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二虎把門什麼意思

解夢佬

南良村位于江西省南康區大坪鄉。公元912年,鄧如岳從虔州(今贛州)遷徙至南良開基創業,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村史。

在唐大中元年之前,鄧士奇公的前輩們,從河南南陽(現鄧州一帶)向南逐步遷徙發展。至唐大中元年(847)年,鄧士奇公家居廣東,并任廣州僉判一職。后辭官也落腳于廣東一帶休養生息。

鄧士奇公生育有鄧如岳、鄧如嵩和鄧如崗三子。長子鄧如岳從小聰明伶俐,活潑好動。長大后,能文能武。875年黃巢起義,農民軍于878年進攻虔州(今贛州),鄧如岳英勇善戰抗擊有功。次年,提升為引營都統,統領虔州。

884年的一天,盧光稠(有史料也認為是王緒與王潮軍隊)率兵攻打虔州。鄧如岳為避免虔州百姓遭受戰火的傷亡,選擇自動放弆守城,受到攻城將領與虔州百姓的尊重。

據史料記載有"民賴以安居,后人感其恩德,為如岳公立祠祭祀于虔"。后鄧如岳以年邁體衰為由,思襯著過"思相地避世而居"的生活。

算命二虎把門什麼意思

鎮守虔州的盧光稠,力邀從長安南下避難的風水大師揚救貧來虔州協助城池的規劃建設。揚救貧來虔州后,與鄧如岳的多次接觸中,被鄧如岳為人處事的善舉行為所感動。并受鄧如岳之請,走遍贛縣、于都、信豐和南康等虔州周邊地域,為鄧如岳選佳地而世居。

楊救貧風水大師,經過了多年的爬山涉水踏遍多縣地域選地,終于在公元912年前,在南康的南梁,為鄧如岳選定了居世佳地。

揚救貧為何選地定在南康北部山區的南梁,有很多種有趣的傳說。但從歷史與現代風水理論來分析,還是南梁的地形地貌更符合選地的風水理論特證。一千多年來,南梁沒有發生一次因地質變化等引起的自然災害。三面環山,村莊建設取材方便。一個山口連接商業古道,出入方便。從南梁水口往北延伸長有約4公里地勢平坦的千頃荒地,便于開墾變良田.非常適合開基創業。

古時為什麼叫南梁村,也有多種傳說,其中有二種傳說更貼近古時風水理論。一是楊救貧大師見過華山、秦嶺之雄偉。又在虔州助政,虔州的山,無論從氣勢與海拔上比,只能稱山嶺。而他為鄧如岳所選定的居世之地,就只能稱為山梁了。從地理上講,華山、秦嶺在北,此地為南,便稱南梁。二是南康境內最高峰是白鶴嶺,揚救貧所選之地,位于該嶺的南邊一處山梁上,取名叫南梁。

解放后,南梁之名,改名為南良了。

當你邁入南良村的地界時,由南向北望去,整個地形地貌成多個"∩"型形狀,其中有九座山,猶如龍騰般地由北往南延伸。這種地形地貌,當地人很形象地稱為"九龍出山,二虎把門"。

南良村的村民,絕大多數為鄧姓。從老祖宗建上下中"三門"的宗祠后,便區分了各門的世系排輩。但同字輩起,其輩份三門歸一。

南良村的房屋建設成橫形的“井"型布局,大小街道路面均輔上大小不一的石頭(塊)。主要村道可以通過現代社會的轎車。可見,當時村莊的規劃建設,規模與工程都是很大的。

全村排水系統,采取村莊邊緣開大水渠,村內沿小道兩側開小溝排水。整個村莊小溝連大渠,暗溝明渠相連,縱橫結合。村邊緣的大水渠直接排入河流中。村中心的排水方式,則由水溝流入水塘,經水塘溶積緩緩流入河流。

古村東南西北及村莊中央地帶,分布有吊井、雙口井、八角井等形狀各異的村民用水工程。村民可自由從四面八方出入用水。

算命二虎把門什麼意思

古村邊緣布設了五十多座大小形狀各異的水塘,環繞古村,環境優美,調節了村莊氣候,利于古村規劃建設大量用水,特別是利于提水防火等。

古村由南向北成長形規劃建設,多數村民的房屋座西向東,邊緣村民或伴山所建房屋則依地形順勢選擇朝北朝南或朝西。

村民的房屋,都是靠山而建。而南良村世勛堂、繼述堂和崇恩堂及圍繞三大祠堂所建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座西向東的。其后是樹林茂密而雄偉的大山山脈(屋背嶺)。東邊一條由北向南流向的河流,可灌溉千傾良田,便于村民清洗農具,洗衣等外,更便于瀉洪。

