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金屬相對穩定結構怎麼判斷,判斷粒子結構相對穩定的方法

解夢佬

第一單元基礎知識記憶清單

1.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2.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應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而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

金屬相對穩定結構怎麼判斷,判斷粒子結構相對穩定的方法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之間的
是:化學變化一定同時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不一定伴隨化學變化。

3.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化學變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質,還常伴隨能量變化,這種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4.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物質的可燃性、穩定性、性、氧化性、還原性、酸性、堿性等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導熱性等都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

5.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質。

6.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是:①提出問題→②作出假設。→③設計出實驗方案→④進行實驗→⑤觀察現象→⑥分析得出結論→⑦反思與評價。

7.不用手接觸藥品,不直接聞藥品的氣味, 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8.注意節約藥品。應該嚴格按照實驗規定的用量取用藥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應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體, 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9.取用液體藥品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為防止塞子上殘留的試劑腐蝕桌面,同時也避免塞子接觸到桌子上的污染物,以免污染瓶中的試劑。所以細口瓶的塞子要倒放于桌面

②瓶口要緊挨著試管口是防止液體試管外或灑落。應該緩慢地倒,一是為了便于控制液體的量,二是為了防止液體。

③防止瓶口殘留液體沿試劑瓶外壁流下而腐蝕標簽。所以拿細口瓶傾倒時,細口瓶貼標簽的一面要朝向手心?

④防止試劑與空氣中的物質接觸發生反應而變質,倒液體后,要立即蓋緊瓶塞;為下一次取用提供方便,把瓶子放回原處?

10. 向燒杯或試管中滴加液體時,為防止滴管接觸燒杯或試管,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試劑污染。要把滴管懸空放在燒杯或試管上方。

11.給試的固體物質加熱,要注意以下幾點:

(1)加熱前應先進行預熱,預熱的方法是在火焰上來回移動試管。對已固定的試管,可移動酒精燈,均勻受熱后,再把燈焰固定在放固體的部分加熱。(2)加熱時,試管口要稍向下傾斜。因為有些固體試劑受熱時會放蒸氣,試管口向下傾斜,可防止冷凝水回試管底部,炸裂試管。(3)固體物質加熱完,應待試管冷卻后,再直立試管,否則,管口處水滴倒流,試管會炸裂。(4)燒得很熱的玻璃容器,不能直接放在實驗臺上,以免燙壞實驗臺。

12.(1)可在酒精燈上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皿、坩堝、燃燒匙;

(2)加熱時必須墊上石棉
的有:燒杯、燒瓶、錐形瓶(因底面積較大,若直接加熱會因因受熱不均發生炸裂,所以加熱時必須墊上石棉

(3)不能用于加熱的儀器:集氣瓶、量筒。

13.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試管,如果導管口有氣泡產生,松開手一段時間后,導管內有一段水柱,則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如果沒有氣泡冒出,要仔細查找原因,如是否應塞緊或更換橡膠塞,直至不漏氣后才能進行實驗。

14.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水平,再讀出液體的體積。

15.洗過的玻璃儀器上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儀器已洗干凈了。

第二單元基礎知識記憶清單

1.測定空氣成分實驗的化學反應原理:

磷+氧氣

實驗現象:①產生火焰,放出熱量,產生大量白煙;②待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集氣瓶內水面上升到靜止時,約占集氣瓶內空氣體積的1/5。

2.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應注意以下幾點:

(1)裝置氣密性要良好;

(2)為了確保氧氣被消耗完,要足量;

(3)點燃后迅速集氣瓶內,立即塞緊瓶塞,一是減少實驗誤差,二是防止白煙污染空氣。

(4)待集氣瓶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止水夾進行讀數。

3.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中,氣體減少的體積往往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

(1)的量不夠,未將集氣瓶中的氧氣消耗完。(2)未恢復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讀數。(3)實驗裝置漏氣。(4)導管中還有一段水柱沒有被壓入集氣瓶中。(5)點燃后瓶中未立即塞緊瓶塞,使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4.用在集氣瓶燃燒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中,集氣瓶中預先放少量水的目的一是為了防止燃燒時的高溫濺落物使瓶底炸裂,二是為了吸收,三是可以降低反應后瓶內溫度。

5.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說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還能說明氮氣不易溶于水,不支持燃燒。

6.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N2)78%、氧氣(O2)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空氣主要是由氧氣(O2)和氮氣(N2)組成的。

7.氧氣(O2)的主要用途是供給呼吸、支持燃燒。

8.通常情況下,氮氣(N2)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于水,不支持燃燒,其化學性質不如氧氣活潑。

9.氮氣(N2)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因此常用作保護氣,如金屬常用氮氣作保護氣,燈泡中充滿氮氣以使用壽命,食品包裝中充氮氣一防腐,上可在液氮冷凍條件下做手術;超導材料在液氮的低溫環境下能顯示超導性。

