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包含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的詞條

解夢佬

三國小人物志0053:才能未展的政治能人——馬良

三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超級軍師:才能未展的政治能人馬良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注明

說起馬良這個人物,大家都會想起三國時代著名的金句“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意思是說,在荊州的馬氏一族中,共有五個兄弟,他們才能各具。而且在他們表字里面,都帶有一個“常”字。其中又以眉毛偏白的馬良,能力最為出色……

應該說,這段朗朗上口的評價,給馬良帶來了相當的名望。也是在演義小說中,繼“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后的,又一句經典的八字評價。而且,馬良在《三國演義》中的表現,也算得上是相當多。如輔助關羽鎮守荊州,刮骨療傷時與關羽對弈,劉備出兵伐吳時拼命勸阻,提醒劉備注意提防陸遜等……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只是可惜,才能出眾的馬良,并未能在羅貫中筆下活得太久,在諸葛亮南征之時,就因故去世。由其兄弟馬謖披麻掛孝,前往軍中向諸葛亮報喪……

歷史上真實的馬良,其履歷是否也是如同演義小說中,所描述的那樣精彩?

其實,史書上所記載的馬良,相較于小說中所塑造的形象,顯得要單薄很多。雖然有在陳壽所著《三國志》中,得到獨立立傳的資格,但是其傳記長度不過600字出頭(除開200來字是記錄他的弟弟馬謖,實際傳記長度不足400字)。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馬良,就像是徐庶一樣,只是個平庸的小人物而已?也是羅貫中在小說中,所“神話”過的一位人物?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客觀來說,歷史上真實的馬良,也算得上是三國時代的一位重量級人物。雖然沒有在劉備手下帶過兵、打過仗,也沒有出過謀、劃過策,但他在蜀漢陣營中所發揮過的作用,以及所出的地位,都是不容小覷的。

我們還是翻開史書的記載,來探尋一下馬良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的真實事跡,看看他與小說中那個被虛構了大部分事跡的馬良,到底有什麼區別。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這句經典評價,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而且,這句評價還不是某個人隨口所說,而是得到過鄉里民間承認的。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記載: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

也就是說,相對于諸葛亮龐統這兩位后來大名鼎鼎的人物,馬氏兄弟的名聲其實流傳更廣。因為所謂“鳳雛臥龍”,本質上只是龐統的父親龐德公,所隨口一說而已。雖然同樣是形容二人才能出眾,但噱頭成分居多,遠不如馬良一家人那種真正落到“實處”的名頭。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而馬良字“季常”,按照中國古代兄弟排行按伯、仲、叔、季的順序,可以推斷他排行第四(馬謖字幼常,排老幺)……而且,據史料記載,他出生于東漢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在劉備入主荊州的時候,他也不過才20歲出頭(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之后劉備執掌荊襄八郡)。

雖然年齡并不大,但是馬良此時已經被劉備任命為“荊州從事”,相當于高級秘書的職務,其地位已經不低……可以想象,年紀輕輕初入仕途,便能身居如此高位。這時候的馬良,真正是初露頭角,且意氣風發的時候。尤其是兩道白眉,更彰顯出了他的氣質,表現出一種和年齡完全不相稱的成熟穩重……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記載:先主領荊州,辟為從事。)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劉備為何會如此重用馬良呢?除了馬良本身具備相當才能之外,他身后馬氏一族的影響力,恐怕也是不可忽視的。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時代,地方門閥和大家族,可以在當地事務上,起到非常重要,甚至是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像是之前的蔡、張、蒯三家,幾乎壟斷了荊州地界的所有實權和經濟軍事命脈。就連劉表這麼牛逼的人物,執掌荊州20年之久,都未能扳倒他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荊州之主……

而同樣在荊州的馬家,雖然比不得蔡張蒯這三個超級地方大家族,但其影響力也是不可小視的。所以,劉備想要坐穩荊州的地盤,就必須要團結馬家這類大家族們,讓他們在地方事務,以及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面,都發揮出相當的作用,并成為自己的支持者。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就在于諸葛亮的因素。

據史料記載,諸葛家族也是荊州有名的大家族,而且早在“三顧茅廬”時期,諸葛亮就曾將自己的家,作為劉備的“聯絡點”,并利用自己家族的影響力,幫劉備拉攏過相當一部分荊州的宗族和官員。

毫無疑問,馬家也是在諸葛亮的推薦榜單上,而且很早就和劉備也拉上了關系。所以在赤壁之戰過后,曹操鎩羽而歸,蔡、張、蒯三家也再荊州倒臺之后,馬家就一下子走上了政治的前臺,開始在仕途上展露頭角……

