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易經里的夾路是什麼意思的簡單介紹

解夢佬

曾仕強《易經的奧秘》第六集:

易有三義《易經》,也稱《周易》,但都離不開一個易字,那麼這個”易”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易經》看起來如此神秘復雜,為什麼說它是簡易?而變易和不易又該如何理解呢?人們常說:世事無常,《易經》能幫助我們掌握未來的變化嗎?《易經》所揭示的,是自然與人類社會變化的基本規律,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依據《易經》的道理,來把握這變化莫測的未來世界呢? 大家都很清楚,易有三義,第一個就是簡易,第二個叫變易,第三個叫不易,這是一般的說法。為什麼簡易?我們從陰陽的觀點,從現在開始,既然進入了《易經》的大門,我們看任何事情都要采取陰陽的觀點,加上自然的標準,作合理的判斷,就這三句話就講完了。 那我這樣講,我倒不如拿一樣東西,各位馬上就明白了,就是我們天天要用的筷子。各位,我要教你小孩懂《易經》,是從筷子開始。你看兩個筷子一陰一陽,合起來就是一個太極。你用筷子的時候,一個不動一個動。你會兩個都動嗎?你會兩個都不動嗎?看準目標,一個不動,一個動,一陰一陽之謂道,馬上就夾到了。天天用它,就不知道它是干什麼的,簡單明瞭方便攜帶容易操作,這是它本身的特性。所謂簡,就是你不要把這個東西搞得太複雜。筷子的功能是什麼?夾得起來我就夾,夾不起來我就用叉的,實在夾也夾不動,叉也叉不了,整個盤子端過來趕一點,統統解決。三部曲,所有問題都克服掉了。哪有那麼複雜的。 但是你從拿筷子動筷子,可以看出你的人品是怎麼樣的,中國人都從這裡了解你。第一個,看你筷子怎麼拿,拿這樣子,那可能你媽媽根本就不用心教你,哪有拿筷子這樣的。拿筷子這樣子,有沒有拿這樣子的,有,那就表示你很神氣,這些算什麼東西。人家一眼就看穿你心思想什麼。最怕就是做人家客人這樣,還把這個手拐在這裡,后面就不必說了嘛。第二個怕的是什麼?怕的是大家還沒有開動,你就先站起來夾外面的,你那麼急干什麼,遲早會輪到你。通常我們拿筷子會拿固定的地方,不會太上也不會太下,這合理一點。我們第一夾筷子一定夾我們眼前的,我們不會夾旁邊的也不會夾前面的。第一個表示我這人不挑食,第二個表示我尊重大家,第三個我家教不錯,第四個我很守分,所有每一點都出來了。 外國人常常講你們用筷子是不衛生的,人家一個人一副不會傳染,你們筷子傳染來傳染去。其實他錯了,中國人拿筷子,不可以去挑東西的,你一挑就傳染了,我們眼睛多準,一夾就上來了,哪裡挑。我抽一抽,我傳染給誰。所以,很多東西,你要從這裡去了解。 我們的毛筆,你看只要一支,要畫小點就小點,要很粗就很粗,各種變化都有,一支就夠了。現在有人筆一拿來就是一排,選這個太粗了,選這個又太細了,忙死了。易簡,結構很簡單。功能變易無窮。 《易經》中的易字到底是什麼意思,自古以來眾說紛紜,曾仕強教授所講的:“易”有三義,即“簡易、變易、不易”,來自于《易緯?乾鑿度》。我們從中國人特有的,筷子和毛筆也可以看出,《易經》的道理看似神秘,但實則簡易,那麼《易經》中的變易和不易,又該如何理解呢? 《易經》這本書,最早的時候不叫《易經》,叫《變經》。因為它本來就是研究變化的道理,但是后來,我們很害怕,不敢用《變經》。第一個,它會害死很多人,一個人如果一直想變的話,這個人會變得連根本都沒有,變到連父母他都不認得,那你還敢變嗎?而且我們也知道,有變必有常,因為它是相對的,變如果是陽常就是陰,它離不開太極。你看很多人說世事無常,然后他就開始抱怨,就開始覺得我掌握不住,那就錯了。變化只是現象,背后一定有不變。宇宙在怎麼變,它還是宇宙,它沒有變。你想到變的時候,你一定要想到不變,你想到不變的時候,你一定要想到變,這才叫做“一陰一陽之謂道”。變與不變兩者是合在一起的,是分不開的,沒有不變,哪里有變?沒有變,哪裡又有不變呢?先拿自己來說,你覺得你自己變了沒有?大家肯定會想,我還是我,哪裡變了?實際現代醫學證明,人身體里所有的細胞,每七天就全部更新一次。人不變就活不下了。我們再從時間來看,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過去很明顯是不變的,你能改變你的童年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比如你在哪裡出生,一輩子就是那個地方,這是不變的。過去的事情,是誰也沒有辦法改變的,所以孔子說過去就過去了,不要再計較,后悔沒有用,最重要的是未來。但是,未來是不可測的,不是變不變的問題。而現在呢?現在是變還是不變?答桉只有一個,有的變,有的不變。很多人覺得變的學問挺複雜,其實也沒有什麼,我們所能掌握的只有現在,但現在是最麻煩的,因為現在可變可不變,有變有不變,亦變亦不變,變也挨罵,不變也挨罵,變也死,不變也死。對人生最大的考驗就是現在。 現在,就是過去和未來的交接點。過去的一切,已經無法改變,但是未來的一切還都在千變萬化之中。所以人們常說:世事無常,就是覺得未來非常難以把握,那麼《易經》是否能夠幫助我們,來看清這變幻莫測的未來世界呢? 