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八十多歲屬羊是哪一年,6歲屬羊是哪年出生

解夢佬

八十多歲屬羊是哪一年

84歲的陳香白,

潮州工夫茶泰斗級人物,

標準的潮州工夫茶沖泡程式,

由他搜集、整理并最終確定。

他出生于1937年,

10歲時就被送去私塾給先生當“茶童”。

私塾先生是中國最后一代秀才,

陳香白跟著他學毛筆字、讀老書,

以及學沖工夫茶。

陳香白

陳香白最擅長的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之韓信點兵

中醫出身,擅書法,

精通歷史學、方志學,

熟讀四書五經的陳香白,在年過50后,

開始正式研究潮州工夫茶藝和中國茶文化,

整理歸納了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

他說:“所有程式無非服務一個目標,

把這一杯茶泡得更好喝。”

30年來,他把泡茶這件日常事,做到了極致。

盛夏七月,一條來到潮州,

和陳香白聊了聊他的茶意人生,

也享受到了潮州人工夫茶席上的慢生活。

撰文 魯雨涵 責編 倪楚嬌

7月中旬,潮州入伏的這一天,我們在古城老街上的一間茶室里見到了陳香白。

今年84歲的陳香白依舊精神矍鑠。他生于時期,曾經跟著中國最后一代秀才念私塾,身上有舊時讀書人的氣質。穿著尤為得體,喜歡各式襯衫,搭配講究的背帶西裝褲,手里離不開一把鵝毛扇。

茶室位于三樓,玻璃通透,可以看到外頭澄澈的天空和搖曳的翠竹。茶室里擺滿了大大小小的茶具,一邊是茶席,另一邊是講壇,兼作表演和授課之用。茶室的主人阿彬是陳香白的得意,幫他打理大小事務。

這段時間,陳香白迷上了讀《莊子》。每天下午,師徒倆都在茶室里一邊喝工夫茶,一邊論“莊周夢蝶”。

茶室中擺著各式各樣的茶具

工夫茶最初起源于舊廣東省潮州府轄區域,簡單解釋便是做工夫的人喝的茶。比如鐵匠生火打鐵的時候,爐子燒得通紅,就順便在爐子上加上一個砂銚,邊打鐵,邊喝茶,由此得名“工夫茶”,而不是“功夫”二字。

看似頗有儀式感的事情,演變到現在,已經在潮州人生活中再平常不過。家家戶戶必有一套工夫茶具,每天定要喝上幾輪。

在潮州的短短三天,我們也見識到了潮州人對工夫茶的喜愛。街邊走幾步就會遇到一個茶攤,幾個人圍坐在一起,邊喝茶,邊聊天。如果在旁邊駐足片刻,就會被他們招呼著喝上一杯。

潮州小孩從小就跟著大人泡工夫茶,陳香白也不例外。他自10歲學習工夫茶,年過50后開始正式研究潮州工夫茶藝和中國茶文化。2008年,他當選為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工夫茶文化傳承人”,“潮州工夫茶”的名頭響徹中外。

在生活中,陳香白性格直爽,說話幽默,有時還有點小孩脾氣。他年紀大了,不宜吃太多油膩的東西。吃午飯的時候,阿彬只許他吃一片鵝肝,他就會不開心,要求再多吃一片。

陳香白和陳銳彬

畢竟是八十多歲的老人,在接受我們采訪時,他常常把相同的話重復好幾次,偶爾也會不記得問題是什麼,說著說著就岔開了話題。

即便如此,他的表達能力和體力依舊好過于大多數同齡人。尤其談到工夫茶,他就答得更加興奮,“茶是我最了解的東西,說到晚上我都不會累。”

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

“所謂茶藝,就是騙人的技術”

林語堂在《茶與》中打了一個絕妙的比喻。吃瓜子的時候,“用牙齒咬開瓜子殼之樂和吃瓜子肉之樂,各居其半”。

泡茶亦是如此,真正的鑒賞家常以親自烹茶為一種殊樂,欣賞的是泡茶的程序和茶人的工夫。陳香白整理歸納了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正式沖泡15步,品茶3步,再加上沖泡前的茶具講示、茶師凈手和中間甘泉洗茶的步驟,是為“二十一式”。

