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接運是什麼意思

解夢佬

隨著時代變遷,經濟的發展,我們在慢慢丟掉一些傳統習俗。特別是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化入侵嚴重,許多人更喜歡用西式的禮儀,反而忘掉了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經了解,一些傳統習俗在農村多少還有些保留,而刻意保留這些傳統習俗的人往往都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了,他們很看重這些習俗,認為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傳承,不能忘記,同時對現在摒棄的現狀也感到很無奈,常言道:冇有規矩!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隨著時代變遷,一些不能夠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陋習是可以摒棄,但是在我們傳統習俗中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不能丟掉,更不能照搬一些西式的風格來辦我們的事,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習俗等等,融合在一起不倫不類,往往會鬧出笑話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傳統習俗,因此我從民間及網上找了一些資料,決定整理一個“贛北傳統風俗系列”的文章,和大家共同探討。

算命接運是什麼意思

婚姻嫁娶習俗:

嫁娶來源: 1、亦作“ 嫁取 ”。謂嫁女與娶婦。《韓詩外傳》卷四:“有無相貸,飲食相招,嫁娶相謀,漁獵分得。”《漢書·地理志下》:“ 太原 、 上黨 又多 晉 公族子孫……嫁取送死者奢靡。” 顏師古 注:“取,讀曰娶。”2、泛指男女成婚。 北齊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多還少,市井無異。”又指出嫁。《玉臺新詠·古樂府<皚如山上雪>》:“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舊時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約之言而定。有同姓,同宗及親戚同輩不能通婚的習俗。講究“六禮”,即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納采是男家請人到女家說明締結婚姻的請求,就是“提親”、“說媒”;“納采既準”,接下來是婚儀的第二步問名。所謂“問名”,也叫“生庚”、“八字”。俗稱“請八字”;納吉就是訂婚;納徵俗叫下彩禮,或過禮,即是男方到女家送聘禮;請期,是男家占卜擇定合婚吉日良辰,讓媒人告知女家,征求女家的同意。俗叫“下日子”或“送日子”;親迎,就是在結婚那一天,新郎到女家去迎親。各地的習俗是:

相親 締結婚緣,先由媒人通言,媒人多為親友,熟人充當。托媒時,男方要送薄禮。媒人說媒,倘女方應允,則泡茶、煮蛋以待。俗稱“食茶”。媒人陪同男方上女家作客,謂之“相親”、“看姑娘”,有的地方是:媒人陪同男方到女家時,女方奉上一盤香茶,此時男女雙方見面,男方不同意可以告辭,女方不同意,則不傳第二次情茶。如雙方中意,女方在傳定情茶時,男方須放禮金于茶盤內,稱“壓茶錢”,女方則設午宴招待男方來賓,婚事便算初定。

看門風 看門風是繼男方到女家之后,女方由媒人帶到男方家看家庭狀況,俗稱“采家舍”。家舍的好壞是婚姻能否成功的輔助條件。男方必須設宴招待女方來客,還須向女方客人送布傘,衣料等禮物。

定親 相親和看門風畢,男家擇日托人帶上禮物向女方“討八字”。討八字的貼叫“年庚貼”,一般須帶二張,一張填男方的年庚八字,一張為空白,要女方填寫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時的干支。年庚貼拿回后要“合八字”,或將女方庚貼壓在堂屋祖宗牌位香爐底下請祖宗審明。謂之壓貼。或報雙方生辰八字,由算命人裁決。八字不可相沖相克,俗諺有“龍虎相斗”、“兩龍不同潭”、“雙狗爭骨頭”、“雞兔不合籠”、“雞狗不和”及“只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等說法。男方也需將庚貼送達女家,女方家也可同樣方法對八字。

雙方同意了婚事,由男家擇吉日準備聘禮行聘。定親日期書于龍鳳紅貼子上,請媒人送女家,送時要附錢財。

行聘吉日到,男家備起聘禮送到女家,謂之“定親”。定親日,男方須托女方村莊一人“湊媒”。聘禮視雙方家境財力而定,分財物兩部分。女方可將物禮全收下,財禮須酌量回還,俗稱“回情”。女家應以衣、帽、鞋襪等禮物回送男方,不少地方回禮還有一支筆、一塊墨、一刀紙、一方硯,以示鼓勵新郎繼續攻讀考取功名之意。女方接到聘禮后要燃放爆竹,以示定親。定親后,男女則視為夫妻,別人不可再登門求親。

