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2022年生男孩多還是生女孩多

解夢佬

對于性別比失衡,原新認為,中國是個人口大國,相較女性多出來的男性,數量太大,基本上是個無解的問題——“我們能做的,可能主要還是怎麼去防范由此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

丨原子智庫

2022年生男孩多還是生女孩多

隨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公布,長期以來被熱議的老齡化和性別比失衡的問題得到印證,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則需更深入的探討。

騰訊新聞·原子智庫日前就此對話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原新教授曾擔任原人口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專家組組長十多年,是權威的人口學者。

他認為,老齡化的形勢已經無法改變,只能用發展經濟來應對老齡化——本質是經濟發展,通過挖掘新的機遇,把經濟蛋糕做大、做強,然后在此基礎之上,應對老年人問題是個民生問題:分蛋糕的問題。只有把經濟蛋糕做大了,才能為包括應對人口老齡化在內的一系列公共和民生保障,提供財富積累。

對于性別比失衡,原新認為,中國是個人口大國,相較女性多出來的男性,數量太大,基本上是個無解的問題——“我們能做的,可能主要還是怎麼去防范由此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

2022年生男孩多還是生女孩多

以下是正文:

2022年生男孩多還是生女孩多

老齡化帶來的壓力與風險

原子智庫:您剛談到這次
的問題中,有一個是人口結構變化。這兩天討論得非常多的是老齡化問題,有機構預測,2022中國就會進入中度老齡化,您怎麼看?

原新:對于這兩天說的明年老齡人口就有可能超過20%,我不認同。我的判斷是,別那麼絕對,保守一點說,在“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比重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十四五”末期老年人口規模超過3個億。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了,至于具體到哪一年,早一年,晚一年,炒這個概念沒任何意義,重要的是人口老齡化正在加速,老齡正在深化,為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挑戰和更多的難題。

原子智庫:老齡化的持續加深,一方面會造成保障的較大壓力,另一方面也會影響經濟整體,它具體會怎樣影響經濟發展?

原新:老齡化對經濟領域的影響,主要
三個方面的壓力或者說風險。

第一,老齡化速度的加深、加快,會帶濟增長潛力下降的風險。因為老齡化不只是老年人口變化,是整個全齡人口的變化,是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它伴隨著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勞動力的價格上升。這意味著,我們傳統的靠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出口優勢,慢慢在失去,它對未來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潛在經濟增長速度降低的壓力,肯定是存在的。

第二,它會對實體經濟產生一些壓力、風險。到這個世紀中期,老年人口和老齡化水平在現在的基礎之上還會翻一番,達到5億人左右,老齡化水平將升至35-36%,伴隨著基本養老保障、基本保障的全覆蓋和未來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整個經濟收入中用于養老的資本就會增加,而經濟的大盤子就這麼大,用來發展實體經濟的部分就會變少。

第三,到本世紀中期,老年人口會在現在2.6億的基礎上增長到5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多,伴隨基本養老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保障水平不斷提升,養老保障金、基本保障金的盤子將非常巨大。這樣一個巨大的金本的管理、保值增值、資金安全等,會給整個的金融體系帶來一定的壓力。從去年開始,養老保障金有一部分可以投向股市,這其實都是壓力和風險。

老齡化對保障的壓力,第一是基本養老保障的壓力,第二是基本保險的壓力,第三是針對失能、半失能老人長期照護保險的壓力。這三大壓力,我不想解釋得過多,即便保障、的人均標準不再提高,伴隨著老年人口翻一番,資金總量的需求也得翻一番。更何況,隨著經濟的發展,保障標準也在提升,老年人數在快速增加,老齡化對保障的壓力以及增壓是顯而易見的。

老齡化對城鄉發展的影響。老齡化對城鄉發展、對三農,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這次普查,農村的老齡化水平比城市高了7.99個百分點。從理論上來說,生育率相對高、預期壽命相對低的農村地區,老齡化水平應該低、老齡化進程應該慢,但事實恰恰相反,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來的歷次普查資料均顯示,農村的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進程快于城鎮。

原因很簡單,是因為數以億計的流動人口的存在——這次人口普查,流動人口總量是3.7億,其中跨省流動的1.3億。流動人口有典型的“三八”特點:8成以上
農村,8成以上流入了城鎮,8成以上是青壯年勞動力。

這樣就給農村造成了“四留守”現象: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人,加劇了農村老齡化的程度和速度。但中國是個典型的二元結構,農村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準備、制度準備都不如城市,但它恰恰比城市的老齡化程度更高,農村率先迎來人口老齡化大潮,這個挑戰是更加嚴峻的。

這樣的挑戰對“三農”的影響:一是對農村發展的影響,可能會產生鄉村振興的人力和人力資本會短缺,尤其是人口流動比較活躍的農村地方;二是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勞動力的高齡化,可能影響整個農業的發展甚至糧食安全;三是農民本身的發展,農村出現人口空心化、老齡化的現象,會直接影響到農村、農民和農業的發展。

2022年生男孩多還是生女孩多

應對老齡化只能是單腿走路

原子智庫:老齡化趨勢不可避免,如何應對?

