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意思

解夢佬 0

1.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木蘭詩》的重點句及翻譯

暈~~!怎麼又是這個問題??!! 翻譯嘛,不用我說了吧,上面的大蝦已經回答得很好了,說說重點吧! 【重點解答】 1.“唧唧復唧唧”究竟是什麼聲音? 對此歷來說法不一。

大致有三種:織機聲、嘆息聲、蟲鳴聲。 ① 織機聲。

如果理解為織機聲,將有如下情境。詩歌一開始,就出現不停不息的織機聲,人未出場聲先聞。

然后才交代這是木蘭正在對門而織,一個勤勞的姑娘形象躍然紙上。但織著織著,有節奏的織機聲聽不到了,傳來的是一陣陣長吁短嘆。

這究竟是為什麼?木蘭啊,木蘭,是什麼事兒讓你如此發愁呢?于是轉入后面的情節。這樣的理解當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嘆息聲。有學者對此做如下解讀:“當戶而織,說明木蘭是一個勞動女性,而不是侯門小姐。

本應該聽到她的織布的聲音,但聽到的卻是‘唧唧復唧唧’的嘆息聲。一個‘唧唧’就已經說明是在嘆息了,又重之以‘復唧唧’,作者還覺得意猶未足,最后又‘惟聞女嘆息’,作者這樣反復強調,是要告訴我們木蘭的憂思之深,木蘭是停機長嘆,而不是邊織邊嘆。

作者沒有寫木蘭的愁容,也沒有寫木蘭停機長嘆的舉動,作者只是繪聲,通過接連不斷的聲聲嘆息,刻畫出一個充滿憂愁苦悶的木蘭女的形象。”(張燕瑾《繁而有味,簡能傳神——讀〈木蘭辭〉》,《漢魏六朝詩歌鑒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 ③ 蟲鳴聲。

如果將“唧唧”理解為蟲聲,在我們眼前就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夜深人靜,四下闃無人聲,只有蟲兒在夜幕中“唧唧”鳴唱。接著再寫木蘭姑娘正對門坐在織機旁織布,可是她為什麼手握織機不織布,卻坐在那兒長吁短嘆呢?四野的蟲聲與木蘭的嘆息聲交相應和,渲染出一個女孩兒將要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之前的心境和氣氛。

總之,詩無達詁,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的問話人是誰? 一說是父母在問,認為只是父親在問或只是母親在問的,也屬此說。

的確,父母如果聽到女兒的嘆息,一定會發出這樣關切的詢問。一說是敘事人在問,因為《木蘭詩》是口頭集體創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樂歌唱的,歌唱者能以敘事人的身份進行擬問。

這兩種說法其實并不矛盾。在民間講唱文學中,演唱者往往有敘事人和故事人物的雙重身份,敘事人的語言與故事人物的語言有時是相融合一的。

因此,這首詩中的“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以及“女亦無所思……從此替爺征”可視為父母與女兒的問答,也可視為敘事人的擬問擬答。此外,這首詩中常以第一人稱來敘事,既可以看做木蘭的自述,也可以看做敘事人的轉述。

3.“雄兔腳撲朔”等四句該如何理解? 第一,應該先明確這是一個生動的比喻。前兩句寫兔子在靜臥時外在行為舉止區別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別出雄雌;而當兔子一起奔跑時,就難以分辨出性別了。

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別特征明顯,而在戰場廝殺時,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難了。 第二,應該進一步思考作者為什麼要用這樣一個比喻句結束全詩。

首先,這個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釋了“火伴”們的驚訝,同時也是對讀者必然產生的疑問做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將這四句話看做是木蘭對“火伴”的回答。

從這四句俏皮風趣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到木蘭富有機趣智慧而又充滿自豪的神態表情,還有什麼能比這四句話更有趣巧妙呢?真是個錦心繡口的木蘭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來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這一機巧的比喻,使全詩為之增色,錦上添花。

此外,這四句詩被認為是吟唱者即敘事人對木蘭的贊詞,這種說法與將其視為木蘭對“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4.如何理解《木蘭詩》中的繁簡處理? 必須明確以下三點:《木蘭詩》中何處繁,何處簡?這樣的繁簡處理產生了什麼樣的效果?作者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處理? ① 繁筆的運用:木蘭當戶織時的心事重重,木蘭準備行裝時的活動,木蘭奔赴戰場時的心態,木蘭回家后家人的歡樂,木蘭重著“女兒裝”時的欣喜等內容,都寫得不厭其繁,細致入微。

