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禪意的好句子
1.失去的東西,有必要去追討嗎?
佛曰:失去的東西,其實從未曾真正地屬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討。
2.生活太累,如何輕松?
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與攀比。
3.昨天與今天,我們該如何把握?
佛曰:不要讓太多昨天占據你的今天。
4.如何對自己,對他人?
佛曰:對自己好點,因為一輩子不長;對身邊的人好點,因為下輩子不一定能夠遇見。
5.您如何詮釋禮貌?
佛曰:對不起是一種真誠,沒關系是一種風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誠,卻得不到風度,那只能說明對方的無知與粗俗。
2. 具有禪意的話有哪些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明鏡止水 皓月禪心自家有好處,要掩蔽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蔽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人生在世,生死并無一定。暫時來此世間,又得離開,如月亮有圓有缺;又如花有盛開,也有凋謝之時。
這輩子出生是上輩子死亡的接續。前世假若沒有死亡,今生何以能生?如果這輩子智慧不明澈,下輩子如何能保有福慧與人身??????? 掬水月在手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佛坐蓮花,內里縱有乾坤,始終靜默不語你在云天,萬山皆是沙盤;你是佛眼,頑石亦具靈性 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3. 描寫禪意的詩句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原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出自于《六祖壇經》。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覺道,不是真有什麼樹。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 物,而有所執著。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若說覺悟了,但覺悟其實它是無形無相的。
【明鏡亦非臺】:雖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 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哪有還要有個臺。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即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 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也無從生出了。就是無所住也.
【注釋】 這首偈頌主要是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沒有一切執著,也就是佛所說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 能證得。這個地方就教人沒有執著。這個偈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 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 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4. 有關禪意的詩句
在中國歷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關于禪意的詩句。
有關禪意的詩句我個人就很喜歡這幾首: 1.題義公禪房 唐·孟浩然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
2.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唐·王維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3.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唐·王維 龍鐘一老翁,徐步謁禪宮。 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
4.青龍山曇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齡 本來清凈所,竹樹引幽陰。 檐外含山翠,人間出世心。
5.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6.題東林白蓮 唐·齊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滿白蓮。 秋風明月下,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誰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題 唐·鄭谷 往事悠悠成浩嘆,勞生擾擾竟何能。 故山歲晚不歸去,高塔晴來獨自登。
林下聽經秋苑鹿,江邊掃葉夕陽僧。 吟馀卻起雙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贄 十卷楞嚴萬古心,春風是處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開日,人自縱橫水自深。
9.法海寺訪仁公 清·鄭板橋 樹滿空山葉滿廊,袈裟吹透北風涼。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簾問夕陽。
5. 描寫禪意的詩句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原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出自于《六祖壇經》。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覺道,不是真有什麼樹。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 物,而有所執著。
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若說覺悟了,但覺悟其實它是無形無相的。 【明鏡亦非臺】:雖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 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哪有還要有個臺。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即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 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也無從生出了。
就是無所住也. 【注釋】 這首偈頌主要是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沒有一切執著,也就是佛所說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 能證得。這個地方就教人沒有執著。
這個偈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 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 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
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6. 帶有禪意的詩句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唐 白居易
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
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唐 孟浩然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終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
唐 張說
實相歸懸解,虛心暗在通。
澄江明月內,應是色成空。
唐 龍牙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
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