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的外感什麼意思

解夢佬

第08講 太陽病的分類提綱

算命的外感什麼意思

大家好,我們上課。

那麼上節課我們談了太陽病的提綱,談了太陽病分類提綱的太陽中風癥,那麼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我們把它作為整個太陽病的提綱,因為這三個癥狀同時出現,它提示了太陽肌表受邪所表現的臨床特征,它提示了太陽病主要是表癥,所以我們把它作為太陽病的提綱,以后只要見到“太陽病”這三個字,它都應該包括脈浮,頭項強痛和惡寒這三個臨床癥狀。由于人體的體質有不同,也由于感受邪氣的性質有差異,所以對于太陽病來說就可能出現了不同的類型,我們上次課談到了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我們分析了它的每一個癥狀的病機,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太陽中風癥的病因、病機是:風邪襲表,衛強營弱,營衛失和。

我們今天接著講太陽病的分類的第二個征候-太陽傷寒,原文第3條,“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太陽傷寒是寒邪傷表陽的癥候,寒是陰邪,它最容易傷陽氣,所以寒傷陽氣傷的最重,肌表陽氣――太陽的陽氣被傷,溫煦失司,所以惡寒這個癥狀必然最先出現,而且也最重,所以原文所“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強調了惡寒這個癥狀先出現。那麼什麼叫“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就是有的病人,“或”就是“有的”,有的病人找你看病的時候,已經出現了發熱,有的病人找你看病的時候,還沒有出現發熱,這是這麼回事兒?這是因為太陽傷寒的發熱是寒邪閉郁陽氣,陽氣郁積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夠表現為發熱。它不像中風,中風分為陽邪,善行而數變,風邪傷衛陽,很快就引發衛胃陽出現了一種病理性的亢奮,這就象我們洗熱水澡、溫水澡,一洗我們身上就暖和了,你要洗冷水澡時候,常常感緊沖啊,沖完了之后把身上擦了一大遍,過了一會兒才覺得身上暖和,所以太陽傷寒寒邪傷表以后,陽氣郁積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以表現為發熱,因此這個發熱出現的時間有的人就早一些,有的人就晚一些,但是對于太陽傷寒癥來說,遲早是要出現發熱的。如果自始至終這個病就不出現發熱的話,那就不能夠診斷為太陽傷寒,那就要考慮這可能是少陰傷寒。

下面這個癥狀“體痛”,這個體痛在第35條描述的更多,“頭痛,身痛,腰痛,骨節疼痛”,也就是說全身肌肉,全身關節還有包括太陽經脈循行的部位都出現了疼痛的表現,這是太陽傷寒病的一個特征性的癥狀。這主要提示了寒邪傷表,因為寒是主收引的,寒是主疼痛的,那麼寒邪傷表使肌膚的氣血澀滯,不通它就痛,另外使肌膚、骨節的筋脈拘攣,拘攣它也痛,

寒傷肌表使肌膚的氣血澀滯,筋脈拘攣,所有就出現了那麼多疼痛的癥狀。我們說太陽中風癥的特征性癥狀之一是汗出,我們要掌握太陽中風癥汗出的病機,那麼太陽傷寒癥突出的癥狀之一是身體痛,我們要掌握太陽傷寒體痛的病機。

下一個癥狀“嘔逆”。“嘔逆”是胃氣上逆的表現,那麼這個“嘔逆”是不是寒邪傷胃胃氣上逆呢?如果是寒邪傷胃的話,我們在治療太陽傷寒的過程中,應當不應當加溫胃降逆止嘔的藥呢?應當說這不是寒邪傷胃,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我們人是一個有機整體,當體表受邪后,正氣就要抗邪于表,然后它就不能顧護于里,這個時候常常會出現里氣升降失調,從臨床表現來看可以是最輕的(出現)食欲不振,一般得了感冒后,吃飯不像平常那麼有味道,那麼有滋味,吃的少了,這是正氣抗邪于表在里的消化機能低下的一種表現,也有可能出現嘔逆,還有可能出現下利,還有可能出現不大便,這是不同體質的人他的表現不一樣。容易導致胃氣上逆的,它就出現嘔逆,容易導致脾氣不能升清的就可以出現下利,有的人得了表癥后,正氣抗邪于表整個胃腸機能薄弱,胃腸不蠕動,那可能二天、三天、四天得了感冒之后三天、四天不大便,這也是可能的,所有從食欲不振到不大便,從嘔逆到下利,這都可能是在外感病的病程中所導致的里氣升降失調的一種反應,但是它們決不是邪氣已經內入胃腸。

