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易經中944是什麼意思

解夢佬

封神知識點:閩國傳奇(二) 文/王事情

凡朝代必有國號,比如成為族名的漢、海外華人的代表唐,《封神演義》中的商、周等都是國號。國號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史記·五帝本紀》言“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就像要為新生嬰兒取名字,新朝建立必須確立自己的國號,一方面彰顯自己的盛德,更重要的是方便國人自稱,以及成為國與國之間的官方稱呼。

至于國號的來歷,《論語注疏》解釋說“顓頊已來,地為國號”,《廿二史劄記》也說“三代以下,建國號者多以國邑舊名”,比如大舜,有天下之號叫有虞氏,有虞就是地名。后來的秦漢隋唐,莫不如是。從女真族建立的金朝開始,才以文取義而為國號,完顏阿骨打取義金之堅固故稱金朝,后來忽必烈建元,取《易經》“大哉乾元”之句,朱元璋建明,取自《詩經·大明》(吳晗先生認為取自明教,金庸武俠《倚天屠龍記》承之)。

歷朝歷代的國號,其所來自,都不出這兩個方向。也因此,年代越古的國號越受到歡迎,如三代之號。

所謂三代,是指歷史上最古老的夏商周三個朝代。夏、周是起名大戶,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匈奴支衍赫連勃勃建立了大夏,隋末梟雄竇建德建立了夏國,李元昊建立了與宋遼鼎足而立的西夏,元末明初明玉珍在重慶也成立了大夏政權。“周”則有關隴軍事集團建立的第一個政權北周及武則天稱帝后的改唐為周,甚至臭名昭著的吳三桂反清后也以周為國號。

唯獨商,眾人避之猶如瘟神。

這非常奇怪。實際上夏商有諸多相似之處,比如末代國君都是昏庸殘暴之主,同樣的酒池肉林,同樣的炮烙蠆盆;有夏桀寵信妹喜,便有殷受嬖幸妲己;連亡國也如出一轍,成湯鼎革而作《湯誓》,以“吾甚武”號曰武王,姬發觀兵而為《太誓》,自稱武王而陳兵牧野。浩瀚五千年歷史,最終建立朝代的幾十位大佬中,為什麼就有人喜歡夏,而沒有人喜歡商呢?

大概惟一的原因就是,商朝的結局太過不祥。《封神演義》的真正歷史背景乃是商、周易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于遂率諸侯伐紂,紂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斬紂頭,懸之大白旗。”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武王伐紂。昨日的天下共主,今日的無頭之尸,作為有史記載的第一個斷頭天子,紂王的結局不可謂不慘。昔日的強盛王朝,今朝的落日殘煙,真堪稱: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國君斷頭,國家滅亡,這個結局可謂不祥之極矣。或許也正因如此,后世縱有那麼多的皇朝開國,卻再無一人愿意使用商這個國號。

不過,這話也并不絕對正確。五代十國的時候,在今天的福建,就有一個政權以“殷”為國號,并存在了兩年之久。殷即商,《論語注疏》云:“契居商,故湯以商為國號。後盤庚遷殷,故殷、商雙舉。”可見這個殷國雖然沒有明叫商國,但確實和商有某種關系。

本篇接上篇從《八閩通志》中六段記述,看王氏開閩的血腥之路,試圖理清這個政權的來龍去脈,以及找出它之所以叫殷國的原因。

易經中944是什麼意思

影視劇中紂王形象

一、背景

福建省名的來歷,是福州和建州的首字合稱。福州大家都知道,而建州其實就是現在的建甌市。建州本為建安,福建省的所有地名中,包括福建這兩個字在內,建安出現的時間之早都能排到前三。《八閩通志》云:

光武罷都尉,后又分冶縣為東南二部都尉,按《三山志》注云:“東曰臨海,南曰建安。”

也就是說,這個名字在光武帝劉秀時期就出現了。這個行政區劃極大,所以后來又分出了延平府、邵武府、晉安郡等等,連福州府也是從這里分出去的。

王氏據閩時期,子孫繁盛,扼守要津者多為王家本宗。王潮打下福建后,就讓二弟王審邽當了泉州刺史。至于建州刺史,二代王延翰繼位后,為閩太祖王審知養子王延稟出任。延稟被殺后,就到了王延政手上。

