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說財入閣什麼意思

解夢佬

大禮議是明朝明世宗朱厚熜以地方藩王登上皇位,大臣為其改換父母引起的一系列的政治大爭論,最后在明世宗強權下獲得勝利,追封其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為睿宗獻皇帝,附太廟。

大禮議發生的背景正德十六年三月,玩了一輩子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因病駕崩。因為朱厚照沒有子嗣,為了找一個合適的大明王朝的接班人,內閣首輔楊廷和與張永、谷大用商議后,決定選“興獻王之子、顯宗皇帝(朱見深)之孫、孝宗皇帝(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堂弟”朱厚熜,作為大明帝國的接班人。朱厚熜被楊廷和選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年齡小便于文官集團的控制,但是很快他們就意識到打錯了如意算盤。

正德十六年四月,朱厚熜從湖北安陸來到北京。剛到城門口就被禮部、司禮監等眾官員攔住,請朱厚熜從東安門進宮,到文華殿暫住,朱厚熜對此十分的憤怒,理由是這條路是給皇太子即位設計的,他拿出遺詔,告訴攔路的人我是來當皇帝的不是來給人當兒子的。朱厚熜要求走象征皇權的大明門,再進奉天殿。禮部的人不同意,雙方僵持了很久朱厚熜便威脅他們:不讓我走大明門,我就回湖北了,不當皇帝了。最后皇太后出面令群臣上箋勸進,最終同意了朱厚熜的要求,從大明門入宮。這是朱厚熜與朝臣的第一次對決以15歲朱厚熜勝利結束,但這只是對于舊朝官員的開始。

在朱厚熜登基幾天后禮部尚書毛澄上疏,中心思想是:陛下你現在已經登基成為皇帝了,按照規定,您就不能再認你自己的爹(朱祐杬)為爹了,只能管他叫叔,您的母親也不能叫母親了要叫叔母,從現在開始明孝宗(朱佑樘,朱厚照的親爹)就是你的親爹了。朱厚熜聽了非常的生氣:這咋還當個皇帝還把親爹給當沒了呢,這個親生父母還能隨便的改嗎?面對皇帝的暴怒,內閣首輔楊廷和平靜地回答說:“能”。還給朱厚熜舉了兩個例子:漢朝定陶恭王劉康的兒子劉欣就因為漢成帝沒有孩子就招入宮中做了太子為漢哀帝,宋朝的濮安懿王趙允讓因為宋仁宗無子,就把趙允讓的第十三的兒子趙宗實過繼為皇子,改名趙曙,宋仁宗駕崩,趙曙即位為宋英宗。楊廷和認為朱厚熜也是由小宗入大宗,就應該尊奉正統,要以明孝宗為皇考,尊稱興獻王為“皇叔考興獻大王”,尊稱母親蔣氏為“皇叔母興國大妃”。朱厚熜看著朝廷中的大臣都支持楊廷和跟毛澄,感覺到了他們在朝中的分量。年輕的皇帝散朝以后就約楊廷和私聊看看能不能給父母一個名分。年輕的皇帝試圖通過優撫楊廷和,并且向毛澄贈送黃金,來改變兩個人的主意,但是兩個人不為所動。

就在朱厚熜感到絕望的時候一個叫張璁的人的出現讓這個事情出現了轉機,張璁本事一個舉人考了很多次都沒有考上功名,打算放棄,直接去吏部報道當個小官,畢竟已經快五十歲了。就在快要放棄的時候碰見了一個算命先生對他說再考一次就能大富大貴,入閣拜相。張璁又考了一次,雖然考上了進士,但是成績一般別分到了禮部做了一個閑職。閑暇之余張璁開始研究毛澄寫給朱厚熜的那份奏疏,意識到了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就在眼前,他就滿懷信心的給朱厚熜寫了一份奏折中心思想是:認為朱厚熜是來繼承皇位的而不是來繼承皇嗣的就是所謂的“繼統不繼嗣”,皇統也不一定是非得父子相繼,朱厚熜遵循先帝遺詔,按照《皇明祖訓》里“兄終弟及”的原則,而且漢定陶王、宋濮王都是預先立的太子養在宮中的,實際是過繼給漢成帝跟宋仁宗的,張璁建議朱厚熜仍然認自己的親爹為爹,在北京為其建立興獻王廟。朱厚熜見到這個奏折后非常開心說:有了這篇奏折,我的父子關系可以保全了。但是張璁人微言輕難以撼動楊廷和等人的決定,張璁因為上奏折的事被貶到南京刑部主事,朱厚熜只能先妥協。但是朱厚熜在接生母蔣妃入京的儀式上,朱厚熜堅持要以皇太后的禮儀迎接,卻遭到楊廷和跟內閣的反對后朱厚熜痛哭流涕表示愿意不干皇帝了,要跟母親一起返回安陸,楊廷和只得讓步。當年十月,朱厚熜就以皇太后的禮儀把生母蔣妃接到了皇宮。

