,前者游離于廟堂和江湖之間,但我們知道他的終極夢想在于勾勒他心中的理想社會狀態--克己復禮;后者則迷戀于江湖的花草蟲魚,獨行特立而放蕩不羈,仿佛世界上沒有什麼看不透,也沒有什麼能夠羈袢得了,有超越現實的高遠,卻沒有改造社會的雄心。

如果一言以蔽的話,儒家偏向于“舍我其誰”,道家則曰“無我無為”。

這兩座后世知識分子尋路的兩座燈塔,也將后世的知識分子帶向了不同的的追求方向。廟堂和江湖都是知識分子的可選項,但二者的地位逐漸變遷,其實準確勾勒出歷史的走向與面目,也成為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命運曲線。

竹林風流的結局

筆者很喜歡謝青桐先生的《江湖有酒,廟堂有夢》一書,與余秋雨先生筆下的文脈傳承不同,謝先生重點描述了有獨立人格的知識分子在歷朝歷代的經歷和沉浮。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竹林七賢

能夠入選謝先生23人大名單的文人既是震古爍今的文豪大家,同時也是帝國政壇上的璀璨明星,更是灑脫于廟堂和江湖的典范,其首推的就是竹林七賢的嵇康阮籍。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瑯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世說新語·任誕》

談名士風流從來就繞不開竹林七賢,當時政治動蕩,禮崩樂壞,佛學進入知識分子的價值體系,與中國儒道傳統融合,造就了第一次的“江湖盛世”。嵇康的鐵匠鋪、阮籍的老牛車、劉伶的大酒缸,無不是知識分子的江湖,供七位讀書人嗑藥裸奔的一片竹林,也成為知識分子千年以來的精神圖騰。

從掌握的史料來看,他們的玩法大概有:飲酒、服藥、行散、清談、彈琴、長嘯、吹簫、打鐵、裸奔,當然離不開行文作詩。好玩也會玩,生性如此,也是時代使然。在這些玩法中,他們玩出了仕途,玩出了性格,玩出了友情,有的也玩丟了生命。--謝青桐《江湖有酒廟堂有夢》

與他們身后魏晉名士那些矯揉造作的“名士”相比,七位的真性情令后人無比汗顏和向往。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世人矚目的竹林怎能不受磨刀霍霍的司馬氏集團矚目呢?

嵇康--成為絕響的不止是《廣陵散》

嵇康將刑東市,太學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康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晉書》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遺愿不過再彈《廣陵散》

嵇康其實死于“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優秀,以《養生論》聞名天下的嵇康被讀書人視為偶像,而“不合作”的態度則成了司馬氏必然殺之而后快的目標。嵇康之死并非曲譜的軼散,卻意味著竹林的終結。

阮籍--躲過了初一十五,卻沒撐到最后

與嵇康的寧死不屈不同,阮籍性格是軟弱的,他有著不與司馬氏豢養的群狗同流合污的底線,但缺乏以死抗爭的勇氣--“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為了躲避司馬氏的征召,阮籍用盡了各種手段--裝醉、裝傻,甚至自殘,與對手虛與委蛇地周旋了十幾年,終于在一場大醉之后畫上了句號。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躲不掉的阮籍

公元263年,司馬昭進位相國,封晉公,加九錫,完成了“禪讓”前的熱身。在其黨羽的數次催逼之下,無可奈何的阮籍趁著酒醉,雙手顫抖寫成了引起后人詬病的《為鄭沖勸晉王箋》。

不久之后,心懷愧疚的阮籍郁郁而終,時年五十三歲。

劉伶--不止是個酒鬼

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劉伶《酒德頌》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誰醉誰醒,未可知也。

劉伶流傳至今的大作唯有看似莫名的《酒德頌》和一首名為《北芒客舍》的詩,后人認為他的名聲也許來自于竹林,也許來自于魏晉對于名士風采的推崇。但他至少夠資格與嵇康阮籍同飲,也唯有他成功擺脫司馬氏瘋狗般的糾纏,完成了老于江湖,死于豪飲的夙愿。

