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說二重夫星是什麼意思的簡單介紹

解夢佬

按:在五四運動百年之際,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關于歷史事實及歷史研究方法的討論。比如澳門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茅海建在新近出版的《歷史的敘述方式》中認為,歷史學追求的不是義理上的正確,而是事實的真相——從史料基礎出發,從史實重建出發,不增不減,不丑化不美化,不從臆測的前提出發,建造出一塊塊結實有分量的石塊。而作家馬未都曾提出過一個幾乎相反的論點,“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這似乎暗合了中國人長久以來的“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論調。

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學者張宏杰看來,中國人對歷史的態度矛盾重重、值得玩味。一方面,中國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視歷史的民族,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如同古代中國這樣重視歷史,不光是皇帝有起居注,家家有家譜,縣縣有縣志;另一方面,中國的歷史學家一直按照“善惡忠奸”這同一個思路,對復雜的歷史記憶進行簡單地整合加工,有意識地把歷史當成光榮榜和恥辱柱,專門記載好人好事和壞人惡報,以便讓百姓“向善”。所以,歷史真的沒有真相、任人打扮嗎?“歷史當然是有真相的……歷史首先是有真相,然后才有可能在真相基礎上加以扭曲。”張宏杰說,“其次,并不是所有的事,人們都會馬上遺忘。時間永遠在流逝,剛剛過去的一切都迅速成為歷史。”

算命說二重夫星是什麼意思

古代中國王朝是如何打扮歷史的?真實的歷史對于一個國家而言重要性究竟在何處?基于民族自尊而扭曲的歷史記憶對人民是好是壞?我們應如何看待修史者那些“善意的謊言”?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從張宏杰日前出版的《歷史的局外人 : 在文學與歷史之間游蕩》一書中節選了這一章節,以期與大家一同思考我們的歷史觀與民族記憶。

《歷史就是一個國家的記憶》

文 | 張宏杰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記憶力的重要性。人類和動物的區別之一,就在于人類的記憶能力遠超動物。正是因為有了長期記憶力,人類才能不斷地分析總結這次狩獵為什麼不成功,探尋種子與果實的關系,因此獲得進化。蒼蠅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只蒼蠅飛進玻璃瓶子里,只能不停地亂撞,如果不是因為偶然撞對了方向,它不會找到出口。

同樣,歷史對于一個國家,就猶如記憶之于個人。記憶對個人有多重要,歷史對一個國家就有多重要。只有不斷反思總結自己的歷史,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才能不斷前進。一個不重視歷史的民族,不可能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當然,并不是每一個有記憶力的人都總是能夠從記憶中獲得正面力量。記憶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并不是同義語。一個記性很好,然而不善于歸納分析邏輯推理的人,無法很好地生活,因為他往往把問題歸罪于完全無關的因素,在同一個地方再次跌倒。比如我的一位舅媽,她的記憶力并不錯,說起多年前的什麼事來都能講得連枝帶葉,非常生動。但是每次生病她都不去醫院,而是去找村里的算命先生。她堅決認為人生病都是因為沖撞著什麼不潔的魂靈所致,按照先生的指導,朝某個方向焚化紙錢就能夠治好。偶然幾次巧合燒完紙后不久病真的好了,她的理論因此更加強化,嘲笑我關于病毒和細菌的說法是異端邪說。直到她五十多歲因為急性腎炎拖延治療而去世前,她都認為我是讀書把腦子讀壞了。

一個國家也是這樣。中國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視歷史的民族了。有人說,歷史是中國人的宗教。確實,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如同古代中國這樣重視歷史,不光是皇帝有起居注,家家有家譜,縣縣有縣志,中國歷史資料之豐富,舉世罕匹。提起歷史來,人人津津樂道。這在其他國家是并不多見的現象。

算命說二重夫星是什麼意思

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歷史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中原以外的其他民族大多沒有記史傳統,所以很多文明,特別是草原文明,沒法系統總結和梳理已有的文明成果,幾千年間基本保持同一發展水平,沒有明顯進步。相對周邊大部分民族,中華文明專注于總結歷史上的經驗和教訓,形成了相對來說獨特而發達的文明成果。

然而中國傳統史學的成就也非常有局限性。擁有最龐大的史料庫,并不見得就能產生偉大的歷史學。中國古代的政治家們確實從歷史中學到了很多,因此歷代威脅皇權的勢力,比如王侯分裂勢力、權臣、外戚等,一代代被減殺,皇權的穩定性得以一代代提高。但是在社會治理層面,中國人的成就就比較有限了。雖然擁有人類史上最為豐富的古代史資料,但是在春秋戰國的思想極盛期后,中國的歷史學家,一直按照“善惡忠奸”這同一個思路,對復雜的歷史記憶進行簡單地整合加工。因此幾千年來,中國儒生總是認為,中國之所以沒有治理好,就是因為人心不古,不肯好好聽孔子的話。如果大家都老老實實貫徹孔孟之說,則堯舜之世立刻再現。而普通臣民從豐富的歷史資料中得到的結論更是簡單:一切成功都是因為皇上聽了忠臣的話,一切失敗都是因為皇上聽了奸臣的話,所以只要親賢臣、遠小人,天下自然太平。這種歷史總結能力導致從秦始皇到1840年,我們的歷史從總體上看一直是一種鬼打墻式的治亂循環。

