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出生時辰如何對照天干地支,大家都知道,有人問時辰的天干地支如何推算,另外,還有人想問八字中的時辰對應的天干怎麼看?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時辰天干地支對照表,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出生年月日時怎麼用天干地支來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出生時辰如何對照天干地支
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把干、支順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循環不已。我國農歷現仍沿用干支紀年。
干支紀年萌芽于西漢,始行于王莽,通行于東漢后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干支紀年。可是,這就是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紀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年繞天一周,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丑。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還東漢的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干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紀年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了,在殷墟商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
1.干和支的含義: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稱。
干指天干,共有10個號:24時對應的天干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怎麼確定時辰的天干地支。
支指地支,共有12個號:時辰天干地支速查表。
時辰干支對照表 怎麼看。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時辰天干怎麼確定。
2.干和支組合后用于紀年。即: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干支,用于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干10個號排了六輪與地支12個號排了五輪以后,可構成60干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周而復始,即如所說“六十年轉甲子”。
[編輯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生日時辰對照天干地支。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天干與時辰怎麼配。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天干地支月和日。
12時辰對應天干地支。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十大好時柱。
[編輯本段]結合實際了解“十二地支”甲寅大溪水命最佳婚配。
1.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十二生肖年”。(見下圖)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進而出生的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年月日生辰八字對照表。
十二生肖年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時辰甲子對照表。
2.以十二地支來表示十二時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時,而我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表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出生日期轉換生辰八字對照表。
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照表
子丑寅卯辰巳
23-01:01-03:03-05:05-07:07-09:09-11時間天干地支。
午未申酉戌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編輯本段]公元紀年和干支紀年的轉換
1.天干的確認
天干按公元紀年末尾數字確認。一天24小時的天干地支。
公元前:怎麼推算時辰的干支。
0為辛,1為庚,2為己,3為戊,4為丁,5為丙,6為乙,7為甲,8為癸,9為壬。生辰八字自動計算器。
公元后:
0為庚,1為辛,2為壬,3為癸,4為甲,5為乙,6為丙,7為丁,8為戊,9為己。
2.地支的推算
地支可分為奇數組和偶數組。(公元后奇數公元紀年配偶數組,偶數公元紀年配奇數組。公元前則相反。)六十甲子年齡推算口訣。
奇數組:偶數組:
子寅辰午申戌丑卯巳未酉亥
時辰天干地支對照表
計算地支時,用6去除公元紀年去掉末尾數的數字(如:年則用6除)。除以6所得的余數就可得出地支。癸丑時柱看子女。
但是,由于末尾數字的差異,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生貴子的時柱。
末位數字是0,1的,余0為第5個,余1為第6個,余2為第1個,余3為第2個,余4為第3個,余5為第4個。
末位數字是2,3的,余0為第4個,余1為第5個,余2為第6個,余3為第1個,余4為第2個,余5為第3個。
末位數字是4,5的,余0為第3個,余1為第4個,余2為第5個,余3為第6個,余4為第1個,余5為第2個。出生日期天干地支查詢。
出生時辰如何對照天干地支:時辰的天干地支如何推算
末位數字是6,7的,余0為第2個,余1為第3個,余2為第4個,余3為第5個,余4為第6個,余5為第1個。
末位數字是8,9的,余0為第1個,余1為第2個,余2為第3個,余3為第4個,余4為第5個,余5為第6個。
公元后:出生時辰的干支怎麼查。
末位數字是0,1的,余0為第5個,余1為第4個,余2為第3個,余3為第2個,余4為第1個,余5為第6個。天干地支24小時對照表。
末位數字是2,3的,余0為第6個,余1為第5個,余2為第4個,余3為第3個,余4為第2個,余5為第1個。
末位數字是4,5的,余0為第1個,余1為第6個,余2為第5個,余3為第4個,余4為第3個,余5為第2個。
末位數字是6,7的,余0為第2個,余1為第1個,余2為第6個,余3為第5個,余4為第4個,余5為第3個。
末位數字是8,9的,余0為第3個,余1為第2個,余2為第1個,余3為第6個,余4為第5個,余5為第4個。
口訣:公元后:05-26-41-62-83,意為末位數字0或1的余0為第5個,末位數字2或3的余0為第6個,末位數字4或5的余0為第1個,末位數字6或7的余0為第2個,末位數字8或9的余0為第3個。
公元前:05-24-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可以推算出年份。
比如公元后年,天干9為己,再用÷6=33……2,公元后末尾為9又余2的是第一個,偶數組第一個是丑,算出地支。組合起來為己丑年。
答案:年為己丑年。
[編輯本段]速查干支農歷紀月法
自商代歷法開始,將每年的第一個月的地支定為寅,稱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順序類推。正月天干的計算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年為丙戌年,其正月為庚寅,二月為辛卯,三月為壬辰,余類推。
[編輯本段]速查干支紀日法
從已知日期計算干支紀日的公式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紀數減一,y是年份后兩位,M是月份,d是日數。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來算。奇數月i=0,偶數月i=6。G除以10的余數是天干,Z除以12的余數是地支。
計算時帶[]的數表示取整。
例如:查年4月1日的干支日。將數值代入計算公式。
G=420+[20/4]+506+[06/4]+[3(4+1)/5]+1-3=
除以10余數為7,天干的第7位是‘庚’。
Z=820+[20/4]+506+[06/4]+[3(4+1)/5]+1+7+6=
除以12余數為9,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比較簡單的公元紀年法及公元前紀年法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時辰所指時間天干地支
子時夜半23-1鼠甲4子4
丑時雞鳴1-3牛乙5丑5
寅時昧旦3-5虎丙6寅6
卯時日出5-7兔丁7卯7
辰時食時7-9龍戊8辰8
巳時隅時9-11蛇己9巳9
午時日中11-13馬庚0午10
未時日昳13-15羊辛1未11
申時晡時15-17猴壬2申12
酉時日入17-19雞癸3酉1
戌時黃昏19-21狗亥人定21-23豬公元干支紀年法:
如:年(庚辰)紅色部分為天干即:庚0地支:用除以12等于余8即:辰8
公元前紀年法:
如:公元前年(庚申)天干:11-1=10即:庚0地支:除以12等于65余-1=12即:申12
公元前年(丁未)天干:11-4=7即:丁7地支:除以12等于26余2即:13-2=11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天干:11-7=4(甲)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4(子)
公元前1年(庚申)天干:11-1=10(庚)地支:13-1=12(申)
以上就是與出生年月日時怎麼用天干地支來算?相關內容,是關于時辰的天干地支如何推算的分享。看完出生時辰如何對照天干地支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