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如何認識人的命和運、命理學解釋

解夢佬

如何認識人的命和運、命理學解釋

有了氣一陰陽一五行的認識框架,天一人所處干的自然環境,就可能得到比較具體的刻畫了。

中醫:五運六氣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正是在探討自然界氣的運行規律時,肇始了五運六氣學說。

運氣學說認為,每一年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象特點。這種年度之間的氣象差異,以60年為一個周期。根據運氣學說,天地之間存在著兩大氣象要素系統:一個是五運系統,由木、火、土.金、水五氣構成,按五行結構法則組織起來,稱為五運,另一個是三陰三陽系統。它由風、熱、火、濕、燥、寒等六氣構成,按三陰三陽(即少陰、太陰、厥陰、少陽、太陽、陽明)的組織法則組織起來,稱為六氣。

于是,根據五運和六氣這兩大系統之間,以及它們內部發生的相生相勝、相吸相斥的交互作用,在許多因素的自然綜合過程中,形成了60年不同的氣象類型。這正好是俗稱一個花甲的60年循環周期。而這不同的60年氣象類型,按照《內經》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據天千地支符號所標記的陰陽五行內容,具體演算出來。

這樣,天人合一就具體落實到《內經》所說的人與天地相應上了。自然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外部環境。自然氣候的變化,當然要影響到人體的健康和疾病。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能按照運氣規律加以調節,跟年度氣象類型同步、并與之適應。但是,如果不適應年度氣候出現的異常變化,人體就會出現跟氣候變化特點相關的流行病。

五運六氣學說,是古人長期認真觀察自然界氣候變化現象,以及氣候對人體生理、病理方面所產生的影響,逐漸總結出來的一套醫學氣象理論。顯然,自然界存在著的氣候變化,以及生物(包括人體在內)對這些變化所產生的相應反應,是運氣學說得以形成的物質基礎。

命理學:命和運

在天人合一方面,跟中醫五運六氣學說相比,或許可以說,傳統命理學走得更遠,更細致,也更徹底。

鑒于同樣的認識:人,作為天地之間的一個實體,存在于天地之間,跟天地是息息相通的。天地是個大宇宙,人是一個小宇宙。在氣一陰陽一五行的框架下,宇宙生生不息的運動過程,可以表現為氣的運動。而氣的運動狀態又可以通過陰陽的消長、五行的流行來予以認識和描寫。一這也是中醫五運六氣學說的理論出發點。

就在這里,中國命理學又向前跨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既然人本身是宇宙的產物,受著自然運行規律的影響和制約,那麼,是否可以從人出生時候的宇宙狀態出發,去揭示它對人的生命以及生命過程的影響呢?或者說,在人出生的時候,當時的字宙狀態是否給人留下它獨特的胎記呢?——命理學的回答是肯定的。

具體來說,命理學把跟人出生時對應的宇宙狀態的片刻看作是人的先天稟賦,把它稱之為命。換言之,人的命,就是他出生當時的特定的宇宙狀態.既然出生時的宇宙狀態固結為命'命理學就有了十分具體的研究對象和探求的起點,它嘗試根據這個固結狀態所透露的信息,去揭示人先天所具有的生命特征。

當然,宇宙的運動永不停息。它是按照本身具有的法則不間斷地朝前運動著的。于是,相對于任何一個特定的固結狀態的命,那個仍在不斷流變的宇宙狀態,就成了這個命的外部環境或后天環境。命理學把這個流變的外部環境稱之為運。

所以,從傳統命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的命運,究其根本,就是一個固結了的特定宇宙狀態,在不斷變化的宇宙狀態中的遭遇。命理學就是應用陰陽五行原理來描寫、并進而預測這樣的遭遇。

命:出生時所對應的宇宙狀態

運:命的外部環境——不斷流變的宇宙狀態

命理學:以人的出生時間為依據,去描寫和預測其生命過程的學說

這里談到命運兩個字,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它是由命和運兩個部分組成的。

打個比喻,命,好比是一輛新車,它的質量規格在它出廠時已經被確定了。它的出廠證書和使用手冊已經規定了它的性質和功能,運,好比是這車要行駛的路。質量好的車,又奔駛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它的優異性能便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自然意氣風發,即使是質低劣的車,在平坦的路上,至少也能持速平穩地行駛,若是開到崎嶇不平的山間小道上,高質量的車也失去了它的速度,空嘆英雄無用武之地,低質量的車,只能受盡顛簸,備嘗艱辛了,

可見命和運都很重要。命是根據,運是環境;命是內因,運是

條件。命理學就是從探討命和運"的相互作用,來掲示和展現一個人豐富多彩的人生起伏軌跡。

這里沒有任何神秘的色彩。因為命理學是用天干地支符號一四柱(年、月、日、時四組干支),或八個字(八字結構)~來標記命,因此,傳統命理學也稱為四柱預測學或八字命理學,俗稱推四柱,或算八字

顯然,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氣一陰陽一五行的認識框架,為命理學提供了理論基石和認識手段,由此產生了長達二千年之久的對個人命運的理性探索。

以上就是如何認識人的命和運、命理學解釋的全部內容,更多知命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8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