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在家弟子如何教育孩子(上)

解夢佬

贍養兒女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因此不管你是什么人,教育孩子是第一大事,特別如果你還是一名學佛人,那更加不能忽視了,在《善生經》里就曾經寫過,父母當以五事養育子女。而這五事,則是一是教育好子女,不令作惡;二是教授子女正確的處世道理;三是關心愛護子女;四是為子女安排好婚姻生活;五是為子女提供正常的物質條件,滿足他們的正常要求。

培養子女的感恩觀念

現在社會的風氣越來越差了,這是因為社會高速發展所造成的惡果,有些家長因為抓住了時機,自己發展起來了,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就忽視了,只要孩子想要的,通通都給買,這是一種高度的寵溺現象,不論富貴還是貧窮,現在大多都是如此。像這類孩子,以后的性格肯定會非常惡劣,作惡是肯定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要讓他具有孝順、尊重、感恩的心性。所以教育孩子,要讓他從小培養感恩的觀念,不但知道感謝父母的恩惠、老師的恩惠,也能夠感謝社會的恩惠、國家的恩惠。他有這個感恩的觀念,就是他的財富,有助他開創未來的美好前途。

培養子女的慈悲胸懷

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不知道慈悲是什么,經常回做出很多不妥當的事情,例如打架斗毆、賭氣、鬧情緒等等,這樣的子女,將來在社會上是不容易獲得人緣的,所以最要緊的是讓兒女有慈悲的胸懷。這里的交易方法有幾種,一是讓子女明白眾生平等的重要性,還要讓他養成良好的處事習慣,例如要教他愛護小動物,教他不欺凌弱小。使他們學會尊重生命,關愛他人。如果孩子缺乏慈悲心、博愛精神,將來到社會就容易形成暴戾之氣。

閱讀推薦:現代人的念佛方法(上) 現代人的念佛方法(中) 現代人的念佛方法(下)

宗教佛教,在家佛弟子應該怎么對待感情生活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法最重要的是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提得起觀照的功夫,功夫得力了,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是一不是二,所謂是「一法如,一切法如」。到出世間與世間是一如不二,然后才能證得煩惱與菩提不二,生死與涅盤不二。將修行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法法是心,塵塵是道。隨緣修行,隨機參禪證悟,如果離開現實生活而尋道覓法,反而會離道更遠。佛法就在你的煩惱之中,是離不開你在世間煩惱中的覺悟,你覺悟到世間如幻如化,必然是在世間才能覺悟到,覺悟與世間是不能相離的,沒有世間,你又哪兒去求覺悟呢?哪兒去找菩提呢?要知道,從體上講,菩提和煩惱是沒有兩樣的,千萬不要離開了自己的煩惱去求菩提。學佛之人若無法將佛法落實在平常的生活上,不能從身、口、意三業之中徹底的反省與改變自己,以得到革新與超越,那么,你對佛法的追求將也會是虛妄一場。

說到修佛學佛修行,很多人認為,找個清靜的地方,遠離這個世間紅塵才可修,或者搞個閉關、出家才能修,卻不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將修行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法法是心,塵塵是道。隨緣修行,隨機參禪證悟,所謂“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行住坐臥乃至吃飯穿衣、種地砍柴、游山玩水,無不是參禪悟道。如果離開現實生活而尋道覓法,反而會離道更遠。