如今,陳香白親自泡茶的場合已經很少了,但他還是給我們完整地演示了一次。

泥爐生火

欖炭煮水

前三式——泥爐生火、砂銚掏水、欖炭煮水是準備步驟。水開之后,用開水熱罐和溫杯,目的是讓壺和杯提高溫度,可以更好地發香。

工夫茶一般用薄胎“蛋殼杯”,三個杯子,茶湯量正好,擺放形式也好看。一個杯子對準泡茶的人,兩個杯子對著客人,客人看起來正好就是一個品茶的“品”字。

茗傾素紙、壺納烏龍

剛從茶包里拿出來的茶,需用開水先清洗一遍,避免苦澀。另一種說法是,以前最老道的茶人都用腳踩的方式茶葉,這也是一種儀式上的“衛生”。

洗完茶葉之后,再在壺中沖入沸水,用茶蓋刮去沖泡后的浮沫,然后蓋定。隨后用開水淋蓋,一是去沫,二是追溫。

燙杯、滾杯

泡茶的同時,可以一邊燙杯滾杯,三個杯子輪流轉。對新手來說,滾杯是最難的一步,做習慣了之后,手指浸在在開水里都不覺得燙了。杯子洗完之后,這個時候出湯最為合適。

執壺勻速出湯,關公巡城流,韓信點兵滴,來來之中,里面有玄機。哪一杯茶湯少了,就以這里為轉折點,回過頭來,停留時間就多,不知不覺中就把三杯茶湯補充得一樣均勻。

關公巡城

韓信點兵

“所以說所謂茶藝,就是騙人的技術。”陳香白說罷,把茶壺放在茶墊上,用手一比,我們就知道可以喝茶了。

品茶時,按照長先幼后順序輪流著喝,先聞茶香,和氣細啜,三嗅杯底。所有賓客喝過一巡之后,才輪到主人喝。

家里宴客的時候,從生活到泡茶,都是家中年紀更大的老人家來做,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歡迎。

潮州工夫茶茶具

工夫茶的茶具也相對復雜,完整的茶具包括茶壺、茶杯、茶盤、茶墊、泥爐、砂銚、欖核碳等十數件器皿。用得越久,傳了越多代,價值越高。

普通人對泡工夫茶的程式不這麼了解,對茶具、茶葉也不講究。無非是家庭富有,就用高級一些的茶葉,比如、宋種等名叢;經濟一般的,就買一些普通茶葉,享受的就是泡茶、品茶的過程。

“別把工夫茶拔得太高,

它就是生活的日常”

中國人愛茶,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偏好的茶葉和飲茶文化。

陳香白也喜歡西湖龍井。杭州人喝龍井茶,只需要拿一個玻璃杯,用七、八十度上下的熱水泡茶,觀賞茶葉在水里浮起來,掉下去,“我覺得這很有趣,也看得津津有味,因為我們的工夫茶看不到茶葉。”

潮州鳳凰山

潮州工夫茶最常用的是烏龍茶,尤其是鳳凰單叢。鳳凰單叢是潮州當地的名茶,盛產于潮州市郊30公里外的鳳凰鎮鳳凰山,又屬烏崠山頭的更佳。

為了研究茶葉,陳香白曾經找到烏崠山的老茶農,跟著他從采茶到成茶,經歷了完整的鳳凰單叢的制茶過程。

做青(即浪菜)

殺青(即炒茶)

新鮮的茶葉采摘以后,先在竹篩上鋪開,曬到葉片微微蜷曲,再晾青,做青,殺青,揉捻,最后烘焙成茶。

以前所有過程都是人工處理的,甚至每個環節都有專門的工匠來負責,所以產量不大,當地人都不夠喝,省外很少能喝到。后來用上了機器,開始外銷,才逐漸有了名氣。

烘焙

尤其是前期的三曬三晾,茶人要時刻看著,整個晚上都不能睡覺。陳香白也跟著茶農一起熬夜,每過一個環節,他就取一點茶葉泡來喝,體會其中的差別,一直喝到第二天天大亮。

最后他得出了一個結論,每個環節都是為了去除茶葉的澀味。

鳳凰單叢成茶

陳香白對工夫茶的研究,一來基于他作為潮州人,對當地民俗的觀察,二則是通過遍訪各地的茶人、茶山、茶農,“先實踐,才不會亂寫。不然人家內行一看,老陳在亂,那就不行了。”

陳香白常常強調,現在很多做工夫茶生意的人,把工夫茶“拔得太高了”,“沒有把它當成一種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潮州街頭到處都有茶攤

他和我們回憶,過去每個商店旁邊都會擺一個茶攤。不管是誰,來到這里,就會被招呼去喝茶。一邊喝茶,一邊聊天,經常可以聽到一些,自然就把樂趣喝足了。

熟人之間更是如此,甚至已經演變成一種口頭,比如說某兄到我家里喝工夫茶,實際不一定有工夫茶喝,而是一種邀約。

這和日本茶道不同。雖然日本茶道是從潮州工夫茶演變而成的,但是它更講究表演性和藝術性,而潮州工夫茶的是市井小巷的煙火味兒。

用陳香白的話來說,日本茶道是“生活的藝術化”,工夫茶則是“藝術的生活化”。

“所有程式無非服務一個目標,

把這一杯茶泡得更好喝”

陳香白出生在,名字中的“香”是,“白”是當時任職的廣東電白縣。

5歲的時候日本打進了,老帶著全家回到內地,輾轉于留隍、三河等客家地區,日本投降之后在潮州安了家。

他是家里最小的兒子,上頭有3個哥哥,對他們非常嚴厲,也用心良苦。陳香白最忘不了一件事,曾經將一個包裹懸在房梁上,告訴他們是陳家的“傳家寶”。過世之后,弟兄幾個商量著把包裹取了下來,一層一層地剝開,發現里面只是一塊磚頭,“他就是想好好教訓我們,不要成為‘紈绔子弟’。”