算命的外感什麼意思

有一次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她的三歲的兒子找我看病,這個孩子發燒一個禮拜,高燒不退,是在冬天,給孩子包得很很多,進到診室之后,就把包著(孩子)得布包一打開,唉呦,這孩子放的屁特臭,在冬天我們屋子里窗戶冠得很嚴實,學生在那兒直煽(臭氣),(憑這個)我就是知道這孩子肯定是有停食了,我說你這孩子怎麼回事啊,她說大夫我這孩子感冒了,開始高燒。然后我就想這個孩子感冒了發高燒,一定要增強抵抗力啊,才能使孩子恢復得快啊,我就給他燉元魚湯,燉烏雞湯,沒想到越喝燒越高,吃了好多西藥也不好,您來看看是怎麼回事?高燒不退,舌紅苔黃膩,而且還怕冷包那麼厚,我就給他在病歷上寫“著涼停食”,方子呢,外散表寒,內化食滯,我說就開兩付藥,吃完了大體燒就能退,回去之后果然是這樣,吃了一付藥后燒就退了。

過了三個月后這個媽媽又帶著這個孩子來了,這已經是春天了,她說我們孩子又發燒了,這一次呢幼兒園其他孩子都沒有感冒,就我們孩子感冒,又是發高燒不退,我說這次是怎麼回事啊?她說,大夫,我為什麼來找你啊,上次就是吃了你那兩付藥后,我這孩子不僅發燒退了,(而且)食欲還特別好。你想我用了內化食滯的藥(食欲當然會好轉),感冒好了之后,這孩子的胃腸功能恢復很快,然后他的食欲特別好,他吃的特別多,我就每天給他吃,所以媽媽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吃點,沒想到現在我們幼兒園其他孩子都還沒有感冒,就是那天溫度稍稍降了一點點,我給他穿得少了一點點,結果我們的孩子就高燒不退。我就給他寫病歷,“停食著涼”,方藥呢還是開外散表寒,內化食滯的藥,這個媽媽拿著這個方子就走了。過了一會兒,她怎麼又回來了,還沒有去拿藥呢,她說,大夫啊,我看了您寫的這個病歷和您開的這個方子,三個月前您寫的是“著涼停食”,那(用的)也是這幾個藥,那麼現在呢,您寫的是“停食著涼”,用的也是這幾個藥,您兩次的診斷不一樣,我說怎麼不一樣,(她說)一個“著涼停食”,一個“停食著涼”,可不診斷不一樣,這麼用的藥都是一樣的啊?我說你還適合學醫啊,你怎麼這麼細心。我這個時候就給她講了,我說,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我說第一次你知道你那孩子為什麼感冒了高燒不退呢?感冒了以后,正氣抗邪于表,里氣相對的就不足,消化能力它就低下,這個時候應當飲食清淡,(你不能這樣想)你想要增加抵抗力,你又是燉元魚湯,又是燉烏雞湯,這樣的話,孩子就消化不良,這人體的正氣是顧得著在表抗表邪啊,還是顧得著在里消化飲食啊?所以兩頭顧不著,著涼導致的停食,內外把正氣都牽扯住了,所以這孩子就高燒不退,我說第一次是不是這樣?她說,對,第一次是這樣。我說你第二次呢,孩子食欲好,你應當保證他三分饑、七分飽就可以了,孩子要多少你就給他多少,你先導致他的停食,停食了之后,正氣趨向于體內來消化這些飲食,他的表氣就不足,所以還沒有什麼風吹草動,幼兒園的孩子其他都沒有得感冒,你的孩子最先得。她說,對對對,我覺得給他吃得很好,孩子的體重也長得很快,個子長得也很快,他怎麼倒先感冒了啊。我說先飲食停滯,正氣趨向于體內來消化這些飲食,體表得正氣就不足,所以這叫停食而后著涼。她一聽(覺得)挺有道理,說那我今后大孩子怎麼辦啊?我說,今后你要保證這孩子三分寒,七分暖,三分饑,七分飽,這樣養的孩子就少得病。