定親迎聚少則半年,多則三年。此期間,男家還須“下禮”,償還在定親時所短少之彩禮。

迎娶婚期要訂日子 按屬相八字由算命或風水先生推定后,托媒人把寫有婚期的紅紙貼送到女家,俗稱“送日子”。倘若婚期日子不利女家,可退回要求重新擇日。定親或婚期定后,女方則趕制嫁妝。

迎娶 迎娶日,男方備車抬轎派人到女方接運嫁妝,謂“發嫁妝”。或女方送出,男方到村前接抬。這天一早,女家則將嫁妝擺于場院,供人瞻觀,謂“擺嫁妝”。各地嫁妝大同小異,合歡被,對枕及柜、箱、抽斗桌、方凳、腳桶、子孫桶(馬桶)、梳妝臺等為必備品。其他視財力備有各種木器、竹器、五金器、玻璃皿等。富豪之家為顯闊氣、體面,把生活用品都備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嫁妝多新舊結合,新的流行“三機一表加旋旋”(縫紉機、收音機、電視機、手表、電風扇、自行車),家具也都逐漸追求“現代化”。女方嫁妝啟程,要放鞭炮,謂之“起轎”;男方待嫁妝進村,也燃放鞭炮,稱“接轎”。

嫁妝啟程數刻,新娘方啟程。平時娶親必坐轎,舊俗姑娘不肯走路上門,怕日后夫妻不和,被視為走“上門的貨”。花轎進入新娘家門。中餐由女家設宴,宴后放鞭炮或吹鼓手用長喇叭和號筒吹奏催新娘上轎動身。姑娘須“開額頭”(平生第一次理發修容),沐浴、梳妝。上轎前,女兒要向父母行跪拜禮,并由父親敬酒三杯:頭杯敬重天地,二杯敬重公婆,三懷敬重丈夫。再由兄或弟抱到花轎前,換上事先放在米篩上的新鞋方可上轎。新娘腳不可著地,俗有穿上帶土的鞋子到婆家,有婆家會發,娘家會敗之說。有些地方這時還要送上轎飯,新娘略嘗一口,交給弟妹去吃,表示不忘娘家恩,牢記骨肉情。

舊時花轎啟程,親鄰隨轎送行百步而回。女家父母、兄嫂、姐妹等要以哭相送,邊哭邊訴說著祝愿的吉利話,謂之“哭嫁”,哭得越兇越好,這樣女兒會發子發孫。新娘聽到母親哭聲后,方能應和著哭,表示惜別。母親哭嫁,其哭似唱。如有的地方的哭嫁詞是:

寶寶女喲,一家養女百家求,一馬不行萬馬憂。女子于歸福中福,寶寶女呀!

寶寶女呀,乍別時刻吐真情,妯娌和睦敬雙親,早去早成家,螽斯喜衍慶。

寶寶女呀!女不嫌母丑,子不嫌父窮,忠孝二字記在心,寶寶女呀!

送你一張席,做個好夫妻;給您一把花生,婆家滿地生根。頭上插朵花,生個外甥要做官。上轎換衣裳,生個外甥狀元郎。上轎換條褲,你到婆家百萬富,上轎換條裙,望你做夫人。紅鞋穿一雙,我女吃起白米飯,走起萬坂路。我女八字好,買田買到水碓頭,做屋做出四角樓。給你一把梳,買田又買租;給你一把篦,買田又買地;給你一把尺,有得吃來有得積,給你一把傘,天下都遮牢。給你一只紅紗袋,一代傳一代。頭帶鳳冠手帶鐲,帶到婆家笑呵呵!

哭父母

哎呀娘,爸爸喲,門前喜鵲叫喳喳,打扮女子到婆家,帶大子女操盡神,難以表盡心頭話。哎呀娘喲!

一謝父母不忘恩,愛我之情記心間,哎也娘喲!

二謝父母不忘情,美滿婚姻定終身,爸爸、娘呀!

三謝父母暖心窩,油漆嫁妝泛紅波,爸爸、娘喲!

四謝父母操心腸,女子于歸父母忙,爸爸、娘呀!

