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天人合一思想與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解夢佬

天人合一思想與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摘要: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對宇宙的根本看法,也是華夏先民主動改造自然的思想武器和自覺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思想與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從不同的文化背景反映出宇宙自然的共同法則,又在不同的時空層面說明了和諧世界的基本精神。
Abstract: The thought of combination of nature and people is the basicview to universe in ancient china. It' s also the thought weapon of ancient Chinese ancestors to change nature and the highest thinking field to seek goals self-consciously. The thoughet of combination of nature and people and Newton gravition , not only reflect the same principle of universe and nature for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but also illustrate the basic spirit spirit of harmonious world form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關鍵詞:天;人;天人合一;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自然;和諧
Key words: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e, people,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e and people, Newton gravition, Nature, Harmonious

"孟子•盡心上"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矣。戰國時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認為天是萬物的主宰,又是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天將萬物備于我身,并賦于人心思維和善性,所以人心具備了天的本質特征。人只要能反躬自省,誠實無欺,就可以盡量發揮和擴展自己的本心去認識天,便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從而上下與天地同流,產生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去創造新世界。
"莊子•齊物論"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謂萌芽于八卦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先秦時已形成普遍的天人合一思想,標志著中國古人已經剔除了殘留在天之內的人格神含義,逐步從幽冥中覺醒,告別了野蠻和蒙昧走向文明。并且認為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明確地把人的思想情感及其社會實踐看作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內容,又把尊崇人生與愛惜萬物的生命看作天地間最高尚、最珍貴的情操,所以不遺余力地倡導,并且要千辛萬苦去踐行。
戰國末•荀子"天論"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又曰:列星隨旋,日月遞照,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
這是古人站在地面上直接對宇宙的觀察、思考、探索與茫然:
一、天行有常,高度概括了宇宙演化的自然規律
中國古代,曾以陰陽關系對地球自轉帶來的日夜交替作了形象化的表敘,又用帶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五行,象征地球公轉引起的四時更換。宇宙分為陰陽,陰陽化生萬物,自然形具而神(功能)生,不受時空限制,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萬物有運動,有聯系而且有感應(博、施),促進了宇宙本性的無限延展,從而為適者生存(和、養)開辟了一個非常廣闊的天地,故為大化。宇宙生存與演化的自然規律(天道)恒久不變(常),也就成為人類以及萬事萬物的行為規范。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太陽是宇宙里十分重要的一員,對行星運動、萬物成長和人類生活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永不磨滅的光輝與固守中正的精神,充分體現了宇宙陽氣升騰的帶頭作用和堅定不移的無私奉獻。因而,八卦以純陽之乾卦,為首,為日,為天,為君,為父,為陽,為馬,為動,為圓;并說:干元者,始而亨者也。