而閩王之位,也從王延翰、王延鈞、王繼鵬轉移到了王延羲手上。延政本是王審知諸子中的一位,是王延羲的弟弟(《新五代史·閩世家》有“曦弟延政為建州節度使”,上一篇制圖有誤,以下圖為準)。王延羲本性淫虐,妻妒妃嬖,常有干政之舉;又喜酗酒,醉則殺人,更作死的是,他本來就是連重遇和朱文進干掉王繼鵬之后立的傀儡,他居然敢“心疑之,常以語誚重遇等”,使連、朱二人常常流淚自辨。

易經中944是什麼意思

閩國世系新、舊表

王家二代普遍不成器,兄弟仇殺、鬩墻相爭乃是家常便飯,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王氏子孫,可以說沒有一個人例外。遠在建州的王延政要放過這個收人望的機會那就是傻子,因而我們看到的記載是:

曦(王延羲即位后,改名王曦)立,為淫虐,延政數貽書諫之。

把一個耿介之臣的苦口婆心簡直演繹到了極點。然后這哥們就有意思了,先驅逐了哥哥派過來惡心他的監軍,然后整備軍馬,與王曦大戰。戰役的結果是王延政勝了,然后這位爺尾巴就翹上天了,施施然以建州建國稱帝,國號大殷,改元天德。此時是后晉天福八年(943年)。

王延政為何要以殷為國號?我翻閱了能找到的史書,發現新舊《五代史》沒講,《十國春秋》沒講,《八閩通志》也沒講,又搜了一下網上,都沒有這方面的解讀,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大概只能靠自己搞清楚了。

此殷是否彼殷?

我覺得這是毫無疑問的,原因有二。

第一,不管古人今人都講究個大義所在。

國號就是國名,現在地球上200來個國家,都有名字。我國古代的政權也是一樣,二十四史所代表的朝代,相信只要是國人都該知道。古人天天引經據典,什麼三代的舊制、夫子的刪述、太史公的著史,對于這些,尤其看重。中國之古者,莫過于三代,所以古人所有的國號,基本都可以上溯到三代之時。比如秦是周天子的養馬之地,本義是一種牧草;漢來自漢中,《戰國策》已有漢水;此外唐與堯有關,宋是周初封的宋國故地,明來自《詩經》。少數民族也是一樣,北魏與黃帝有關,遼來自遼水,元來自《易經》,只有金和清比較隨便。

王氏子孫雖然混蛋,但并不是笨蛋,在講究師出有名的古代,他建立的國家別管多小,都必須要爭一個正統。爭正統則必須有國名,只要有國名就必然上溯到三代。王延翰打算建國稱王時,特意翻到《史記》的閩越王無諸給屬下將吏看:“閩,自古王國也,吾今不王,何待之有?”于是以閩為國號,這是能找到解釋的。

第二,在金朝“以文取義”出現之前的取國號方式,預示了殷國和商朝必然有承續關系。

王延政的初衷是要與王曦的閩國爭大義,大家都是王家人,在血緣上想不出法子,那就只好在正統上別出機杼了。

閩是閩越,是中原正統王朝分封的諸侯王。更早的七閩,也不過是被周朝征服的邦國數目(《周禮注疏》,鄭玄云)。這些化外之國,又怎比得過夏、商、周這些根紅苗正的三代正統?

這樣一來,王延政的殷國在對王延羲的閩國時,在大義上簡直具有壓倒性優勢。王延政的自立,對閩國來說當然是徹徹底底的分裂行為,然而在他為自己找到這個優勢后,已無所謂叛逆,而確實演變成了兩個國家的爭鋒。這就像從前匈奴人赫連勃勃反叛后秦,悍然以大夏立國,自云“我皇祖大禹以至圣之姿,當經綸之會……揖讓受終,光啟有夏”等搞笑之言,都是先在祖宗上把原來的宗主國踩在腳下,從而在道義上洗脫叛逆之名,最后憑武力決勝疆場罷了。

二、原因

那麼,這位小王同志為什麼要以殷為國號,又是如何與兩千多年前的殷商王朝扯上關系的呢?