例如,木蘭采買鞍馬一事,就通過東西南北的排比鋪寫,渲染了戰前準備的緊張和忙碌,讀者似乎可以看到木蘭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見一身戎裝的木蘭是何等的英姿颯爽! 又如,寫木蘭奔赴戰場時反復提及“不聞爺娘喚女聲”,其實正是木蘭此時心態的真實寫照:當夕陽西下,暮色沉沉時,木蘭獨自露宿在黃河之畔時,耳聽黃河流水嘩嘩作響,心中卻時時回響著父母的聲聲呼喚,漸行漸遠,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早已聽不見了,但這聲音卻時時回蕩在女兒的耳畔心頭!征程漫漫,何時能再聽到那溫暖女兒內心的爺娘親切的呼喚呢? 再如,末段寫木蘭將回家鄉時爺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動,通過同樣的句調作三次反復重疊,生動表現了親人們十年離別后終于得到團聚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而對木蘭重入閨房,再著“女兒妝”的一段描寫,更是淋漓盡致地渲染了木蘭的熱愛生活、美麗可愛的女兒情態。

② 簡筆的運用。至于簡筆,主要是對戰斗過程的描寫力求其簡,十年生活,只用了幾句話就交代完了。

為什麼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的。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

2. 木蘭詩中重點詞的意思

唧唧:織布機的聲音。

復:又。 當戶織:對著門織布。

機杼:織布機,杼:織布梭子。 唯:只。

何所思:想什麼。 憶:思念。

軍帖:軍中的文告。 可汗:我國古代一些少數民族的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軍書:征兵的名冊。 十二:虛數,表示多數,不是確指。

爺:父親。 市:買。

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市:集市。

旦:早晨。 去:離開。

但:只。 濺濺:水流聲。

不聞:聽不見。 啾啾:馬叫的聲音。

戎機:戰爭。 度:跨過。

朔氣:北方的寒氣。 鐵衣:鎧甲。

天子:指可汗。 明堂:古代帝王舉行大典的朝堂。

策勛:記功。 轉:勛級。

強:有余。 不用:不愿做。

兒:木蘭自稱。 郭:外城。

扶將:扶持。 紅妝: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著:穿。 云鬢:形容好看的頭發。

火伴:同伍的士兵。 撲朔:動彈。

迷離:瞇著眼。 傍地走:并。

按一下手機右上角的采納或者電腦上的好評哦!謝謝。

3. 木蘭詩的重點句子翻譯

原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è),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ān jiān),南市買轡頭(pèi tóu),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j īntuò),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bìn),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唧唧的織布聲,木蘭在對著門織布。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的嘆氣聲。

問木蘭在想什麼,在思念什麼呢?(木蘭說)我沒有想什麼,也沒有思念什麼。昨夜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規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冊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親的名字。

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我)愿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出征。 木蘭到集市各處買了駿馬,鞍墊子,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和長鞭。

(東、西、南、北市只是一種名叫互文的修辭手法并不是去東、西、南、北市。)早晨辭別父母上路,傍晚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

木蘭早晨辭別黃河上路,傍晚到達燕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馬的馬叫聲。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戰士們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

天子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不愿做官,只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返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準備殺豬宰羊。

木蘭回到了原來的房間,打開各個房間的門,坐一會兒各個房間的床,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的舊衣裙,對著窗戶對著鏡子梳理頭發貼飾物。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個姑娘。

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只眼睛時常瞇著。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著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4. 木蘭詩中重點詞的意思

唧唧:織布機的聲音。

復:又。

當戶織:對著門織布。

機杼:織布機,杼:織布梭子。

唯:只。

何所思:想什麼。

憶:思念。

軍帖:軍中的文告。

可汗:我國古代一些少數民族的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軍書:征兵的名冊。

十二:虛數,表示多數,不是確指。

爺:父親。

市:買。

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市:集市。

旦:早晨。

去:離開。

但:只。

濺濺:水流聲。

不聞:聽不見。

啾啾:馬叫的聲音。

戎機:戰爭。

度:跨過。

朔氣:北方的寒氣。

鐵衣:鎧甲。

天子:指可汗。

明堂:古代帝王舉行大典的朝堂。

策勛:記功。

轉:勛級。

強:有余。

不用:不愿做。

兒:木蘭自稱。

郭:外城。

扶將:扶持。

紅妝: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著:穿。

云鬢:形容好看的頭發。

火伴:同伍的士兵。

撲朔:動彈。

迷離:瞇著眼。

傍地走:并。

按一下手機右上角的采納或者電腦上的好評哦!謝謝

5. 《木蘭詩》的重點句子有哪些

1.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2. 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3.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ò huò)向豬羊。

4.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5. 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

6. 當窗理云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

7.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

8.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9.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 木蘭詩重點字語解釋80個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樂府詩集》,又名《木蘭辭》,樂府《鼓角橫吹曲》名,南北朝時北朝民歌。

作者不詳。這首敘事詩寫的是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是一篇樂府名作。

“木蘭從軍”也是家喻戶曉的動人傳說。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唧唧(jījī):織機聲。