一切修行不能離開世間,離開世間的修行永不可能成就。

一切如來示現八正道成佛,必然是在世間。

一切菩薩必然入世、度生。

一切大羅漢即便經過八萬四千大劫,還是要回到世間,還是要入世度生。

一切世界有三界,跳出三界,卻無個第四界可去,仍然是在三界入世度生。

若是修不好世間法,而妄圖修行成佛,是沒有可能的。

即便是帶業往生,在極樂世界修行,也只是暫時不還舊債,遲早還是要來這個世界了清債務,絕不是永不再來的。

正如南懷瑾老先生在《南禪七日》里所講,成佛做祖了怎么樣,還是要來渡眾生的。

所以修好世間法很重要,是基礎。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這是許多學佛人背得爛熟的話;在六祖許多精辟的語句中,這也是其中的一句。說來容易,真正理解了、實行了的人還是少見啊!佛法就在你的煩惱之中,是離不開你在世間煩惱中的覺悟,你覺悟到世間如幻如化,必然是在世間才能覺悟到,覺悟與世間是不能相離的,沒有世間,你又哪兒去求覺悟呢?哪兒去找菩提呢?要知道,從體上講,菩提和煩惱是沒有兩樣的,千萬不要離開了自己的煩惱去求菩提。煩惱都不會用,喜怒哀樂都沒有了,你說這象什么佛!該喜則喜,該怒則怒,喜怒哀樂的本性就是菩提。佛經上說:“菩薩未成佛時,以菩提為煩惱,菩薩成佛時,以煩惱為菩提,何以故?以第一義不二故。”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沒有回頭時,胡作非為是張三,回頭后,安分守己、助人為樂的還是那個張三。回頭做好事的那個力量,就是他以前干壞事的那個力量嘛。所以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千萬不要離開世間,離開自己的煩惱到別處去求什么法。你要在世間深悟到世間的真相,倒過來世間的一切煩惱都變成了你的妙用,全是菩提了。

如果沒有這些喜怒哀樂,佛又用什么來給眾生說法呢?用什么方便來接引眾生呢?佛是煩惱學的專家,是煩惱學的大博士,其原因,佛就是從煩惱中鉆出來的,深通煩惱,故能明了一切眾生的煩惱,也才因之建立了種種降伏煩惱、轉煩惱成菩提的法。所以“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走遍天下,哪兒找得到長角的兔子呢?這四句的確太好太妙了,可以說是禪宗的總綱。

有的人一說修行,總想找個清凈地方,去閉關。你見那些閉關的有幾個成功的?“不是菩薩不坐山,沒有開悟不閉關。”閉關是有大本錢才行的。這些人不懂得佛法在世間,只有在世間才能覺悟的道理,也沒有半點火候,就去閉關,往往煩惱一來,想老婆了,想酒肉了,想朋友了,想熱鬧了,結果是閉不了幾天。有的人倒有勇氣,強撐著,結果弄出病來。有些人倒是有“成果”,結果修成了“百不思、百不想”的廢人。要多些時間看看自己,看自己做過的事,用以上來對照,不照已,照心。

『佛法』是指佛祖相傳頓教之法。『世間』,「世」有遷流的意思,「間」有界限的意思。世間與世界是相同的意思。佛法講世間,一般講兩種世間:一種是「有情世間」,另外一種是「器世間」。佛法就在世間里面,不需要離開世間去求取正覺。儒家說:「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也。」如果離開世間做人的本分,去尋覓菩提覺道,就好比向兔子頭上去找角一樣的傻。兔沒有角,就好比離開世間,決定沒有菩提一樣。古德也常用金與器來比喻,所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若舍器去求金,就與求兔角是一樣愚癡。

世間一切諸法,佛在《法華經》為我們作「如是」之解,所謂「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如是」,能見到這十大要領,你就能見到百界千如。見到百界千如,才是真正的世間覺,成就一相三昧、一行三昧。「十如是」,天臺大師把它分作三句讀。以「相」來說,第一句「如是相」,第二句是「是相如」,第三句是「相如是」。一個字有三種讀法,十個字合起來就三十種讀法,從這個讀法里面,我們就能悟入一切法的真實相。我們修學果然能依照十如是用心,時節因緣成熟,頭頭是道,遇緣觸著,當下豁然大悟。這種境界,在古代依照這種方法修行見性的人很多。由此可知,佛法最重要的是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提得起觀照的功夫,功夫得力了,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是一不是二,所謂是「一法如,一切法如」。到出世間與世間是一如不二,然后才能證得煩惱與菩提不二,生死與涅盤不二。可見,迷就叫世間,覺就叫凈土,隨其心凈即佛土凈,迷悟在心,不在境界。所以,境界確實是「如」、「是」;換句話說,有所「不如」,有所「不是」,都是迷心的錯誤妄見。古人說:「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定慧,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我們要是

