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農歷閏四月二十二出生
:光明 -《》
【經濟界面】
前三季度,七成有經營活動收入的小微企業無需繳稅——
稅惠“春雨”,“潤”出市場澎湃活力
記者 陳晨
減稅降費亮出最新“成績單”——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9101億元,其中新增減稅7889億元,新增降費1212億元。
能完成這樣的成績,靠的是一系列旨在減輕企業負擔的減稅降費措施。進入三季度,針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等對工業經濟尤其是對制造業企業帶來的影響,我國在已經減稅降費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允許企業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階段性稅收緩繳等舉措,助力企業紓困。
當這些稅惠“春雨”精準滴灌到微觀個體上,企業了多少真金白銀的利好?當一個個市場主體被“潤”出活力,匯集而來的巨大能量怎樣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進行了采訪。
1.降低研發成本 激活企業創新動力
【】
科技創新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今年以來,我國推出不少稅費聚焦支持科技創新。3月,我國宣布允許企業在10月納稅申報期提前享受上半年加計扣除,并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9月,再加碼,企業可以提前享受范圍擴展至前三季度,進一步降低企業研發成本,增強科技創新的活力和動能。
這幾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次提高扣除比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公司都趕上了。“2022 年扣除比例提高至75%后,公司研發費加計扣除金額9.15億元,減免企業所得稅2.29億元。今年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加計扣除金額7.05億元,減免企業所得稅1.76億元。”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公司財務總監盧淑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在福州市臺江區局辦稅服務廳,納稅人在涉稅業務。發
真金白銀的“紅包”對企業而言意味著什麼?“我們的切身感受是,提高研發費加計扣除比例,幫助企業減輕了資金壓力,加大了研發投入,促進了產品更新換代,提高了核心競爭力。”盧淑華介紹,目前,公司已具備年產180列至200列動車組、4000輛城鐵車、600輛普通鐵路客車的能力,產品出口至22個和地區,簽約額超過120億美元。
和盧淑華有同樣感受的人不在少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全國各類企業提前享受加計扣除金額1.3萬億元,減免稅額3333億元。換言之,實施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相當于減少了企業當期應繳納的稅款,增加了3333億元的可用資金。從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看,82.1%享受的企業加計扣除超過100萬元。從戶均水平看,享受的企業戶均研發投入456.5萬元,按可比口徑測算,同比增長13.3%。激發了企業的創新熱情,研發投入力度得到增強。
深圳市龍崗區局專家團隊走進企業,宣傳最新稅惠。盧穎攝/光明圖片
對制造業企業而言,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與提前享受范圍擴展的雙重,更是增強了制造業企業的發展動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帶 源不斷的動能。“雙重利好惠及18.6萬戶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金額達9036億元,減免稅額2259億元,占全部享受戶數和減免稅額的比重分別為57.7%和67.8%。其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帶來制造業企業多享受減免稅額571億元,支持制造業發展的導向得到有效顯現。”副局長王道樹介紹。
王道樹透露,在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制造業企業中,30.2萬戶民營企業加計扣除金額達9536億元,減免稅額2384億元,占全部享受戶數和減免稅額的比重分別為93.5%和71.5%,對促進民營企業在穩定預期中更好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寧波市鄞州區局在企業了解企業生產情況,持續推進“點對點”管家式稅費服務。莊冠冠攝/光明圖片
會計學院財稅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告訴記者,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技術創新是核心動力,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意味著企業研發投入越多,稅收抵扣越多,這種正向激勵有助于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進行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2.紓困小微企業 “一減兩升”成效顯著
【案例】
立冬已過,茶葉進入休眠期,位于江西省遂川縣的江西茗優茶葉有限公司正抓緊加工綠紅花茶。今年,僅紅茶一項,這家小微企業已出口40萬美元。“去年春茶采摘時遭遇肺炎疫情沖擊,公司招工用工難、慢,之后又面臨國內外市場、茶賣不出去的困境。部門及時兌現減稅降費,降低養老保險費率、減免等12萬多元。今年,又繼續小規模納稅人的執行期限,起征點從月銷售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現在公司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僅為2.5%,工會經費全額返還,成本下降了20%,幫助我們‘恢復、增強活力’!”公司總經理林建陽高興地說。
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活力的重要 ,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近年來,我國了一系列面向小微企業的稅費,力度不斷加碼,效應逐步顯現。
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在2022 年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到10萬元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提高到15萬元。“相應地,2022 年享受免征的小規模納稅人戶數從調整前的3364萬戶增加到3820萬戶,今年前三季度又進一步增加到4365萬戶;2022 年減稅金額從調整前的1397億元增加到2286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又進一步增加到2995億元。”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介紹。
發
同時,今年我國繼續實施2022 年的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由3%降到1%的,起征點以上也就是月銷售收入超過15萬元的納稅人稅負減輕了三分之二,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減稅1188億元,惠及758萬戶納稅人。