一說嘆息聲。復:又。

木蘭:詩中女主人公。當:對著。

戶:門。機杼:指織機。

杼(zhù):織機的梭子。惟:只。

〕 〔譯文〕唧唧聲又是唧唧聲,木蘭當門把布織。聽不見織機上的梭子響,只聽到木蘭女在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何所思:“所思者何”,意思是“想的是什麼”。

憶:思念〕〔亦:也。所思(憶):所思念的(所字結構)。

軍帖(tiě):軍中的文告。可汗(kè hán):古代某些少數民族君主的稱號。

大:大規模。點兵:征兵。

軍書:指征兵的名冊。十二卷:指多冊(十二為虛數)。

爺:與下文“阿爺”,均指父親。〕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長兄:大哥。愿為(wèi):即“愿為(之)”,意思是“愿意為此(指替父出征)”。

市:名詞用為動詞,“買”。鞍馬:馬鞍子和戰馬。

從此:從今(以后)。征:出征、征戰。

〕 〔譯文〕問女兒思什麼,問女兒想什麼。女兒我沒思什麼,女兒我沒想什麼。

軍中文告昨夜已見,可汗正在大規模征兵。征兵名冊實在很多。

冊冊都有爹爹的名。爹爹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大哥哥,女兒我愿為出征買鞍備馬,從今后替爹去從軍。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東市:往東邊集市。

(“東市”,名詞做狀語,以下“西市”、“南市”、“北市”用法同。)駿(jùn)馬:良馬。

韉:馬鞍下的墊子。轡(pè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

〕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早晨。

辭:辭別。暮:傍晚。

宿:住。喚:呼喚。

但:只(副詞,表范圍)。鳴濺濺:響聲濺濺。

濺濺(jiānjiān):象聲詞,流水聲。〕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黑山:與下文“燕山”,均為北方的山名。胡騎(jì):胡人的戰馬。

胡:古時對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騎:此指戰馬。

鳴:叫。啾啾(jiū jiū):”象聲詞,戰馬嘶叫聲。

〕 〔譯文〕到東面的集市買好戰馬,到西邊的集市買好馬鞍,到南面的集市買來轡頭,到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鞭。清晨告別父母出征去,傍晚住宿在黃河邊,叫不到爹娘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黃河奔涌水聲濺濺。

清晨辭別黃河出征去,傍晚來到黑山之巔,聽不到爹娘呼女兒的聲音,只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嘶鳴。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赴:奔赴。

戎(róng)機:本義“軍機”,此指“戰場”。關山度若飛:象飛一樣越過一道道關,翻過一座座山。

關山:關口、山嶺。度:過。

〕 〔朔shuò:北方。氣:寒氣。

傳:傳送。金柝(tuò):古時軍中守夜打更的器具。

此指打擊金柝報更的聲音。鐵衣:鎧甲,古代軍人穿的護身服裝。

寒光照鐵衣:寒冷的月光映照著鎧甲。〕 〔百戰死:多次戰斗出生入死。

百:虛數,形容極多。壯士:勇士,指木蘭等。

十年歸:(征戰)多年歸來。十:虛數。

〕 〔譯文〕萬里迢迢奔赴戰場,飛越過道道險關、重重山峰。北風傳送著軍營中擊拆打更的聲音,寒冷的月光映照著鎧甲征衣。

將軍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勇士們征戰十年凱旋歸來。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見天子:朝見君王。

古時稱帝王為“天之子”。明堂:朝延。

策:本義為竹簡,此處名詞用為動詞,“記下”。勛(xūn):功勞。

十二轉:指記功晉級多次。十二:虛數。

轉:古時將官每升一級叫“一轉”。賜(cì):賞給。

百千強:百千有余。百千:虛數,形容多。

〕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可汗:同上文“天子”均指君王。

所欲:所要的。不用:不作。

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古時尚書省為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馳:奔馳。千里足:能行千里遠的好馬。

兒:指木蘭自己。〕 〔譯文〕歸來后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朝廷大堂。

給木蘭記下屢屢戰功,千次百次受到獎賞。君王詢問木蘭希望得到什麼,木蘭不愿做尚書郎,只愿騎上千里快馬,送我早早回到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郭:外城。

相:相互。扶將:扶持。

將(jiāng):語尾助詞。姊:姐。

理:梳理、打扮。紅妝(zhuāng):古代女子的裝束為紅裝。

霍霍(huò huò)磨刀的聲音。〕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閣:指閨房。

脫:脫去。戰時袍:打仗時穿的戰袍。

著(zhuó)穿。舊時裳:過去穿的(女子的)衣裳。

當窗:對著窗戶。理:梳理。

云鬢:象云樣的鬢發(形容發美)。帖:同“貼”。

花黃: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裝飾。〕 出門看火伴,伙伴皆驚忙: 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