很多人都說世事無常。實際上,世事怎麼會無常呢?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脈絡,有一定的規律,是可經推理的。如果連理都推不通,那人就沒法活了。你最起碼知道,你今天中午有飯吃,晚上回到家,你的床還在。要不然,你在外面干什麼事情都不安心。我們之所以能夠安心,就是我們知道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小孩子安心什麼?就是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不會變。如果小孩子一回家,發現爸爸媽媽都變了,那他就不知所措了。所以,我們不要相信“一切一切都在變,只有變是不變的 ”,這種話聽起來好聽,但卻不堪一擊。家是不會變的,否則你不安定,世道是不會變的,否則人們還努力干什麼?人事全非,但是江山依舊在,雖然一直在變,卻總是有不變的東西存在。我們現在就是忙于應付這些變,所以搞的自己緊張忙碌,最終卻一無所獲。 一個人看到變的時候,要去掌握后面那個不變的常則,就是自然規律。太陽一定從東方升起,這是我們都知道的自然規律,誰都變不了,你再怎麼創新都沒有用;太陽一定從西方落下,用原子彈都阻止不了。人的力量很偉大,但也有局限性。當我們看到變的時候,不要老在變里面打滾,而要學會去掌握那個不變的東西。現在的人,可憐就可憐在老是在變裡面打滾。太極是萬事萬物,萬事萬物都是太極。太極是有陰就有陽,陰是不易的,我們把它叫做常,哲學上叫做本體;陽是變易的,就是無常,哲學上叫現象。本體永遠不會變,現象是瞬息萬變的。但是,人們往往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只相信自己看得見的東西,可是我們所看得見的東西沒有一樣是不變的,而且眼睛所能看到的東西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東西我們根本看不見。我們怎麼能否定自己眼睛看不見的東西呢? 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假象,真相是永遠看不見的。假象就是那些變來變去的東西,而真相就是本體,是實質,它內藏于事物之中。所以太極就是有所變有所不變。有人理解太極是有一部分變,有一部分不變,其實不是這樣的。太極中變跟不變是同時存在的,你看它變,它好像沒有變。你看它沒變,好像又在變。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叫做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一張桌子,桌面看上去是平的,但是你放大來看,就會發現它也是凹凸不平的。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是平的,直線也是虛擬出來的概念。但我們現在腦海裡總有切割的觀念,好壞善惡總喜歡分開來看,這就糟糕了。我們要明白,事物是亦好亦壞,人也是亦善亦惡,有時候會變善,有時候又會變惡。我們找不到一個純善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活不了;我們也找不到一個純惡的人,因為別人根本容不下他。所以說,純善容不了自己,純惡別人容不了你。《道德經》開宗明義講了六個字,道可道,非常道。它告訴我們,宇宙有兩個道,一個叫常道,一個叫非常道。常道是不可說的,凡是你說得出來的,就不是常道,只是非常道而已。 《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無論是代表儒家的孔子,還是代表道家的老子,他們的哲學理論都來源于《易經》。了解了《易經》,就會明白儒道相濟的道理。老子認為,所有能說出來的道理,都是非常道,那麼那個常道,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什麼叫常道?用今天科學的話來講,叫絕對宇宙,絕對宇宙它是園的。園代表圓滿,它是理想狀態。月一園你就知道馬上缺了,就在園的那一剎那它就開始缺了。所以人求圓滿是跟自己過不去,但是你非求不可。所以孔子才說,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人要有理想,但理想永遠不可能實現,可是你不能放棄,你還是要盡人力,最后聽天命。不懂《易經》,很難了解孔子的話。絕對宇宙就是《易經》裡面所講的不易,它一點都沒有變化,它永遠是那樣。絕對圓滿,絕對自由,絕對平等,絕對光明,可是那種狀態我們很難接受,就是你我不分。一個錢在這裡,你會不會去拿,就看你有沒有分的觀念。如果那個錢擺在哪裡都是一樣的,你不會去拿,你拿它干什麼?你會伸手去拿,就是因為這個東西可以分的,我據為己有,別人要不到,我就要了。人會伸手去拿東西就是你知道這是可分的,沒有人會去抓月亮,你抓月亮干什麼,因為那不可能是你私有的。只有要絕對狀態才有百分之百公有的東西,所以我們一旦生而為人一旦落入這個地球,我們一定要覺悟,我們只能相對的自由只能相對的平等,我們只能享受相對的光明,一定有黑暗面的。