10.稀有氣體包括:氦氣(He)、氖氣(Ne) 、氬氣(Ar) 、氪氣(Kr) 、氙氣(Xe)和氡氣(Rn),它們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

11.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制成多種用途的電光源,如航標燈、強照明燈、閃光燈、霓虹燈等;氦氣可制造低溫環境。

12.氮氣(N2)和稀有氣體都可作保護氣,原因是化學性質不活潑。能用于食品包裝中作保護氣的氣體,必須滿足要求:無無害、廉價易得、不活潑。

13.氦氣(He)可用于飛艇和探空氣球,與相比其優點是不會發生。

14.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叫做混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叫做純凈物。在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混合物中各成分著它們各自的性質。(2)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組成,沒有固定的性質,如熔點、沸點等。(3)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可以用化學號來表示,如氮氣用N2來表示,氧氣和二氧化碳分別用O2、CO2來表示,用P來表示,P2O5來表示。

15.大氣污染物有有害氣體和煙塵,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暫定為:(SO2) 、(CO)、 (NO2) 、可顆粒物 和臭氧(O3)等。

16.氧氣的物理性質:通常情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態氧呈淡藍色, 固態氧呈淡藍色雪花狀。

17.硫+氧氣→;⑵硫在空氣中燃燒現象:①淡藍色火焰;②放熱;③生成有性氣味氣體;硫在氧氣中燃燒現象:①藍紫色火焰;②放熱;③生成有性氣味氣體;⑶硫在氧氣燃燒實驗中要在集氣瓶底部裝少量水,原因是:是一種空氣污染物,且能溶于水,瓶底加少量水是為了吸收產生的,防止擴散到空氣中對空氣造成污染。⑷硫燃燒要在集氣瓶底部裝少量水,不能用少量細沙來代替水,細沙不能吸收。

18.碳+氧氣→二氧化碳;⑵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現象:①發紅 ②放熱;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現象:①發出白光;②放熱;③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④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19.鐵+氧氣→四氧化三鐵;⑵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現象:細鐵絲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⑶鐵絲在氧氣燃燒的實驗中,在瓶底預先放一些細沙或加少量水是為了防止燃燒過程生成的高溫熔濺落瓶底,使集氣瓶炸裂;鐵絲繞成螺旋狀是為了增大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實驗開始時先點燃火柴的目的是為了引燃鐵絲。

20.炭和硫分別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的現象不同,說明:①物質燃燒的程度取決于氧氣的含量,氧氣含量越高,燃燒越。②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21.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叫做化合反應。

22.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叫做氧化反應。有些氧化反應進行的很慢,甚至不易被覺察,這種氧化叫做緩慢氧化。動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爛、酒和醋的釀造、農家肥的腐熟等都
物質的緩慢氧化。

23.化合反應不一定是氧化反應,氧化反應也不一定是化合反應,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之間沒有必然的

24.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氧氣在氧化反應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25.實驗室常采用加熱、分解過氧化氫或加熱的方法氧氣。+二氧化錳+氧氣;過氧化氫水+氧氣;+氧氣

26.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又叫觸媒)。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7.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

28.化合反應、分解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氧化反應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

29.實驗室用加熱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應注意以下幾點:【分三次背,(1)至(4)第一部分,(5)至(8)第二部分;(9)至(13)第三部分】

(1)加熱制氧氣要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主要是為了防止加熱時粉末進入導管,使導管堵塞。

(2)導氣管發生裝置內不能太長,稍橡皮塞即可,這樣有利于產生的氣體。

(3)加熱制氧氣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原因是有些固體試劑受熱時會放蒸氣,試管口向下可防止冷凝水回熱的試管底部,炸裂試管。

(4)對所在的部位加熱前,先使酒精燈火焰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其目的是讓試管均勻受熱。

(5)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時,不能立即收集,因為開始冒出的氣泡是空氣。當氣泡連續而均勻地放出時,開始收集氧氣。

(6)集氣瓶移槽,要正放在桌上,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倒放會使氧氣從瓶口與玻璃片的縫隙中跑掉。

(7)停止加熱時,先要把導管移面,然后再熄滅酒精燈,因為停止加熱時如果先熄滅酒精燈,水槽里的水會倒流回試管,使試管炸裂。

(8)氣體收集有兩種方法,不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易溶于水的采用排空氣氣法。采用排空氣法應根據密度來決定瓶口向上或向下,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收集時瓶口向上,叫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收集時瓶口向下,叫向下排空氣法。

(9)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檢驗氧氣收集滿的方法是:用一根帶火星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表明氧氣收集滿了。

(10)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要伸到接近集氣瓶底部,這樣有利于集氣瓶內空氣,使收集的氣體更純。

(11)用排水法和排空氣法收集氣體各有優缺點:排水法收集氣體的優點是收集到的氣體比較純凈,缺點是含有水分;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優點是收集到的氣體比較干燥,缺點是不太純。