向秀、阮咸和王戎--向現實妥協

嵇康死后,出于畏懼的三人陸續走上了仕途,王戎位列三公,表現中規中矩,也曾經用“王戎摘李”的吝嗇來自污;向阮二人則郁郁不得志,后人卻無從得知他們是不想還是不能,至少在所謂的官宦生涯中,二人是一直自得其樂的。

山濤--被世人誤解千年

幾乎是嵇康遺書《與山巨源絕交書》將山濤推向了竹林叛徒的位置,但這其實只是一場做給司馬們看的雙簧而已。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宋.趙孟頫.與山巨源絕交書

這篇千古難得的散文中,嵇康謝絕了山濤的引薦,事實上他何嘗還需要別人來搭橋呢?文中無半句謾罵,只是說說自己的一貫主張罷了。二人在竹林時期的觀點從來就不相符,經常吵得面紅耳赤,但其實他們才是真正的知己。竹林本來就不是政治聯盟,山濤選擇入仕在嵇康眼中無可厚非,犯不著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對方,于是借著這封書信送了山濤一程。

順便交給山濤的還有嵇康的兒子,并留下“巨源在,汝不孤矣。”的遺言,而山濤也不負所托,嵇紹終成為名留青史的一代忠臣。

在掌握政權的司馬氏眼中,分化一幫讀書人是件容易的事情,該殺的殺,能拉的拉攏即可。廟堂其實并不缺這幾個酒鬼和筆桿子,司馬氏需要的是用名士的合作來掩飾遭人詬病、大逆不道的篡權行為,他們要的只是合作的態度,哪怕是出工不出力。

七人也并非生在一個錯誤的時代,恰恰是魏晉的黑暗政治現實成就和反襯了竹林卓爾不群的氣質和號稱“魏晉風骨”的傳奇,不然他們以玩樂和縱酒來規避現實的行為將被后人視作一群喝酒鬧事的行為藝術家而已。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軍師聯盟》劇照--黑化的司馬懿。司馬氏后來連皇帝都敢殺,何況幾個“名士”。

在篡奪政權前后,“不合作”的態度在司馬氏看來就是在打臉,屠刀逐漸從政敵的亡魂那兒轉向了名士頭上,一時殺得“天下名士減半”,竹林的風流也很快被風吹雨打去。這意味著頗具道德修養的名士群體的失敗,也意味著社會道德體系的進一步淪喪,這才是“廣陵散至此絕矣”的真正含義。

但他們也不算輸,竹林的事跡和精神畢竟流芳千古。而司馬氏在短暫的強勢之后終究成為了千百年來被后人狠戳脊梁骨的笑柄,弒君、內訌、誅殺士子和丟掉半壁江山的往事讓他們永世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甚至連自家后人也為之羞愧。

皇權和儒家的勾連

與文人對于廟堂的向往一樣,封建王朝看待文人也如同小蜜,這群人往往精通經史子集,對于水利交通等專門學科也有著觸類旁通的天賦,還代表著社會輿論方向和儒家的立場。可以說,這是一個企圖長久的王朝所必須拉攏和利用的群體。

一、皇權的壟斷

秦漢的統一開啟了皇權的壟斷,但客觀地說,這種廢除分封貴族的制度客當時只是基于權勢的威壓,而非內心的認可,士子們依舊效力于視為“知己”的主公,這與門客對家主的效忠關系并無二致。

于是皇帝們開始擔心起一個問題:用暴力手段打下的江山仿佛缺少了一些合法性和社會認同,而后代則不可能永遠有強勢的帝王來支撐王朝的延續。

于是皇權的選擇首先是與文人的結盟,用余秋雨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中國官場的政治權脈試圖拉攏文脈,為自己加持”,出身不同的知識分子逐漸被納入統治集團。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清代官員形象

