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故宮九成宮拓本五行八字

解夢佬

《九成宮醴泉銘碑》高二點四四米,寬一點一八米,魏徵撰文,歐陽詢書。碑額篆書,碑文楷書,二十四行,行五十字。唐貞觀六年(六三二年)六月立于陜西麟游九成宮。九成宮是隋唐帝王避暑的行宮,隋稱仁壽宮,貞觀中改九成宮,永徽年間又更名萬年宮。碑載,貞觀六年四月唐太宗至此,「歷覽臺觀,閑步西城之陰,躊躇高閣之下。俯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之,有泉隨而涌出。乃承以石檻,引為一渠,其清若鏡,味甘如醴」。說明了醴泉的由來。銘末曰:「黃屋非貴,天下為憂。人玩其華,我取其實。還淳反本,代文以質。居高思墜,持滿戒溢。」頌中有諷,是魏徵對太宗的諫語。

●歐陽詢(五五七~六四一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人(今長沙),隋時為太常博士。入唐,累擢給事中,歷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詢書八體盡善,行楷書于平正中見險絕,稱歐體。

●今此碑原石尚存,但經剜鑿,損泐過多,已非原貌。此拓本中「重譯來王」之「重」字,「南踰丹徼」之「丹」字,「縈帶紫房」之「紫」字,「長廊四起」之「四」字,「櫛風沐雨」之「櫛」字,「得禮之宜」之「宜」字,「上帝玄符」之「帝」字,「絕后承前」之「承」字猶存,字體保持原貌,為現存善拓之一。《故宮珍品文物檔案》記錄為:「北宋拓『重』字未損本,碑文未曾剜鑿,珍品乙。」

故宮九成宮拓本五行八字

故宮文物編號:新〇〇〇四五七三六

底賬名稱:蠟拓本九成宮醴泉銘冊

文物級別:一級乙

文物來源:蕭山朱氏舊藏

一九五二年由朱翼盦先生妻張藼祗女士及后人遵其遺愿捐贈國家

入藏故宮博物院

故宮九成宮拓本五行八字

◎北宋◎拓本◎縱二七厘米 橫一三五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九成宮拓本五行八字

◎北宋◎拓本◎縱二七厘米 橫一三五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九成宮醴泉銘】南宋拓本

故宮九成宮拓本五行八字

【九成宮醴泉銘】37.0×42.8cm,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九成宮拓本五行八字

故宮九成宮拓本五行八字

南宋拓本。汪退谷舊藏。今存王叔魯處。

【宋拓唐九成宮醴泉銘】(庫裝本)

故宮九成宮拓本五行八字

故宮收藏的《九成宮醴泉銘》的北宋拓本,除明代李祺藏本外,還有明庫裝本一冊。

這一冊于明清兩代久存宮內。清末帝溥儀遜國,交接之際所儲圖籍碑版散失頗多,此即在內。初由京師韓麟閣以五百金購得,后經二十年轉到蕭山朱文鈞手。據朱氏回憶:“歲壬申(1933年)秋,是碑由韓氏再出,經津賈方雨樓復鬻于慶云堂張彥生。彥生持以示予,予三十年來頗蓄漢唐碑版,惟《醴泉》僅一明拓未鑿本,求一宋拓稍佳者不可得。忽睹此本,洞心駭目,幾疑夢寐。張以重價要予,磋商累日。時予貧甚,不得已乃斥賣藏畫,并稱貸以予之,乃克成交,此予得碑之始末也。”(朱文鈞:《歐齋石墨題跋》)

故宮九成宮拓本五行八字

故宮九成宮拓本五行八字

五十年代朱氏后人將此本捐獻故宮博物院。

碑文內“重譯來王”之“重”字完好(見第四開)。“南踰丹徼”的“丹”字,橫畫右端收筆處見石花分開而尚未并成一筆(見第四開)。“長廊四起”之“四”字猶存(見第二開)。這些地方證明此本早于南宋拓,而又可與李祺本互證,都是該碑未曾剜鑿時拓出,應視為醴泉銘留在人間的雙璧。

【九成宮醴泉銘】明拓本

故宮九成宮拓本五行八字

33.2×36.4cm,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九成宮拓本五行八字

故宮九成宮拓本五行八字

“雖休弗休”之“弗”字未剜成“勿”字,“永保貞吉”之“保”字“亻”旁未剜。《歐齋藏碑帖目錄》著錄:九成宮醴泉銘 又 明拓麟游未鑿本。松麟館舊藏。王弘嘉錄王弇州跋。癸酉自跋。三十二開。一冊。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晚年手筆,法度嚴整,骨氣勁峭,渾厚沉絕,意態飽滿。寫撇、捺常用圓筆,圓融流暢,寫彎鉤用轉法,曲圓較長,成全字有力的支撐,表現了容隸于楷的特點。因此千百年來,此碑成為人們臨習楷書的范本。

該文章摘選自《紫禁城》雜志APP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7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