少年時期陳香白

小學五年級前的夏天,陳香白日子過得無聊,被舅舅送去私塾給先生當“茶童”。當茶童要做三件事,之一學沖工夫茶,第二學毛筆字,第三是讀老書。

私塾先生叫佃介眉,是中國最后一代秀才,有“潮州才子”的美稱。陳香白就給他打下手,生火,扇爐,煮開水,他喝茶。

生火也是一門學問,介眉先生用一瓣花生殼就能把火生起來,陳香白之一次嘗試,用了好幾瓣花生殼才點著火。心里著急,扇子扇快了,好不容易點起的火星都飛到了天上去,“先生就跟我說,,慢慢來,扇這麼快做什麼呢。”

后來陳香白又獨自練習了好久,勉強用兩瓣花生殼才能點著。到現在談起先生,他都難掩佩服之情。

阿彬的女兒為陳香白做茶童

如今,陳香白自己也成了別人敬仰的。阿彬的一兒一女都在陳香白膝下學習工夫茶。問他們,陳老師嚴厲嗎,他們回答說,平時很慈祥,唯獨教課的時候很嚴厲。

陳香白看不慣那些把潮州工夫茶捧到天上去的“茶人”,但是回到工夫茶本身,他又非常注重“二十一式”中的細枝末節。

在前演示工夫茶的時候,按理來說,泥爐要在茶席的七步之外,防止火星燙人;但是因為拍攝需要,我們希望可以挪近二者的距離。和陳香白相處的兩天中,他萬事都可商量,唯獨在此事上略顯不快。

提銚高沖

整個“二十一式”不過10分鐘,每一步都有學問。比如泡茶的時候,要用高沖的方式,讓沸水直入壺底,可以減少澀味。茶湯最忌的是“澀”,“苦沒關系,苦盡甘來,澀味太重,你這個茶干脆就把它丟到桶里去。”

倒茶的時候,則要低斟出湯,防止和氣泡,含香韻。

“我們泡茶,所有程式無非服務一個目標,把這一杯茶泡得更好喝。離開了這個目的,你泡的茶人家一喝就皺眉峰,你講得再天花亂墜也沒用。”

“看熟晤知驚,要慢慢恢復”

陳香白開始教茶藝的時候,茶藝還被視為女孩子的專屬,像阿彬這樣學茶藝的男孩子非常稀少。前段時間在茶藝課上見到兩個男學生,把他高興壞了。

他希望男孩子學茶藝的越多越好,“不要把它當作泡泡茶,好像是只有女孩子能做的事情。”

陳香白記得陸游的:“工夫在詩外”,意思就是說不能只讀詩,別的什麼都不學。茶也是一樣。他自己學中醫出身,喜歡寫書法字,還精通歷史學、方志學,熟讀四書五經。每多讀一本書,了解一件事,他對茶文化的認識也會更加深一層。

陳香白每天都會練習書法,最擅長寫的字是“和”

在陳香白看來,工夫茶藝和這些傳統文化都是一脈相承的,核心在于“和”。比如鄰里之間有人吵架,就會有一個“和事佬”請他們去自己家里喝茶。喝著喝著,兩家的矛盾就都吞在肚子里不再說了。

再比如一群人在喝茶,這時有一個人氣急敗壞地闖進來,看到大家正在喝茶,自然而然就會靜下來。“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氣場,這個氣場是的氣場,會影響到他。”

潮州西湖

每天晚飯后半個小時,陳香白都會和老伴擺出茶席,喝茶談天。“有一次我有事情,沒有喝茶,她第二天就跟我訴苦,說昨天晚上沒喝茶,整天晚上都睡不著覺。我說好,今晚就恢復。”

陳香白自號“”,諧音“廿一”,是為了紀念他和太太的結婚紀念日:5月21日。巧合的是,2022 年,在他們結婚53年之后,將這一天定為“茶日”,“全在為我們慶祝。”

陳香白和阿彬

如今的陳香白依然活躍在各種茶文化場所。阿彬的茶館每周有兩節工夫茶課,很多人都想見一見他,“他們想遇到我了,我就來,我又不是很神秘的人,見不得人。”

每去到一個或者活動,很多人聽他公開講座不夠,都會私下找他一對一交談。陳香白也來者不拒,甚至和他們徹夜長談,他的嗓音就是在那個時候受損的。

“我們有一句潮州話,看熟晤知驚,看多了就不知道害怕,不知道敬畏,因為太日常化了。”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每天都喝咖啡、奶茶,自己老祖宗的工夫反而忘記了。讓更多人開始飲茶、學茶,見識到工夫茶里的學問,是陳香白莫大的心愿。

“這也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我只能盡自己的力。至于什麼時候能夠完成,我也沒把握。”

采訪結束后,說累了的陳香白面向窗外,躺在搖椅上。潮州七月的午后,天氣燥熱,蟬鳴四起,他停下手中的鵝毛扇,漸漸睡去。

以上就是與八十多歲屬羊是哪一年相關內容,是關于潮州的分享。看完6歲屬羊是哪年出生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1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