你不管什麼柏拉圖的理想國也好,陶淵明的桃花源也好,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現在講我們可以有絕對的自由,答桉只有一個,除非你死了,死了就絕對自由。人類就被這種很奇怪的名詞把自己箍得死死的。 你會盲目去追求這些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不存在的事情,那不是很冤枉嗎?我們現在已經初步得到了世界上有變就有不變了,它是同時存在的不可分割的,而且變的當中就含有不變,不變的當中就含有變。現在我們看出來了,“易”有變易和不易兩種意思,我現在要講一句,很多人不會相信而且甚至于會很憤怒的話。人類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不變的是原則,萬變的是現象,我用不變的原則來應對萬變的現象。 一個人裡面一定要有原則,而且要堅持,但是外面你要磨成園的,你才有辦法去跟人家妥協協調,最后大道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桉。內圓外圓的人是小人絕對是小人,完全沒有理想完全沒有目標惟利是圖,有好處我就有洞就鉆,可恥。所以內方外方不好,內圓外圓更不好。人妥協卻不能放棄立場,才能圓通。現在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很簡單,一句話就是,站在不變的立場來變,才不會亂變。中國人有跟沒有是合在一起的,它不會分的,要跟不要合在一起,好跟不好合在一起,善跟惡合在一起,一分開你就完了。不要認為這樣的人好像煳涂,不要認為這樣的好像不負責任,錯了。在中國社會,只要你的立場太分明,你就得不到群眾的支持。連我明明不喜歡的都先說,好,沒有關係,然后在想辦法一個一個把它否定掉。我們不會一開始就說,我不喜歡,不可以。所以外國人老看不懂中國人,因為他腦筋很簡單,它對就對錯就錯。這樣各位才知道,為什麼美國的小孩子一做錯事情,做爸爸的一定要問誰對誰錯,他只罵錯的,他不罵對的。中國人沒有,我兩個男孩子,一吵架,統統罰站,我首先教他對是沒有用的,對有什麼用,你不要以為你對就好了,然后站了五分鐘以后,我會把弟弟叫來,我說今天你沒有錯,就是哥哥一個人錯。那既然你沒有錯,我為什麼罰你站。他說這樣比較好,我說你拍爸爸馬屁,你不高興就說不高興。他說我真的沒有不高興。我說這怎麼可能呢?你沒有錯我罰你站,你還說你沒有不高興。他說真的,有一次不曉得你為什麼只罰哥哥沒有罰我,結果我被哥哥打得很慘。我說哥哥打你,你就告訴我好了。他說不告還好,告打得更慘。我說那我要怎麼樣呢?它說就這樣好了,不管我有沒有錯,罰我站,我就沒事了。 外國人一輩子想不通這種道理,然后我又把哥哥叫來,我說今天誰錯。他說我錯。我說弟弟有沒有錯,他說他沒有錯。我說你知道得很清楚。他說我當然了。我總是知道是非的。中國人是表面沒有是非,心裡一清二楚心知肚明,佳偶哦心中有數。我說那我問你,為什麼我要罰弟弟站。他說你是給我面子。我說我干嘛給你面子,他說不是,你要以后更加愛護弟弟,我說你知道這樣就好了。中國人考慮事情是考慮得很長遠的。 很多正直的人都認為,心里想的和嘴上說的應該一致才對,但是當我們懂得了《易經》中的道理,就會明白,什麼叫”難得煳涂”,其實煳涂的是表面,清楚的是內心。但是現代社會發展變化得很快,我們到底要不要變,又該怎麼變呢 要怎麼變?這是對中國人來講,一生一世都要面對的難題,我們提出三個原則,我相信你照這三個原則去做的話,你就可以應付的非常妥當。 第一個,叫做權不離經。權就是權變的意思,經就是經常的守則,不可以變的規矩。你怎麼變,不能超越這個規矩,用現代的話來講,叫有原則地應變,不可以沒有原則地亂變。一個變來變去,變到沒有原則了,那誰都怕你了。一個死守原則,不知道變通,那誰也怕你。這樣各位才知道為什麼我們中國人講外圓內方了。這外圓內方是非常有道理的事情,你再怎麼變,那個規矩不能變掉。我們用現代話來講,每一個人都可以變通,但是不能變得太離譜,就這麼一句而已。這樣就叫做權不離經。每一種改變都應該看它合理不合理,合理是檢驗的標準,你變得合理,我們就同意,你變得不合理,我們就搖頭。 第二個原則,叫做權不損人。所有的權變不可以損害別人,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不叫變通。使既得利益者受到很大的傷害是不公平的。我來舉一個實實在在的桉例。有一家公司,有一位朱小姐,她在甲單位希望掉到乙單位去,我想這是很簡單的事情。人事單位就首先徵求朱小姐的直屬上司,你同意朱小姐離開你的單位嗎?他說沒有問題啊,我尊重她的選擇,我們都是同一家公司。人事單位又去問朱小姐要去的那個單位,你同不同意朱小姐調過來,他說歡迎啊,我們也很熟。然后總經理一批準,公布,就生效了。可是偏偏公布了以后,本來要接受朱小姐去的那個單位,就跟人事單位講,我不接受朱小姐。人事單位說,你不能這樣,我事先徵求你同意的,我才簽準的,現在命令發布了,你又說不同意。他說,你不要問我理由,我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你真的要她來,那我辭職。