能稍稍體會得,與佛又有什么不相同呢?所以,只要我們在一切境界中不起貪瞋妄念,離開一切善惡的妄想,行住坐臥,觸目遇緣,與佛之妙用也沒有什么不相同的。古人說:「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我們要是把一切心息掉,妄情從哪里起來?妄情不起,起作用的就是真心。所謂「但息妄緣,即如如佛」,這就是常住真心,這就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慧律法師也曾開示過:學佛要能有正確的修行觀,才能開啟內在本有的智慧。有的佛教徒在尚未學佛以前還算是很快樂的,但是學佛以后,他自己覺得痛苦,旁人也跟著難過。曾有一位女信徒的先生跑來找我,向我「討回」他的老婆。他抱怨:「從他太太學佛以后,每天都要花很長的時間來做修行的功課,家事不做,小孩子上、下課也不接送;而我下班回到家里,肚子餓得不得了想吃飯,她卻叫我帶著小孩去館子吃。」如此,平日和諧的生活不再,增加的是每日固定的爭吵。
在家居士有心學佛是一件好事,但必須認清楚自己與出家的法師在修行上是有分別的;不論修行的基本態度或修行的方法都應該不相同。 出家人以修行為他一生的職志,每日必須花很多時間在念佛、拜佛或打坐等等,與修行相關的功課上。而在家居士就無法做到如此,因為如果你每天花十多個小時來做功課,結果往往是造成夫妻感情破裂、親子疏離,友情消失。因為你為了「修行」而忘了自己的本份,自然而然,學佛就變成了一種痛苦與負擔。 事實上,修行一定要落實在生活當中,絕不是有了師父不要老公,有了佛法就不用吃飯。學佛了,更應先盡到自己為人婦、為人母的本份,將家庭料理照顧好之后,這樣,你用多馀的時間來念佛拜佛、親近三寶,不僅家庭和諧美滿,而自己也更能以觀照的工夫來突破貪欲與執著,巧妙地思惟如何運用佛法待人處事,如此,智慧才能獲得提升與開發。學佛之人若無法將佛法落實在平常的生活上,不能從身、口、意三業之中徹底的反省與改變自己,以得到革新與超越,那么,你對佛法的追求將也會是虛妄一場。

