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如何根據五行八字起名:起名網生辰八字取名

解夢佬

姓名: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方法起名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陰陽五行學說是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學說。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中國古代的先哲們將日常生活中的這五種物質用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勝”的原理。按照這個原理,“相生”意味著相互促進,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勝”即“相克”意味著互相排斥,如“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等。

陰陽五行的理論模式包容了許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如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聲(角、徵、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臟(肝心、脾、肺、腎),五常(仁、義、禮、信、智)等等。

五行學說具有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因素,對中國古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對中國社會和民眾生活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姓名: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方法起名

魯迅有一篇小說《故鄉》曾涉及到了用五行學說命名的一種方式。他在小說中描寫道: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搖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這少年便是閏土。我早聽到閏土這個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紀,閏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父親叫他閏土。”

閏土一名的得來,就是用五行學說所取的。用五行學說來命名,說明中國這一古老的理論模式中的智慧,已與人名發生聯系,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起名在中國民眾的頭腦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五行學說被用來研究社會現象為時甚早,戰國時期,孟子便大聲疾呼“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他這一套“歷史循環論”,便是受了五行學說的影響。

漢代時期,人們更熱衷于五行相生,由此五行相生的順序就取代了五行相勝的觀念,并被用來標志歷史上更迭的朝代。運用五行相生順序來解釋歷史的演進,成為一種時髦。

隨著五行學說理論日益完善及推廣,隨著人們頭腦中的五行觀念的日益根深蒂固,人們開始用五行學說來命名,以此來尋求一種命名的理論依據。

最初,人們在用五行來表示歷史更迭的朝代時,發現運用五行學說的相生來代表父子之間的關系,更顯得有序和符合道理。

于是,唐朝有人命名就采用了五行相生的順序,取有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為名,按家人長幼順序代代相承。如父親取土字旁名字,那麼兒子就取金字旁的名字,孫子就取水字旁的名字。按五行相生順序,土生金,金生水。

唐朝人畢構,以學問著世,他6歲能做文,20歲就考中了進士,做官也有政績,因此《唐書》和《新唐》書上都有他的傳。他們家的名字就是用五行學說來命名的。畢構的名字是木字旁,他的兒子名叫畢炕,用的是火字旁,他的孫子叫畢增,用的是土字旁。

宋代時期人們用五行學說來命名的事例就更多了。如宋代大儒程朱理學的創立者之一朱熹,一家也是運用五行學說來命名。朱熹的父親名叫朱松,松是木字旁;朱熹的名字“熹”字下面四點并非是水,而是火,因為《說文解字》釋云:“熹,炙也。”本意是烤肉的意思,朱熹的兒子叫朱在,是土字旁。一家三代,木生火、火生土,次序井然。

又如南宋的大奸臣秦檜,他的一家人命名也是運用了五行學說。秦檜的名字為木字旁,他的兒子名秦熹,是火字旁,秦檜的孫子名叫秦塤,名字為土字旁,木生火、火生土,按五行順序進行排列。

運用五行相生來命名的例子,在歷史上并不罕見,而且大多數是發生在社會上層人物家里。

用金木水火土五行起名,最突出的要數明朝朱元璋家族了。

明太祖朱元璋的起名復雜,他一方面仿效宋太祖趙匡胤給子孫后代定字輩,規定姓名格式為:姓+字輩+名,還規定取名用字必須用“五行偏旁者”,即以金、木、水、火、土為偏旁的字,而且要以火、土、金、水、木為順序,即以五行循環相生為順序。(所以,有些王爺的名字真心好難認,就拿朱元璋的兒子來說好了,朱棡、朱栴、朱桱……你能念對嗎?更別說兩百多年后名字都快被取光了)

明太祖:朱元璋(據說“朱元璋”三個字有“誅滅元朝的利器”這一說法)

第二代代表人物:朱標、朱棣(木字旁)

第三代代表人物:朱高熾、朱允炆(火字旁)

第四代代表人物:朱瞻基(土字旁)

第五代代表人物:朱祁鎮、朱祁鈺(金字旁)

第六代代表人物:朱見深(水字旁)

第七代代表人物:朱佑樘(木字旁)

第八代代表人物:朱厚燳、朱厚熜(火字旁)

第九代代表人物:朱載垕(土字旁)

第十代代表人物:朱翊鈞(金字旁)

