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人類不能取的命運的意思

解夢佬

2013年,牛津大學有兩位研究人員針對美國的702種職業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可能性進行了研究分析,證實美國有47%的職業有很高的風險會被計算機所取代,實現全自動化也不過在10到20年間。

谷歌技術總監,也是奇點大學的創始人庫茲韋爾提出一個概念“技術奇點”,它代表的是未來代替人腦的超級智能機器的出現,奇點是未來的一個技術變革超速發展的時期,到來的時間點在2045年。

這是信息技術革命的到來之下大數據監控全人類行為的一場人類變革。這是紙質文明的終結,網絡時代的崛起。

人類不能取的命運的意思

早在17世紀,英國功利主義哲學家和社會改革家杰里米·邊沁就提出過一個概念,叫作“全景監獄”:

全景監獄是一座環形的建筑,中心建有高塔,在塔的頂部能監視四周的囚室,由于逆光,囚犯并不能看到高塔內的情況,高塔內的監視者則可以實現對一切狀況與行為的監督。

權力雖然隱藏起來并不可見,但卻始終存在。

實際上,大數據的發展便是基于這個“全景監獄”的概念擴展到全人類的。

信息技術的革命便是人工智能取代人腦的變革,哲學家波斯特洛姆曾經針對人工智能說過這樣一句話: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的命運最終取決于超級智能機器的行為,正如大猩猩的命運更多地取決于人類而不是它們自身一樣。

那麼針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以及人類命運的發展,看似如此被動的人類應該怎麼做呢?

早在很多年前,華為的CFO孟晚舟女士在一次演講中就提出過這樣一種觀念: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千萬不要去選擇從事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行業。

這個觀點實際上是否定了從事于體力勞動的人,而更加肯定了腦力勞動工作者,以及那些多年認為“讀書無用論”的人的頑固思維。

只有人類的智慧與思維才是千變萬化的,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力與動力,這就需要年輕一代更加以知識為導向,以知識為畢生追求,以知識來豐富人生,并以知識為人生奮斗目標,唯有知識才能提升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才不會將人的思維禁錮在一個框架里,才不會固執己見,不知變通,更加懂得堅守什麼,創新什麼。

社會上無數的例子證實,知識水平越低的人,他們的思想越固執,越難接受新思想的輸入,越沒有敬畏之心,莽撞、蠻干,膽大,是這類人的特性。而當一個人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懂得越來越多的時候,他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會變得越來越重,也正是這類人所表現出來的謹小慎微,不再貿然前進的原因。

人類不能取的命運的意思

伴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同時到來的,還有生物技術革命。

2002年,就有科學家提出過“人類基因重組”的觀念,這也被稱為“后人類”。

加利福尼亞生物學家斯多克說過:我們最終走向了那條讓我們消失的路,并非因為人類的失敗,而是那條路很有可能正是由于人類的成功才開辟出來。人類通過逐漸改變自己的外觀和容貌,也許能夠使我們的子孫慢慢變成與現代人類不同的樣子,甚至可能都沒法再被稱為人類……智人類通過這種快速進行創造出自己的后代。

那這樣基因重組對于人類來說有什麼好處呢?

哲學家波斯特洛姆認為:這樣就可以延長人類的壽命,提高我們的智力,增強我們的體力,讓我們對心理狀態和情緒的控制得到加強。

當然,針對支持派,也必然存在反對派。那反對派的觀點則認為,人類是有尊嚴的,人類基因是對尊嚴的一種褻瀆。

比如在多年前提出的一個“克隆”的概念,為什麼突然就銷聲匿跡了呢?

這當然屬于生物信息革命的范疇,但有很多哲學家反對,因為他們認為,人類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獨屬于自己的生命,是有“出生性”的,而克隆則失去了這種“出生性”。

人類不能取的命運的意思

但現在已經提出了另一個概念,那就是未來將有“人造子宮”替代女性生孩子,這針對那些不愿生孩子或是無法生育的人來說,或許也是一種福音,但同時也會帶來一連串的反對聲音。

當然,這便是生物技術革命的過程。

除了繁衍后代對于人類是一個重大課題以外,壽命問題,當然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人類關注的事,并且從有生命開始,就沒有人希望自己去世,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希望自己能福壽延年,長命百歲,“壽命革命”隨之而來。

科學家就曾經提出過一個觀點:如果排除特定的一半醫學上可以預防的情況,那麼將可以把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至超過150歲,如果能夠預防90%的醫學問題,人類平均壽命將超過500歲,這到99%的話,我們可能就會超過1000歲。

可是,人類的衰老像是被下了詛咒一樣,所以,無數的人通過各種手段想要保持青春永駐,從打扮、護膚、穿衣、養生等等方面來增加自己看上去年輕的假象,實際上這是一種自欺欺人,身體的各種新陳代謝都在提醒著自己,衰老將是不可逆的,直至生命的最終消亡。

人們在期望自己長生不老,那麼假如真的不老不死,就真的是幸福嗎?

尼采說過:人是應該被超越的某種東西,人是聯結在動物與超人之間的一根繩索,人之所以偉大,在于他是橋梁而不是目的。

尼采講過一個“上帝之死”的故事,他說大白天的有一個瘋子提著燈籠跑到鬧市到處找上帝,結果人們對他說,上帝是我們大家把他殺了,包括你,我們大家全是兇手。

這似乎也印證了作家余秋雨的一句話:無罪的耶穌被有罪的人類宣判為有罪,于是他就背起十字架,反替人類贖罪。

這個所謂的人文主義概念的上帝終結的時代,是否是近代人文主義的開啟?又是否帶來了生物技術革命,當然一個是指生物的人,一個是指概念的人。這兩者之間在未來又要引發出怎樣的討論與沖擊?

這個時代被哲學家們定義為“后人類主義時代”。這是信息與生物技術革命同時進行的結果,是對人類未來的重大影響。

人類不能取的命運的意思

以上所講述的內容,是基于日本哲學家岡 本裕一朗所著的《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針對前面的四章節的精華部分小編作出的總結與擴展講述,它的副標是“哲學將改變我們的生活”。對于喜歡哲學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這是對于我們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思考,以及在智能時代人類該如何自處和適應,作為一個“透明人”在星球的存在,又該如何去度過人類相比于浩瀚宇宙短暫的幾十年。未來人類又是否真能延長壽命或是長生不老呢。

當然,無論如何變革,小編覺得,人活著最重要的,依然是一種存在感與幸福感,否則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壽命如何延長,在毫無幸福感與生存尊嚴的基礎上,都并非是一件好事。

人的存在,唯有幸福,才期望長存。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