所以,歷史學不只是史料學,更主要的是史識和史觀,換句話說,是分析總結的悟性和能力。讀史使人明智這句話并不絕對正確。學歷史不見得都有正面作用,很多時候獲得的可能是負面作用。

比如滿族在關外初起時,并沒什麼文化,對中原歷史的了解也主要基于《三國演義》等通俗文學,但是從努爾哈赤到多爾袞,前幾代統治者的進取策略非常明智,每一步棋都下得很精明,比起明朝皇帝們,確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這是因為,現實而理智的思考方式遠比一腦子史料重要。早在關外,皇太極就說:“凡事莫貴于務實。”他說,讀書必須“明晰是非,通權達變”,不能“拘守篇章”。滿族之所以以一個邊鄙之地的落后小族,成功地入主中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帝國,是因為他們的頭腦不受束縛,一切判斷從現實出發,因勢利導,靈活實用。進關之后,滿族統治者不斷參悟列祖列宗取得豐功偉績的原因,總結得最深刻到位的,應該是那位騎射功夫十分平常的雍正皇帝。他說:“本朝龍興關外,統一天下,所依靠的,惟有‘實行’與‘武略’耳。我族并不崇尚虛文粉飾,而采取的舉措,都符合古來圣帝明王之經驗,并無稍有不及之處。由此可知,實行勝于虛文也。我滿洲人等,純一篤實忠孝廉潔之行,豈不勝于漢人之文藝,蒙古之經典歟?”

算命說二重夫星是什麼意思

而明朝末年統治者頭腦里的世界是一個已經被“歷史經驗”燭照得一清二楚不再有任何懸念的世界。“善惡忠奸”的邏輯如同一條繩索,束縛了政治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在現實和“圣人之言”之間出現矛盾,那麼錯誤的永遠只能是現實。因此從崇禎朝到南明歷朝,沒有出現過幾個真正有眼光、有見識的政治家。那些由飽讀歷史的皇帝和進士們組成的漢人決策集團,決策精神里貫穿著偏執、主觀。他們頭腦被“忠奸善惡”所纏繞,已經喪失了現實感。弘光朝廷建立于危急之際,然而朝廷上下卻置軍國重事于腦后,反而急著為二百多年前被太祖朱元璋處死的大臣傅友德等人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除了邏輯思維能力差之外,人類不能從記憶中獲得正面力量,還有一個原因是人類的記憶并不總是客觀的,經常出現記憶扭曲。有的人將往事記個顛三倒四,有時還錯把幻想當現實。

一個人的記憶扭曲,有其他原因,比如自尊心的需要,逃避心理創傷,因此自欺欺人。比如我家雖然是貧農出身,但是我一位堂叔總是回憶,我太爺那一代,我們家富得圈里有幾百匹好馬。然而另一位堂伯則說,我們祖上不過是給王爺放過馬而已。我有一位朋友,他的祖上在晚清不過是中過秀才而已,可是在家譜中卻被記載是當過三品大官。而更典型的例子是在阿Q的記憶里,他的一生是光榮正確而偉大的,他和小D的戰爭,總是以他的光輝勝利而結尾的。

國家也是這樣。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編著的《越南歷史》一書,關于公元13世紀元朝同越南之間的三次戰爭的記載,與中國《元史》等記載相去甚遠。

第一次蒙古軍隊攻占越南,中國方面《元史》的記載是憲宗七年“兀良合臺伐交趾,敗之,入其國。安南主陳日煚竄海島,遂班師”。如果我們認真研究史料,會發現元史記載大致正確,戰爭的過程蒙古軍隊大破陳朝象陣,安南軍隊兵潰,被殺萬人,陳日煚的兒子也被殺,蒙古軍隊是因天氣炎熱,無法適應其氣候而班師。

然而越南方面對這段歷史的官方解讀是“第一次抗戰以勝利而告終”,“敵軍遭到沉重損失,驚惶失措,一溜煙逃回云南”。因此著力渲染所謂“三次擊潰元朝侵略軍的輝煌勝利”。

這樣基于民族自尊而扭曲的歷史記憶,對這個國家的民眾是有益還是有害呢?不幸的是,這樣的例子在一些國家的歷史研究中比比皆是。

還有的時候,歷史記憶被扭曲,是現實利益的需要。

中國古代王朝之所以重視歷史,除了以古鑒今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一個王朝需要通過歷史敘述來論證其合法性。換句話說,是“通過修史掌握解釋天命的主動權”。因為“同樣的事實可以作不同的記述或解釋。掌握了政權就掌握了歷史的編纂權和解釋權,而歷史也成為一個政權的合法性來源和統治基礎”。幾乎歷代政府在修史時都要千方百計地證明本朝取代前朝,是因為得到了上天的眷顧和庇佑,而前朝因為失德失去天命。“成功地運用對歷史的解釋權,不僅能消弭敵對行動和潛在的反抗勢力,還能贏得前朝遺臣遺民的衷心擁戴”,因為這一點,不少統治者大量銷毀史料,比如秦始皇就燒光了六國的歷史典籍,唐太宗要求史官修改關于他個人的歷史記錄,乾隆帝則銷毀了數萬卷在他看來是有害的史料。