他是個很好的經理,你把他逼走對你沒有好處,可是他就是反悔了,你說誰不對。我不覺得誰不對。所以那個人事單位的主任就問我,怎麼辦。我說,怎麼辦?你看唐朝有一個人,姓程,叫程咬金,這裡面一定有個系統叫程咬金系統,他是半路殺出來的。外國人很少有什麼程咬金系統,中國人到處都是,無端端殺出一個人來,就叫程咬金。我說我告訴你,我們想事情要這樣想,這位原來要接受朱小姐的新單位的主管,是個太極,他有陰有陽,他平常是講信用還是不講信用的。他說他平常很講信用。我說那就好了,他答應的事情,他會不會反悔。他說從來不反悔。我說那就好了,這次是例外,這不是通例。那一定有他說不出的苦衷。我說我的判斷是很清楚的,是他太太不同意,而不是他不同意。他說他跟他太太有什麼關係?我說你去問問好了。他就去問這位主管說,是不是你太太不同意?他說你怎麼知道?所以為什麼說讀《易經》的會算,其實是推理。他說那你太太為什麼不讓朱小姐進來?他說我太太不是對朱小姐有意見,她根本不認識她,是三年前,我擔任主管的時候,我太太就跟我講一句話,我不許沒有結婚的女同事到你的單位里來,你給我記住,我以為三年過去了已經解禁了,我都忘得一干二凈了,沒想到她還記得。所以那個人就給我打電話,問題是出在他太太,任何未婚的女同事都不同意到他單位。他就問我怎麼辦。我說很簡單,你現在幾條路可走,第一個,請總經理收回成命,行嗎?不行,朝令夕改,整個公信力都沒有了。第二個,勉強那個新的單位要接受她,那你逼走一個好人才。你兩條路都走不通,你唯一的一條路,就是你帶著一籃子蘋果去見他的太太,說我們事先不知道你有這個規矩,如果知道,怎麼樣也不會讓朱小姐到你先生的單位裡去,現在已經弄錯了,所以,總經理叫我帶一籃子蘋果來特別拜托你幫他一件事,就是他命令已經出來了,馬上收回不對,但是最起碼維持兩個月,兩個月以后再把她調走。這兩個月,好好看管你的先生,不要讓他出事了。她說這個可以商量,兩個月可以商量。兩個月以后,人事主管再去的時候說,要不要把朱小姐調走。她說也沒有怎麼樣,讓她留下來就好了。就解決了。這個才叫做化。不是解決,而是化解。《易經》是講“化”的,中國這個“化”它是一切都化到最后沒有了,大事化小,小事化到沒有事。 《易經》曾經被稱為《變經》,因為宇宙的一切都在變化之中,而《易經》所表示的就是變化的規律。曾仕強教授告訴我們,變化有三個原則,第一個是權不離經,第二個是權不損人,那麼第三個原則是什麼?而這些變化的原則和道理,對于我們現代人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第三個原則,權不多用。常常變就表示你這個規矩有問題。我們今天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講求新求變。這是很奇怪的事情。我講幾句話各位就了解了,常常變就表示很不成熟,才會常常變。一個人摸索一陣子以后就知道你穿什麼衣服最合適,你就穿那種衣服就好了,一會穿這樣一會穿那樣就是表示你根本穿哪種都不合適,這很幼稚的。求新求變要記住,變有百分之八十是錯誤的,天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規矩,不要亂變,你看水龍頭你就這樣開好了,他不行,用壓的,各式各樣的。所以你一住到旅館裡面去,這樣開也不出來,那樣開也不出來,踢它,它噴得你全身都是,這算什麼設計嘛,這很可笑的事情。他就是基本的規律不懂。中國人設計房子,先設計裡面,每個房間方方正正,然后在設計外面。風水是非常科學的東西,我講一句很正經的話,不懂的人就是迷信,懂得人就是講道理,完全根據科學的道理,只是現在很多人他不懂他亂講,亂講你把它當迷信,那也是真的那也不是假的,有內行一定有外行,這個我們承認,但是外行比內行還多,那人家就不服氣了。內行比較少,外行比較多,經常這樣辦,偶爾這樣。 求新求變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到最后你會覺得,新的就是好的,舊的就是壞的,這個是最可怕的觀念。新的常常不如舊的,你看我們現在很懷念以前的東西,因為以前的東西很簡單明瞭。我說清楚,求新求變本身是對的,是你搞錯了,你認為新的一定比舊的好,這是錯誤的。你認為舊的再好也要換掉,那叫喜新厭舊,一個人只要喜新厭舊,我看這個人就沒有指望了,遲早連太太也換掉了。老子當年已經說過了,不知常,妄作,兇。----《道德經》。 一個人不知道常規,不知道常則,你就開始亂變,最后結果只有一個字,兇。你變得最后你不知道你連立錐之地都變掉了,那是多可怕的事情。一個人對父母孝可以變嗎?對朋友信可以變嗎?這不能變的。編導最后彼此信任感沒有了,然后人間就有疏離感。 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三個原則,權不離經,所有的變不能離開規矩;權不損人,所有的應變你不可以損害人家的利益;權不多用,你偶爾用,大家沒有話講,那根本就是你的規矩要改,你改規矩改原則改方法。一個人變得連根本都變掉的人是最可怕的。我們既然談到這裡,我就知道大家心裡頭會想,那《易經》到底能不能占卜?這是個不能避免的問題,因為它本來就是一本占卜的書,你躲來躲去不是辦法,你要面對這個問題,它本來是很正經的問題。所以我們接下來要談孔子為什麼說不占?