所以我們這里得嘔逆,不是風寒邪氣直接侵犯胃腸,而是正氣抗邪于表,不能顧護于里得一種表現,在臨床上可以有這麼四種情況(食欲不振。嘔逆。下利、不大便),都屬于這種病機,因此嘔逆不是太陽傷寒的一個主癥,而是一個副癥或者說一個兼癥。

“脈陰陽俱緊”,這個陽脈指的是寸脈,這個陰脈指的是尺脈。實際上陰陽指的是寸關尺三部脈,它在太陽病的前提下講緊,那就應當是說寸關尺三部脈都浮緊。緊主寒邪盛,因為寒是主收引的,寒傷肌表,使肌膚的氣血澀滯、筋脈拘攣,血管也屬于筋脈之一啊,那麼血管拘攣,緊張度增高,所以脈沒起來就是緊張度很高的,所以緊主寒邪盛,浮主邪在表。以后我們學習了(后面的內容)之后就會知道,在《傷寒論》中出現脈陰陽俱緊的有兩個癥候,一個是太陽病,太陽傷寒,一個是少陰病,少陰傷寒。當寒邪盛傷少陰里陽的時候,也可以出現脈陰陽俱緊,只不過少陰病的脈陰陽俱緊是寸關尺三部脈都沉緊,而太陽病的脈陰陽俱緊是寸關尺三部脈都浮緊。為什麼特別強調寸關尺三部脈都浮緊呢?如果只是寸脈浮緊、關脈浮緊,而尺脈不浮緊的話,比方說尺脈沉,那可能伴有少陰的里陽虛,所以如果要想診斷為單純的、典型的太陽傷寒表實癥的話,一定是寸關尺三部脈都浮緊。

上述的癥候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是個寒邪閉表,衛閉營郁的癥候,衛閉,衛陽被閉郁,它的臨床特征,一個是衛郁以后出現的發熱,一個是衛閉以后表現的無汗,在這一條里沒有提無汗這個癥狀,而在第35條里提到了“無汗而喘”,這叫詳細于后而略于前,在《傷寒論》中經常有這種情況,或者詳于前而略于后,或者詳于后而略于前。所以我們在讀《傷寒論》的時候,常常要前后對比,相互補充,甚至還要從無字句處來探求它的含義,以后我會提到的從無字句處,它文字表面并沒有寫出這個主癥來,但是從它的字里行間,從它的鑒別比較,你可以體會出它的主癥,它在這里并沒有用文字直接寫出來,我們以后會學到桂枝二越婢一湯,它的主癥有心煩,它的原文里并沒有,但是在它在字里行間里,它和少陰病相鑒別,我們就知道它的主癥有心煩,所以這一條雖然沒有提到無汗,但是它有衛陽閉郁的特征,所以他是無汗的,發熱無汗時衛閉,身痛是營郁的表現,所以太陽傷寒的病機是衛閉營郁。當然這個無汗既是衛閉的表現也是營郁的特征,營陰郁滯的特征。

