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解夢佬

薛元明

今天是小滿,夏季的第二個節氣,農歷四月,夏天剛剛開始,古人稱為首夏,亦稱為始夏。物至于此,小得盈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飽滿但未成熟,故稱小滿。

與小滿相關的書畫名跡也頗多,南宋王升有《首夏帖》傳世,向朋友問好。明代文彭畫竹最讓人回味的是題款:“我愛江南小滿天,繁華消盡竹娟娟。北窗自展南華讀,時有涼風到枕邊。”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宋 王升《首夏帖》 首夏、始夏、初夏指農歷四月

“小滿”在農歷四月,此時乍暖還寒,溫差特別大。夏天剛剛開始,古人稱為首夏,亦稱為始夏。南宋王升有《首夏帖》傳世,向朋友問好:“首夏清和,伏惟神明贊相,尊候萬福,再會未期,伏幾相時保重。”

王升書法在當時即頗負盛名。虞集評:“逸老草書,殊有旭顛轉折變態”,但從此札,看不出和上述二人的淵源關系,倒是與米南宮的書風很近,甚至可以說全學米芾,氣勢酣暢,筆法老健,應屬晚年之筆。話說回來,這也許有先入為主的意思,興許是對“宋四家”蘇黃米蔡的印象太深刻了。根本原因在于:一是相同時代的書家,總會有一種共性;二是大家的個性,最終不免會產生覆蓋效應,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行業”,都會“合并同類項”,只剩下幾個代表人物。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唐云 《插秧圖》

到了小滿時節,農村就開始準備插秧了。唐云繪有《插秧圖》,創作時間是“辛巳年六月”,時在1941年,32歲,款字題道:“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詩中的句子。字跡清秀,與晚年風格差異很大。雖然說是“插秧圖”,畫的并不是現代生活的農忙時節,而是古代農耕場景,實質是一副農林生態圖,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國有幾千年的農耕社會,這樣的場景很常見。

描繪小滿民俗的《祭水車神圖》,更值得一觀。“小滿動三車”,乃是對江南小滿農事的最佳總結。所謂“三車”即水車、紡車、油車。在農諺中,老百姓常以“滿”指代雨水的豐裕程度,小滿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時節。《祭水車神圖》右側有一首篆書寫就的《灌溉》詩:“揠苗鄙宋人,抱罋慚蒙莊。何如銜尾鴉,倒流竭池塘。䆉稏舞翠浪,籧篨生晝涼。斜陽耿衰柳,笑歌閒女郎。”這首詩出自北宋詩人樓璹的手筆。左上角有乾隆的題詩:“決水復灌水,農侯悉用莊。桔槔取諸井,翻車取諸塘。胥當盡人力,曝背那乘涼。粒食如是艱, 字餅嗤何郎。”這樣一副既想象又寫實的畫圖。之所以能夠進入“古稀天子”的法眼,根本原因未必是繪畫水平高低與否,而是作為帝王,對于全國農耕生產的關注。令人想不到的是,畫面上還鈐有“墨林秘玩”、“子京父印”和“項氏子京”等印章。經過了項子京之手,殊為珍貴。一般情況下,討論和強調書法具有實用性,其實繪畫亦然。要論中國繪畫的“寫實主義”,古已有之。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描繪小滿民俗的《祭水車神圖》

如果說,這兩件繪畫以寫實為主,具備更多的寫意性和藝術性的則非徐渭的《榴實圖》和石濤的《明霞散綺圖》莫屬。小滿時節,正當入夏,炎熱來臨,陽氣升騰。石榴成熟要到十月中秋,石榴花開則在小滿。這中間,是漫長的等待。韓愈有詩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當讀到徐渭《榴實圖》時,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他的那首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即便是普通的花鳥題材,在徐渭筆下,照樣煥發出神采,寥寥數筆,精彩之極。題款詩寫道:“山深熟石榴,向日笑開口。深山少人收,顆顆明珠走。”其中仍有“明珠”二字。徐渭常以“明珠”相喻,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和感喟。然而,面對現實的窘境,又能怎樣?我曾數次到青藤書屋和徐渭墓園探訪,令人唏噓。書屋尚有一些人來訪,只是匆匆而過,墓園則異常寂寥,多半只有一個守墓人相伴。一說起“青藤書屋”,在書畫家心目中如同圣地,其實不過是青瓦房數間而已。如果真正能夠讀懂徐渭,成為他的知音,興許他不會寂寞。今年適逢徐渭誕辰五百年,如果將啟功評價王鐸的“五百年無此君”移用過來,再合適不過。回到這件《榴實圖》來看,雖然很多鑒賞者的印章破壞了整個畫面意境,如果采用PS技術,可以還其本來面目。徐渭對于色彩層次的處理非常敏感,晦暗深沉,幾筆勾勒,便意境頓生,不愧是大手筆,令人膜拜。徐渭喜歡選用常見的物事作為寄寓情感的載體,獨出新意。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明 徐渭 《榴實圖》

