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是什么星座
大熊座(Ursa Major)Dubhe(大熊座α,α UMa)天樞/天魁(貪狼) Merak(大熊座β,β UMa)天璇(巨門) Phekda(大熊座γ,γ UMa)天璣(祿存) Megrez(大熊座δ,δ UMa)天權(文曲) Alioth(大熊座ε,ε UMa)玉沖(廉貞) Mizar(大熊座ζ,ζ UMa)開陽(武曲) Benetnasch(大熊座η,η UMa)揺光(破軍)希望對你有幫助
北斗七星屬于什么星座?
北斗七星屬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從圖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
這七顆星中有6顆是2等星,一顆是3等星。
通過斗口的兩顆星連線,朝斗口方向延長約5倍遠,就找到了北極星。
認星歌有:“認星先從北斗來,由北往西再展開。
”初學認星者可以從北斗七星依次來找其它星座了。
北斗七星從斗身上端開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順序依次命名為α、β、γ、δ、ε、ζ、η,我國古代分別把它們稱作: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
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多些,就可見到一顆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這就是北極星。
道教稱北斗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搖光宮破軍星君一些道書又說,根據人的出生時辰,人們的生命被分屬于七個星君所掌管:“貪狼太星君,子生人屬之;巨門元星君,丑亥生人屬之;祿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屬之;文曲紐星君,卯酉生人屬之;廉貞綱星君,辰申生人屬之;武曲紀星君,己未生人屬之,破軍關星君,午生人屬之。
”各人根據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星為魁,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狀三星分別使——玉衡、開陽、瑤光那個明暗雙星。
杓柄中央的星名叫“開陽”,相距11分處有一顆4等伴星,名“輔”,開陽星和輔星組成視雙星, 肉眼即能識辨。
開陽本身也是一顆雙星。
季節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盡相同。
因此,我國古代人民就根據它的位置變化來確定季節:“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幾乎接近一等星。
“天權”最暗,是一顆三等星。
其他五顆都是二等星。
在“開陽”附近有一顆很小的伴星,叫“輔”,它一向以美麗、清晰的外貌引起人們的注意。
據說,古代阿拉伯人征兵時,把它當做測驗士兵視力的“試驗星”。
北斗七星始終在天空中作緩慢的相對運動。
其中五顆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朝著一個方向運動,而“天樞”和“搖光”則朝著相反的方向運動。
因此,在漫長的宇宙變遷中,北斗星的形狀會發生較大的變化,10萬年后,我們就看不到這種柄杓形狀了。
(A)10萬年前的北斗七星(B)現在的北斗七星(C)10萬年后的北斗七星北斗星北斗七星在10萬年前后的變化。
由柳洪平創建。
補充語言學內容:北斗七星又稱“北斗”。
離北天極不遠,排列成斗形的七顆亮星(見圖)。
除δ(天權)星為3等星外,其余六星都是2等星。
如把α星和β星連接的線段沿β星至α星方向延長約五倍,即為“北極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識別星座的標志。
下面七星按照古代天文名稱、黃老經注解、道教稱呼、天文專名、國際通用名的順序介紹:1、天樞星。
《黃老經》說它是“陽明星之魂神”,道教人士又叫它“破軍星”,天文專名是 Dubhe ,國際通用名是 αUma 。
2.天璇星 陰精星之魂神 武曲星 Merak βUma3.天璣(機)星 真人星之魄精 廉貞星 Phecda γUma4.天權星 玄冥星之魄精 文曲星 Megrez δUma5.玉衡星 丹元星之魄靈 祿存星 Alioth εUma6.開(闿)陽星 北極星之魄靈 巨門星 Mizar ζUma7.搖光星 天關星之魂明 貪狼星 Alkaid ηUma北斗七星: [ běi dǒu qī xīng ]1. Triones2. wain3. dipper4. Charles's Wain
北斗七星是什么星座,在什么時候可以看見?