由此也可以推斷,馬家和諸葛家的關系,一直以來就非常好。所以諸葛亮會強烈推薦,并幫劉備拉攏馬家。之后在劉備去世以后,他也非常信任馬家的人,寧可力排眾議,也要在第一次北伐中,街亭這個關鍵的節點上,大膽重用馬良弟弟馬謖(后來事實證明用人不當)。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馬良入仕以后,在劉備麾下所處理過的具體事務,以及所立下的功勛。

首先是在劉備初領荊州的時候,馬良和他所在的馬家,肯定在地方經濟和政務上,對劉備幫助不少。尤其是之前在劉表治下,安靜祥和生活十多年的荊襄百姓,一下子經歷了曹操南下,赤壁大戰的戰火,可謂是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劉備攜民渡江,對此也功不可沒)。

可以想象,已經過慣了平靜富足生活的老百姓,對于這種鐵蹄踏破的戰火襲擾,肯定是心懷不滿。而今,好不容易打退了曹操,心里最盼望的,自然是能夠盡快安定下來,回歸到以往的和平生活中去。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這時候,以諸葛氏(代表人物諸葛亮,諸葛均),廖氏(代表人物廖化),還有馬良所在的馬氏為代表,這些原本荊州的“二流家族”們,都紛紛站了出來,填補了以往蔡、張、蒯三家所留下的空缺。一邊全力支持著新上任的劉備,一邊也盡其所能,安撫百姓,并恢復地方生產,重振荊襄八郡的經濟。

尤其是馬家,他們家族人多富足,而且在荊襄地帶,又有相當的名望。所以在這一階段中,出的力可謂是相當大,同時也得到了劉備的充分信任。之后劉備入蜀,在雒城被張任所阻,不得不調荊州兵,由諸葛亮、張飛等人率軍增援。而馬良,這時候不僅留守在荊州,還被劉備升官加爵,征召為“左將軍掾”。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所謂掾,意為佐助、副手的意思。眾所周知,劉備之前在許都的時候,被朝廷所封賜的官位,就是“左將軍”。這個名號為劉備帶來了相當的聲譽,也是劉備在稱王稱帝以前,所使用得最頻繁,也是最廣泛的一個名號……

而馬良在這個時候,被封為左將軍的“副手”,無疑是一個相當有份量的職位。除了說明劉備對他的重視以外,也意味著他在荊州的地位。畢竟,劉備和諸葛亮龐統這樣的重量級人物,都已經遠征蜀地。而今的荊州,就只剩下一個關羽。而眾所周知,關羽是草莽出身,長于武功而不擅政治。而能夠填補荊州內政方面空缺的人,就必然是馬良無疑了……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關于馬良在荊州的具體政績,史書并無記載。但是可以基本肯定的是,在他坐鎮荊州期間,荊州在內政方面,并沒有出過什麼大的亂子。在聽說雒城被攻下,拿下成都指日可待的時候,他也提筆給諸葛亮寫去了一封信……

雖然只是一封私人該信件,但該信文筆斐然,而且對仗工整,字色華麗。一方面以“音律”為比喻,贊揚諸葛亮等人,輔佐劉備拿下益州的功績;另一方面也提出自己的建議,希望大家再接再厲,以益州這塊天府之國寶地為基礎,勵精圖治,早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記載:及先主入蜀,諸葛亮亦從后往,良留荊州,與亮書曰:"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于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于聽,世服于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并利于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雖非鐘期,敢不擊節!"先主辟良為左將軍掾)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是的,與其說這只是一封信,還不如說是在攻下四川以后,他為劉備發表的一篇“霸者宣言”。不僅是告示天下百姓,在當今神州大地上,在曹操與孫權這兩位南北霸主之外,又在西部的益州,崛起了一位新的霸主——劉備。

而且,劉備不僅是漢室宗親,還是當今天子所親認的皇叔。這說明,漢室并未衰落,還會在劉皇叔的率領下,重振先祖之雄風,再次迎來新的中興之世……

毫無疑問,馬良原本只是寫給諸葛亮的信,實際上代表的是,荊州六郡屬臣的共同意見。不但贊賞了諸葛亮為劉備建功立業的作為,也給了劉備很大的信心……在成功入主成都,并驅逐劉璋以后,馬良也隨即被調往蜀中。因為這時候,會有一個更為重要的任務,要交到他的手上!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據史料記載,馬良在劉備的授意下,挑起了“出使東吳”的重任。我們知道,劉備雖然已經拿下益州,并且和荊州連成一片,實力翻倍增長。但和雄踞江東的孫權相比,他還是實力相對較弱的一方。也就是說,馬良所接受的這個出使的任務,依然不是什麼輕松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在任何形式的聯盟關系中,弱的一方總是很難處的。因為他們不僅處在劣勢的地位,還既要維持雙方的關系,又要想辦法為己方謀求利益……其難度不言而喻……所以蜀漢一方,每次派人出使東吳,無一不是派出親信,而且才華出眾而又有名望之人,方能勝任。