石濤所繪《明霞散綺圖》,款字詩句寫道:“不設此花色,焉知非別花?此花惟設色,而恐近涂鴉。如何洞如火,神韻無毫差?吾為此作者,游戲練明霞。”這件作品出自石濤《花卉冊》,描給春夏之季花卉菜蔬十二種,分別是石榴、芭蕉、玉蘭、梨花、桃花、白菜、杏花、繡球花、梅花、薔薇、水仙、芍藥。作于1694年,苦瓜時55歲。《明霞散綺圖》乃十二開中的第一頁。在畫法上,有純水墨,有沒骨著色,用筆上,主要是豪放的沒骨寫意法,間以水墨雙鉤,水墨淋漓,色墨交融,一氣呵成。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石濤 《明霞散綺圖》

相比之下,趙云壑的《題墨牡丹》屬于雅俗共賞一路,富貴氣息,極其應景,討人喜歡。題詩有句:“豈獨風流冠西洛,只疑富艷是東皇。”詩句出自李珮《姚黃傳》。此扇面為趙云壑八十一歲所繪,真氣滿滿,精力過人。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趙云壑 《題墨牡丹》

說到石榴花和牡丹花,自然就會想到樊增祥。此六條屏落款處署“天琴”,乃是樊晚年的號。不獨于此,樊增祥尚有“樊美人”之稱。外號的來歷有兩個原因:樊增祥的父親樊燮是一名武官,因事拜見左宗棠。但左宗棠自恃功高,看不起武官,見其不跪,罵道:“忘八蛋,滾出去!”樊燮后被革職,為此憤憤不已。于是寫下木牌,自稱為“洗辱牌”,上面題寫:“忘八蛋,滾出去”,供在祖宗牌位下。樊燮讓兒子樊增祥每天看著這個牌位,而且還讓兒子穿上女子套裝……“中秀才,脫女外服;中舉人,脫女內服;中進士,點翰林,則焚吾所樹之六字洗辱牌,以告先人!”兒子樊增祥最終沒辜負他的苦心,一直做到署理兩江總督。其實得名更主要的原因是樊詩作艷俗之故。齊白石和樊增祥是親密好友,齊詩學樊。有意思的是,早年的齊白石除了為人畫寫真像之外,還擅畫仕女,因此在湘潭一地贏得了“齊美人”的稱號。樊的筆法很有個性,橫細豎粗,起收筆皆為方切,字字不相連屬,感覺有些像小刷子“刷”出來的。究其取法來源,應該是從張瑞圖書法獲的得啟示,將方筆發揮到極致,但連帶處理都省略了,節奏放慢了,氣息不像張瑞圖那樣凌冽。毋庸諱言,風格上存在一些問題,類似作品處理較單調,看多了容易審美疲勞。 如果是對聯,則可見風骨。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清 樊增祥書南宋敖陶孫《臞翁詩評》六條屏,乙卯小滿