宗教佛教,在家佛弟子應該怎么對待感情生活?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有一節叫做:九、諭在家善信 甲、示倫常大教 ◎學佛一事,原須克盡人道,方可趣向。佛法,雖為出世間法,實在世間法中做出。見三編復周伯遒書。良以佛教,該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盡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萬丈高樓,必先堅筑地基,開通水道。則萬丈高樓,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壞,若或地基不堅,必至未成而壞。昔白居易問鳥窠禪師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欲學佛法,先須克己慎獨,事事皆從心地中真實做出。若此人者,乃可謂真佛弟子。若其心奸惡,欲借佛法以免罪業者,何異先服毒藥,后服良藥。欲其身輕體健,年延壽永者,其可得乎。(正)與丁福保書 ◎汝已娶妻,當常以悅親之心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傷父母之心。中庸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子曰:父母其順矣乎。蓋言夫妻,兄弟和睦,則父母心中順悅也。現為人子,不久則又為人父。若不自行悅親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兒女。譬如瓦屋檐前水,點點滴滴照樣來。光老矣,不能常訓示汝。汝肯努力盡子道,則便可以入圣賢之域。將來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續)復周法利書二 ◎人生世間,善惡各須輔助,方克有成。雖天縱之圣,尚須賢母賢妻,以輔助其道德,況其下焉者乎。以故太任有胎教,致文王生有圣德。故詩贊其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然此但約文王邊說。若論太姒之德,固亦可以輔助文王之道。如兩燈互照,愈見光明。兩手互洗,方得清凈。由是言之,世少賢人,由于世少賢母、與賢妻也。良以妻能陰相其夫,母能胎教子女。況初生數年,日在母側。親炙懿范,常承訓誨,其性情不知不覺為之轉變,有不期然而然者。余常謂: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又常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蓋謂此也。(正)馮宜人往生事實發隱 ◎教子女,當于根本上著手。所謂根本者,即孝親濟眾,忍辱篤行。以身為教,以德為范。如熔金銅,傾入模中。模直則直,模曲則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預知,況出模乎。近世人情,多不知此。故一班有天姿子弟,多分狂悖。無天姿者,復歸頑劣。以于幼時失其范圍,如熔金傾入壞模,則成壞器。金固一也,而器則天淵懸殊矣。(正)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善教兒女,俾彼悉皆為賢人,為淑媛,實為敦倫之大者。以兒女既皆賢善,則兄弟姊妹妯娌兒孫,皆相觀而善。從茲賢賢相繼,則賢人多而壞人少,壞人亦可化為賢人善人。天下太平,人民安樂之基,皆于教兒女中含之。(三)復神曉園書 ◎女人臨產,每有苦痛不堪,數日不生,或致殞命者。又有生后血崩,種種危險,及兒子有慢急驚風,種種危險者。若于將產時,至誠懇切出聲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應亦小。又此時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閉氣受病。若至誠懇切念,決定不會有苦痛難產,及產后血崩,并兒子驚風等患。縱難產之極,人已將死,教本產婦,及在旁照應者,同皆出聲念觀世音,家人雖在別房亦可為念,決定不須一刻功夫,即得安然而生。菩薩救眾生之心,深切于世之父母愛兒女之心,奚啻有千萬億恒河沙倍。是以臨產之婦,能朗念菩薩名號者,為極靈極效之最上妙法。見續編復周伯遒書。外道不明理,死執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論理,致一班念佛老太婆,視生產為畏途,雖親女親媳,亦不敢去看,況敢教彼念觀音乎。須知菩薩以救苦為心,臨產雖裸露不凈,乃出于無奈,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無有罪過,且令母子種大善根。此義系佛于藥師經中所說,非我自出臆見,我不過為之提倡而已。藥師經,說藥師佛誓愿功德,故令念藥師佛。而觀音名號,人人皆知,固不必念藥師佛,而可念觀音也。(續)一函遍覆 ◎求子之道,人多背馳。汝欲得身體龐厚,性情賢善,福慧壽三,通皆具足之子,須依我說,方可遂心。求子三要。第一,保身節欲,以培先天。第二,敦倫積德,以立福基。