十六世紀初,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地動說,引起了人類宇宙觀的重大變革。后來,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總結和分析了第谷多年來觀察天體運行的資料,并且受到聲樂美妙與韻律動人的啟示,提出了著名的行星運動三定律,愛因斯坦稱之為自然界神秘的和諧:
一、行星沿橢圓規道繞日運行,太陽在其中的一個焦點上。
二、在相等的時間里,行星與太陽的聯線掃過的面積相等。
三、任何兩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同規道半長徑的立方成正比。
第一定律表達了列星隨旋的運動性,并且突出了太陽在日月遞照過程的核心作用。第二定律闡述了天行有常的普遍性,各行星的運行速度不同(陽),但相等的時間里行星與太陽聯線掃過的面積相等(陰)。第三定律說明了四時代御(五行平衡)的協調性,宇宙的多樣性和同一性并非互不相干的兩個方面,而是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所以能在同一時空里穩定有序,各行其道。開普勒運用定律形式描繪自然,可仍然沒有擺脫這樣一幅宇宙圖景:陰陽互根的系統特征,萬物相應的有序原理,本體形成的約束機制,自然妙成的動態和諧。
財非其類,以養其類,夫謂之天養。人乃萬物之靈,奇妙的人腦以獨具的自我意識,有能力區分其類(自己)和非其類(萬物),但依然離不開自然法則的規范(天養)。人從自然中異化出來,卻無法全部替代自然化育萬物的本領;人能夠認識自然規律,而不能創造自然規律。人與包括太陽及各星球在內的自然界,形成了相互聯系又彼此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因此中國古代把人外在生生不息的宇宙萬物,統稱為天;而一般視野里的天與地同在宇宙的最高范疇,不可再分。
這種缺乏定量標準的經驗積累和悟性提升,擴充了認識事物的概括性,使天的自然本質、整體形象、全息表現與穩定功能不斷加強;也增添了越來越多的模糊特征,給同時適度把握天的復雜性與精確性帶來了不少障礙,尤其是不便于用數學方法直接研究和表達具體問題。
二、人定勝天,集中反映了改造自然的主動精神
天是一個相對于人的自然開放系統,又是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動態時空;天標志著宇宙的物質屬性與陰陽變化,還包括了永恒的自然規律和無窮的造化玄機。所以說,天是人對宇宙自然過程的形象化抽象,天人關系實質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人不能違背和破壞天的意志,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也就是要人尊重自然,輔助自然,駕馭自然和利用自然,但人不應是天的附庸和奴隸。
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人不能夠只停留在對天的贊賞或等待天的恩賜,應該積極地把握自然規律,更需要自覺地順應和配合。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和主觀能動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而下定決心排除萬難,有效地超越自然對人的絕對限制;使自然更好地服務于人類,同時也促進萬物緊密聯系,彼此幫助,自由成長,欣欣向榮,讓天地錦上添花,讓人間充滿了歡歌笑語!
源于自然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火藥和印刷,反映了華夏先民的首創精神,其實完全受惠于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形象思維。這些成果領先世界突破了眾多科技難題,促進了中國古代獨立的文化發展和經濟繁榮,對世界歷史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催化作用,也為現代科技發明奠定了基礎,真正做到了人定兮勝天。(南宋•劉過"襄陽論")
人定,就是人謀,人的主動精神,人的潛能發揮,人的應變能力,是人對未來預測和決策的完美結合。勝即克制,跨越,感應和融洽,勝天就是力求人與自然、社會共贏。人與自然對立,必然與客觀事物有所隔離,并會發生矛盾和斗爭。可是人與自然又聯成一體不可分割,所以人定勝天絕不是為了貪欲而破壞生態環境,也不是違背自然規律盲目蠻干。應是利用自然規律抗拒和戰勝自然災害,不失時宜地彌補自然的不足與缺陷,運用科技進步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產條件,以智慧和勤勞創造更多、更好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從而為全人類謀取福祉。