易經里的夾路是什麼意思的簡單介紹

《易經的奧秘》第七集:

善易不卜《易經》有象、數、理、占四大功能,這是誰都不會否認的。

第一個功能是象。我們中國人很喜歡看象,是有道理的,因為天文、地理都是象,天文是天的象,地理是地的象,看天文、看地理都是看象。天有天文,地有地理,同樣人有人相,這個相是假不了的。因為人的相是由心來決定的,心決定相的轉換,叫做相隨心轉。心轉了,人的相就跟著心變了,所以人的相貌是時時刻刻在變的。不要以為自己的舌頭伸出來就一定很直很正,你可以拿鏡子對著自己,伸出舌頭看看,能夠伸得很直就不錯了。很多人一伸出來,不是歪左邊就是歪右邊,這種舌頭伸出來就歪的人,心已經不正了,他已經變了,要靠自己來調正,不可能靠醫生。你要正正心,調一調。正心很重要,心一正,五官就都正了。由這些你就明白,看相不是迷信;不會看相的人亂講,或者會看一點占的人,用它來騙財騙色,那才叫迷信。這個觀念大家要搞清楚。

第二個功能是數。《易經》的數,不是數學。數學是死的,《易經》的數是活的。如果說一切有定數,大多數人聽了會很反感,會說這是宿命論,其實錯了。定數是指最后的結果。比如,考試最后只得60分,那這個60分就是定數,老師給的成績定了就是定數,誰也不能改。所以定數是結果,而不是過程。過程怎麼會定呢?任何過程都是變化的。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加加減減,總成績及格了,這是最后的定數,不及格也是最后的定數。所以說,定數是講最后,不是講過程。第三個功能是理。《易經》的理是推理。其實它跟科學最接近。一個人按照道理去推,他就可以未卜先知,不需要占卜就知道結果是什麼樣。因為那個“理”是固定的,所以照著理去做事的結果也應該是固定的,這沒什麼神奇,而是理所當然,勢所必然。形勢到這里,先進結果就一定是這樣的;順著道理去走,最后就是這樣子。這是很容易的事情,并不難。

第四個功能是占卜。《易經》里面有很多吉、兇,那就是占卜的用語,你可能占出來是“吉”,也可能占出來是“兇”。所以很多人就認為《易經》主張命定論,其實他們都錯了。《易經》不主張命定論,它里面最常用的字是“如”。“如”是假如、如果的意思:如果這樣,你會怎麼樣;如果那樣,你會怎麼樣。《易經》的吉兇是有條件,是可以變動的。會占卜的人不會鐵口直斷,凡是鐵口直斷的都是不太會占卜的人,可是我們現在就喜歡那種鐵口直斷的人。加為占卜時搞得神神秘秘的,然后鐵口直斷地說結果就是這樣,不可以收錢了。但是你《易經》按照的道理講,如果這歲做結果會是吉,如果那樣做結果會是兇,大家就認為你不過是講道理而已,誰還肯交錢呢?這就是一般人錯誤的觀念。

古人云:不學《詩經》不會說話,不學《易經》不會卜卦。自古以來,《易經》就被定位成一部占卜的書,因為人們對卜卦的盲目相信,《易經》不僅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背上了封建迷信的惡名。那麼《易經》為什麼會成為一部占卜的書呢?

我們把歷史翻開來看,在夏商周的時代,民智未開,《易經》被用來占卜,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當時的占卜是有條件的。第一,只能占國家的大事。占卜國家要不要戰爭,今年會不會風調雨順,會不會國泰民安,會有什麼變故,這個可以。但不能占你的這個股票會不會賺錢,不可以占自己的私利。第二,沒辦法決定的時候可以卜。古代的時候,當大臣們深思熟慮,想盡一切辦法,最后還是不能下決定的時候,可以占卜。如果有明確的單身和方向,是不可以占卜的。第三,占卜完以后不一定要聽。如果占卜完,就完全百分百地聽信占卜結果,那就是命定論。姜太公是輔助周朝建國的軍師,當時武王想要伐紂,猶豫不決,就去占卜,結果卜了一個不好的卦。姜太公勸說武王不可以相信那個卦,因為整個情勢對西周有利的,不能因為占卜的結果而喪失良好的機會。最后周武王出兵,果然把商紂滅掉,建立了周朝。姜太公的時代離現在已經有三千年之久了,他當時就說,占卜是用蓍草,是用龜殼,人不靠自己的腦筋去想,而去相信這些龜殼和蓍草,那不是很奇怪嗎?姜太公當時就明白這個道理。當秦朝幾乎把所有書都燒掉的時候,我們很慶幸《易經》這本書沒有被燒掉。為什麼?因為有人告訴秦始皇,說《易經》這本書不值得燒,因為它是占卜的書,讓老百姓用一用也無妨,何必燒它呢?秦始皇就說,既然是沒有用的書,那就不要燒了。正是因為《易經》逃過了秦火這一大劫,所以更多人就認為《易經》真神,能算到自己可以躲這秦火這一劫。這是后人演繹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得很廣,但是我們勸各們不要相信這些。漢代以后,《易經》就分成兩派。一派是講易理,就是把《易經》哲學化,把《易經》看成是一種哲學,我們可以把它稱為自然哲學,因為它取法的對象就是自然,是從自然里面歸納出的道理。另一講相術,就是專門來算卦或者占卜的。

在中國歷史上,記載了許多關于占卜的故事,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遇到事情總喜歡卜一卦。可是卜得的卦,有時候靈,有時候不靈,既然卜卦的結果并不一定正確,人們為什麼還要卜卦?卜卦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呢?

