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命運的改寫日什麼意思

解夢佬

1977年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為什麼這樣說呢?

命運的改寫日什麼意思

1977年,在北京,參加高等學校入學考試的青年正在認真答卷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讀大學,那是要個人出錢的,只要你有錢,想讀哪里都可以。建國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之前讀大學是靠分,智育第一,分數掛帥,為此為國家科技文化事業培育了一大批科技教育人才,1964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第一顆氫彈成功引爆,就是最好的例證。然而,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招生遵循的是“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十六字方針,而“領導批準”這一條,在當時的大學招生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領導要誰上就是誰上,領導說你行,你不行也得行,何談公平公正。

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這一切要從1962年開始說起。

命運的改寫日什麼意思

1977年某大學新生開學典禮

要政治掛帥,不要分數決定一切

1962年,八屆十中全會后,教育領域成為是爭奪青年的主要陣地,高考進入路線斗爭的層面,隨著斗爭的深入,教育部對高校和人員數量進行大量裁減。

196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

“組織高等學校文科師生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要讓他們在實際斗爭中接受教育和鍛煉”

1965年1月,高教部、教育部發文指出:“高校招生工作,事關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問題,要以階級斗爭的觀點指導高考的政治審查工作。” 在高考政審中,招生辦法實行推薦制度,而且大學招生只要求“初中以上”,具有兩三年實踐經驗的工農兵。”關鍵是不準考試,政治審查和家庭出身成為高考升學的衡量標準,那些非勞動家庭出身的學生被排斥在高考之外。

命運的改寫日什麼意思

武漢大學 査全性教授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高考被上升到路線斗爭的層面。被打成了修正主義,智育第一,分數掛帥的高考模式因此被遭到廢除,甚至有人呼吁,“要政治掛帥,不是分數決定一切。”6月開始,全國各地開始揪斗高校干部和教師,所有人掀起了“停課鬧革命”的狂潮,高校的各級行政組織陷于癱瘓狀態,統一高考最終被取消。一時間,教育文化領域成了“文化大革命”的重災區,很多高校教授、老師,燒書的燒書,轉行的轉行,學術、科技、教育荒蕪一片,一紙延續到1976年。

命運的改寫日什麼意思

鄧小平果斷決策,恢復中斷10年的高考制度

鄧小平第復出后,狠抓科技教育工作

時間的指針撥到了1977年,文革結束后的第二年,由于鄧小平的復出,決定教育科技進行撥亂反正,經過70位專家和學者的不懈努力,重大的轉折終于發生了。1977年當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文件規定:廢除推薦制度,恢復文化考試,擇優錄取。文件一經發布,像扔了一個重磅炸彈,中斷11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多少人等待了十一年,有志青年歡呼雀躍奔走相告,一個可以通過公平競爭改變自己命運的時代終于回來了!消息一出,570萬名考生從崗位,從工作場地、從課堂奔向考場,高考制度的恢復,毫不夸張地說,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從大的層面來說,挽救了整個名族和國家。為了恢復高考,會議開了足足45天,可想困難和阻力到底有多大,為什麼恢復高考制度這麼難?什麼會議需要連續開這麼久?,這一切還得歸功于鄧小平的付出,一切40位專家學者的不懈努力。

命運的改寫日什麼意思

北京大學中文系七七級新聞班學生的合影。全班34名學生,最大的31歲,最小的18歲,沒有一個應屆高中畢業生

最長的馬拉松會議,從夏天開到秋天,困難和阻力重重

1977年7月鄧小平復出,恢復了所有職務,主要工作是負責科研和教育,其實在鄧小平復出之前,他一直痛心疾首地呼吁,不斷強調,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國家要后續有人,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教育科技得跟上,不抓教育是不行的,要經過嚴格考試,把最優秀的人才集中在重點中學和大學。可惜沒人聽,大家都忙于革命和內斗。

這次復出,他決定找一些敢說真話,有見解的專家學士召開一個會議。決心從科學和教育方面進行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當時到會的都是當時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和權威教授,到會人員70人左右,會議夏日炎炎的8月13日,一直開到秋高氣爽的9月25日結束,會議剛開始的幾天,什麼人敢說真話,文革雖然結束了,但是大家都心有余悸,會議上說的都是不痛不癢的專業性問題,鄧小平一看,不敢說真話這怎麼能行,于是他發話“大家盡管暢所欲言,有什麼問題由我來負責”,在他的再三動員下,大家開始討論起來。