對小微企業而言,另一個重大利好是所得稅實際稅率持續降低。在2022 年將小型微利企業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所得稅的基礎上,今年再減半征收,實際稅率只有2.5%。“今年前三季度減稅1986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減稅額,惠及511萬戶小型微利企業。同時,小型微利企業所得額100萬~300萬元的部分,繼續享受減半計征實際稅率為10%的,今年前三季度減稅636億元,惠及20萬戶小型微利企業。”蔡自力透露,這些稅費措施持續落地生根,有力促進了小微企業紓困發展,取得了“一減兩升”的積極成效。
“一減”即稅收負擔減輕。前三季度全國七成有經營活動收入的小微企業無需繳稅;小微企業每百元銷售收入繳納稅收在2022 年同比下降19.4%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又較2022 年同期進一步下降18.9%。
“兩升”即吸納就業人數和市場創業活力雙雙提升。今年9月份,全國小微企業職工申報個稅人數同比增長9.9%,自春節返崗以來連續7個月環比上升,為穩就業提供重要支撐。截至三季度末,全國涉稅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共6076萬戶,比2022 年同期增長6.7%,比2022 年同期增長21.7%,兩年平均增長10.3%。
“紅包”還在繼續。11月1日起,我國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階段性緩稅措施,截至11月4日,實施4天已為合條件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稅款62.1億元,有效緩解了這些企業的資金壓力和經營困難。稅惠持續助力小微企業做大做強,為經濟穩中向好注入持續動力。
3.助力吸收外資 增強外商投資信心
【數據】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辦涉稅市場主體中的外資企業為4.16萬戶,較2022 年同期增長26.1%,整體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全國重點外資企業注冊資本同比增長3.5%,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外資企業注冊資本同比增長5.3%;外資企業采購設備投資同比增長16.9%,其中制造業采購占比接近六成。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信心更足,得益于包括稅費在內的各項“穩外資”措施。
11月4日,黃浦江畔,“四葉草”如期綻放,第四屆中國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手握知名美妝品牌“妮維雅”的德國拜爾斯道夫集團今年早早“占位”,一舉拿下504米參展面積。“集團不只是看好進博會這個,更看好中國強大的實力和中國這片投資熱土持續散發的吸引力。”德國拜爾斯道夫集團東北亞董事總經理薛薇告訴記者,去年7月,拜爾斯道夫創新中心在上海正式投入使用,旨在支持以中國市場為重心的東北亞市場以及新興市場的新產品。“部門之一時間帶來了全面的服務和解讀。”薛薇說,中心適用零稅率應稅服務,目前已享受650萬元的稅收紅利。
王道樹指出,今年我國的各項稅費,外資企業同樣可以享受。同時還繼續實行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等專門,服務擴大對外,增強外商在華投資信心。
“近年來,我國對于助力外資企業發展的稅收不斷加碼。力度大,既包括深化等普惠性的減稅降費措施,也包括限定地區、產業、行業、項目的減免稅,確保外資企業市場主體享受;覆蓋環節廣,針對企業進口、出口、研發、直接投資、再投資等各個環節均有性支持,精準對接外資企業在華發展各階段、多方面需求;類型多,減免稅、再投資退稅、遞延納稅等多種類型的方式覆蓋多個稅種,有效地減輕了企業負擔,拓寬了企業資金鏈,促進外資企業良性發展。”李旭紅說。
記者了解到,2022 年1月1日起實施的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對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凡直接用于再投資境內項目的,暫不繳納預提所得稅,可以有效緩解外資企業資金壓力,促進外資企業在華再投資持續增長。
“這項的實施效果體現了三方面特點:一是受惠范圍擴大。前三季度全國享受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金額96.1億元,同比增長50.38%;促進股息再投資1000.5億元,同比增長54.6%,各項指標再創新高。二是受益行業增加。享受的被投資企業涵蓋了68個行業,與上半年相比,覆蓋行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外資再投資資金三成以上都流向了汽車制造,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等制造業行業。三是外資企業評價相當積極。調查顯示,在今年前三季度已遞延納稅申報企業近認為該對于擴產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和‘加速增資決策落地’。”司司長蒙玉英向記者表示。
此外,稅收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外資企業享受加計扣除金額2649億元,減免稅額662億元,享受的外資企業戶均研發投入1674萬元,遠遠高于其他企業平均水平,反映出外資企業科技創新力度持續加大。
王道樹表示,部門將繼續以更高標準優化稅費服務,更實舉措助企紓困,更大力度激發市場活力,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鏈接
研發投入越多 稅費越多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是為鼓勵企業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方面的研究,在企業實際發生研發費用支出數額基礎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數額。該適用于除煙草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娛樂業外的其他企業。其中,除制造業外的企業研發費用按75%加計扣除;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今年從75%提高到100%。
制造業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自今年1月1日起,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自今年1月1日起,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
如果一家制造業企業合條件的研發費用金額為100萬元,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時,可扣除的研發費用=實際發生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費用=100+100×75%=175(萬元);當研發費用能加計扣除100%時,可扣除的研發費用=實際發生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費用=100+100×100%=200(萬元),意味著該制造業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扣除200萬元,研發投入越多,稅費越多。
《》( 2022 年11月13日 11版)
以上就是與1963年農歷閏四月二十二出生相關內容,是關于加計扣除的分享。看完1963年農歷4月是什麼命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