一個人做事情,不能問結果怎條才去做。一個男人要娶一個太太,可不可以先想一想娶到她就可以得到女方三千萬家產?不可以,決不能動這個腦筋。可不可以考慮娶她是因為將來她會幫你成功?也不可以。這些動機都是不對的。一個人不能為了結果才去做事情,因為一問結果,作事的動機就不純正了。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就算不能賺到錢,也要去做,這樣才對。如果只是有利可圖去做,那就已經是小人了。從這點來分析,我們就知道現在社會中的很多觀念,其實是不合乎《易經》的道理的,也就是不合乎自然的道理。一棵樹,它能長就長,從來沒有想到長大以后會怎麼樣。如果樹想到長大以后會怎麼樣,那它就寧可不長了,因為長大后一定會被砍掉。任何人只要想到結果,就什麼事情都不要做了,因為人生的結果是一模一樣,非常平等的,就是一口棺材而已。我們一出生,就有一個共同目標,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歷程,有例外嗎?好像沒有。如果你想得很長遠,想最后都是死,那就什麼都不要做了。這樣是死那樣也是死,那干脆現在就死了算了,這種觀念顯然是不對的。我們中國人不以成敗論英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關公。關公沒有成功,但是我們卻拜他。我們中國人崇拜什麼樣的人?崇拜做有價值事情的人。關公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忠義的楷模,我們拜關公是拜他的忠義,不是拜他的豐功偉績。所以,會拜關公的人是用自己的忠義跟關公的忠義互動。我們只不過是借由拜關公,激發出自己的忠義,讓自己向忠義的方向去努力。我們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但是,不管你信什麼,信到差不多就好了,再信下去就是迷信了。迷信是個程度問題,而不是說哪個東西是迷信。天底下哪有迷信這種東西?人信得超過了應有的度就是迷信。《易經》把宇宙所有的事情劃分成六十四種代表情境,就是六十四卦。當你卜到某一個卦時,你就知道自己現正處在什麼析的情境中,再去查那個卦,它會告訴你,在這種情境下你要注意哪些,然后你就照那樣去做,知所警惕,當然可以趨利避害。所以《易經》是用來查的,而不是拿來預知結果的。用占卜來學習每一個卦,是正常的。用占卜來給自己做人做事多一種參考,也是合理的。占卜以后就絕對聽它的,這種態度不對。占卜的目的不是告訴你結果,而是給你一個可能的結果做參考,這樣理解和應用《易經》,才是懂得占卜的人。

《易經》中有64卦,每一卦都有相應的爻辭,學者們認為,這些爻辭所講的,都是治國育民的道理,而用《易經》來算命的人則說,這些爻辭就是你未來的命運,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些爻辭呢?

《易經》里面多次提到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大部分人都解釋錯了,認為是有來自上天的保佑,所以做什麼事情都很吉祥,都不會不利。說實在話,老天不會保佑任何人。老天就是自然,自然怎麼會保佑任何人呢?它如果保佑了這邊,就保佑不了那邊。自然就是這邊該下雨就下雨,那邊該干旱就干旱,它跟仁不仁完全沒有關系。老天如果保佑任何人,那就是偏心,就是不公平。老天是該下雨就下雨,該出太陽就出太陽,該刮風就刮風,不管你有什麼反應。不要認為老天爺會保佑你,絕對沒有這種事情。那個“自”不是“來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這句話是說,你自己努力,老天就會幫助你,要把人跟天聯系起來。我想這也是孔子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人跟天聯系在一起,叫做天人合一。老天只幫助應該幫助的人,不會幫助不應該幫助的人,這叫自然規律。老天絕不會因為你多拜就保佑你,那樣跟賄賂有什麼兩樣?如果連老天都可以送送禮就被打動,可以多拜幾次就保佑你,那老天算什麼?貪官污吏而已!所以,老天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老天會說,你好好做,我就按照自然的道理幫助你;你不好好做,我也會按照自然的道理收拾你,我怎麼會有私心呢?天底下只有一個道理,就叫自然規律。人順著自然的道理去走,就能吉無不利;不按照自然的道理去走,遲早有兇有禍,這是必然的。所以說,很多書上把“自天佑之”解釋為“來自上天的保佑”是不對的。上天憑什麼保佑你?老天又沒有手沒有腳也沒有嘴巴。自然是各種現象的一種循環往復,一種變化,并沒有神在里面。你自己爭氣,自己走正道,自己守規矩,自己遵照自然的道理,老天會旁邊幫助你。這不是老天對你好,而是順著自然規律在走。就像你搭上這班火車,自然會到達成都,你搭上好班火車,自然會到達西安一樣,是同樣的道理。《易經》的主張非常清楚:每一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全部的責任。以前的大家庭,生很多小孩,按照現在家長對小孩的態度,怎麼照顧得過來呢?其實養一個小孩很困難,但是養五六個小孩反而很容易。因為一個小孩生病,好像天大的事情一樣,但是如果養了五六個小孩,很奇怪,心情就不一樣,好像死一兩個無所謂。所以,過去的小孩有什麼病痛,大人就會想,小孩病痛是正常的,休息幾天就好了。現在不是那樣的了,現在如果小孩一生病,全家人都緊張得要命,這也是不對的心態。人一定要經過不同的歷練,什麼病都得過,也就不會怕了,百病成良醫了。最怕的就是那種從來沒有生過病的人,那是最要命的,因為一病就起不來了。所以,很多觀念要靠自己去調整。人不管做什麼事,自己都要慎重,如果不慎重,自己就要承擔相應的后果。你走這條路,結果一定是這樣;你走那條路,結果一定是那樣。這是必然的,是自然規律,自古以來都沒有例外。擺在你面前的永遠有兩條路,都是你自己去選,如果你要走這條路,就往這邊走,如果你要走那條路,就往那邊走。不管如何選擇,走完這段路,接下來還是會有兩種選擇,周而復始,永不例外。