原新:首先是以及各級高度重視,把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戰略。從戰略思想上來說,一要加強對老齡的認識,創新思維,加強準備。因為既然老齡不可避免、不可逆轉,而且程度還在不斷加深,那對我們來說,和以濟發展是依靠控制人口數量和發展經濟兩條腿走路不一樣,現在老齡化大趨勢不能逆轉,改變不了,只能去發展經濟,用發展來適應和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老齡。所以,單腿走路、單向行動去解決問題,困難和挑戰會更多。

針對這個情況,我的態度是,既然人口老齡化不能改變,老齡程度在不斷加深,我們應對的邏輯,第一步就是去適應它。適應的前提是,要充分認識它,明白挑戰,尋求機遇。現在中國相當一部分人——不光是普通百姓,還有決策者,制定的很多,缺乏老齡化的視野,應該盡快改變。

思維的改變,需要四個突破:一是突破人口學的思維局限,我們一談到人口老齡化,就拿人口數據、拿老年人口說問題,這固然很重要,但應該在老齡語境下討論老齡問題;

二是突破老年人思維,應對老齡化不只是老年人的問題,是整個全齡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問題;

三是突破部門應對的局限,現在一談到應對老齡化,該要找、找衛健委、找老齡委,不對!這是全、全體國民共同的問題,共同的挑戰,需要共同應對;

四是突破孤立地看待老齡化的戰略,而要把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放在整個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戰略體系當中去謀劃,以一個統籌的通盤的總體觀來認識這個問題。因為人口老齡化是未來30年發展的基本國情,只能去適應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在這個基礎上去應對它。

既然上升到戰略,就要和其他經濟發展的戰略配套應對,設計體系。應對老齡的本質是經濟發展(怎麼樣把經濟的蛋糕做大),應對老年人問題的本質是民展(怎麼樣把蛋糕分好)。老齡結構性問題不斷加深的狀況下,經濟發展的挑戰無疑在增強,我們就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挖掘新的機遇,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把經濟的蛋糕做大、做強,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積累更多的財富儲備。

然后在這個基礎之上去應對老年人問題,讓老年人充分公平的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增強幸福感和感。試想一下,不把經濟蛋糕做大,一天到晚談論應對人口老齡化,你拿啥應對?只能是空談。只有把經濟蛋糕做大了,才能為包括應對人口老齡化在內的一系列公共和民生保障,提供財富積累。

基于這個情況,第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充分包容人口老齡化的視野。也就是說,在人口老齡化這個不可逆轉的基礎之上,要認清楚未濟發展的基礎,未來收獲人口紅利的人口機會主要表現在:一、勞動力雖然減少,但數量依然巨大;二、人力資本的存量不斷地雄厚;三、落實老年人的延遲退休之后,老年人力和人力資本的,以及性別紅利。也就是說,未來的教育紅利、性別紅利、老年人紅利、人力紅利,尤其是人力資本紅利,都應該得到充分。

第二,科教興國戰略,還是要繼續不斷地提升全體國民的綜合素質,提升勞動力素質,提升勞動力有效利用率和有效供給。不能僅僅只看到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巨大的數字,而要繼續發展教育,讓人們能得到更好的能力、知識和技術的發展,積累人力資本。

第三,在充分就業的戰略之下,讓勞動力更加有效地就業。既要提高勞動參與率,同時更重要的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讓每個人創造的財富更加豐富、人均能夠養活的人更多。伴隨著壽命的,要長壽紅利,讓人的生命周期當中能夠創造財富的時間更多地,這是延遲退休的根本所在。同時,就業是進入各類正規保障體系的前提,從這個意義上說,就業是最好的養老保障,是最有效的養老保障。

過去小學沒有畢業就開始進入勞動力市場,十五六歲就開始工作了,現在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9年,二十四五歲才開始工作,也就是說,人生中進入勞動市場的年齡延后了10年,但退出勞動年齡的時間沒有變化。而平均壽命,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制定退休制度時的40多歲到了現在的77歲,還那樣一個退休年齡,是對人的生命的一種浪費。

第四,健康中國戰略。制定的非常明確,健康要從娃娃抓起,要促進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素養和健康行動的提高。而老年人的健康,是整個生命周期的健康素養、健康行為的積累和結果。生命周期的健康條件好了,老年的健康條件自然就好了。老年人健康條件好了,老年人力的機會就增多了,養老的成本也就降低了,老年人對他人和的依賴也就減輕了。

第五,科技發展的戰略,要充分納入到未來的養老保障當中。智慧化養老、數字化養老,智能化養老,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到整個老年人的生活當中,消除老年人的數字鴻溝。