命運的改寫日什麼意思

1978年,恢復高考后的大學生,倍加珍惜春光

武漢大學教授査全性,首提高考改革,鄧小平當場拍板贊成

1977年8月3日,武漢大學52歲的查全性教授接到在北京飯店的會議通知,會議8月4日在北京飯店舉行。會上一位清大教授抱怨說,現在清華大學的新生文化素質極差,連小學水平都不如。鄧小平插話道:那就干脆叫“清華中學”、“清華小學”,還叫什麼大學!

會上的激烈討論,讓查教授感同身受,但是都沒有說到重點,后來他在發言中一針見血地講到:“招生是保證大學質量的第一關。當前新生質量沒有保證,原因之一是中小學的教學質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問題。主要矛盾還是招生制度。”

他建議:“從今年開始就改進招生辦法。一定要當機立斷,今年能辦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辦。”要知道,在當時說這個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為什麼呢?因為廢棄高考、實行推薦上大學,原先都是毛主席決定的,“兩個凡是”的旗幟還在高高飄揚。這就是很多人不愿意說的原因,其實大家心里都是支持小平同志的。在后來的采訪中,查教授說:

“當時,如果不說,錯過這種機會太可惜了。如果說了,興許會起一定作用,冒一點風險還是值得的。我看得出來,鄧主席是真心來解決問題的”

查全性一言既出,舉座驚訝。沒想到,鄧小平聽完后,向查全性點點頭,問大家:“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意見?”大家都贊同查全性的意見。鄧小平略一沉吟,側身問教育部的劉西堯:“既然大家都覺得應當恢復高考,今年恐怕來不及了吧?”

這時候查教授又搶著說到:“還來得及,現在還沒有正式招生,所以至少下決定還來得及。假如晚一年糾正,就多了幾十萬不合格的大學生啊!”

鄧小平于是又重新問了一遍劉西堯:“你說來不來得及嘛?”

劉西堯盤算了一下說道:“假如推遲開學,還來得及……”

鄧小平一揮手說道:“那就趕緊追回來嘛。今年就改,看準了的,不能等,不能再耽誤一代人,重新再召開一次招生會議,今年就要下決心恢復高考”。

會場里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座談會結束后,查教授回到學校,向學校和家人說了在會上發言的事。 查全性的大兒子聽了情況后,還曾擔心地說:“假如再搞‘反右’,你肯定就是頭號大右派了。”

命運的改寫日什麼意思

1979年7月,75歲高齡的鄧小平登臨黃山,為聞訊趕來的杭州大學學生簽名留念

會議為什麼要開這麼久呢,到底遇到什麼阻力?竟然歷時四十多天?

其實本質原因,一是受到“文革”影響,一開始大家都把真話藏在肚子里,誰都明白,就是不敢說。另外就是思想不統一,不敢否定之前錯誤路線,思想困擾極大,就沒能統一意見,會議一直處于絞著狀態。面對教育部負責人搖擺不定,反反復復,遲遲不敢表態,這令鄧小平非常生氣,在談話中鄧小平尖銳地指出了個別負責人工作態度問題,他說到:

“你們的思想沒有解放出來。你們管教育的不為廣大知識分子說話,還背著“兩個估計”的包袱,將來要摔跟頭的……并明確表態,“兩個估計”不符合實際,對《紀要》進行批判。他警告教育部“要爭取主動”,“不要成為阻力””

相關負責人這才甩開膀子,丟掉包袱,經過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討論,這次的招生工作意見終于得到了通過。

1977年高考的恢復,對很多人來說,是那樣的刻骨銘心,是很多有志青年的人生轉折,如果沒有恢復高考,中國的社會進程不知道還要停留多久,經濟損失也無法估計。

鄧小平引導的這項改革,給中國帶來的變化越來越明顯,高考制度的改革,改變的不只是考試制度,其意義和影響深遠而且巨大,挽救了國家,挽救了民族,改變了千千萬萬個人的命運,他們中現在很多人國家棟梁,成為學術界、政界、經濟界、藝術界、企業界的骨干進一步加快了新中國建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1977年,成了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轉折點和新起點,從那時起,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國家舊貌換新顏。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