下面我們將從姓氏、地理以及腦洞三個方面來分析。

1、王姓的祖源

王氏得姓的緣由有很多,一是出自周朝的國姓姬姓,有周靈王太子姬晉、畢公高后裔、周平王太孫等;二是出自媯(guī)姓,為大舜之后,田齊滅國后在漢朝改姓,后來出了有名的王莽;三是出于商丞相比干,對,就是《封神》中被挖心的比干。

比干是正史中真實記載的人物,是最早也是最知名的忠臣。比干先是林氏之祖,傳說他死后,妻子懷著身孕逃到長林石室,就在這里生下了兒子,因為生在林中石上,就以林為姓。王氏大概就是從林氏分出來的一支,因為比干乃是商朝皇室宗親,是文丁的王子、帝乙的王弟、紂王的王叔,后世一部分子孫為了紀念他,就改成王姓。

而閩國皇族這一支王氏,他們自己可能就認為是比干后裔。

這是有可能的。

按通常的說法,王潮、王審知兄弟來自河南光州固始,今屬信陽市固始縣。他們本是秦名將王翦之后,出自瑯琊王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系周靈王太子晉之后。不過一則找祖宗這件事本身就很沒譜,二則王延政甚至王審知為了跟比干拉關系,是有可能偽托上比干的。

王審知據有全閩時,有人勸他自立,他說自己寧做開門節度、不為閉門天子,堅持要做中原王朝的忠臣,一方面是實力未到,一方面亦未嘗沒有以比干自勉之意。作為兒子,王延政很有可能聽他爹講過這些事,所以才有后來的舉動。

2、光州固始本為商地

商朝統治的中心區域約在河北西南部和河南中北部,“東至大海,西達陜西省西部,東北達到遼寧省,南至江南一帶(不包括四川云南貴州等西南地區)”。光州固始即今河南固始縣,正在商朝疆域之內。

商人屢遷,前八后五。前八是指成湯滅夏之前的遷徙,多達八次;后五是指商朝建立后,自中丁開始的遷都有五次,而據《竹書紀年》記載,更是多達八次。這13次遷都之地,基本上在河南、河北、山東及安徽的四省交界處,這實際就是商朝的中心統治區域。

根據譚其驤先生制作的《商時期全圖》,王氏的故土固始遠在商朝中心之外,但仍屬商朝疆域之內。而王氏本來出身的瑯琊,即今山東臨沂,反而離商朝中心極近。無論是固始還是瑯琊,都是無可爭議的商朝故地,而這大概也給王延政提供了國號的靈感。

易經中944是什麼意思

固始、瑯琊與商朝中心區域的關系

3、商城縣

前文已引,“顓頊已來,地為國號”,通過這個原則,再打開河南省地圖,我們又有新發現。

命國號為一國最重要之事,古人對這個原則執行得相當嚴苛。找一個不太恰當的對比,王延政與趙匡胤有相同之處。趙大通過我們熟悉的黃袍加身的操作開創大宋,然而他并未遵循曹操開創的流程:封公、封王、禪位,什麼加九錫,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更是應有之義,最后篡位之后就公名、王名為國名。趙大是直接從殿前都點檢成為天子,既非公也非王,因而國號只能從他兼任的歸德軍節度使而來,時后周歸德軍駐宋州,那宋州便是龍興之地,遂以大宋為國號。宋州即今商丘,既是商朝的眾多遷都地之一,也是周天子封宋國之地,因而說趙宋國號能夠上溯到三代,就是這個原因。

王延政時為建州刺史,非公非王,他稱帝后必然以自己或王氏的發跡之地為國號,那麼就有三個選擇:建州、長樂府(今福州)、固始。長樂府為閩都,且長、建二字都嫌小器和不倫不類,那麼就只能在固始想辦法。

王審知故居在今河南省固始縣分水亭鄉王集村,記我們翻開地圖找到此處。可以發現,離此不遠有個地方叫商城縣。兩地直線距離60公里,行駛距離77公里,離得很近。殷國號很大可能就是出自商城縣。

易經中944是什麼意思

王審知故居和商城縣距離

首先,唐朝時商城縣也屬光州管轄。王氏出身的固始屬于光州,商城也出自光州,王延政挑選國號時從固始擴大到光州是很自然的事。而且唐朝的行政區劃和現在相差極大,六、七十里地也并不算遠,王氏其實既可以說是固始人,也可以說是商城人。而出于宣傳需要,王延政肯定更愿意說王氏祖籍商城。

其次,我上面這段話表述并不準確,原因在于唐時光州并無商城,而只有殷城。《舊唐書·地理三》:

殷城:漢期思縣地,屬汝南郡。宋置苞信縣。隋改為殷城,取縣東古殷城為名。

殷城置于隋初,北宋初年因避宣祖趙弘殷(趙匡胤之父)諱,改為商城。殷、商同義,也因此后人再也懶得改回來,一直到今天這里還叫商城縣。但是,在公元943年的春天,這個地方是叫殷城的!上溯至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的885年,這個地方仍然叫著殷城!