五謝父母淚盈盈,分別怎能舍雙親。爸爸、娘呀!男大應當家,女大應出嫁,早去早成家。父母且寬心,感謝月下老,定好意中人,今日喜成婚。

新婚出嫁時,俗有不歡迎孕婦、寡婦現場觀禮,據說孕婦影射新娘為女不貞帶胎出閣,寡婦預兆主夫夭壽。俗有“上轎怕大肚,下轎怕寡婦”之語。

迎親儀仗隊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地方是:首先是一支透青竹,這是一支連枝帶葉的大青竹子。據說這是表示新娘有“節”。竹子頭上掛豬肉一片,據說這是奉祀每當做喜事時來搗蛋的白虎神的。接著是一對大紅燈籠,燈籠上用宋體字寫著男家的姓氏堂名或郡望,如“穎川、陳”、“江夏、黃”之類。最后才是新娘花轎。

花轎路過村舍,村婦倘若要看新娘容貌,可拿一面大托盤放路中央,轎夫即把花轎停下,觀者每人手端雞蛋和糖茶,遞送給新娘時隨手掀開遮巾觀看。

花轎到達男家,先停放門口百步外,等待時辰到方抬進廳堂,由喜娘攙扶新娘下轎。和新郎同拜天地、祖宗、父母,再夫妻互拜。俗謂拜天地。拜畢后進入洞房,用麻袋鋪地,一般三只,邊走邊鋪,前后接替,謂之“傳袋”,諧“傳代”。新娘的腳絕不能直接觸地。有的地方,新郎揭新娘的頭巾是用秤桿挑去的,以示日后子女如秤星般多。吃洞房花燭酒時,新婦向蜂擁而入的村中小兒分發花生一類的果子。喜宴,新婦設于新房,來賓席中以大舅和媒人為大,必坐上首。宴畢,賓客鬧新房。新房有越鬧越興旺之說。有的地方鬧房是:新郎、新娘同抽一支煙,女方給男方點火抽煙,男女同吃一塊糕點,共吹一支笛,一個吹笛,一個捺眼,男方在女方身上寫字,新郎、新娘唱歌跳舞等。到深夜,點上大喜紅燭一對,送新郎、新娘入洞房,接著念“撒帳”詞喝彩,內容多祝新郎、新娘天作之合,白頭偕老,五子登科,福壽雙全之類。賓客散去,送上蛋煮糖茶,新娘新娘吃完而寢。蛋煮糖茶,俗謂“子茶”,寓生子意。有些地方還有偷新郎、新娘被子的習俗:鬧洞房之前,愛逗樂的小伙子就策劃著偷被子的方法,而且直言不諱地向新郎的父母講好“價錢”,偷得了被子,第二天要另辦酒席和約紅蛋招待大家。偷被子的小伙子,一般分兩伙,一伙是趁洞房鬧得熱火時,偷偷躲進洞房的樓上;一伙是鬧完洞房守在洞房門外接應。鬧洞房到深夜人散后,新郎新娘惴惴不安地躺在床上不敢入睡,小伙子則在樓上伺機行動。新郎新娘一不留神睡著了,樓上的小伙子便輕手輕腳下樓,抽開洞房門閂。守候在外的人便一擁而入,把被子一拖就往門外跑。有的新郎警惕性高,熬到天光都不睡,小伙子們便強行搶走被子。被子一經偷到或搶到,就放起鞭炮來,告訴大家偷房成功了。

按照規矩,偷出被子后的第二天是要玩“被窩燈”的,即由偷被子中二人把偷來的被子頂在頭上,一前一后,用雙手抓住被子四角,作玩獅燈狀,另外一個放爆竹,由東家大門外玩進大廳,還要在地上打滾。新郎的父母怕新被子弄臟,便在第二天早上主動辦酒席和分紅蛋大家吃,并以舊被換新被去玩“被窩燈”。偷出了被子新郎的父母是很高興的,長輩們也很歡喜,他們認為是:禍去福來:“偷被偷被,吉祥之瑞”。