除了維護合法性外,人們對歷史隨意加以裁剪,還有一個原因是基于“善意的謊言”。

中國歷史更有自己的獨特傳統,那就是有意識地把歷史當成光榮榜和恥辱柱,專門記載好人好事和壞人惡報,以便讓百姓“向善”。孔子編《春秋》,創造了“春秋筆法”,為了“春秋大義”,他不惜刪改歷史,以使亂臣賊子懼。顯然,求“善”,而不是求“真”,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傳統。所以我們看二十四史上,大部分人被簡單地貼上了好人或壞人的標簽。為了塑造好人和壞人,著史者當然就只能選擇“典型事例”留下來,歷史無疑就被簡單化了。

這種對歷史的剪切和修改,在“歷史為政治服務”的年代就更多了。比如葛劍雄先生在《歷史學是什麼》一書中說:“以前的學者根據明朝的戶口數把當時的人口定為五六千萬,如此低的數字,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難發現問題,但明朝中后期人口長期停滯的‘事實’,正好被用以證明封建社會的窮途末路、統治階級的腐敗無能……怪不得直到今天,還有人置我們研究得到明朝人口已經突破2億的成果于不顧,津津樂道于明朝的‘人口’始終徘徊于五六千萬的‘事實’。”

算命說二重夫星是什麼意思

正是因為以上的種種扭曲,所以過去流行過一句話,叫作“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馬未都在一場脫口秀節目中,這樣總結:“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而且這個道理也不見得真是“道理”。所以歷史似乎沒什麼用。有人說,歷史是筆糊涂賬,算不明白。不如干脆就不算了。

這幾乎已經成了時代的共識。

那麼,歷史沒有真相嗎?顯然不能簡單地這樣說。

首先,歷史當然是有真相的。如果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麼前提是確實有一個小姑娘在那里,你才有可能在她的臉上涂脂抹粉。歷史首先是有真相,然后才有可能在真相基礎上加以扭曲。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事,人們都會馬上遺忘。時間永遠在流逝,剛剛過去的一切都迅速成為歷史。如果你剛放下筷子,就忘了自己吃沒吃過飯,并且說,自己剛才吃沒吃過飯,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弄清的真相,那麼顯然你離精神病院已經不遠了。

相對來說,我們難以厘清的,是比較久遠的記憶。時間之墻,確實無法穿越,但是我們一直在尋找各種辦法,搜集留下來的所有材料,通過“多學科交叉法”“二重證據法”“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結合,盡最大可能抵達歷史真相。

從這個角度看,歷史研究就如同福爾摩斯破案,進行的是一樁又一樁陳年迷案的偵破工作。雖然有些案件因為材料和證據被毀滅得太嚴重,可能永遠無法偵破,但是還是有一些案子,是可以用現代方法找出真相。

最后,某些歷史事實也許永遠無法弄清,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殘缺的歷史就沒有意義和價值。就像一個殘破的瓷碗,有些部分永遠滅失,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將它大致復原,用現代材料補上缺失,通過殘片來獲取大量有用的技術或者藝術信息。

因此,總的來說,歷史是有真相有是非的,只不過需要努力、技術和耐心。

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他受制于過去久遠的記憶,糾纏于一些他自己無法厘清的童年情結當中,造成嚴重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痛苦。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去找心理醫生,心理治療的一個方法就是喚醒沉睡的記憶。某些創傷經歷表面上雖然已經被我們淡忘,但是事實上它可能一直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因此有時候心理治療師要做的就是讓當事人回到當時的場景,再次面臨同樣的事情,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正確引導當事人成功走出陰影。

歷史研究有時候也是這樣。歷史研究的第一個目的是恢復歷史真相。真實是一切的基礎。沒有真實,歷史只會誘導一個人走向錯誤。在真相的基礎上,我們要用邏輯來進行梳理,從歷史真相中汲取經驗和教訓。正如同有良好反省習慣和反省能力的人不多一樣,擁有合格的歷史反思能力的國家和民族也不多。但是為了避免一直在同一個地方跌倒,我們必須要學習總結經驗教訓。從這個角度來說,歷史是一門意義非常重大的學科,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須臾不可缺的。

本文書摘部分節選自張宏杰《歷史的局外人:在文學與歷史之間游蕩》一書,較原文有刪改,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

| ᐕ)⁾⁾ 更多精彩內容與互動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