最后,殷城與殷商有無關系?

隋之所以置殷縣,是因為縣東的古殷城。古代的這個殷城究竟自何而來?和殷商王朝有什麼關系?《辭海》云“相傳縣北有商王墓,縣以此得名”,又說有商城宮殿遺址,遺憾的是,暫時都沒找到資料互證,《商城縣志》上或許講過這問題,而無論是明、清還是現代新出版的《縣志》,我花了好幾天工夫也沒搜到資源。而按殷人遷都路徑分析,商城孤懸邊鄙,歷任商王絕對是不會葬在這里的。所以基本可以排除商王墓的選項。

然而,殷城和殷商王朝也并非毫無關系。出版于1991年的《信陽地區志》第九編第六章:

1979年,羅山天湖商代息墓地出土大批銅兵器、禮器、玉器、陶器和木漆器,是我國商代考古的重要發現,彌補了歷史文獻的不足。證明商代晚期,羅山一帶駐居著以“息”為族徽的軍事貴族。另外,淮濱、固始、商城都發現有商代遺址和墓葬,其中武士墓出土的銅戈、銅鉞與天湖同型器大同小異。證之《詩經·商頌》所記“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的詩句,這里屬商王朝南控荊蠻、東扼淮夷的勢力范圍。

據《古本竹書紀年》,夏朝帝相時期已經“征淮(淮夷)、畎(畎夷)”。成湯滅夏,桀走于南巢。南巢地望在今安徽壽縣東南,離固始、商城一帶不遠(見圖)。這證明夏商時期,中原王朝的擴張已經觸及了這里,那麼在信陽地區能夠發現歸屬于夏代龍山文化與二里頭文化的遺存,在商城能夠發現商代的遺址和墓葬,也就不足為奇了。

易經中944是什麼意思

信陽地區文管會館藏國家一級歷史文物,此為商代部分

這些墓址中也許葬著諸侯國息國的貴族,更有可能埋著戍守邊疆、征伐淮夷的大將。傳說中東渡美洲、開創了印第安文明的侯喜,或許就曾在商城停留駐足。《左傳》謂“紂克東夷而隕其身”,描述的正是商朝末年仍舊在開拓東南邊疆的史實。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延政作為扎根福建的二代移民,當然不會真的思念固始或商城。然而在他立國之時,家鄉確實為他提供了非常權威的資源。殷城雖非閩國國土,但的確是王氏的龍興之地。就這樣,王延政找到了一個比閩更正統的國號。如此一來,他當然比所有王氏子孫更有資格紹續王氏,也比所有人都有資格登上帝位。

易經中944是什麼意思

殷城、固始、壽縣距離

三、事情說

然而,一切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多麼偉大、光榮的國號都改變不了這是一場分裂閩國的卑劣行為,而卑劣的人并不止王延政一個。王延羲雖為閩王,也不是什麼好鳥,閩國最后一場內亂持續了兩年,讓潛伏在暗處的野心家連重遇、朱文進鄙視到了骨子里。944年,兩人弒王延羲,并收宗族五千余人而殺之,福州王氏子弟無論長幼為之一空。

歷史開了個驚人而殘酷的玩笑,作為王審知碩果僅存的兒子,王延政就這樣一夕之間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正統,也是惟一的正統。這個身份還是有點作用的,其時建州兵精,泉州軍將留從效詐稱:

富沙王(王延政本封富沙王)兵收福州矣,吾屬世為王氏臣,安能交臂而事賊乎?

于是殺掉朱文進的泉州刺史降殷。漳州、汀州、福州皆平。王延政兵入福州,進入這個他曾魂牽夢縈的國都,登上了那求之若狂的皇帝寶座。

可是就在這時候,他又覺得還是“閩”好,于是把殷國改回了閩國。那曾寄托了他開國建州、甚至逐鹿中原的野望的大殷,終究還是讓他一腳踢進了故紙堆。前前后后,殷國一共存在了兩年而已。

而無論是殷還是商,確實是不祥的。又一年后,南唐滅閩國,王延政被俘送往金陵,王氏在福建五十五年的榮耀就此煙消云散。

易經中944是什麼意思

殷國疆域

參考資料:《新唐書》、《新五代史》、《信陽地區志》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6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