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每日一禪真正的靜要有高度的修養

解夢佬

“列子學射,中矣,請于關尹子。”

列子學射箭,技術很精到了,每一箭都射中了目標,沒有失敗過。請教關尹子——以道家講,關尹子是他的太老師,不過以諸子百家來講,他們的系統關系很難講的,究竟如何,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但是這里他們好像又有密切的關系,所以他就請教關尹子,關尹子說:“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你每箭射出去都打中,怎麼樣打中的你懂不懂?

這就是個問題,如果我們學過手槍的射擊,打中容易,但懂得彈道學很難。懂了彈道學的人,槍隨便怎麼打一定中,因為他心里知道什麼槍、什麼子彈、什麼彈道之故。彈道學盡管懂了,還有個哲學問題:何以計算那麼準?關尹子問他,你每一箭都射中,你曉不曉得是為什麼?“對曰:弗知也”,列子講老實話,這個不知道,我只看中目標,練習慣了就中。“關尹子說:未可”,不行!

那麼“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列子被這位老師一罵,自己就謙虛起來,“退而習之”。現在順便講到古文,為什麼古文要講“退而習之”?那就是形容詞了,不止是再練習三年,是同外界都隔絕了,關起門來才能夠專心再練習三年,所以加一個“退”字,成分就有那麼重。這樣列子又來給關尹子報告。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關尹子說現在你應該懂了,為什麼每一箭都射中。“列子曰:知之矣”,我懂了。“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你既然懂了,可以了。注意啊!下一句話,懂了以后,守住這個原則,不可以再亂、再喪失了。

這個故事,講了半天,還沒有說出來列子懂了什麼,這就是《列子》跟《莊子》的思想。后來佛法進入中國,南北朝之后,到了唐代,就有禪宗的產生。禪宗的教育方法所謂“參”,是靠你自己去研究懂的,不是靠老師告訴你一個公式。公式越清楚就越沒有智慧了,公式是別人的腦子,啟發不了自己的智慧。老師不告訴你公式,是要你啟發自己真正的智慧。所以打中不打中在于心,在養心之道,心的寧定也就是定。列子沒有說出來懂了什麼,他只說我懂了。但是關尹子說你既然懂了,現在你總算可以了,下面一句“守而勿失也”,就呼應出來中心所在。心的定靜,再不能散亂了,散亂就不能定;不能散亂,也不能昏迷,守住,這是定的境界,永遠要定住。

——《列子臆說》

大家這里要特別注意:譬如現在我在講話,諸位在聽話,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生理作用,配合心理感受,好幾樣都在用了——眼睛在看著,耳朵在聽著,坐在椅子上舒不舒服,空氣的冷暖,都感覺到,內在還有個東西,思想一個一個接連著。我們的思想像流水一樣,一個浪頭過去了,又來,又過了,又來了,一直這樣的,而且在中間還會岔上很多的亂想。但是回想一下,這許許多多的思想,沒一個存在。譬如我們說“克己復禮”,這句話就是一個思想,這個念頭過去了以后,我們再講“克己復禮”,但已經不是第一個,而是第二個思想了,再講一個“克己復禮”,又是第三個思想了。

也就是我們講過的,等于我們看到一股流水在流,表面上我們是看到一股流水。而它一直在流,但第一眼看到的那個浪頭早過去了,不斷地有個浪頭在眼前,可是它是由后面不斷地涌上來的。我們看電燈,好像這個亮光是一直存在的,但實際上這亮光是不斷地消散,而新的亮光不斷地補上來。我們的思想、心理作用也是一樣,我們好像是總有思想存在。實際上我們分析一下這個思想,前面的思想過去了,后面的思想還沒有來,現在的思想當我們講“現在”的時候,這個思想又已經過去了。

好了,這個道理我們了解了,所以對于思想,我們不要去控制它,譬如說我們想靜下來,腦子里在想“我最好靜下來”,這反而又多了一個念頭,所以最好不要去作“我最好靜下來”的想法。許多人學佛、學道、打坐、練功夫,有意要把心靜下來,這心怎麼能靜?有的兩腿盤起來,閉眉閉眼,不言不語,耍把戲一樣,這也可以,但不是真正靜的境界。對生理的幫助則有之,如說這就是靜,那就不通的。這樣坐在那里,心里的亂想會更多,這不是真正的靜。所謂真正的靜,要有高度的修養,如前面所說,一面批改公文,一面聽取報告,處理急務,日理萬機的情形下,而心境始終是寧靜的。

我們要想做到這一步修養,就先要認識自己的心理,思想是這樣不斷地過去,現在我們坐在這里就可以做一個體會,我們對于前面過去的思想不理它,過去的已經過去了。譬如我們所有的痛苦煩惱在哪里?我們往往知道是無法挽回的,但硬是想要把它拉回來。所謂后悔,就是已經過去了的,想把它抓回來。對于未來的,又何必去想它?有人說我走路很快,我說我這個人“懶得用心”。

譬如我出門到這里來,目標是恒廬,就直往恒廬來,路上的事就不去管它,不去想它。可是許多人一路上看到的、聽到的、遇到的,可想得多了。假使能夠不去想它,心理上永遠保持這份寧靜,心理就健康了,生理也自然健康了,這是必然的醫學道理。現在再回來說本題,我們知道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有來,不去管,單說現在的,“現在”也沒有,我們說一聲“現在”,這“現在”就馬上過去了。慢慢從這一面去體會,永遠保持心境的安寧,這一個平靜的心境,一直平靜到甚至于今天被敵人抓住了要槍斃,下一個節目是什麼?一顆子彈這里進去那邊出來,一定倒下去,完了嘛!它還沒有來,何必去怕?它來了,就是這麼回事,怕也沒有用,又何必去怕?現在還樂得享受,清靜一點。

所以古代許多大臣、忠臣,如文天祥的從容就義,就是如此,在文天祥的傳記里就看到他有這種修養。他在被執以后,路上遇到一位老師,不知是道家的人物或是佛家的人物,他沒有講。只在他遺集中一首詩前面的序言中說,碰到一個異人,傳他一個“大光明法”(這是佛家的東西)。因此,當時他就把生死看開了。讀了這傳記,才知道怪不得文天祥有這樣高的修養,他是從此之后,就把生死觀念,完全看開了。

如拿佛家、道家的觀點來說,他得了道,有了功夫,對于肉體的生死,不當一回事了,但這有什麼稀奇?沒什麼稀奇,就跟我們剛才討論心里的思想一樣。

我們再舉一個眼前的例子。大家現在坐在這里,不要做什麼功夫,也不要求靜。這個冷氣機的聲音我們都聽到了,事實上大家本來也聽到的,不過經我一提,你注意了;本來我的動作你也看到;我的聲音你也聽到。在這中間,你找一個東西。你的心用得那麼多,能聽到聲音、能看、能動作、能想,還能夠知道自己在這里想,知道自己在這里坐著。那一個能夠知道自己的東西可重要,那就是你自己,是真正自己的本來面目的一面,真正的自己。

我不知道我的報告清楚沒有,希望對大家在修養上有點貢獻,獲得一點安身立命的修養,有此高度的修養,才能處理大事,才能擔任大的任務。

——《論語別裁》

以上就是每日一禪真正的靜要有高度的修養的所有內容,更多風水命理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熊掌號,為您提供第一手內容。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9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