三年以后,朱厚熜感覺帝位已經穩固了,就是圖給父母的封號里面加上“皇”字。這個時候被貶到南京刑部主事的張璁與同事桂萼便又上書舊事重提。朱厚熜就把他們兩個召入京城,任命他們為翰林學士,專門負責禮儀事項。這是在朝廷中形成了以張璁、桂萼為中心的支持、奉迎皇帝的“議禮派”,重新地挑起了議禮之爭。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朱厚熜把二人的奏疏那個群臣再次商議,楊廷和見朱厚熜有意的改變之前的議禮,就上書請求辭職。朱厚熜也早已厭煩了楊廷和跋扈難制,就順水推舟的準了他的辭呈。與此同時,禮部的尚書汪俊正在醞釀一起集體的諫諍。適逢主事候廷訓據宗法作《大禮辨》,吏部尚書喬宇等人就根據這個率群臣近兩百五十人一同進言,反對朱厚熜以興獻王為皇考。朱厚熜非常的不爽就找了更多的人來討論這個事。于是,給事中張翀等三十二人,御史鄭本公等三十一人以及王陽明的大弟子鄒守益等也都據理力爭反對這件事。前朝的狀元唐皋上給皇上上奏章,表面上是在調停這件事,實際上是反對這件事。因為鄒守益是王陽明的弟子,唐皋是前朝的狀元,兩個人在朝中的影響很大,這讓朱厚熜非常的惱火,這次進言的人都被訓斥,罰俸甚至被罷免了官職。

最后,汪俊等人妥協:于興獻帝、興國太后止各加一“皇”字,以備尊稱。三月朱厚熜同意稱父親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母親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尊奉祖母邵氏(明憲宗貴妃)為壽安皇太后,孝宗皇后張氏為昭圣慈壽皇太后,武宗皇后夏氏為莊肅皇后。

嘉靖三年七月十二日,朱厚熜下詔給禮部,十四日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群臣嘩然。正當早朝剛剛結束,吏部左侍郎何孟春倡導眾人道:“憲宗時,百官在文華門前哭請,爭慈懿皇太后下葬禮節,憲宗聽從了,這是本朝的舊事。”楊廷和的兒子翰林院修撰楊慎亦稱:“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隨后編修王元正,給事中張翀等在金水橋南阻攔挽留群臣,何孟春、金獻民、徐文華等又號召群臣。隨后兩百多位朝廷大臣在左順門跪請朱厚熜改變旨意。朱厚熜在文華殿聽到門外哭聲震天,就命太監傳諭群臣退朝,但是群臣一直跪到中午還沒有起來,企圖用這種方式讓朱厚熜改變主意。朱厚熜大怒命令錦衣衛逮捕了為首的八位,下詔獄。這個舉動令其他人更為激動,眾人沖到左順門前擂門大哭,朱厚熜再次下令五品一下的官員一百三十四人下獄拷問,四品以上的八十六人停職待罪。七月十六日,朱厚熜為母親上尊號“章圣慈仁皇太后”。七月二十日,朱厚熜下令命四品以上的官員停俸,五品一下的官員當廷仗責。因廷杖而死的一共十六人。這次廷杖以后,反對議禮的官員紛紛閉上了嘴巴。為時三年的“大禮議”以朱厚熜的勝利而告終。到了九月,朱厚熜更定大禮,改稱孝宗為皇伯考,生父為皇考,并編纂《大禮集議》和《明倫大典》。嘉靖十七年,朱厚熜給明太宗上尊號為“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父親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圣恭簡敬文獻皇帝”,并將睿宗獻皇帝神主升祔太廟,大禮議時間就此最終結束。

大禮議其實并不是簡單的禮儀之爭,更是一場激烈的政治斗爭,是新舊勢力的較量。明武宗突然暴亡后,明朝的政治秩序不能在一夜間就能因為朱厚熜的即位而恢復正常。大禮議的發生更持續就是說明了朱厚熜并沒有完全的擁有皇權。大禮議的的發生更像是皇權從明武宗時代向明世宗時代的轉換的一個必要的流程跟路徑,也是明朝政治恢復正常的一個必要的步驟。明世宗在大禮議中一步一步的勝利跟楊廷和集團一步一步的失敗中,明世宗也在一步步的恢復明朝的政治秩序,也是在一步步的獲得皇權。楊廷和集團的敗滅也標志的新生力量的崛起,張璁等人在大禮議中據理力爭,獲得了明世宗的敬重,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讓年輕的明世宗找到了可以依靠的力量。在嘉靖三年,明世宗欽定大禮,標志的皇權從明武宗真正地流向了明世宗。大禮議事件也拉開了明朝改革的序幕,新貴的崛起也讓朝廷清除弊政成為可能。嘉靖革新時代的也真正的到來。

算命說財入閣什麼意思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