千年古村南良村落的建筑設計,完整地展現出我國風水學的優美畫卷,具有背山環水面屏的村落建設特點。尤其是道路和排水工程的建設,具有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的特點。

南良村屬的地名,如風車垇、八角井、麻石地、楓樹下、楊梅坑、牛古嶺、垇上坪、小南良、語錄牌、拱橋上、東門頭、屋背井、石壁下、園嶺腦、崎嶺下、油槽坡、屋背嶺等,有的以物冠名,有的以方位冠名,有的以范圍大小取名,有的以地貌形態取名。就象一杯美酒,細細品嘗,耐人尋味,都是有故事的。

古村南良歷史上可分為上門、下門和中門,而不是按人們習慣以上中下的順序。這主要是以世系歷代的繁衍與發展來決定的。根據史料記載,一世鄧士奇公的長子是二世鄧如岳,其名下繁衍至第七世子智公和子信公,南良從此分出了上門和下門。下門第七世子信公繁衍至第十世文可公和才可公,又分出了中門,這就是南良上下中“三門”的來歷。

“三門”各自的鄧氏宗親,分別建設各自的鄧氏祠堂。上門祠堂為世勛堂、下門祠堂為繼述堂、中門祠堂為崇恩堂。中門祠堂的堂名,大有感恩之意。

根據此段史料證實,上門世勛堂、下門繼述堂和中門崇恩堂都是如岳公的后代建設的。

南良上門世勛堂始建于明樂年間,下門繼述堂始建于明正德年間的1521年,中門崇恩堂建于明朝嘉靖壬戌年(公元1562年)。三個祠堂都按明代建筑風格,采取天井式樽櫨斗拱加園木獨立柱式的磚木結構,石礎雕花,斗拱四周是"花好月圓“、"梅蘭竹菊"、"龍鳳呈祥"和"仁禮之道"等精美繪畫。拱斗中央有一層心木花格,展現高超的建筑手藝。祠堂占地有4OO平方米,寬敞明亮雄偉。照墻與祠堂之間有3OO平方米的貢坪,高大的照墻和"福""祿""壽"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與雄偉的鄧氏宗祠渾然一體,相得益彰。每年春節上下中"三門"的祠堂,都請戲班子賀新年,熱鬧非凡,就有了"三臺戲班子"唱大年的傳說。

中門的崇恩堂于1965年的一個晚上倒塌了。2O19年,中門所屬的族人們,齊心協力,樂于無私奉獻,自愿捐款達8O多萬元,重建了崇恩堂。建筑工程于2O2O年底完工,一棟嶄新的崇恩堂屹立在南良大地上。昔日"三堂"鬧新春的熱鬧祥和歡樂的場面,將再現在人們面前。

該村民風淳樸,待客熱情。處處可見古井、古祠、古匾、古樹、古石巷、古石拱橋等古建筑和古老的民俗。每逢過年時節,外出務工或回鄉探親的宗親,都會去宗祠祭祖。各家各戶提著各種食品,在宗祠內招待客人。宗親間相互交流,氣氛熱烈而詳和。

千年的古村,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步伐,年青人走出古村,溶入到大城市的建設中,增加了經濟收入,拓寬了發展的眼光,給千年古村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現在一棟棟嶄新的磚混結構房屋,代替了昔日的士坯房。家家戶戶通水泥路,生活用上了自來水、太陽能、熱水器、電飯煲等電器。許多家庭購買了轎車,村民的生活水平,正在向小康大步邁進。

關心支持教育,為國家建設培養有用人才,成為廣大村民的自覺行動。據不完全統計,全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名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人,許多家庭還出現多名具有本科學歷的大學生。有的畢業于清華、北大等全國著名高校,有的成為了博士后。現在,南良村這些學有所成的有志青年,奮斗工作在我國經濟建設的各條戰線上,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千年古村南良,是生我養我的家鄉,哪里有我無盡的童年玩藝與青年勵志的回憶。

歡迎各地游客、各位宗長、兄弟姐妹,在百忙中,抽空去千年古村一一南良參觀。

更希望有關部門引起重視,加以考證,把千年古村南良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加以開發與保護!

鄧氏宗親南康鄧氏聯誼會會長鄧文革

2020年10月1日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