孔子在讀完《易經》之后,肅然起敬,贊《周易》,并為《易經》寫了一本書《十翼》,后來被稱為《易傳》。其對后世的影響可以和《易經》并舉。研究易學的學者們認為,《易傳》是研究和學習《易經》的必讀之物。那麼孔子對占卜是什麼態度呢?

孔子很晚才讀到《易經》,他讀到《易經》好像得到寶貝一樣,那他是全心全意地把《易經》整理出來,這是他在中華文化里面非常大的貢獻。孔子使《易經》變成一本非常嚴肅的哲學,而不是象術,但是他排不排斥,他不排斥。我來分析一下,以孔子的個性,他會講不占就表示他會占,而且常常占,因為一個人你不會占,你又沒有占過,你怎麼去否定占卜呢?你就沒有資格去講,不可以占。孔了在占卜當中他體會到這個東西是有道理的,但是你不能相信它,你相信它,它或然率(概率)有時候對有時候錯,我們今天用數學的概念來看很容易,叫或然率,它可能有三十的幾率嘛,它可能有七十的幾率嘛。你必須要經過深思熟慮,你大概有一個答案了,你才可以去卜,卜出來之后,它會引導你的思路去想這個問題。多一個卦,讓你多一個方向去思考,所以你多看幾個卦以后,你就比較會面面周到去考慮問題,這是占卜的目的。連荀子都講這麼一句話,善易者不卜。真正懂得《易經》的人他會卜但是他不卜的。一個人要常常記住,用你的理智去指導你的感情,不要讓你的情緒來左右你的理性,那就很好了嘛。只要大多數的行為都是用你的理性來指導你的感情,你這個人就了不起,犯錯幾率就很小。《易經》里面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是有配套的,都是有條件的。你要達到那個目的,你有幾條路可走,每條路都是有條件的,不是沒有條件的。不是說你那樣做一定好,天下沒有這回事。因為你從《易經》的觀念來看,里面有順有逆,順里面也有順有逆,

逆里面也有順有逆。你有陰陽的觀念,太極在這里,前面就是陰陽,陽里面又有陰陽,每個里面都有陰陽,它同時都存在的。時時刻刻會變化。我們講一個現實問題吧,你看今天氣象臺設備那麼精良,人員那麼專精,最后經常測錯了,它測熱很冷,它測冷很熱。它本來就測不準。近代物理學有一個很重要的定律,它就明白告訴你,測不準定律。你不要想歪了,測不準是大家不用心,那不對,測不準是儀器不精準,那也不對。儀器很精密人員很用心,為什麼?測了以后它又變了嘛,那又什麼辦法。我測它是16度,它一下給我變8度,那你怪誰啊。測完了以后后面會變的,一夜之間整個變掉了。我希望各位去想,既然測不準,還要不要測,這個比較重要。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卜卦的目的都是為了預知未來,如果預測是沒有準的,那預測還有什麼用呢?如果預測是沒有用的,又為什麼說學習《易經》可以使人趨吉避兇呢?