有的地方在鬧新房的次日,新嫂(舉行婚禮后,新娘即叫新嫂),在伴娘的陪同下,從洞房慢慢地走到廚房去,叫“下廚”。下廚前,在廚房幫辦喜事酒筵的“廚倌”先在由洞房的通道上,用筷子按筆劃擺好諸如“早生貴子”、“五子登科”等吉祥字名。伴娘陪著新嫂由此經過時,親朋們都要新嫂揀字。新嫂認得字的彎著腰按筆劃順序一筆一筆地把筷子揀起來,直到揀完。如果揀錯了一筆,就要罰新嫂唱歌或猜謎,若不唱歌,謎也猜不中,就改罰三四只紅蛋。新嫂不識字的,伴娘可以代為揀字,但要好言好語說明原因,取得圍觀人的同意。伴娘揀錯了筆劃,同樣要受罰。

伴娘陪著新嫂好不容易通過揀字關,來到廚房門口,廚倌們又在廚房門檻里邊放著一只竹制大菜籃,菜籃面上放著一片小石磨,攔住了去路,力大的新嫂在伴娘的指點下,會先搬開小石磨,放在左邊,再把竹籃放在右邊。新嫂力不從心,伴娘可以協助。圍觀者往往不同意,口齒伶俐的伴娘再三再四和圍觀人“斗舌”,經過許可才能動手去幫,否則,又要受罰。搬磨提籃是有寓意的,籃是“難”字的偕音,搬開了磨,提開了籃,意思是把“磨難”化掉了,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一切都會順心遂意,平安吉祥,無磨無難。

進入廚房后,新嫂在伴娘的指引下,對廚房的大小用具都要用手去摸動一下,這意味著新嫂今后煮出好茶飯,會料理家務當好家,做個好家庭主婦。

摸完了用具,新嫂就要拜灶神。多事的廚倌早就選擇好了一個調皮鬼,用鍋煤把臉和手涂得黑黑的,儼然象“烏面大王”,端坐灶墩之上。只見他頭戴破草帽,腳穿爛草鞋,一只黑手搶住胯下一只裝滿清水的豬尿泡,一只黑手拿著一根吹火筒銜在嘴里,披襟露胸,兩眼翻白,好生怕人。新嫂緊緊依偎在伴娘懷里,怯生生地走向“灶神”。伴娘對新嫂耳語,要新嫂朝“灶神”拜三拜。新嫂低頭拱手拜第一拜,“灶神”從吹火筒里用力吹出一口,吹得新嫂仰面后退;拜第二拜,“灶神”從豬尿泡里擠出一股水,射向新嫂和伴娘的頭面;拜第三拜后,突然跳下灶墩,要和新嫂親嘴,嚇得伴娘拉著新嫂快步離開廚房,徑回洞房。大家又跟著擠進洞房,吵著要新嫂給茶點吃。

婚后三日,新娘由新郎陪同回娘家看父母,叫做回門,娘家人要熱情接待新姑爺。

新姑爺要準備許多份禮物,這以岳父家的親戚多少為準。禮物厚薄不同,按輩分送。新姑爺進門,岳父家要放千鞭炮竹,體面的要放“萬響”爆竹。新姑爺進門后就給岳你家送禮品;喝了茶后,再將禮品送往各家親戚。然后回岳父家吃面。這碗面里,放有四個蛋,一只雞腿,幾片肉。吃過面后再吃酒。吃酒這關很難過,因為岳父家通常會把村里的喝酒高手請來陪新姑爺。此時,新娘往往不在身邊,她不是與母親傾談別后之情,就是找好友敘述新婚之感去了。新姑爺在岳父家已喝得面紅耳赤,還要到其他親友家去吃。不吃就會說他“眼睛大,看不起人”。新姑爺很少不醉的,但妻子不會責怪,因為她怕丈夫日后說娘家沒酒。新姑爺回家時,各家要“回籃子”。一戶十個蛋,一條毛巾或一雙襪子,塞到新姑爺的籃子里。新婚后頭一次過年,正月初二日由內兄或內弟來接新女婿,凡女方的至親,按輩份輪流請新女婿,請后,岳母家設回席。

已經摒棄的舊時婚俗有:

搶親 有的男女雙方私下訂婚,或因女方不同意,或為男家貧困無力完婚。約好日期,在傍晚時分將女的搶上花轎抬回,到村口即放鞭炮。女方父母兄弟追來,聽到鞭炮,也就罷了。有的寡婦改嫁,雙方怕有辱門風,不敢公開迎娶,為避輿論責怪,由雙方和娘家商議好時日,由男方請數名壯漢抬轎于夜間潛入寡婦家,“搶抬”而歸。舊夫家即裝要作追趕狀。同時,新夫家另請幾人上娘家去請大舅來,然后舉行婚禮。

