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預測師全面解析周易文化

解夢佬

在西方,文化一詞源于拉丁文colere,寓耕作之義,引伸而意涵智能的培養。梁啟超則以浸潤東方智慧的語言宣稱: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時至今日,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廣義的文化包括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則僅指精神產物。這樣的表述自然很概括,但聽起來有點枯燥乏味。其實,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一詞,內涵簡約而富哲思,外延寬廣而多情趣。尋根溯源,還須通過《周易》品嘗它的原汁原味,進而汲取有利于當今文化建設的珍貴滋養。
文化的意涵
《周易·彖傳》基于64卦之一的賁卦結構,導出一個哲思精妙的命題: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告訴我們:文化二字原本分而復合,文是化的條件,化是文的結果。
這里,很有必要弄清文的本義。《說文解字》釋曰:文,錯畫也,象交。即筆畫交錯,形象如交。而《周易》則從一陰一陽之謂道出發,直指柔(陰)來而文剛(陽),剛上而文柔為天文,從而把文定義為剛柔交錯陰陽親和的景象。大自然剛柔交錯,陰陽親和,形成天文;同樣地,人類社會剛柔交錯,陰陽親和,則形成人文。天文反映宇宙時空的運動變化;人文反映人類社會的發展完善。天通過文而生時變,人通過文而達進化。天文彰顯自然現象,揭示各種天體之間的關系;人文彰顯社會現象,提示人與人以至人與物之間的關系。同時,人文還聯系著天文,使人類社會的發展與時空環境的變遷歷史地結合起來,實現著人與天之間的對立統一,即人天之間陰陽剛柔的交錯親和,從而進一步加深文化的內涵并拓展其外延。
《周易》指出: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兇生焉。明確地告訴我們:文反映著物與物、人與人、人與物之間錯綜復雜的情狀。文不當則生兇,文適宜則化吉。所以文在親和交流,化即良性演變。所謂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觀察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情狀,互相親和交流,以臻天下升平。文而言之,文化乃是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親和交流以求改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的思想體系、行為傾向與實踐成果。
文化的展示
《周易》站在究天人之際的高度,把文化歸屬于一陰一陽之道。這種道,一以統之,普照社會,貫通宇宙;分而化之,引導百事,玉成萬物。《周易·系辭傳》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實際上,言者、動者、制器者與卜筮者幾乎包容了方方面面的社會成員。他們各自注重《周易》的文辭精義、變化機制、卦象意蘊與筮占原理,恰恰在于通過語言、行動、工具制作與推知未來四條重要途徑以展示人生的文化。
言者尚其辭。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思維構件與信息載體。語言交流表現為言與聽者的互動而展示其一陰一陽的文化。這種文化的根本要求,一言以蔽之曰善。《周易》指出: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這里的善與不善,體現著文與不文;而應與違則宣告著化與不化。文的語言,化為同聲,則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進而同心協力,互惠互利。《周易》云: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就是言者展示的文化境界。
動者尚其變。尚變,關鍵在通變,即通曉一陰一陽的文化運變,認識它,掌握它,適應它,以期出于窮而達于通。《周易》云:通變之謂事。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怎樣通變?首先是順時,因為變通者,趣(趨)時者也。什么是時?《周易折中·義例》指出:消息盈虛之謂時。所謂消息盈虛,即陰陽消長,剛柔推移,它反映著事物在運動變化過程中某一時點上顯現的情狀與趨勢。順時而為是《周易》通變的精髓,它指出:順以動,豫。天地以順動,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面對天文人文,欲求化成天下,既須與時偕行,還須與位相應,達到順時而當位。《彖傳·干》云: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生動地反映了時與位的有機結合。這種時與位的一致性,在陰陽交織的卦爻圖像體系中表現得一清二楚,其理想狀態一言以蔽之曰中正,其理想境界則簡而約之謂保合大和。
《周易》認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所以位與時一樣,在陰陽對立統一的文化過程中具有決定事物發展方向的客觀標示性。《周易》強調:圣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告誡人們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在這里,無論是仁或節,都強烈地體現出人與人親和交流、官與民親和交流的文化傾向。