顯然,人定勝天是人改造自然的宇宙意識,也是人自我認識、自我修養,自我提高、自我挑戰和自我超越的集中表現。一個人能夠不懈地追求盡心、知性、知天,必然會貫通天下一切道理,必然能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所有事務,從而構建無限美好的和諧世界。比如醫學發展,氣功養生,改良品種,興修水利,筑路建橋,地震預報,電腦應用,登陸南極,載人衛星發射成功,都顯示了人一定能勝天。
"周易•泰":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企業作為社會必不可少的經濟活動部門,無不包括人與自然,到處顯示出天人關系。天乃市場條件與設備能源,人是人員結構與組織管理,天人組成一個有機的動態體系。企業想出名優占領市場,必須順天應人。順天就是根據實際情況,遵循經濟規律,掌握信息變化,挖掘最大潛力,計劃并調控生產與銷售。應人則是建立公平合理的用人原則,選擇和推行有效的管理方法,從而協調好主觀與客觀,領導與員工,企業與顧客,精神與物質的關系。這樣,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企業就會不斷地蒸蒸日上,并在天人合一中利益最大化。
三、合二為一,真實揭示了陰陽追求的基本目標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曰:天地之氣,合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謂自然界包括人類在內的萬物都由氣組成,而且五行基礎上的物質運化以及人的生命現象都由氣來推動,陰陽交感招攝了氣在時空中有序轉換的具體形式,又兼備了數與量的不均勻輸布,從而說明物質與時空密不可分,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是孤立的。所以,天與人有相同的根基命脈,有相同的物質基元,又有相同的組織結構,并且受到同一自然法則的支配,對某一事件能夠作出同向反映。于是天與人有了合在一起的內在動因和必然因素,或者說天人合一是宇宙運動變化的的自然選擇,天人合一又為萬物發揮個性提供必要的條件和保障。
一六六六年,英國科學家牛頓根據開普勒三定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物體之間具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力(陽、神生),叫做萬有引力。引力的大小與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物體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是萬有引力承擔了行星繞日運動的向心力。物理學中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相當于中國古人所說的聚氣大小,對同一物體來說是一個定值(陰、形具)。各行星聚氣不等,則其質量也不同,太陽對它的引力大小不一樣,速度、軌道以及周期也就有了區別。
大家知道有一個富有創造精神和充滿生活情趣的故事,蘋果向下落地開拓了牛頓的思路。這表明,地球上的物體(陽)被地球(陰)約束在地表面相對靜止(合二而一),完全是由于受到地球對它恒指向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因而人類能夠在地面上安居樂業,萬有引力功不可沒,這正如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曾經說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明•萬育英"三命通會":夫合者,和也,乃陰陽相合,其氣相合。合為相遇而和,和則常存。中國古人很早就認為,氣其小無內,其大無外,這跟現代物理學中有限實物的周圍存在著無限場的觀點十分相近,物體通過它周圍的場相互作用,其實也就是其氣相合。太陽與地球都有引力場,從而天具備了約束性很強的有心力,豐富了包藏宇宙的凝聚作用,也有了廣泛的物質基礎使萬物得其和以生。
清代王夫之"周易外傳"曰:陰陽之用以和,而相互為功。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太陽吸引地球,地球同樣吸引太陽。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事物結合,一方出現不及或太過,另一方就會自行調節、補償,從而使矛盾及早化解,整體自然保持平穩,并產生一種有利于正常生化的積極效果,謂之和。所以和不是兩個物體的隨意堆砌,平穩應是層次和秩序、運動和靜止的協調同一,也是系統與部分、形體與功能的彼此融通;是陰陽消息追求的基本目標,也是自然和社會共同進步的有力保障,正如人常說:家和萬事興。地球以自身的運動來保持它和太陽的相對穩定,一旦停止了公轉或自轉,就可能被太陽拉入懷抱,藏身于火海。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運行以及回收,同樣也是利用這個原理。
牛頓并沒有排除日心說,卻拓寬了認識自然的途徑,實質是深化了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但是牛頓建立的經典力學認為,引力各向同性,時空沒有方向,無法解釋宇宙天體紅移、時空伸縮與多普勒效應等現象。科學期待著不計名利得失,不畏艱難險阻的人不斷向上攀登!