易經里的夾路是什麼意思的簡單介紹

占卜是有條件的。第一個,資訊不足,數據不全,可卜。我在美國也是這樣,我的美國朋友問我,我會測,你測測明天會下雨出太陽。我說這個你就打電話問氣象臺,你問我干什麼?凡是可以問科學儀器的,你問科學儀器。測就是目前我們沒有數據,我們資訊不足,我倒請問各位,當你資訊不足數據不足的時候,你要不要做決策?你不做決策你路走不通嘛。你現在要出門,你還是要決定的,像北京這麼多條路,我走哪條路比較不會塞,走哪條路一定塞,因為你熟悉嘛。可是就算很熟悉的人你也會搞錯,你算準了不會塞你就走那條路,結果塞了,我問你什麼道理?就是當很多人都測準那條不會塞的時候,統統擠到那里去,就擠了嘛。所以大家都測就更不準了,這是很清楚的道理。股票市場里面告訴你,哪一支股票今天會漲,我問你有沒有效,答案非常簡單,你相信它它就有效,你不相信它就沒有效了。你看他今天告訴你哪幾支股票會漲停板,所有人都相信都去買,它一定會漲停板,是因為你們買到它漲停板,怎麼是他測得準?他說這三支會漲停板,沒有人相信不去買,它一定漲不起來。孔子不反對占卜,因為它是個工具,它不是絕對可以相信的東西,你可以當參考用,你不能把它當做非這樣走的一個決定,那是不對的。我們占卜之后,不要放棄,要去尋找破解之路,要去尋找化解之路,該做的事情,再大的困難,你都要想辦法去化解,這才是占卜正確的觀念。第二,猶豫不定時可卜。如果沒有資訊也沒有數據,但是你有很明顯的主張,我主見已定不要占卜。我問你為什麼會有這麼明確的主見,是靠什麼?靠第六感。我們常常很忽略第六感,我們很相信五官的感覺,我們不太相信第六感,我很清楚地說出來,五官經常在騙我們。我親眼看到,看錯了,經常看錯了。我親耳聽到,聽錯了。老實講,一句話經過十個人傳,就錯了。我自己摸到了,摸錯了。五官是最會騙人,但是我們最相信五官,有一種我們不重視,但是它不會騙人,叫第六感。第六感是女性比男性還靈光,所以你不要看女性很少參與外面的事,有時候她講的話很對,她第六感靈。占卜其實這個過程,就是引發你的第六感,然后去選擇那個卦,代表你目前的處境,所以你把第六感引發出來,你就有主見,有主見你反而不必占卜。第三,每次占卜只問一件事情。你不能問老天說,我以后會怎麼樣?老天說,以后就是死嘛。你問這種籠統的問題,怎麼回答?要明確,我這件事情會怎麼樣?他就會給你第六感引發出來,會得到一個可能,我加上可能,因為《易經》都是講可能的。可能的結果,給你做參考。每事一卜,不能一次卜好幾件事情,你得不到答案。第四,誠心誠意。誠心誠意也不是迷信,一個人只有誠心誠意,你才可以引發你的第六感,否則引發不出來。其實第六感都在你腦海里面,你靜下來,不受外面的干擾,它就會出來,太忙的人是沒有第六感的,忙到沒有第六感,那你自作自受了。

如此說來,卜卦就是一個充分引發自己潛能的過程,同時可以尋找更多的資訊作為自己判斷事物做出決定的參考,可為什麼孔子在認真研讀《易經》之后,卻說“不占而已矣”呢?

孔子說,不占而已矣。他有三個原則。第一個,如果相信占卜,就違反了倫理的立場。因為人應該憑良心,不應該問結果。你現在占卜,你就是相信結果而違背良心。本來我應該做的,占卜不好,我不做了,你還有良心嗎?完全相信占卜,你就會跟你的倫理立場相違背,這是孔子的第一個主張。第二個,人應該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你一占卜,你就是問收獲,能賺錢我就做不能賺錢我就不做,這基本上是不對的。因為你商業是服務顧客的,你口口聲聲服務顧客,那不賺錢不做那還得了。你看我們公共汽車好幾條路,有些路賺錢的有些路是虧本的,虧本的我就不開,對嗎?不對。你應該把賺錢的去補貼那個虧本的地方,這才叫做為商之道。第三個,做人做事動機要純正。你今天一占卜你動機就不純正了。歸根結底一句話,從現在開始,只問應該不應該,少問結果會怎麼樣。應該,雖然萬難你要排除,應該,雖然最后會很凄慘,你要去做。你看以前的文天祥,以前的史可法,他都可以逃,他不逃,他認為我不應該逃,我就壯烈犧牲。人的動機比結果重要,過程也比結果重要。可現在我們完全陷在結果論上面,這是每一個要自己回去好好想一想的事情。春秋以前,我們中國人是很迷信的,春秋以后,大家慢慢走上理性,就是孔子的功勞。所以《論語》里有一句話,叫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就是這個意思。今天我們只講一句話,各位做參考,不信蒼生信鬼神,假定大家都不信蒼生而去信鬼神的話,我們為類會怎麼樣?要重視活著的人,不要完全被那種看現在的鬼神所牽引。你看現在孔子死了沒有,你可以說他沒有死,你只要心中有他,他就活在你心中。你看我們拜祖先,就是你跟祖先有感應,就好像祖先就在你面前,就這種感應就是了。至于他怎麼樣,你不要管,因為那東西是叫做死無對證的東西。所以我們作為一個人,要比較理性,不要全盤否定,也不要說這一定有,因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很坦白地講。所以孔子的態度,敬鬼神而遠之——《論語雍也》尊敬它,但是跟它保持一定的距離。你不可以天天去拜祖先,但是一年總要有幾次,特別是清明節,你要去祭祀祭祀。我一句話講完了,中國人做給死人看的事情,都是做給活人看的,其實不一定是做給死人看的。所以我每次都講,清明節掃墓要全家大小都去。就是告訴你的子女,將來我埋在這里,你也要來啊,你不能不來啊。就是講這句而已嘛,不然講什麼。這樣的話傳承下去,一代一代,大家就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先了,不忘記祖先什麼呢?不忘記祖先做人做事那種可貴的精神。就這樣而已,沒有別的,別的都是假的。那我現在請問各位,孔子到底畫不畫卦?所以我們下一次就要真正地來談一談孔子也畫卦嗎?我先說答案,孔子是畫卦的,不然他學《易經》干什麼?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