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關于爭斗的壞處的八字成語

解夢佬

【文化評析·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⑨】

關于爭斗的壞處的八字成語

作者:尹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兼理論評論委員會會長

關于爭斗的壞處的八字成語

“好處說好,壞處說壞”原本是文藝評論的道德“底線”。但事實上,因為利益和偏好而對文藝作品進行無原則吹捧和無根據棒打卻總是存在的。魯迅在文章《罵殺與捧殺》中就批評過這種“罵”與“捧”的亂象,并指出“批評的失了威力,由于‘亂’,甚而至于‘亂’到和事實相反”。現在,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文藝評論的傳播渠道越來越多,文藝評論的傳播方式也越來越豐富,人人都是評論者成為現實,公號、微博、短評、短視頻、評分、跟評、彈幕等,構成文藝評論的大千世界。由于受到各種利益、動機、個人偏見、商業競爭的驅動,罵殺和捧殺現象常常出現。其惡果在于,擾亂文藝評論的生態,混淆觀眾和讀者的視聽,引發種種人為的對立和沖突。這幾乎可以說是文藝界的公害,不僅影響到創作生產者的利益,而且也傷害了觀眾和讀者的權利。

這種罵殺和捧殺,其共同點是只顧利益、只講立場、罔顧事實、罔顧理性。有的對文藝作品過度拔高,甚至舉劣為優,“藝術創新”“史詩”“才華橫溢”“藝術高峰”“爆款”“黑馬”等帽子滿天飛,背后其實反映的往往是票子、圈子、面子這所謂“三子”的利益;有的則是對文藝作品大打出手,指責作品一無是處,而事實上劇集才剛剛開播、電影還沒有上映,他們只是根據演職員名稱、幕后消息、映前廣告、第一印象等就蓋棺定論,背后反映的往往是個人好惡、博眼球動機和種種不可告人的商業利益。與此相關,還有完全主觀的選邊刷高分,也有故意的選邊刷低分,黨同伐異、硝煙彌漫,造成評論生態的種種不健康亂象。創作者們深惡痛絕,觀眾讀者嗤之以鼻。

凡有利益的地方,就必然有爭斗,杜絕罵殺和捧殺亂象恐怕很難。但是罵殺和捧殺之風卻應當而且可以受到抑制,讓它即便存在,但是無效;即便有效,效果也有限。所以,第一,還是要提倡評論者和傳播者自律。罵殺、捧殺能夠得益于一時,但將失信于一世。評論者、傳播者,甚至提供傳播的平臺,最終都會因失信而失去立身之本。第二,需要建立評論的獎罰體系。創作生產機構可以用法律維護自己正當的“名譽權”,平臺也可以通過技術鑒定、用戶舉報、事實查證進行相應處理,更要有意識地抵制流量沖動,限制這些內容沖“熱搜”、上“頭條”。相關管理部門也不要被這些罵殺捧殺的評論所干擾和脅迫,而是尊重、維護、推薦、樹立理性、專業評論和評論家的權威,用對風清氣正的獎勵來抵制罵殺捧殺的得逞。第三,要開展批評與反批評。真理越辯越明,有謬誤就需要澄清。無論是傳統媒體或是自媒體,要積極開展文藝批評和文藝爭鳴,這種批評和爭鳴不是劍拔弩張的“角斗”,而是實事求是的討論。有爭論就有比較,有比較就有判斷。這也是學術民主、批評民主的一種體現。

當然,我們應該認識到,罵殺和捧殺的現象雖然常見,但是真正被“罵死”的好作品和被“捧火”的差作品卻幾乎沒有。或者說,“罵”和“捧”即便一時得逞,但最終會成為笑柄。有的作品,營銷吹破了天,兩三天之內就被觀眾所唾棄;還有很多作品被各種座談會夸成一朵花,結果票房還不及影院放映的成本,只能不了了之;也有一些作品,被水軍“黑”、被動機不純者批,但觀眾卻用腳投票、用票房支持,票房逆襲的現象頻繁發生。究其根本,還是觀眾和讀者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樣,人們鑒別信息的能力越來越強。所以,紙很難包住火,真金也不怕火煉。從這個意義上說,好作品湮沒不了,差的作品也升不了天。一方面,通過各種制度、措施、爭鳴,我們要抑制罵殺捧殺亂象;另一方面,我們要為理性、專業、獨立的評論提供舞臺。我們相信,在這種“正與反”的較量中,在對媒介素養和評論素養的普及中,越來越多的觀眾和讀者會練就“火眼金睛”,不會忽略一部好作品,也不會迷惑于一部壞作品。在人人都是評論家的時代,“老百姓心里有桿秤”。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16日0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