并家 同村的寡婦與鰥夫,經人撮合,征得族人同意可以“并家”,如雙方子女年齡相合,也允結為夫妻,俗謂“連娘對”或“連爺對”。寡婦鰥夫并家,也有媒證、聘禮,舉行儀式,但較為簡便。各人原有兒子長大,各在原家立門戶,并家產之子則隨夫姓,和夫之前子,共分家產。

沖喜 男女雙方定親以后,男方突然得了重病,甚或頻臨死亡,不管婚期到或未到,經雙方父母與媒人商定,提早迎娶,以男方的妹妹代哥拜堂。舊時認為這樣可以促使男的疾病好轉。

冥婚 冥婚為傳統習俗。多為官僚或富貴之家,雙方男女訂婚后,先后亡故,雙方父母痛子女生不能成佳偶,亦愿冥中合好,而舉行冥婚儀式,亦稱陰配。由童男童女各捧神主牌先拜天地后拜祖宗,再運男女雙棺合筑鴛鴦枕。親友皆孝服臨場參加喪禮,并筵親友,況如新婚。

私逃婚 “私逃婚”則為新俗對舊習反抗的產物。男女雙方感情深厚,而某方父母不同意,施加壓力,產生男方逃往女方或女方逃往男方結婚的。有雙方父母都施加壓力,而男女雙方脫離家庭逃去他鄉結婚的。

孝來婚 因父輩遭遇喪事而提前快速結婚的。如某家,子已訂婚,其母忽亡,家無內助,如照喪禮該服孝三年才能成親。但因難缺主婦,而在死者未進棺前猶可舉行婚禮的習俗,因而快速成親。待死者進棺后才穿孝服。

換親 舊有兩方父母各以其女給對方為媳婦,或各以其姐妹給對方兄弟交換為妻者,稱換親。俗有稱“姑娘調嫂”,或叫“對門親”。這種互締姻親,有出于兩姓聯姻以后,門當戶對,以親上加親而互締佳偶的,但更多的是兩家各有經濟困難,為求偶訂婚置備聘禮省錢,免去彩禮而互結姻盟。

賣婚 舊有些貧窮人家為生活所迫,以幾擔谷或幾十塊銀元把女兒賣于別人做妻妾。或丈夫嗜賭成性,家產蕩盡而鬻妻為食,并作賭本。買賣雙方須寫過文書契票。但寫變賣書不能在家里桌上寫,須到野外草地上寫,寫畢,把所用的筆扔掉。凡賣婚多為夜間突然襲擊,以巾布蒙首堵口,或裝入布袋搶抬而去。

納妾 俗稱“討小老婆”。富裕之家,男人有為滿足淫樂而納妾,但多為因妻不孕或中年無子而娶小。納妾也有媒證,有聘禮,有的也備嫁妝,也舉行婚禮,不過與正娶有別,不事鋪張。妾的地位低于妻,要受大老婆的指揮,妻妾間有的以姐妹相稱。假如大老婆有子女,妾所生子女難以繼承父產。

典妾 也叫“租妻”。時間短者為租,長者叫典。出典一方多為丈夫有疾或為債務所逼窮困撩倒,急須籌整筆款以救急者;或丈夫長期在外,或被抽壯丁,妻子單人在家,放心不下而出典。典方則大多因妻不育或子夭折,妻老不能再育;或家道貧困無力娶妻,為子嗣計而典妻;或富家因妻子兇悍,不讓丈夫納妾而改由典妻的。出典時有媒證,訂過契約,一式兩份,分別由出典者和受典者收執。典期多為一年。契約上寫明典價、典期,規定典期內所生子女,歸受典人,期滿后,典妻仍回原夫家,俗叫“留子不留妻”。

守寡與改嫁 舊時婦人重節烈貞操,年輕失偶,上有公婆,下有子女,若出嫁有傷門風,對后代撫育不利,同時認為守寡能得褒揚,可請旨“旌節”,以流芳百世,故立誓不再改嫁,謂“守寡”。守寡婦女有的規矩很嚴,比如終身穿素服,頭戴小白花;不能輕易獨自出門,不能大聲談笑,不能與同輩男人講話和與任何男人同桌吃飯等。