自實封貴族走向凋零之后,世家大族展現了比皇朝更強大的生命力和地方控制能力,他們與皇權博弈了近千年,此刻士人們的晉身之階至少還有兩條路可走。

再后來,世家大族逐漸消散與隋唐之際,皇權也實現了用人權的全面壟斷。學而優則仕的理念也逐漸成為共識,最終在科舉制度完善之后成為主流。教育和科舉的普及逐漸保證了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三顧茅廬”之類的故事隨之成為傳說,廟堂從此體現出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傲慢。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奉旨填詞”的“白衣卿相”--柳三變

廟堂也從此建立了嚴格的規矩,所以會有李白對江湖的歸去來;至于喜歡游戲于江湖的文人,那就如柳永一般“奉旨填詞”去吧!

廟堂和江湖的直線距離逐漸拉大直至互不可見,能夠從江湖直達廟堂的人必然是出自廟堂,唯有進入皇帝小圈子的人方能享受此等待遇,比如蘇軾。

二、儒家的困惑

漢武帝獨尊的“儒術”其實已非孔孟的原創,至少董仲舒鼓吹的“天人感應”與孔子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就相去甚遠,但他勝了在與皇權模式的匹配程度上。

改頭換面的儒家開始在虛偽和高貴中徘徊,既盛產王莽之流的偽君子,更多時候則代表了中華民族的道德水準,如兩宋殉國的無數文人和剛直到迂腐的海瑞。

講究避世的道家和佛家最終被排除在廟堂之外,成了主流思想之外的個人愛好。

但壟斷廟堂的同時,儒家同樣在給自己畫地為牢。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一心追求的廟堂壟斷何嘗不是作繭自縛呢?

曾經極力推崇的皇權逐漸強勢到幾乎可以排除民眾造反和外族入侵之外的一切不穩定因素,儒家被視為了附屬品,而除了繼續為皇權的合法性和集權的合理性抬轎子之外,他們已經無路可走了。

原來皇權真正需要的是忠君愛國的牧羊犬,而非想法多多的能人。

明清獨立人格的終結

兩宋牢記祖訓(不可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的皇帝們總體上是溫文爾雅的,但伴隨世家大族在黃巢“天街踏盡公卿骨”的屠殺中徹底灰飛煙滅,改朝換代唯剩下武力推翻一條途徑,皇權也逐漸變得不可挑戰。

至于明清兩朝,皇帝們體現了自我感覺良好的特點,他們與士大夫不復曾經亦師亦友的關系而成為了廟堂的獨裁者,但凡跳脫了“本分”的臣子,幾乎都沒有善終者。

謝青桐先生挑挑揀揀,明代剩下一個徐渭和半個侯方域,但其實三大才子還是值得一提的。

身為《永樂大典》主編的解縉才華毋庸置疑,靖難之役時他沒學方孝孺和嵇康而選擇了當了“從龍之臣”,但他還是栽在了以朱棣手里,因為牽涉立儲和得罪小人被雄才大略的朱棣以“無人臣禮”下獄,這是一個誅心的必殺之由,后被活活凍死在雪地之中。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斬監侯”之后埋尸雪地--挑戰皇權的下場

解縉并非規規矩矩的忠臣而更像一個喜歡自我表現的刺頭,倘若生在唐代當與李白王維坐而論道,放在魏晉大約也能混進竹林吧。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明.楊慎《廿一史彈詞》

楊慎為明帝國的明清廟工作了一輩子,也在朝堂上戰斗了一輩子,晚年尚能保持初心,終大徹大悟而隱跡與江湖。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現實中的唐寅原沒有這般瀟灑,點秋香一事本子虛烏有,當時也算高攀了。

而十足名士做派的唐寅則像極了柳永,既有被皇權排除于科舉之外的遭遇,也有流連于煙花柳巷的事跡,更有下筆如有神的絕世才華,也同樣潦倒而死... ...不同于前者尚且受到青樓群體的無限推崇,后者今天價值連城的畫作當年不過換來幾間茅草屋罷了(唐花塢)。

