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易經數字0代表什麼意思

解夢佬

數字,是表示數目的文字、符號或數量,是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

人類從最早用來計數的工具是手指和腳趾、小石子和豆粒和打繩結、刻畫記數,到后來發展到刻畫記數,乃至使用今天的文字數字。所以說數字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載者,通過數字的內涵與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賢智者為我們留下的思維模式、哲學思想、宗教理念等寶貴的精神遺產。

易經數字0代表什麼意思

其一: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南、二氣、三陽、四喜、五福、六合、七星、八寶、九宮、十全十美

。他們都是什麼意思,包括什麼呢?

一南,南是南極壽星;二氣,二氣即兩儀,一陰一陽;三陽,三陽即手足太陽、陽明、少陽經脈的總稱;四喜,四喜是指:福、壽、祿、禧;五福,《書經》上所記載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終命;六合,古代結婚要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地支合起來共六個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適合,這叫“六合”;七星,七星是北斗七星,一天樞、二天璇、三天璣、四天權、五玉衡、六開陽、七搖光;八寶,佛教八件寶物是法輪、法螺、法傘、白蓋、蓮花、寶罐、雙魚、盤長;九宮,九宮是將天宮以井字劃分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九個等份;十全十美,指非常完美,毫無缺陷,沒有瑕疵。出自清·陳朗《雪月梅傳》“賢侄出門也得放心,豈不是十全十美。”清朝乾隆皇帝自詡文治武功,福祿壽俱全,自稱“十全老人”。今人常理解為“十全十美”。

易經數字0代表什麼意思

其二:

零——無極:在我國道家文化中,零代表無極,“無”是零和空的意思,“極”是無思無念的意思。零也代表代表圓滿,無缺陷才能圓。零是根本,是本源,一切由本源生,一切從零開始。

一——無極生太極:太極,是天地未開、混沌未明之前的狀態。老子《道德經》第42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說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古人認為,“一”不僅是數的開始,是萬物之始,而且是生成萬物的元素,是世界的本源。

二——太極生兩儀: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是什麼?陰陽,天地,晝夜,男女,乾坤,動靜,剛柔等等,萬事萬物中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

三——兩儀生三才:三才:指天、地、人。《易經》:“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字經》:"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天地人,三才,在五格剖析法中位天格、地格、人格。講人的內在運勢,講人類與天地的自然和諧,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數字三是很有講究的。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土金;人有三寶:精氣神。三是上中下;三是過去、現在和未來。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級別最高的尊神是“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佛家級別最高的是三寶:佛、法、僧;我國儒家對三也是推崇備至,地位最高者稱為三尊:君、親、師。

四——兩儀生四象:"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最先出自伏羲的《易經》。什麼是四象?即太陽、太陰、少陰、少陽。而又名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從方位角度論,四象為東、南、西、北;從一年季節論,四象為春、夏、秋、冬;從人的名字論,四象為孟章、執名、監兵、陵光;從飛禽走獸論,四象為青龍、玄武、白虎、朱雀。

五——四象生五行:何謂五行?《尚書》解釋說:“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戰國末期,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家們把五行與陰陽、日月星辰、乾坤八卦結合起來,進一步發展為五行學說,滲透于天文、歷法、醫學等各個領域,盛行于漢世,從此五行才變得神秘起來。大自然由這五種要素構成,這五種要素的興衰,關乎大自然的變化,關乎宇宙萬物的循環,影響到人的命運。這五種因素相生相克,相對立而存在,相制約而發展。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靈——天、地、人、神、鬼;五方——東、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黃、白、黑;五時——春、夏、四季、秋、冬;五谷——稻、黍、稷、麥、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氣——風、熱、濕、燥、寒;五音——角、徵、宮、商、羽;五蘊——色、受、想、行、識;五常——仁、義、禮、智、信;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義——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經——《易》、《尚書》、《詩》、《禮》、《春秋》。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五帝:東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黃帝、西方白帝和北方黑帝,即五位天帝。另有一種說法,是指上古時的五位帝王: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六——五行生六合:六合,一指上下和東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二指古代用于記時、記月的十二地支,選擇吉日良時,考慮“沖(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與丑合、寅與亥合、卯與戌合、辰與酉合、巳與申合、午與未合,稱十二地支六合。