寡婦改嫁,俗稱“二婚親”。寡婦一般要守孝期滿方可改嫁。娶二婚多為喪妻或家貧的老光棍。寡婦改嫁要過五關:第一關,“公巷出路禮”,第二關,“翁姑供養錢”,第三關,“酒水錢”,第四關,“做成事酒”。如果不過這四關,寡婦莫想出村門。到時候,就象有句俗言所說:“禽在鍋里滾,還不曉得親事穩不穩”。第五關,像俗話說的,“鬼過五殿閻王關”,改嫁的那日,必須是黃昏后,寡婦雙眼蒙上青布,由一人牽著走,并且不能從原丈夫家里出去,而是先坐在冷落的破屋里然后出走。后背還有一群人拿著竹丫子趕她,摔著“大罐”,說是趕“白虎”,所以寡婦改嫁叫“坐夜轎子”。有些地方寡婦坐轎在途中若被流氓攔阻,要給錢打發才行。如果娶親的青頭郎(沒取過老婆的),轎子抵家后,要設酒開夜宴,招待親朋好友,并要拜堂鬧洞房。如果娶親者花了錢給她原婆家,一定要原婆家寫張字約。字約不準在桌上寫,只能蹲在地上擱在凳子上寫。丈夫亡故不到三年者,則到三叉路口,寡婦脫下舊鞋,換上新鞋,再上等在路上的普通轎子。換下的舊鞋要將鞋頭朝向夫家,此鞋被視為“晦氣鞋”,需丟在樹叉或墳背上,倘有人發現要把鞋埋掉。“半路夫妻”之名由此而來。如果把前夫子女帶過去,俗稱“拖油瓶”,受人歧視,不準入宗譜,不準繼承遺產,不準享受族里的一切權利。

如因夫妻不和,舊時又無離婚之律,男方提出“休妻”,可讓妻室改嫁。

新中國建立后,有夫之婦,經過雙方而離異的按照規定辦理離婚手續,再婚時,不受任何一方的干預。寡婦結婚,同常人結婚一樣,也遵照規定手續領結婚證書,舉行婚禮。

招郎 舊時,信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認為沒有兒子,是絕了代。有些有女無兒的人,為了傳宗接代,把女婿招進家里來,俗話叫“招郎”,又稱“招贅”。既是女方家的郎,又是女方家的兒子。男女雙方作出協議:郎為親子,今后對岳父岳母生有所養,死有所葬;生有后裔,便為岳父家傳宗接代了。另一種作法,為了雙方后繼有人,假如姓張的與姓李的為親,生了兩胎,則各得一孩,一個姓張,一個姓李,生一胎則雙方共有。

招舍 遺孀招婿,稱為招舍,多為因子女多,夫亡無法生活而招親。

童養媳 一些經濟不富裕又生女過多的人家,怕女兒長大置辦不起嫁妝而送人作童養媳;有的因家貧,怕以后兒子成人無力娶妻,或因兒子有殘疾難以討到老婆而領養童養媳。童養媳入家或抱養、或撿養、或買取、或是別人送養。不管年齡是否相當,童養媳都有明確的丈夫,長大成婚,俗稱“合枕”。也舉行一定的婚儀,其禮與普通婚禮基本相同。

等郎媳 夫婦自信有生育能力,但有女無子,急想得子者,則抱養人家女孩為等郎媳,有的地方又叫“招弟”、“引窩子”。待等郎媳“引”出兒子,此女長大則收為媳婦,若“引”不出兒子或女的年紀太大不宜為媳,則作為女兒看待,另行擇婿出嫁。

兄死弟承與弟死兄承弟媳婦 倘男女已訂婚,男方突然亡故,但女家不愿割斷所訂姻盟,而男家有未婚的亡夫兄弟時,經說合可改締姻偶,嫁于亡夫兄弟。有的家境貧苦,已婚的兄或弟忽然死亡,弟與兄嫂或兄與弟媳,家長決定或雙方同意可同居,禮儀從略。類似兄弟互承的,還有姐死妹承。即翁婿之間過從密切,婿家家道殷實,長女遣嫁時妝奩豐富,于歸未久,不幸死亡,岳家繼將次女續配前婚做填房。一般不再舉行婚嫁儀式,隨身衣著即可,俗有“紅衣裳,綠布褲,小姨嫁姐夫”的民諺。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4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