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在易經中福代表什麼意思

解夢佬

閱讀時長約12分鐘

在易經中福代表什麼意思

魯迅先生有一篇發表于民國時期的小說《祝福》,我上初中的時候就看過。作品敘寫一個離開故鄉的知識分子“我”,在舊歷年底回到故鄉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魯四老爺)家里準備過“祝福”時,見證了四叔家先前的女傭祥林嫂瘁死的悲劇。且不論魯迅這篇小說的藝術價值及時代意義,單從民俗色彩而論,非常形象和真實地再現了江南一帶農村,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過年時“祝福”的畫面。我一直沒有弄明白小說中描述舉行“祝福”的日期,小年?大年三十?好像都不貼切。魯迅先生只說:“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我想大概就不只指某一個具體日子吧。因為,他們還要“殺雞,宰鵝,買豬肉”,然后,“煮熟之后,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并且點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要做這麼多繁雜的事務,一天之內怎麼可能完成呢?但無論如何,魯鎮的人在新年的氣象里,非常認真的在“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說明他們對“祝福”的重視。

在老家山西,我們那兒過年時是不用“祝福”這個字眼的,可能北方與南方的叫法不同吧。不過,辛苦了一年的人們,同樣也會在進入小年至大年三十的一段時日內,虔誠地殺豬宰羊、祭拜祖先、燒香磕頭、說吉祥話兒,在自家的門、窗子、糧囤、甕缸、衣柜等上面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以祈盼來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吉祥如意,福滿門庭。更有趣的是,有人還特意把“福”字倒過來貼,諧音有“福到”之意,以表達內心期盼“福臨門”的殷殷之情。所以,祈福納福也是我們那兒過年舉行各種祭祀活動時所蘊含的重要內容。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中,雖然南、北方過年習俗、習慣、形式略有不同,但新春祝福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那麼,新春“祝福”意義何在呢?首先,春節在我國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祭祀新春往往是以除舊迎新、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和愿望。其次,福字是象形字,古人的意思就是一人有其田,不愁吃和穿。也就是說,首當其沖的物質生活解決了,你才算有福之人。用如今的語言來概括,就是生活“幸福”、“圓滿”。

福字的含義很豐富,從出土的甲骨文來說,“福”是雙手虔誠地捧著酒壇(酉)敬神(示)的形象,是用“手”、“酒”、“示”三個部分組合成的會意字,原是以酒敬神,祈求福備(萬事順遂)的意思。《書·洪范》中說“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老而善終謂之考)。”啥意思呢?「壽」就是長壽;「富」就是有錢;「康寧」就是身體健康;「攸好德」是生性仁善;「考終命」就是盡享天年。人們常說的“五福齊備”大概指的就是這些內容。據《說文》中解釋:“福,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也。”其意不外乎有兩個方面:一是完備,二是防備。既然家中應有盡有,完善齊全,而且能防患于未然,自然會安安寧寧,福氣永存了。這里的“福”,講的就是“百事順意”。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福不是絕對的,更不是一成不變的。老子有一著名思想,就是“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與德緊密相關。德福,即道德與幸福,乃中國傳統倫理文化中的重要范疇。所謂攸好德,是指生性喜好道德。德是行為主體獲得幸福、避免不幸的重要途徑之一。

所以,以前人們對德福關系的理解,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其一,人是否幸福,由上天來決定。因此人們敬畏天命,如《詩經》中強調修德配命,達到“配命”的價值目標,即與天的意志、命令相配,結果自然是“多福”。所以,過去人們過年,除了禮拜祖先,最主要的還要敬天、敬地、敬神,祈盼天、地、神的保佑。現在一些上了年歲的北京人可能還記得,過去每逢大年初一、正月十五,人們除了早早地跑到雍和宮拜佛求簽之外,還喜歡到西城區的柳蔭街恭王府門前排隊,在乾隆爺提寫的“福字碑”前沾沾福氣。

在易經中福代表什麼意思

其二,盡管上天主宰著人的禍福,可以感知人的德行善惡,但是人人都可以通過修養德行來改變命運。美好的德行將保有上天賜予的幸福,無德的行為則導致福的喪失與災難降身,認為人所遭遇的一切禍福皆非偶然。古語中有:“禍福無門,唯人所召”、“禍由惡作,福由德生”。可見禍福之根源在于人之心。古人的幸福觀在于內在德性的完善,惟有實踐道義的正人君子,方能品嘗幸福的滋味。唐代醫藥家、養生學家孫思邈在《福壽論》中說:“福者,造善之積也;禍者,造不善之積也”、“福兮可以善取”,指福是從善那里修來的,行善積德,助人為樂,不僅可以使自己增長福份,還會福及子孫后代;如果一個人無品無德,為非作歹,邪惡欲私,“禍”也會隨之而來,而無真正的幸福可言。正像魯迅《祝福》中魯四老爺一家,在舉行祭祀活動時,嫌棄祥林嫂“傷風敗俗”,怕她做的飯菜不干不凈,不用她去沾手,他們的“福”又何來呢?盡管,魯迅先生沒有在小說中預測魯四老爺一家以后是否有福,但他罵“新黨”、罵“康有為”,在祥林嫂最落魄的時候,把她趕出家門,慘死在外面,我可以肯定的說,他的家道從此中落,就不會好到那里去。所以無德即無福。傳統文化提出德行為福的前提,倡導人要修德向善,道德修養的不斷提高,會促進幸福的獲得。