四、一氣而已,自然構造了宇宙連貫的動態平衡
漢•何休"春秋公羊經傳解詁":變一為元,元者氣也,無形以起,有形以分,起造天地,天地之始也。元氣是天地未分之前的基本物質,它攜帶著宇宙的本原和節律造化萬物,使各類形體與自然有了明顯的界限。一是無形以起,是無限宇宙的普遍法則,元是有形以分,是萬物個體的自然形態;氣是造化世界的根由基礎,是天人合一豐富多彩的美好家園。
"說文"曰:一,惟初大極,道立于一。清•黃宗羲"太極圖講義":通天地,亙古今,無非一氣而已,氣本一也。古人認為,一是渾沌未開的原始狀態和天地萬物的共同本性,自然構成了萬物的啟始;一又是氣運動變化的基本原理和必然指歸,統領著人類和天地間萬物的發展變化;一既是自然界萬物充滿個性的具體類別,一也是無限宇宙自然連貫的終極圓滿;總而言之,一是人道合于天地之道。
漢•劉安"淮南子":戴圓履方。古人曾用圓象征天,方象征地;以圓為基本圖形畫成了太極圖,表達宇宙模式與自然法則;同時用團圓形容人間真情的理想結局。不謀而合的是,地球是個球形,各行星也是球形,它們繞日公轉的軌道都近似圓形,其實宇宙天體都呈球形。吹起的肥皂泡、小露珠是球形,熔化的鐵水落下的小珠也是球形。微觀世界里原子、質子、中子、電子以及各種基本粒子都是球形,電子繞核旋轉的軌道近似于圓形。人體內的細胞、紅血球、白血球都是球形,血管、食道、腸道為圓形管狀,人體外圍如頭部、手指、腿等也大多是圓形,五臟左升右降如太陽東出西沒,經絡內外周流應四時交通循環。
氣是宇宙的本體,聚成萬物有了形與神,又表現出動和靜。它們的形態(形、陰)合于同樣的圓形,處于相對靜止或者在運動中保持著平穩,說明受到同一宇宙法則(神、陽)的支配。這些陰陽互根的動態平衡以及自然而然的形神合一,其實和牛頓萬有引力導出的能量最低原理殊途同歸,這些完全可以用下面的事實說明:
在重力作用下,地面的水總是由高處流向低處,碗邊的鋼珠轉來轉去落于碗底,旋轉的陀螺一停下來就跌倒了,自行車不跑時就會自動倒下。這些現象原因只有一個,低處的重力勢能最低,也就是說物體能保持動態平衡,但自然向能量最低方向演化。理論和實踐表明相同體積以球形表面積最小,能量也最低,在引力場中最容易穩定平衡。這就是宇宙天體呈球形并有規律不停運行的原因,也是地球上火山爆發以釋放能量,原子結構中電子從最低能級開始填充,以及不穩定元素自發產生放射獲得能量最低狀態的原因。
人在地球之上認識宇宙,見仁見智,百花齊放,不斷發展,無止無境。可是,各種觀點都會留下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有可能被人片面理解,蓄意扭曲,甚至藏污納垢。把某一種見解推向頂峰或全盤否定,都會偏離了實事求是的精神,都不利于大家解放思想。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親近自然,以人為本,獻身科學,共同發展;天人合一標志著中華文明與社會進步,永遠閃爍著自強不息的首創精神,不斷放射出充滿理性的思想光芒。
一八四六年法國勒威耶和英國亞當斯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同時推算出當時尚未發現的海王星位置。一九四零年中國留法學生劉子華發表了博士論文"八卦宇宙論——一顆新星的預測",運用八卦的陰陽五行與平衡原理,率先公布了太陽系第十顆行星的測定。四十年后美國人用現代科技手段證實了這個星球的存在。一九七零年英國科學家霍金指出:牛頓引力論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弱引力場極限下的一種近似;更加有趣的是,他用量子化建立了從無到有的世界模型,恰好與老子在公元前就提出的宇宙觀異口同聲: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老子又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茫茫宇宙不過一氣而已,陰陽對立統一,自然構造了天地間有序連貫的動態平衡,蘊藏著博大精深的玄思道理。
天人合一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能以寬廣的胸懷包容與概括了氣、陰陽和道的必然聯系,故為陰。萬有引力定律由牛頓發現,描述的引力場只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基本形式,是經典力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故為陽。兩種思想從不同的文化背景反映出宇宙自然的共同法則,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辭上)許許多多的事實表明,近代不少著名的尖端科學,原是站在中國古人的肩上向前飛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從和諧世界里起步奔騰!


以上就是天人合一思想與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全部內容。更多算命相關資訊,敬請關注紫微府!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7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