北斗七星屬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從圖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
這七顆星中有6顆是2等星,一顆是3等星。
通過斗口的兩顆星連線,朝斗口方向延長約5倍遠,就找到了北極星。
基本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但是春夜最引人注目,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在北方天空的位置也不同,所以根據北斗七星的所在位置可以判定季節。
北斗七星屬于哪個星座
北斗七星,屬于大熊星座。
他之所以有名,多半是因為他特殊的形狀,古今中外更是有各式各樣的聯想。
而且,在我國古代,北斗七星還被人們作為季節的指示,斗柄所指的不同方向代表不同的季節,比如“斗柄東指,天下為春”。
然而仔細觀察下,您會發現在北斗七星的第二顆星的地方卻存在著玄機。
在北天有排列成斗(杓)形的七顆亮星。
我們常稱它們為北斗七星。
這七顆亮星名稱是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
前四顆星叫“斗魁”,又名“璇璣”;后三顆星叫“斗杓”“斗柄”。
這七顆星就是大熊座α、β、γ、δ、ε、ζ、η,除天權δ是三等星外,其余六顆都是二等星。
聯接天璇β和天樞α兩星的線延長約5倍處,可尋找到北極星。
故β星和α星又名“指極星”。
北斗七星所處的星座是什么?
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一部分,由5顆明亮的2等星和2顆3等星組成一個勺子形狀, 就像古人盛酒的用具“斗”,故有此名。
至于叫它北斗,還為了有別于低垂于夏季夜空 的人馬座上的同樣排列成斗形的南斗六星。
北斗七星相當于大熊座的腰部到尾部部分。
其中的四顆星組成斗勺,另三顆星組成 斗柄, 從圖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
這七顆星中有6顆是2等星,一顆是3等星。
通過斗口的兩顆星連線,朝斗口方向延長約5倍遠,就找到了北極星。
認星歌有:“認星先從北斗來,由北往西再展開。
”初學認星者可以從北斗七星依次來找其它星座了。
北斗星 屬于哪個星座
在北天有排列成斗(杓)形的七顆亮星。
我們常稱它們為北斗七星。
這七顆亮星名稱是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
前四顆星叫“斗魁”,又名“璇璣”;后三顆星叫“斗杓”“斗柄”。
這七顆星就是大熊座α、β、γ、δ、ε、ζ、η,除天權δ是三等星外,其余六顆都是二等星。
聯接天璇β和天樞α兩星的線延長約5倍處,可尋找到北極星。
故β星和α星又名“指極星”。
天樞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Dubhe Bayer letter: alpha Ursae Majoris 星等: 2.0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 11h 03m 43.70s 赤緯: +61 45' 03.2" 高度: 54 12' 33" 方位角: 048 49' 51" U2000: Chart 24, Vol 1 Transit: 04h 33m 11s 天璇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Merak Bayer letter: b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2.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 11h 01m 50.49s 赤緯: +56 22' 56.6" 高度: 52 25' 31" 方位角: 057 19' 13" U2000: Chart 46, Vol 1 Transit: 04h 31m 18s 天璣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Phecda Bayer letter: gamma Ursae Majoris 星等: 2.5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 11h 53m 49.83s 赤緯: +53 41' 41.1" 高度: 44 38' 39" 方位角: 055 15' 46" U2000: Chart 47, Vol 1 Transit: 05h 23m 09s 天權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Megrez Bayer letter: delta Ursae Majoris 星等: 3.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 12h 15m 25.57s 赤緯: +57 01' 57.3" 高度: 43 59' 16" 方位角: 048 59' 49" U2000: Chart 47, Vol 1 Transit: 05h 44m 41s 玉衡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Alioth Bayer letter: epsilon Ursae Majoris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 12h 54m 01.76s 赤緯: +55 57' 35.6" 高度: 39 06' 28" 方位角: 045 49' 31" U2000: Chart 48, Vol 1 Transit: 06h 23m 11s 開陽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Mizar Bayer letter: z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2.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 13h 23m 55.55s 赤緯: +54 55' 31.4" 高度: 35 17' 26" 方位角: 043 11' 00" U2000: Chart 48, Vol 1 Transit: 06h 53m 00s,和輔星組成有名的目視雙星,肉眼可辨。
它是由7顆星所組成的聚星。
搖光 星座: 大熊座 西名: Alkaid Bayer letter: 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1.9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 13h 47m 32.44s 赤緯: +49 18' 48.1" 高度: 28 42' 54" 方位角: 044 29' 36" U2000: Chart 49, Vol 1 Transit: 07h 16m 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