其實中國歷代都不曾缺乏人才,明代的獨立人格仍然存在,不過在趨于“白茫茫”的背景之下,寥寥數人的背景顯得有些孤寂罷了。

而滿清的三百年于民族文化和精神而言堪稱摧殘,聳人聽聞的文字獄和滿漢之間“奴才”與“微臣”的巨大鴻溝以及種種馴化手段完全打斷了知識分子的脊梁,這些荒唐的舉措在明清兩朝大行其道,文人們不光要行走于朱熹擬定的“政治正確路線”,還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語言上的雷區。前人的正常舉動變成了走鋼絲的危險行為,廟堂所剩下的不過忠犬和干吏罷了。

筆者不認為曹雪芹能夠與前代的文人們相提并論,倒是金圣嘆值得一提。

真讀書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金圣嘆感題時勢

玩世不恭的金圣嘆在乎對滿清實施堅決的不合作態度,才華橫溢的他上至先秦典籍和《史記》,中到唐詩宋詞,后至小說雜劇多有留下點評。于詩詞亦不遑多讓,但大多軼散在滿清的鐵腕之下。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金圣嘆的悲劇在于高估了讀書人的分量而低估了朝廷的決心

后來,金氏因為 “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看似是地方官的陷害,實則是不自信的滿清王朝對于讀書人引領帶頭群體事件的不滿,這自然是犯了大忌。

從周亞夫用絕食來抗爭皇權的霸道到唐代風度翩翩來去自由的詩人們,再到兩宋的風流和明清的孤寂,廟堂甚至江湖上的獨立人格逐漸趨于不見,所有人都將匍匐在皇權的威壓之下。

被馴化的不止是文人

在兒時的筆者眼中,大俠就必須是小說里身懷絕技又有爆棚的正義感的好漢,不畏權貴,不鳥皇權,至少也該向荊軻聶政一般有為知己者死的覺悟,但后來看過些古本小說之后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天子看至此,不由失聲道:“奇哉!奇哉!這哪里是個人,分明是朕的御貓一般。”誰知展爺在高處業已聽見,便在房上與圣上叩頭。--《三俠五義》

看似灑脫的南俠展昭在皇帝面前竟然如同街頭賣藝人一般使盡渾身解數,天子隨口一句“御貓”,居然被他抓住時機成為了自己的“封號”。

被人當成家畜而沾沾自喜,如此拍馬屁的手段在今天也可稱之為上上等吧。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御貓”和“五鼠”名至實歸

而看似無法無天的“五鼠”在皇帝面前則是一口一句“罪臣”,五體投地,不敢抬頭,這表現比之“御貓”不可同日而語。

其實,“鬧東京”事件表面上是“貓”和“鼠”的爭斗,內在卻是五鼠對于“御鼠”封號的渴望罷了。

而在《水滸》中,哪怕是接受招安之前,大家相互稱呼依然是“林教頭”、“魯提轄”和“武都頭”的原體制內稱號,本人也甘之如飴,可見大家內心對于官家封號的認同和渴望。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定下“招安”方針的重陽酒會

而這百多條好漢的老大,則是一個一心接受招安的腹黑老大,最終他用大半兄弟的性命換來了一個不上不下的烏紗帽,雖然結局是一杯毒酒。

小時候看《水滸》時有點沒弄明白,既然是反抗朝廷的起義,為何招安就成了賞賜?如果一紙招安就能擺平數萬義軍,如此低成本之事為何王朝屢屢不見棺材不掉淚呢?其實小說的主題是忠君報國,這也是作者所代表的當時社會主流認識。