而馬良,能夠作為劉備一方,繼諸葛亮之后第二個出使東吳的人,看得出劉備確實對他非常信任,而且對他的這方面的能力非常放心……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事實上,這一次馬良也真的是不負眾望,他先是請諸葛亮幫他寫一封介紹信,但諸葛亮告訴他自己起草就行。結果,經馬良之手寫出來的這封“出使書”,又一次展現除了他的華麗文筆。孫權在看到信以后,以非常高的規格,恭敬地接待了他。最終這次出使的任務,也是算是非常圓滿地完成……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記載:后遣使吳,良謂亮曰:"今銜國命,協穆二家,幸為良介于孫將軍。"亮曰:"君試自為文。"良即為草曰:"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助。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于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愿降心存納,以慰將命。"權敬待之)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綜上所述,我們大體看得出,馬良這個人物的具體才能,以及他在劉備麾下的職務定位。應該說,馬良確實不負于“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評價。他知書達理,行事有方,在內政方面,算得上是一把好手。

除了內政治理之外,馬良在筆墨文字,以及外交口才上的才華,也非常出色。他作為劉備的喉舌,一方面發表告示天下的宣言,一方面又出使江東,團結盟友……不過,馬良確實不擅長軍事指揮和謀略,因為沒有任何史冊,記載馬良在劉備集團中,擔任過軍師或是軍事顧問的職位……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接下來,我們就要說到馬良,在史書上的最后事跡——夷陵之戰。

我們知道,夷陵之戰是劉備在稱帝以后,試圖奪回荊州,所發動的一場戰役。而這場戰役的起因,主要是在于之前漢中危急,劉備不得不令荊州軍主動出擊,導致南郡空虛,最終被孫權偷襲得手(史稱襄樊之戰)……

和《三國演義》上的描述不同,在襄樊之戰期間,馬良其實并不在荊州,也就更說不上在關羽身邊當參謀,并且在“刮骨療毒”的時候,與其對弈喝酒了。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事實上,劉備在自封為“漢中王”以后,馬良也又一次得到了加官進爵,提升為“侍中”。所謂侍中,就類似于朝廷秘書組首席秘書的職位,地位已經相當高。所以我們從時間線上推斷,這時候的馬良,應該是人在成都,和諸葛亮一起,共同主持內政,并協助劉備盡快消化,新拿到手的漢中等地盤。

而我們之前說過,馬良其實并不擅長軍事,那劉備在出兵征討東吳的時候,為什麼又偏偏帶上了他呢?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其實,史料上記載得很清楚,馬良此行跟隨劉備東征的主要任務,是招納安撫武陵一帶的五溪蠻各部,煽動這些部落的首領們,不接受東吳的統治,而是接受蜀漢的印信封號,響應和配合劉備作戰。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記載: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咸如意指)

由此看得出,馬良在荊州地界的聲望,和他身后的馬家,在荊襄八郡的影響力。最終,這些蠻夷部落們都在馬良的游說下,也紛紛搭上了劉備的戰車,看得出馬良在這件事情上,辦的還是挺不錯的。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當然,馬良跟隨劉備出征,很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為自己的家族報仇……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會發現,關于“馬氏五常”的一個奇怪現象。

那就是馬家明明兄弟五個,為什麼在史書上有記載的,卻只有年齡最小的馬良和馬謖?

很可能,僅僅是很有可能,荊州的馬家,在襄樊之戰中,其實是遭遇了江東軍的屠殺。

我們之前說過,馬家和諸葛家關系很好,他們在荊州地界名聲外播,而且都很忠心于劉備。

所以,雖然關羽出兵在外,糜芳傅士仁也獻城投降,但是并不代表,江東軍在偷襲荊州城池的時候,就不會碰到任何阻力。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我們可以大致推斷,馬家就是因為并不接受孫權的招降,所以馬家的幾個兄弟,才死于呂蒙陸遜等人的屠刀之下。故而,在后人的史書記錄上,并沒有留下他們的名諱。只有馬良和馬謖,因為當時人不在荊州,才逃過了一劫……

不僅如此,我們看看劉備率兵討伐東吳的人員陣容:張南、輔匡、廖淳、傅肜、馮習等,幾乎是清一色的荊州人(也有吳班、黃權等益州人,但僅是少數)……恐怕,他們所在的荊州家族,都因為孫權的突然偷襲,而損失了相當的利益,甚至是家人被迫害致死……