第六,文化強國戰略。中國對老年人的態度,《》寫得非常清楚:成年人有撫養小孩成長的義務,同時還有贍養老年人的責任。養老、敬老、孝老的環境、家庭環境的構建和發揚光大,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的表現,是我國跟文化巨大的區別。這樣一種優秀的中國文化應該得到發揚,同時也是賦予每個人的責任。

總之,不要孤立地看待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而是要把它融入到整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體系當中來統籌。

2022年生男孩多還是生女孩多

性別比失衡

原子智庫:男女性別比,也是這次人口普查中大家非常
的點。數據顯示,我國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7,但有學者提出,總人口性別比是個平均數表象,分人群之后,我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和適婚人口性別比都偏高,您怎麼看?

原新:我在人口擔任過十多年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專家組組長。性別結構的失衡,主要原因是有長達40年左右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積累。

1982年我們就發現,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離了正常值,高于出生人口性別比正常值103-107的上限值,然后一路波動攀升,到2004年達到了值121.2。2005年之后,出生人口性別比在治理的推動下開始下降,2022
年為113.5,2022
年為111.3,仍然偏高。

從80年代偏高到現在,這麼多年多生出來的男孩,如果按照平均105個男孩對應100個女孩的正常值為基礎計算,“男性盈余”或者是“女性赤字”,大概就有三千多萬——這次普查下來,總人男性比女性多了3700多萬。

但是,不能理解成將來一定會有這麼多的光棍。原因很簡單,一是不同年齡階段的性別比是不一樣的。男性的預期壽命比女性要短5歲左右,女性本來就應該多一些,但是,一般在高年齡段。

二是目前20-40歲的適婚年齡段,也就是1980-2000年出生人口性別比增長最快時期的出生人口,公布了一個數字,婚齡階段的男性比女性多了1752萬人,這是值得
的數字,會造成相當數量的男性失婚現象,成為主要的不能結婚者。

原子智庫:這是個問題嗎?

原新:它是個問題。第一,總體上男的多了3000多萬,但真正出現問題應該是在婚齡階段。無非就是兩個問題:一是婚姻的競爭會加劇,二是婚姻成本會提高,如彩禮瘋漲、結婚成本提高等——很多事實都已經證明了這個。

第二,可能會引發一些方面的問題。比如,青壯年有性方面的需求,可能會增加由性導致的。到了老年階段,按現行養老體系,既沒有伴侶也沒有后輩的這些人——在農村叫“五保戶”,在城市叫“三無人員”,都屬于養老保障兜底的人群,又增加了的養老負擔。所以,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出生隊列,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都會如期而來,這是人口發展規律所致。

因此,應該做好處理這些問題的準備。很多人說去找外國新娘,但這只能解決一小部分人的婚姻問題,大部分人是結不了婚的,而且他們主要沉積在邊遠落后地區,主體是各種能力較差的男性,所處階層相對較低。所以,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會給中國留下長時期的隱患,應該盡早認識盡早準備,盡量預防和控制負面問題的出現。

同時,還存在另外一個現象,如果說大量的男性不婚是因為先天性的缺乏與之匹配的女性人口,是被動的結果,那麼,還有一部分女性則主動選擇不婚和獨身,這更加劇了婚姻市場性別失衡現象的存在。這部分女性主要是學歷、職業、收入等都很不錯的群體,自理能力強,自主性強,根本不愿意結婚,她們與不能結婚的男性往往不在一個階層,甚至差距很大。

原子智庫:在上,性別比失衡的問題,一般有哪些解決方案?

原新:無解。人口現象是長周期,人的生命周期平均約為80年左右,出生性別比已經偏高三四十年所形成的男性“盈余”的現象,只能伴隨這批人的生命周期的結束而消失。

當然,的經驗來看,人口較少的地方,可以通過采用進口“新娘”的方式來彌補本地的“女性赤字”。比如中國,曾經也出現過30多年的出生性別比偏高,但是男性一共就多出來二三十萬人,通過新娘、越南新娘、菲律賓新娘等,基本上解決了因為出生性別比失衡而形成的婚姻問題。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3000萬的“盈余”男性或“女性”赤字,依靠出口新郎或進口新娘都只能是杯水車薪,只能解決很小一部分人的問題。

所以,已經出現的性別失衡基本上就是個無解的問題。我們能做的,可能主要還是怎麼去防范由此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

當然,防患于未然,阻止出生性別比繼續偏高,讓出生性別比回復正常,是消除性別失衡的根本,這是解決未來性別失衡的治本之策。落實這個策略需要經濟的發展,公共的健全,尤其是老年保障制度的健全,消除男孩偏好的文化基礎,彌合男孩女孩比較利益的差距,消除選擇性別生育的沖動和需求,真正實現生男生女一樣好,出生性別比偏高現象也就自然而然會消失。就是最好的例子。(標題為編者所加)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9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