制器者尚其象。制器,創制生產工具與生活器皿,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表現。制器首先在于開發創意。《周易》認為,多姿多彩的卦象蘊涵著豐富的創意。它列舉自古以來從結網漁獵、木具耕作、垂衣蔽身、到舟楫通航、車馬運輸以至書契交往等十二項重大創造發明,指出其中的創意無不來源于相關卦象的啟示。
卜筮者尚其占。這里,我們應當排除筮占=迷信的偏見。《尚書·洪范》告訴我們,筮占是古代王室決策前的一種咨詢手段,目的在于推測事物發展的可能結果。《周易》更通過《系辭傳》的闡釋,把筮占從巫術文化中解放出來,使之進入富涵哲思的數理文化之門。《系辭傳》云:極數知未之謂占。直截了當地將預測未來的筮占推上了極數,即窮究數理、演算數學的舞臺。《系辭傳》又云: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從而揭示事物的運動發展是一個由往向來,可以通過數理分析獲得認知的過程。探索過去是順數,順序排列,依次分析歸納;預測未來則是逆數,需要在理清順數的基礎上推演,逆向求證其可能的結果。
誠然,《周易》無法超越時代提出以數理統計為支撐的現代預測學,但它確已在事實上把卦象符號體系看成為預測未來的原始數理模型。而所有這些令人驚訝的哲思睿想,恰恰來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文化觀念。
文化的基石
《周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顯然,包容著陰陽親和交流意涵的文化,順理成章地立足于《周易》之道。而繼承天地之道指引人類社會的根本準則表現為善,也就是德。所以,按照《周易》的邏輯,文化的基石必為道德。
《周易》指出: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由此可見,與天地之道相對應,《周易》甚至將人間大德仁與義直接視為人類社會之道。這種人道,既有含情之仁,又有寓理之義。就體而言,仁為陽,義為陰;就用而言,仁為柔,義為剛。于是,陰陽親和交流,剛柔相輔互濟的文化理念滲透了《周易》道德觀的基本架構,使《周易》闡述的道德充滿文化氣息,而《周易》倡言的文化則深蘊道德意義。
《周易》告訴我們:繼道的是善,成道的是性。這里的性,當然是人之性,而更明確地說,則是人悟道的善性,亦即德性。德性體現于四德:元、亨、利、貞。《周易》云: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通俗地說,元就是大善,顯示于仁;亨就是完美,顯示于禮;利就是惠人,顯示于義;貞就是守正,顯示于事業。
德性外現,即為德行。《周易》提倡的德行具有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史稱九德。《周易》認為:履(禮),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并對它們的具體表現與實際功能一一作出了簡明精要的闡釋。由于九德依據于九個卦象,自然閃耀著陰陽親和交流的文化色彩。
在《周易》編織的德行網絡中,如果說九德為綱,那么象傳中逐卦逐爻提出的具體行為指南就是依綱而張的目了。在這里,64卦卦卦據象論道,384爻爻爻循言說德。可謂情理并茂,精彩紛呈。其中現今最令人樂道的名言,當為通過清華大學校訓播傳社會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了。而干天坤地親和對應的文化格局,于此同樣地一覽無遺。
文化的本質
《周易》將文化定格于陰陽親和交流以化成美好的天下。這里的天下,既指自然領域的天下,更指社會領域的天下。所謂化成,傳統的解釋著眼于教化而成,其實尤應理解為潛移默化而成。由于文化表現為潛移默化的過程,所以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特別須要指出的是,潛移默化的終極目標并不止于天下,而止于占有天下核心地位的人。在完善人的生存方式與生活環境的同時,完善人的品德、素質,完善人性,以求得人類生命世世代代良性的持續發展。唯其如此,《周易》以黃鐘大呂提醒世界:天地之大德曰生;并且高屋建瓴地作出全面概括:生生之謂易。
在易學史上,對于生生的解釋可謂百花齊放。漢代荀爽釋曰:陰陽相易,轉相生也。晉代韓康伯注曰:陰陽轉易,以成化生。北宋司馬光解曰:形性相續,變化無窮。張載認為:生生,猶言進進也。程頤認為:生生相續,變易而不窮也。南宋楊萬里的見解是:易者何物也?生生無息之理也。朱熹則說得很簡潔:陰生陽,陽生陰,其變無窮。此后,明代的來知德等皆循其說。上述種種解析,各有其據,各具其理。但從《周易》關于易則易知,簡則易從的立論來探究,生生其實可以十分簡單地闡釋為生而又生,第一個生是生命之成,就人類說即為生育。孔子對乾坤二卦的贊美由此而起:大哉干元,萬物資始!大哉坤元,萬物資生!第二個生是生命之續,就人類說即為生存、生活、生長、生發。
文化一詞從《周易》流傳社會,二千多年來隨著歷史的變遷產生過種種不同的詮釋。但正本清源,它那以生生為根本,以道德為基石,以陰陽親和交流為內涵,以語言、行動、生產生活制器與數理推演未來為主要展示途徑的深博思想體系,至今仍然具有引領時代潮流的價值與意義。

以上就是關于預測師全面解析周易文化的分享,更多算命資訊,請關注紫微府!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