(12)檢查裝置氣密性時,除了用手緊握的方法外,還可以用酒精燈加熱,用熱毛巾捂住試管。

(13)如果某同學制得的氧氣不純,可能的原因有:a.裝置的氣密性不好;b.沒等試管中的空氣排凈就開始收集;c.排水集氣時,集氣瓶中的水沒有完全充滿,還留有氣泡;d.收集完氣體后,玻璃片和集氣瓶口之間密封不好。

30.難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氣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可用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可用向下排空氣法。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管集氣瓶口部即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或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導管要伸到接近集氣瓶底部。

31.紅熱的木炭盛有氧氣的集氣瓶時,為什麼要由瓶口向下緩慢?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木炭由上向下緩慢集氣瓶中,是為了使集氣瓶中氧氣都用于木炭的燃燒,以便有較長時間觀察,如果一開始就把木炭很快地插至瓶的中下部,因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并產生二氧化碳,會把中部和上部的尚未起反應的氧氣,木炭不能繼續順利燃燒,甚至很快就熄滅了。

第三單元基礎知識記憶清單

1.分子是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①分子質量和體積很小;原子質量和體積也很小;②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斷地運動;③分子之間有間隔,原子之間也有間隔;④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同種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原子性質不同。

3.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有些分子是由同種原子構成的,如1個氧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 1個氫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構成的;大多數分子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原子構成的,如1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 1個氨分子是由1個氮原子和3個氫原子構成的。

4.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但分子一定比構成它的原子大。

5.有的物質由分子構成,如:氧氣(O2)、臭氧(O3)、(H2)、氮氣(N2)、水(H2O)、過氧化氫(H2O2)、二氧化碳(CO2)、(NH3)。

有的物質由原子構成,如金屬:鎂(Mg)、鋁(Al) 、鐵(Fe)、銅(Cu)、汞(Hg);稀有氣體:氦氣( He)、氖氣(Ne)、氬氣(Ar);固態非金屬:磷(P)、硫(S)、碳(C)、硅(Si)等。

6.分子在化學反應中可以再分(在化學反應中,分子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在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性質都不變。

7.常見離子號:氫離子(H+)、鈉離子(Na+)、鉀離子( K+ ) 、鎂離子( Mg2+ ) 、鈣離子( Ca2+ )、鋇離子( Ba2+ ) 、鋅離子( Zn2+) 、銅離子( Cu2+ ) 、鋁離子(Al3+ ) 、鐵離子( Fe3+ ) 、亞鐵離子( Fe2+ ) 、氯離子( Cl- )、硫離子( S2- ) 、氧離子( O2-)、氫氧根離子( OH- ) 、硝酸根離子( NO3- )、根離子( SO42-) 、碳酸根離子( CO32- )、根離子( PO43- )、銨根離子( NH4+)

8.原子是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每個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每個電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中子不帶電。

9.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在離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10.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氫原子中沒有中子;在原子中,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 ;不同種類的原子內質子數不同。

11.原子核內質子所帶電荷與核外電子的電荷數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原子不顯電性。

12.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金屬的原子最外層電子一般少于4個,易失去最外層電子。非金屬的原子最外層電子一般多于4個,易得到電子。最外層都有8個電子(He為 2個電子)。

13.我們把像稀有氣體原子最外層都有8個電子(He為 2個電子)這樣的結構,稱為相對穩定結構,所以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非常穩定。

14.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離子。離子可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叫陽離子,帶負電荷的原子叫陰離子。

15.氯化鈉(NaCl)是由鈉離子(Na+)和氯離子(Cl-)構成的。

16.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17.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約1.67×10-27kg)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比,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號為Ar)

18.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 “比值”,單位為1,通常省略不寫。而“原子質量”指的是原子的實際質量,一般以“克”或“千克”為單位。

19.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0.元質子數(即核電荷數) 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不同元素的根本區別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不同。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

21.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一定發生變化,原子不發生變化,元素也不發生變化。

22.地殼中含量較多的元氧(0)、硅(Si)、鋁(Al)、鐵(Fe),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氧(0),含量最多的金屬元鋁(Al)。

生物細胞中含量較多的元氧(O)、碳(C)、氫(H)、氮(N)。

金屬相對穩定結構怎麼判斷,判斷粒子結構相對穩定的方法

23.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特別是最外層電子的數目有關。

24.元素號一般表示兩種意義,表示一種元素,還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氧元素號“O”表示氧元素,還表示一個氧原子。

有些元素號表示三種意義,如Fe,表示鐵元素,表示一個鐵原子,還表示鐵這種物質。

25.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

26.元素和原子的區別和

元素 質子數(即核電荷數) 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原子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區分

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微觀概念,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使用范圍

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描述微觀構成。

舉例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碳是由碳原子構成的。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0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