趙云壑的老師吳昌碩,曾在辛酉小滿作《竹石雙壽》,題詩云:“滿紙起秋聲,吾意師老可。緣知不受暑,及時來獨坐。”有意思是,此作乃是吳昌碩和齊白石“合作”的唯一作品,堪稱珠聯璧合。齊白石所畫的兩只綬帶鳥,用筆細膩精到,造型靈動鮮活,上下對鳴,和合之啼。特別是用胭脂色勾勒,增添了亮麗吉祥之氣。1921年吳齊相見,《竹石雙壽》吳昌碩創作于1921年,也許就是兩人相會時,缶翁所贈齊白石之畫。齊白石珍藏了三十四年后,到了1955年,齊已經91歲,添筆雙壽鳥轉贈其好友楊虎,并書題跋:“吳缶老之畫不易得也,嘯天將軍藏玩”。有關吳齊晚年不和,存在齟齬的說法,一時間曾甚囂塵上。據實而論,但凡大家,總有個人心性,關系不可能一成不變,存在起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現在能看到吳昌碩題贈齊白石的書畫作品數件,提攜之情,躍然紙上。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近代 吳昌碩和齊白石合作的《竹石雙壽》繪畫,辛酉小滿

同樣是畫竹,吳昌碩的竹遒勁質樸、老辣酣暢,金石之氣撲面而來,用筆節奏極快,風檣陣馬。筆觸撇竹幾桿,枝葉婆娑間,似傳出爽爽秋風之聲。右下方的一塊山石渾穆凝重,極具崢嶸之勢。文彭的竹則顯現出文人特有的清雅文靜。最讓人回味的是題款:“我愛江南小滿天,繁華消盡竹娟娟。北窗自展南華讀,時有涼風到枕邊。”時間在“壬戌端陽日”,寫寄“方壺先生”。歷史中號為“方壺”的有元代方從義,明代陸西星。陸西星(1520-1606)是揚州興化人,和文彭(1498-1573),存在交集的可能性更大。看這情形,文彭是在端陽時節回憶起小滿情景,給朋友寄去一張得意之作,表達思念之情,最見風雅意味。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明 文彭《墨竹圖》

文彭是文徵明的兒子,父子皆為明代藝術史之重鎮。鄧傳密則是書法篆刻大師鄧石如的兒子,和文彭同屬“書二代”。鄧傳密篆書純為“家法”,與父親放在同一坐標系中,自然就落了下風。單獨看鄧傳密,不失是高手。此聯學鄧石如而能自運機杼,聯語云:“異地相逢驚我老,扁舟有約悵君約”。款字很長:“余不遠千里來訪吳君冠英于閶門,承順之太吏及莘芝、椒坡、秋谷伯仲留主其家,適詠春觀詧已先住此越日,次侯司馬亦自虞山至臨池談燕頗。談燕頗得朋從之樂乃歡情正洽。兩君子忽棹歸舟。海山蒼蒼后會難定。為拈里句聯寫戀慕之私,即希詧篆。辛酉小滿節,鄧傳密并識。”巧合的是,這件對聯也是“辛酉小滿 ”,時在1861年,比吳昌碩的畫正好早一輪,鄧傳密67歲。款字中所提及的吳冠英,即江陰人吳俊,字子重,號冠英。書畫印稱三絕。嘗客京華,為戴熙、何紹基等所推重。吳冠英和吳昌碩同用“吳俊”之名,真是有緣。現實地看,鄧石如去世時,鄧傳密才十歲,說是“家法”,其實全憑自悟。鄧傳密時逢龔自珍、何紹基、包世臣等文壇俊彥,莫不“引重與交”。鄧傳密為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書法篆刻藝術水平,更多地搜訪乃翁“隨手隨佚”的法書印作,往返于北京、山東二地,至咸豐年間旋轉徙江湘等地,凡歷時十余載。此篆書七言聯作于1841年,穩練持重,筆酣墨飽,深得乃翁精髓。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清 鄧傳密 異地 扁舟篆書聯,辛酉小滿