歷來古代人們認為,“六”是個象征順利的數字,也因為《易經》的坤卦有三個陰爻,重疊而成,是三個“六”組成的純陰之卦。《坤傳》:“坤道其順乎。”《說卦傳》;“坤,順也。”坤卦代表了順利,重疊的“六”也就代表了順利,所謂“六六大順”是也。

在中國數字文化中,“六”象征著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國自先泰以來就有崇尚“六”的傳統觀念,許多事物都用“六”這數字來概括。六部儒家經典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諸子六家:陰陽、儒、墨、名、法、道;周代兵書太公六韜: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和犬韜;古代把親屬關系歸納為“六親”:父子、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六十年為一周期,稱“六十甲子”;婦女懷孕稱為“身懷六甲”;民間廣泛流傳“六六大順”的吉語。

七——六合生七星:七星,可用于表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八宿中的天罡,即北斗星。

縱觀中國傳統文化,7這個數字是吉祥和吉利、尊貴博大的象征,它代表著古代自然科技與人文科學的一種結合。7其實是陰陽與五行之和,既是道家所謂的“道”或“氣”也是儒家所謂的“和”的狀態,都與“善”、“美”有著密切的聯系。

古代的天文學家認為,宇宙有7大行星;《皇帝內經》中說,女性的生命周期數是7,每7年體現一次大變化,此所謂男八女七;人體有七竅,感情有七情;詩歌有七言、七絕、七律;音樂符號有七個,大可以組成美妙的曲調。道家說,人有七魄;佛教也有佛祖打坐七七四十九天成佛的說法。

八——四象生八卦:《易經》所說的卦,是宇宙間的現象,是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現象。宇宙間共有八個基本的大現象,而宇宙間的萬有、萬事、萬物皆依這八個現象而變化,這就是八卦法則的起源。八卦是古代漢民族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所謂八卦就是八個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畫出的。伏羲氏在天水卦臺山始畫八卦,一畫開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變化的陰陽系統,用“一”代表陽,用“- -”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按照大自然的陰陽變化平行組合,組成八種不同形式,叫做八卦。根據史料記載,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圖和洛書。是中國道家文化的深奧概念,其深邃的哲理可以解釋自然、社會現象。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文學智慧中,大多褒義詞語也含有“八”這數字,體現出古人對它情有獨鐘,好比說“才高八斗”用來形容生活中有才干的人、善于交際的人則是“八面玲瓏”;以前有功名顯赫背景的人都會坐上“八抬大轎”,以彰顯其“八面威風”的風范。

九——八卦生九宮:九宮,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家將天宮以井字劃分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九個等份,在晚間從地上觀天的七曜與星宿移動,可知方向及季節等資訊。

在中國古代,九為陽數的極數,是多用九這一數字來附會帝王,與帝王有關的事物也多與九有關。帝王之位稱“九五”。帝王稱“九五之尊’”。

大禹治水,后來稱王,建立了夏朝,在全國劃分為徐州、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個州;青銅器有“九鼎”,皇帝周圍要設“九卿”;朝廷命宮設“九品中正”,京師置九門;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間半;天安門城樓面闊九間,深九間;佛堂供物重量,不是八九七十二斤,就是九九八十一斤。中國紫禁城及皇家園林、行宮的大門,裝飾甲“九路釘”,每扇門的門釘縱橫各九個,共81個釘。器物也多以“九”為名。如:“九龍杯”、“九龍壁”、“九桃壺”等。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還諧音“久”,有長長久久的意思。民間以“九”作為最高境界,100多歲的老人總是說自己九十九歲,以期望活的更長久。

十——九宮生十方——歸零:我國道教有三界十方之說。三界者有:以時間分為:無極界、太極界、與現世界;以空間分為:天界、地界、與水界:以道境分為:欲界、色界、與無色界。皆稱為“三界”也。十方是指: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北方、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為十方天也。佛家也講十方,也是指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北方、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說的是十方世界,每一方都有無量無邊的佛國世界。世間一切僧,稱為十方僧;世間一切佛,稱為十方佛。

一元是開始,十方是圓滿。在中國文化中,由于10是十進制的第一個進位后的數字,表示達到頂點。

所以有有十全十美含義,代表圓滿的意思。“十”在中國文化和生活里,是一個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都很高的數字。“十拿九穩”:比喻非常有把握;“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無缺陷;“十步芳草”: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一元之數,萬物開泰。在中國的傳統的道教文化中,從0123456789這9個數字里,都暗含著一定的玄機和深奧的道理。既相互依賴,又各得其妙。

易經數字0代表什麼意思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