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隨流。見續編禮念觀音求子疏。世人無子,多娶妾媵,常服壯陽之藥,常行房事,此乃速死之道,非求子之方也。幸而得子,亦如以秕稻種之。或不出。或出,亦難成熟。第一要斷房事,或半年,至少或百日,愈久愈好。當與婦說明,彼此均存此念,另屋居住。若無多屋,決須另床。平時絕不以妻作妻想,當作姊妹想,不敢起一念之邪念。待身養足后,待婦月經凈后,須天氣清明,日期吉祥,夜一行之,必得受孕。從此永斷房事,直到生子過百日后,或可再行。婦受孕后,行一次房,胞厚一次,胎毒重一次。且或因子宮常開,致易墮胎。此種忌諱,人多不知。縱有知者,亦不肯依。切勿謂光乃出家人,論人行房事,不知此事是世間第一生死關節。正宜救濟。見三編復蔡錫鼎書故致或不生,或不成,或孱弱短命,不知自己不善用心,反說命不好,反將行房當常事,日日行之,不死就算大幸。又要心存慈善,利人利物。利人利物,不一定要錢。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凡無利益之心之話之事,均不存不說不行。滿腔都是太和元氣,生機勃勃。又須志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依此念)愈多愈好。早晚禮拜念若干,此外行、住、坐、臥都好念,睡到雖好念,也要心存恭敬,宜穿衫褲,不可赤體。宜默念,不宜出聲。默念若字多難念,可去南無二字,但念觀世音菩薩五字。白衣咒,念也好,不念也無礙。汝如是存心、行事、念,亦令汝婦,也如是存心、行事、念,及至臨產還念。臨產不可默念,要出聲念。旁邊照應的人,須大聲幫他念。管保了無苦痛難產之事。臨產默念不得,以用力送子出,默念或受氣病。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氣,生大氣則墮胎。兼以乖戾之氣,過之于子。子之性情,當成兇惡。又喂兒奶時,必須心氣和平。若生大氣,奶則成毒,重則即死,輕則半日一日死,決無不死者。小氣毒小,雖不死,也須生病。以故愛生氣之女人的兒女,死的多,病的多。自己喂,雇奶母喂,都是一樣。生了大氣,萬不可喂兒奶,須當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氣和,過半天再喂。喂時先把奶擠半茶碗,倒了,奶頭揩過,再喂,就無禍殃。若心中還是氣烘烘的,就是一天,也喂不得。喂則不死,也須大病,此事古今醫書,均未發明。近以閱歷,方知其禍。女子從小,就要學柔和謙遜,后來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凡兒女小時死病,多一半是其母生氣之故,少一半是自己命該早死。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殺兒女,不知有幾恒河沙數,可不哀哉。汝為悅親,故為汝詳說。須勸汝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汝與汝妻,亦各如是。(三)復張德田書 乙 勖居塵學道 ◎居塵學道,即俗修真,乃達人名士,及愚夫愚婦,皆所能為。勉力修持,以在家種種系累,當作當頭棒喝。長時生此厭離之心,庶長時長其欣樂之志。即病為樂,即塞成通。上不失高堂之歡,下不失私室之依。而且令一切人同因見聞,增長凈信,何樂如之。(正)復周群錚書五 ◎人生世間,不可無所作為。但自盡誼盡分,決不于誼分之外,有所覬覦。士農工商,各務其業,以為養身養家之本。隨分隨力,執持佛號,決志求生西方。凡有力能及之種種善事,或出資,或出言,為之贊助。否則發隨喜心,亦屬功德。以此培植福田,作往生之助行。如順水揚帆,更加櫓棹,其到岸也,不更快乎。(正)復寧波某居士書 ◎所言培植功德,當以開人知識者為第一。現今增廣文鈔已經排完,尚未結收。令弟若肯任若干,自己施送。俾一切閱者知往生凈土之所以然,以此功德,為其父作往生之券,加以至誠,必可如愿。是為最有利益真實功德。(三)復徐蔚如書 ◎若大通家,則禪凈雙修,而必以凈土為主。若普通人,則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經奧論,但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此人不廢居家業,而兼修出世法。雖似平常無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議。良以愚夫愚婦,顓蒙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校比大通家之卜度思量,終日在分別中弄識神者,為益多多也。(正)復謝誠明書 ◎以閣下之才論,當依光所說,其為利益大矣。否則擇一寂靜隱晦之處,力修凈業,將從前所得之學問文章,拋向東洋大海外,作自己原是一無知識之人,于不生分別心中,晝夜六時,專持一句洪名圣號,果能死盡偷心,當必親見本來面目。從茲高豎法幢,俾一切人同歸凈土法海,生為圣賢之徒,沒預蓮池之會。方可不負所學,為大丈夫,真佛子矣。(三)復葉玉甫書 ◎如來說法,恒順眾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盡人倫,內消情慮。