所以,劉備也是將“復仇”當成標語,來作為此次遠征的口號。因為在之前的漢中之戰,與曹操的對峙中,他已經耗光了蜀中的錢糧儲備(還差一點崩潰)。

只有在復仇這個旗號的號召下,讓荊州人兵和荊州舊部的官員將領們,都和他豎起同一條心,才能讓他們在不計較軍餉糧俸的情況下,還為他死心塌地賣命……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我們來看看,馬良在這一戰中的表現。

剛才我們已經說過,馬良在夷陵之戰中,主要任務是前往荊南地區,煽動蠻夷部落造反,并與率兵親征前線的劉備遙相呼應。

也就是說,他在戰役期間的大部分時間里,其實都并不在劉備身邊,所以就更提不上像演義中所描述的那樣,提醒劉備提防陸遜,并告誡他要警惕東吳軍隊的反擊了。

是的,馬良在這一戰中的作用,主要是輔助。

有他在荊南地區的煽動和坐鎮,蠻夷部落的人也紛紛躁動了起來,使得東吳一方駐守益陽的步騭,雖然手底下有上萬人馬,卻也不敢輕舉妄動,雙方呈對峙態勢。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也就是說,馬良至少是幫助劉備,成功牽制了敵人的一部。之后,只要是劉備在前線獲勝,那他也可以乘勢發動進攻,將孤立無援的步騭擊敗或者圍困。

如果打得好,還可以順便將益陽等地盤收復,有力支援劉備在前線的行動……

然而,劉備率領的主力,卻在夷陵一線的狹長山道中,被陸遜來了個“火燒連營”。全軍潰敗的同時,也影響了馬良這邊的戰局。這樣一來,孤立無援的人,反而成了馬良,在荊南地區被山道所阻隔,被步騭發動反攻,措手不及。

結果,原本就士氣渙散的蠻夷部落軍,很快就在吳軍的打擊下四散而逃。

而馬良也在從荊南地區往蜀中撤退的途中,遭遇了步騭軍的阻截,最終遇害身亡,年僅三十六歲……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寫到這里,我們也算是理清了馬良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的真實事跡。和演義小說中那個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謀士角色不同,史實上的馬良,其實是個純粹的文官,最擅長的是經濟建設,內政治理,外交口才,內勤統戰,文筆修書等方面……

而且,他也不是去世于諸葛亮南征期間,而是戰死在夷陵之戰的潰敗戰場上……也就是說,演義中的馬良,讓人不由得惋惜其英年早逝的遺憾;而歷史上真實的馬良,其實死得讓人更覺得遺憾……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可以想象,一位年輕的政治家、外交官,在才華出眾的同時,又很是能得到君主信任,在蜀漢的仕途,可謂是前途無量……然而,由于主戰場的失敗,連帶累及了他,使得他也隕落在戰場上。家族大仇尚未能得報,就“出師未捷身先死”……

試想馬良要是能在夷陵之戰中不死,并逃過一劫回歸蜀漢。之后以他的政治才能,以及他和諸葛亮的關系,肯定能在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執政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重用。甚至在諸葛亮星落五丈原之后,繼任蜀漢丞相之職,也未嘗不可能(馬良比諸葛亮小五歲,年齡也正好合適)……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最終,在后人的評價里,馬良得到了一個“賢良貞實”的美名:

楊戲所著《季漢輔臣贊》稱:“季常良實,文經勤類,士元言規,處仁聞計,孔休、文祥,或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蘭芳”

陳壽《三國志》中評價:“義形于色,蜀臣之良也”

不僅如此,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中,也有馬良的一席之地,位列“文臣廊”,排第十一位……足以證明他在蜀漢的地位,以及他和他們馬家,在劉備據荊入蜀過程中,所作出的各種貢獻……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PS:其實仔細分析一下,馬良和他所在的“荊州馬家”,一直以來都是和蜀漢的國運,所緊緊綁在一起的。

他們發跡于劉備集團的發家期(劉備入主荊州,馬家人入仕);

輝煌于劉備集團的上升期(劉備拿下益州,馬良入蜀為官,出使東吳);

鼎盛于劉備集團的巔峰期(劉備稱漢中王,馬良任侍中);

衰敗于劉備集團的挫折期(關羽丟荊州,馬家人被殺);

沒落于劉備集團的蕭條期(夷陵之敗,馬良隕落);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最終,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馬良的弟弟馬謖,因丟失街亭的責任而被斬首,成為了馬家人在歷史記載上,所最后留下的印記……

衛計局精神四詞八字

而這一戰的失利,也同樣成為蜀漢國運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以后,蜀漢不僅喪失了在對曹魏的戰役中,戰略上的先機和戰術上的突然性,更失去了攻取涼州的唯一機會……換句話說,也是基本上失去了,北伐成功并興復漢室的最后可能性,注定了之后遲早被曹魏所滅亡的命運……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80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