由此,我想到了《易經》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福德和福報的意義,從而指導人們的生活。《易經》第一卦為“乾卦”,它的卦辭非常簡潔,概括起來講,就是“元亨利貞”四個字,但所包含的意義非常廣泛。我們都知道,《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同時也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被譽為群經之首。元、亨、利、貞為《易經》中的四德,是古人借用自然界植物的生長過程而隱含人生的意義。元:象征一個事物的初始,對應春天,植物的發芽;亨:象征一個事物的成長,對應夏天,植物的生長;利:象征一個事物的收獲,對應秋天,植物的開花結果;貞:象征一個事物的收藏,對應冬天,植物的落葉過冬。經過幾千年的演化,人們已經把“元亨利貞”理解成為:“創始、通達、適宜、正固”。

在易經中福代表什麼意思

那麼,“元亨利貞”對人生的“福”有何意義呢?元是“創始”,我們可以理解為最大的善。正如新年的第一天叫元旦,人體的生命之氣叫元氣,元是創始的意思,是萬物存在的原因,也是一切善行的基礎。沒有創始,一切都無從談起,福又從何來呢?所以,一個人要想有福,就得要從元開始。如果一切停留在原地,沒有行動,永遠不可能有未來。這個啟示告訴我們,每一年開頭都很重要,人們不僅要在新春來臨的時候“祝福”,更重要的是要在新春到來的時候積極行動,以“創始人”的心態,去開創自己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尋找自己的人生坐標。我國一直都有“乾生元”的說法,元就是開始,而且是好的開始,元和儒家提倡的仁是分不開的,就是人一開始就要憑良心,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動機要純,這才叫“元”。如果一開始你的動機就不純,昧著良心去做事,就不能叫“元”。這些年,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所謂的名人、精英,突然從高處跌落下來,究其原因,就是他們一開始就“不仁”,昧“良心”,雖然事業興旺,名利雙收,但根本就沒從“元”開始。最近,網傳一女明星,因代孕之丑聞,被粉絲和平臺封殺,結局頗為慘烈。所以,孔子在《乾卦·文言傳》里說:“元者,善之長也。”意思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使自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樣才對得起老天給我們的這一口“元”氣。

亨為“通達”,我們知道亨通就是通達。《文言》解釋“亨,嘉之會也。”好的東西都聚集過來了,肯定就亨通了。那麼什麼樣的東西對大家來說才是好的東西呢?其實這跟五行相生相克,以生生不息為主,相互克制的為輔的思想體系相一致,就是每一個人在一個家庭中、團體中都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既各盡所能又各取所需,大家在一起互相照顧,互相幫忙,互相包容,彼此尊重,不去侵害別人,自然和諧,這就叫“嘉之會也”。萬物都由天地產生,所以萬物都是相通的,人生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感覺眼前無路,肯定是我們做了錯事,所以,天在給我們機會自省,只要我們在思想上和行為上糾正錯誤,做到通達,努力尋求自我發展,給自己更多的可能性。這樣,就能避其災禍,得到福報。