第十一代代表人物:朱常洛、朱常洵(水字旁)

第十二代代表人物:朱由檢、朱由校(木字旁)

人們用五行相生這種方式命名,體現了當時人們的一種生存理念,是中國式智慧的一種標準反映。

運用五行學說來命名,不但隱含生生不息,子孫綿延的意圖,而且給受儒家思想支配行事的中國人在命名上提供了一個理論依據。幾個人名聯系在一起,構成了五行運轉的模式,既解決了后人子孫生生不息的生存理念需求,又為今生、來世、后世等宿命觀念,輪回因果觀念創立開辟了一條通道。

對于一般民眾來說,雖然也有子孫生生不息,綿延不斷的愿望,但其所處的低下卑微的社會地位,使他們用五行順序命名的愿望較之社會地位高,生活優裕,希冀長存,子孫長富的上流人的愿望淡弱得多。他們更多的是為現實生活所困擾,企求能夠改變自己或后輩的命運。

他們在命名上,對五行順序排名重視不夠,而相對重視自身或子輩的氣稟如何,并試圖運用陰陽五行學說,通過命名來達到種彌補,彌補自身或子輩身上的五行不足氣。

中國古代哲學歷來講“天人合一”,強調“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為”的合一。現代人多把此種理論視為東方文化中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的依據。盡管“天人合一”以后引發出“天人感應”的封建神秘學說,但注重人與自然的關系,畢竟是有科學道理的。

運用五行學說來考慮人的稟賦,并且根據人的稟賦五行的情況來命名,正是借助于中國理學家們的理論,發展而成的以生辰八字命名的方式。

從理論上看來,人稟賦的五行之氣決定著他的天賦高低和命運好壞。而一個人所稟的五行之氣與他的生辰八字有關。

所謂“生辰八字”,是指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是用天干、地支相配合來標記的,這種天干地支配合的標記,每項用兩字,共有年、月、日、時四項,共用八字。如甲子年,戊戌月,丙辰日,壬子時,就稱為“八字”。

將天干、地支與五行相配,這樣生辰八字就代表了人所稟賦的五行。按一般的說法,天干與五行相配的是: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地支與五行相配是:寅、卯、辰屬木,巳、午、未屬火,申、酉、戌屬金,亥、子、丑屬水,土則寄于辰、戌、丑、未之間。

在命名中,采用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而加在名字中,藉以補救“生辰八字”的欠缺,是許多父母給子女命名的常見現象。

八字中的年月日時天干地支都可用金木水火土來表達,看欠缺什麼就在名字中加上什麼或者偏旁部首,以補不足。現在用這種方法起名越來越多。如上面提到的甲子年戊戌月丙辰日壬子時,用表達天干和地支的金木水火土代入(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地支與五行相配是:寅、卯、辰屬木,巳、午、未屬火,申、酉、戌屬金,亥、子、丑屬水,土則寄于辰、戌、丑、未之間):年里甲為木子為水,月里戊為土戌也為土,日里丙為火辰為土,時里壬為水子也為水,統計結果:1木,1火,3土,3水。水土過旺而無金,金代表肺,說明肺很弱(脾胃和腎泌尿系統過旺)。所以起名要補金添木添火,有的人起名帶有三個金的鑫,三個木的森,三個火的焱。

很多使用這類名字的人,本身并不相信星命,但星命在家庭里面已有傳統的根苗,幼年時父母給他取名如此,長大也無法再改了。

父母考慮子女稟賦五行然后命名的現象迄今仍有。這一命名方式蘊含著父母對子女的憐愛和期望,他們將父母珍愛的信息注入到子女名字中,并在潛移默化之中熏陶著子女。

從心理學理論來說,注重自己身體內的陰陽五行平衡,并非件壞事,至于將五行用在自己名字上是否有效,是否能夠補救稟賦五行的欠缺,仍是一個沒有檢驗也無從檢驗的問題。

從保持心態平穩和從心理角度來考慮,根據自己稟賦五行的不足(我們常聽人說,我火重,我陰虛,我怕火,實際上就是種自我暗示和自我承認)而起一個相應的名字,有助于個人在心理上獲得暗示刺激,從而求得心理平衡。這種效果類似一種溫和持久的心理治療。

姓名: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方法起名

說明:本文根據慧緣《姓名學》修改增加而成。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