使復本有真心,是名為佛弟子,豈在兩根頭發上論也。仗此好心,竭力學道,孝弟修而閭里感化,齋戒立而殺盜潛消。研究凈土經論,則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書,則知淑世之良謨。以凈土法門諭親,以凈土法門教子,及諸親識。正以生死事大,深宜痛恤我后。不必另擇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場。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親戚,盡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勸身率。使其同歸凈域,盡出苦輪。可謂戴發高僧,居家佛子矣。(正)復林介生書一 ◎且勿謂吾家素寒,不能廣積陰德,大行方便。須知身口意三業皆惡,即莫大之惡。倘三業皆善,即莫大之善。至如愚人不信因果,不信罪福報應,侃侃鑿鑿。依安士全書等所說,為其演說。令其始則漸信因果,繼則深信佛法,終則往生西方,了生脫死。一人如是,功德尚無量無邊,何況多人。然須躬行無玷,方可感化同人。自己妻女,能信受奉行,別人自能相觀而善矣。豈在資財多乎哉。(正)復高邵麟書一 ◎佛為大醫王,普治眾生身心等病。世間醫士,只能醫身。縱令著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識結果,了無所益也。汝既皈依三寶,發菩提心,為人治病。則當于醫身病時,兼寓醫心病法。何以言之,凡屬危險大病,多由宿世現生殺業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須斷絕房事,方可速愈。欲滅宿現殺業,必須戒殺吃素,又復至誠念佛,及念觀音,則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種善根。儻怨業病,除此治法,斷難痊愈。其人,與其家父母妻子,望愈心急,未必不肯依從。儻肯依從,則便種出世善根,從茲生正信心,后或由此了生脫死,超凡入圣。則于彼于汝均有大益。至于斷欲一事,當以為治病第一要法。無論內證外證,病未十分復原,萬不可沾染房事。(正編文鈔壽康寶鑒序文,專治此病,宜詳閱之。編者敬注)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種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難甚難。縱令不死,或成孱弱廢人,決難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攝養,反說醫生無真本事。無論男女,處女寡婦不宜說。余俱無礙。均當侃侃鑿鑿,說其利害,俾彼病易愈,而汝名亦因茲而彰。每每醫生只知治病,不說病忌,況肯令人改過遷善,以培德積福乎。此是市井唯利是圖之負販心行,非壽世濟人之心行。況能令人因病而得生入圣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之無上利益乎。古人云:不為良相,必為良醫,是以稱醫士曰大國手。世間醫士之名已高極,若兼以佛法,則藉此以度眾生,行菩薩道,實為一切各業中最要之業。以人于病時,得聞不專求利,志期利人,發菩提心之醫士所說,必能令病即愈,自不能不生正信依行也。欲人取信,切不可計謝禮多寡而生分別。儻富者認真為醫,貧者只應酬了事。久之,人皆以謀利而輕之。則所說利人之話,人亦不信從矣。又須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與因果報應之通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生死輪回之經六道。有可語者,不妨以有意作無意之閑談,使聞者漸漸開通心地。知生死輪回之可畏,幸了生脫死之有法。能如是者,誠可謂即世間法,以行佛法,由醫身病而愈心病。(續)與馬星樵書 ◎一切眾生,從淫欲而生。汝發心守貞修行,當須努力。倘有此等情念起,當思地獄刀山劍樹鑊湯爐炭種種之苦,自然種種念起,立刻消滅。每見多少善女,始則發心守貞不嫁,繼則情念一起,力不能勝,遂與人作茍且之事。而一經破守,如水潰堤,從茲橫流,永不能歸于正道,實可痛惜。當自斟酌,能守得牢則好極。否則出嫁從夫,乃天地圣人與人所立之綱常,固非不可也。(三)復陳蓮英書 ◎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數倍。光吃了面食,則精神健旺,氣力充足,音聲高大。米則只可飽腹,無此效力。麥比參力,尚高數倍。大磨麻油,亦補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實則是焦味耳。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服之。見續編復鮑衡士書。蓮子、桂圓、紅棗、芡實、薏米,皆可滋補。豈必須血肉,方能滋補乎。總之皆不如麥之力大。(三)復蔡契誠書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