利是“適宜”,做正確的選擇。為什麼相同的路,有的人越走越寬,有的人卻越走越窄?差距就在一個“利”字上。“利”從本義講是收獲物,可以當“利益”講,但更深一層的意思則是“適宜”。也就是說,做出正確的選擇,不能有私欲可言。如《易經》卦辭里常有“利涉大川”,也有“不利涉大川”。是否適宜渡過大河?要綜合各人的位置、條件與機緣,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過去在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無數英雄為了國家的利益,選擇了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就是正確的選擇。他們不是傻,而是做了“適宜”的事。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文章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再比如,進入2021年后的一個月中,全國七、八個地區陸續出現零星疫情,防控難度進一步加大,各地都在采取應對措施,可就在這個時候,偏偏東北某市街道工委的一位主管疫情的女領導,進小區拒不配合志愿者登記,搞特殊、耍特權,凌駕于規定之上,通過打招呼的方式謀求方便,擾亂疫情防控秩序,造成不良影響。還有,在前半月網上有一則新聞,說河南某市市委書記掌摑政府秘書長,論其職位、年齡、身份,都不應該做出這樣失去理智的事,但他卻做出了不“適宜”、不正確的選擇。毫無疑問,掌摑之后便會給他惹來無窮的麻煩。這方面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夠看到、聽到、甚至碰到。“利”就是利益,也可以作為動詞用,利己利他。“利者,義之和也。”義謂天下合宜之理,道謂天下通行之路,義的意思就是適合不適合,適宜不適宜,合理不合理,拿河南話講,就是中不中。義能夠很合理,大家就比較和諧,尤其是中國人,合理的就心服口服,不合理的,表面上也許不敢、不方便或者不愿意說什麼,但心里有數,到時候就找你的麻煩。一個公司,或者一個家庭,老總或家長做事不公平,下面的人不吱聲,但心里是不服你的。還有,一個人得到了發展,獲得了利益,要懂得用利、舍利。世界上錢和權很重要,但比錢和權重要的還有人心。所以,一個人要知道利害,要使錢和權為人服務,而不能讓人為錢和權服務。生活中,如果一個人當了錢和權的奴才,這個人基本上就完了,那還有什麼福氣可言。因此,這個“利”在強調兩個方面的做事原則,一是如何合理的獲利?二是如何合理的用利?在分配利益方面,中國人講究各取所需,互利共贏,和合共生,重義輕利,也即是現在常說的既要利己更要利他。利己很好理解,也很容易做到;而利他,更難能可貴,也更能體現這個人的品質和正確的義利觀。

貞為“正固”,正道而行并堅持下去。貞這個字在《易經》64卦的爻辭里十分常見,但是既有“貞吉”,也有“貞兇”。這不難理解,因為,你如果走的是正道,堅持下去自然是吉。但如果你明知不是正道,仍要堅持下去豈不糟糕?所以,在明確了“利”與“不利”之后的堅守,才是明智的。“貞者,事之干也”,貞就是貞操,固正的操守。我們常說經得起利益的考驗的人就是可用之人,這就叫貞,也叫正。正就是一個人賺了錢,發達了,還能規規矩矩,始終如一。見利忘義,見錢眼開都是經不起考驗的人。錢財是工具,不是目的,目的要看正不正,純不純。貞也是信,人家對你信不信,主要看你正不正。你正,就算你做得不公平,也覺得你有你的道理,也還是會擁護你;你不正,就算你對人家再好,人家都會懷疑你是不是又要利用他做什麼事情,他會怕,會躲得遠遠的。所以貞就是信,就是我們自己給別人的印象正不正,動機純不純。貞了,就可以再貞下去,然后又是元,就會有一個新的發展,比以前還要好。許多人都知道,在一個單位某個職員工作負責,盡心盡力,行端品正,能力又好,就會得到升遷,然后就會在新的職位上又有一個新發展。所以,不貞,那就到頭了,或者停止不前,不能再發展了,就沒有任何機會。所有事情都是如此。一旦方向錯了,結局很悲慘,白搭了青春和功夫,一事無成,空忙活一場。所以,“元亨利貞”這四個字,代表著人的一天、一月、一季、一年,也可以說是一生。它整個是成螺旋式發展趨勢,一個“元亨利貞”發展完畢,又開始下一個新的“元亨利貞”,周而復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少、青、中、老。如果冬天不貞,不懂得儲藏,那麼春天就沒有播種的種子,就沒有夏天的欣欣向榮,更沒有秋天的碩果累累。所以,我認為“元亨利貞”是四種美德,也是人能不能獲得幸福的主要因素。

在易經中福代表什麼意思

現在,我周圍生活的老年人比較多。但許多人并不認為自己已經老了,他們還在追求和創造人生的最高價值。我認為這是可取的。不過,人生最高價值是什麼呢?許多人可能無法一下子找到答案,我認為暫且可以用“行動”這兩個字來概括。也就是說,人老了,你要想獲得幸福,贏得人生的最高價值,就不能停留,更不能等待,而要繼續積極行動。但行動又不能盲動,要找誰方向。找什麼樣的方向呢?老子說:道法自然,我認為這就很有哲理。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應該符合自然,不應違背它的規律,老年人的行動也應向自然學習,春天播種,夏天開花,秋天結果,冬天收藏,忘記自我,無私奉獻。

俗話說:“一年之際在于春”,在辛丑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把“種子”埋進泥土,待到春日來臨時,在明媚陽光的沐浴下,讓它發出更新更美的嫩芽,開出異彩紛呈的花朵,迎接下一個更加美好的“元亨利貞”,春夏秋冬。最后,我把陶淵明的:“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詩句送給大家,祝朋友們生活美好,福氣常存!

在易經中福代表什麼意思

(2021年2月1日于北京)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