王福庵的篆隸書常被一些人譏為“狀若算子”,幾乎被認定為匠人。其實不然。王福庵是有功夫的。讀他的細朱文印就能感覺到。但凡刻細朱文,多半是在汪關、陳巨來手下“討口飯吃”,唯獨王福庵以切刀刻細朱文,氣息明顯不同。書印兼善之人,寫字刻印之際,可以左右逢源,有些細微的習慣明顯不同于單純的書家或印人。對于批評王福庵的言語,如果細加思量,其實主要是在對聯這一形式中,不免存在“狀如算子”的不足,風格差異度不明顯。然而,這些多字條幅,恰恰可以見證王福庵的能力。王福庵篆書獨具面目,融匯金文、小篆、詔版和石鼓文等于一爐,自出機杼。主要變化不在用筆,而在字形,跌宕起伏、大小錯落,耐人尋味。王的過人的功夫正體現在這一點,任何一件這樣的作品,不管如何錯落,天頭地腳一定非常整齊。俗話說,寫字功夫,十年平頭,二十年平角,不是虛言。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近代 王福庵 書顏延之《嵇中散》詩,癸酉小滿

有意思的是,王福庵所書顏延之《嵇中散》詩豎幅寫于“癸酉小滿前二日”,給徐三庚節錄《漢書》篆書手卷題跋所書“金罍道人”,也是“癸酉小滿前二日”。也就是說,一篆一隸作品,寫于同一天,真是太巧了,相映成趣!“圣跡”之評語,說明王福庵對徐三庚極具推崇之意。徐是“海派”代表人物,王是“后海派”代表人物。書畫史中人,只要是后輩見到前輩作品,都會恭恭敬敬,吳昌碩給吳讓之的印章刻款,必定署上“后學”。從徐王二人的印風來看,皆以秀麗為主,王福庵月也有一些白文印章,用的是切刀。徐三庚也喜歡用切到刻印,兩人有心心相印之處。

徐三庚 篆書節錄《漢書》手卷 ,王福庵題字,癸酉小滿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近代 姚華臨《魯峻碑》,丙辰小滿

姚華是近代史中刻銅第一人。遺憾的是,他的書法創作基本上被遺忘了。貴州一地,清民時期,杰出的書家有兩位,前有莫友芝,后有姚茫父。姚華臨《魯峻碑》,實為集聯,“比蹤豹產,膺姿管蘇”,筆墨濃重老辣,風格雄強,先聲奪人,堪稱大手筆。字形夸張,匠心獨具,如“比”字左小右大,“豹”字左大右小,“膺”字上大下小,“姿”字上小下大,不拘一格,松緊疏密對比強烈。

八字為戊午辛酉己卯庚午解析

當代 孫其峰書溫庭筠《更漏子》,丁丑小滿

孫其峰這件漢簡風格的作品,寫于七十八歲,忽忽二十余年,孫老如今已過百歲。俗話說,人書俱老,這件作品絕對稱得上,但誰又能想到,二十多年后,又是臨一種人生境界!不管如何,此作當屬頂峰期之作。當代書壇寫漢簡,孫老可以說自成一家,每一筆皆有出處,不刻意夸張漢簡習慣性的某一筆,字形多扁沓,不時多借用篆法,字距緊密,行距稍大,疏密對比強烈。每一個字勢出自然,高低有別,但每一行最終都能平頭齊腳,融為一體,有不可羈勒的氣勢。落款為章草,與漢簡書風是極為匹配的,形成動靜對比,淵然有味。

偶然看到一則資料:譚延闿臨《麻姑仙壇記》第125通臨本,有譚澤闿的題跋,詳細介紹了其兄譚延闿臨《麻姑仙壇記》的經歷:“先三兄專臨麻姑壇記,蓋始于甲寅余兄弟奉母居青島時。其后乙卯在滬,戊午在郴,書課尤勤最。至辛酉買宅塘山,頗有賓從文宴之樂,偶朝起臨寫數紙,亦盡數十通。此則臨成以貽叔平夫婦者,筆意充悅,蓋其合作也。自壬戌于役海南,還都白下,政事日繁,遂無復日課。惟最后為過翁書屏八幅第二百廿通,生平臨此碑殆止于是矣。叔平既精裝成冊,出以見示,并屬題后,敬記如此。壬申小滿后,澤闿”。從該題跋中可知,譚延闿專攻顏書《麻姑仙壇記》始于1914年,其后一直持續到人生的終點。父子兄弟都寫顏,昆仲“相會”在小滿。只是譚延闿臨本太多,無法查到對應的墨跡。不過,讀到這段話,也算是小滿時節的一大收獲。

責任編輯:李梅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