這些看似瀟灑的游俠們對來自廟堂的召喚毫無抵抗力,曾經還算瀟灑的落魄文人們不再受到人們的尊崇,整個民族對于官家身份的認可逐漸深入骨髓,直至今日。

晚晴至民國的回光返照

自古以來,而思想界的繁榮則大多來自四分五裂的亂世,盛世則泛善可陳,如先秦的百家爭鳴和南北朝的三教(釋道儒)爭雄。清末的全面失控、北洋和南京政府的有心無力則帶來實際上的分裂和知識分子思想境界的回光返照。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那是一個大時代,雖不是一個最好,但誕生了一群獨特的人。

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梟雄們,成功時不可一世,失意時也能安心當寓公,比如段祺瑞、吳佩孚和孫傳芳等。筆者并非想洗白他們,這些人也許驕橫跋扈,但幾乎從不拿讀書人下手(五卅慘案發生時段氏不在北京,也未直接或間接下令),更未干過賣國的勾當(相互利用是有的)。

于與思想界而言,君主立憲制度、馬科司(避音諱)主義、無政府主義、改良主義和偽西方化等共存于華夏大地,變法派、改良派、立憲派和復古派或爭斗于廟堂,或辯論于江湖。學術界也是能人輩出,他們迅速消化了西方數百年的思想成果并建立了中國現代學術的根基。姑且不論對錯,這番各持己見的盛況對比時下的學術、科研腐敗就不止高出凡幾。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一群卓爾不群的人物

生于這個時代文人們也開始灑脫起來,如學富五車的梁啟超,從轟轟烈烈的變法先驅到安心著書立說的學者,將廟堂所悟轉化為洋洋灑灑的救國良方,這一份廟堂和江湖之間的灑脫較之古人也毫不遜色。

梁啟超的身后,有為中國美學思想體系開宗立派的王國維,敢腳踹蔣委員長的劉文典,“嬉笑怒罵皆文章”的魯迅,號稱“士林領袖”的胡適之,不接受美國人救濟最終貧病交加而死的朱自清,以及林語堂、梁實秋、郁達夫、徐志摩等長長一串鐫刻于文學史冊的偉大名字... ...其學術水平和成就對比當下也許不好評價,但看得到的品格和風骨卻值得后人追慕。

后面還是省略300字的評論吧。

結語:世間安得兩全法?

廟堂與江湖,其實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兩個“家”,謝青桐先生的初衷也許是描繪古代知識分子徘徊于廟堂與江湖的兩難,廟堂之高意味著自我價值的實現,選擇江湖則是屬于放得下的淡泊。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筆者認為值得一看的好書

廟堂和江湖在漸行漸遠之后有逐漸走到了一起,但這并非先秦時代的界限模糊,而只是一個被廟堂綁架的江湖罷了,此初見端倪于唐宋而在明清則逐漸成型。

缺乏官方支持的知識分子終究只能是閑云野鶴,而來自社會的認同也不復以往。韓愈的墓志銘之所以一字千金,其實秘密更在于他監察御史的高位,而一介白身的柳永和唐寅,前者只能浪跡與花街柳巷,后者甚至難以果腹。

再后來,知識分子正名的方式早已經不止于廟堂,而世間人之所求,皆名和利。當二者能夠相互轉化的時候,就是難以抗拒的誘惑了,所謂的理想和追求始終是抵不過現實的,想來純粹的知識分子在權力和資本的雙重壓力下,大多已經奢談風骨,唯余媚骨罷了。

算命理的廟堂之上是什麼意思

而那個可漏船載酒,泛舟其上的江湖,庇護著古代知識分子安身立命的寬廣之地,已然干涸矣。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魯迅《自嘲》

“橫眉冷對”還是“躲進小樓”,還好筆者遠不夠非要二選一的資格,也沒有這般煩惱,不過是讀書之余,略有些感慨罷了。

參考書目:《廟堂有夢江湖有酒》--謝青桐

《中國文脈》《文化苦旅》--余秋雨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0722.html

上一篇算命說水運加旺是什麼意思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