算命的外感什麼意思

我們以上講了太陽病的中風和傷寒兩個主要癥候,那麼從病機分析的角度我麼是從風邪、寒邪的性質來分析它的病機的。但是中醫對病因的認識,中醫有這麼一段名言,說“外邪感人,受本難知”,它沒有發病時候,你不知道感受的什麼邪氣,“因發知受,發則可辨”,西醫對病因的認識,比方說他所說的結合桿菌,他在實驗室里可以找得到,可以培養它,它所說的大腸桿菌、鏈球菌在沒有感染人而發病的時候,它都可以在實驗室里找到,中醫不行,說你拿風邪來給我看看,自然界的風就是風邪嗎?這是正常的氣候,所以人不感受邪氣,或者是人不發病的時候,我們很難判斷他受的是什麼邪氣,這就是“外邪感人,受本難知”,“因發知受,發則可辨”,但事實上人一旦發病出現癥狀之后,他說表現的這組癥狀就不僅僅是致病因素所決定的,最主要的是(由)機體的反應能力、機體的反應狀態來決定的,所以我們所說的風也罷,寒也罷,中風也罷,傷寒也罷,主要是這個人平素體質偏于衛陽不足的他得病就容易多汗,容易得中風。如果這個病人平素體質衛陽偏盛的,相對來說偏盛的,他得了病之后就容易寒邪閉表,就容易得傷寒,體質因素不一樣。有一年,我記得是前年還是大前年得冬天,北京流感流行,流感流行呢,我們東直門醫院根據流感的特征做了協定處方,然后在一樓大廳里排了一排桌子,因為流感病人非常多,我們預先加班加點地把這個協定處方的藥煮好了,病人一來,每個人就給幾袋子煮好的藥,所以我們一個月的利潤大概就超過了半年的利潤,有一天,也就是在那次流感流行的時候,一對年輕夫婦找我看病,發燒大概接近一個星期了,這兩個人也是得的流感,開始吃了兩天西藥不退燒,然后就到我們東直門醫院拿那個協定處方吃了,還是不退燒,找我看病的時候,這個女的快言快語,她說,大夫我是可以報銷的,他是不可以報銷的,你開中藥的話你就開我一個人的名字,把計量加的大大的,然后我們回去呢省事,兩個人的藥一鍋煮,我喝一晚,他喝一碗,我這個時候并沒有理她,我在問這兩個人的具體癥狀,看這兩個人(具體的)脈象,看完了以后,我說,你得的是風熱外感,你的丈夫得的是風寒外感,她說,不對大夫,不瞞你說,我們倆剛結婚二十天,我們同住一間房,同睡一張床,同吃一鍋飯,他怎麼受的是風寒,我怎麼受的是風熱呀?我們有一些年輕的同學也很奇怪,他們倆所處的環境一樣,怎麼會一個風寒外感,一個風熱外感呢?我給這個女的說,我說你呀,平素是個陰虛火旺的體質,做事風風火火,容易心煩急躁,你的丈夫呢是一個性格內向的,比較沉穩沉靜的人,他平素是一個陽虛寒盛的,經常手腳涼涼的,不好說、不好動的這樣一個性格,這樣一個體質,這個女的說,大夫,你會算命,我說我不是會算命,你看你一進來,只是聽你一個人在說話,你丈夫到現在一句話還沒有說呢,是吧,這一看不就看出來了嗎?所以我說你丈夫平素是一個陽虛的體質,所以得了外邪后呢它就容易化寒,因此,他只要一得感冒,就容易全身疼痛,鼻流清涕,容易沒有汗,他丈夫直點頭。我說你呢,一得感冒就容易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咽喉腫痛,她說是,我從小就愛得扁桃腺炎,幾乎每個月都發一次燒。而她的丈夫得的是風寒外感。我說你們倆個體質不一樣,現在的癥狀也不一樣,你看,你是咽喉腫痛,咳嗽吐黃痰,你的丈夫呢是全身疼痛,鼻流清涕,發熱怕冷比你姚嚴重得多,我說你們倆個能吃一樣的藥嗎?她說,這又說來就不能吃一樣的藥了。我說他需要用辛溫解表藥,你需要用辛涼的清解藥,我給你們一人開一副藥,咱們也不要多喝,你們倆個恐怕吃上個一兩次燒就可能退了。我說要是這一付藥退不了燒的化,那麼我明天晚上還有門診,你們找我時候不要掛號。我也是想讓同學看看這個病例,第二天晚上這倆個人高高興興來了,她說,大夫我們這次可不是看病,吃了你的藥一次我們全出了汗,退了燒了。所以我就是說,我們辨風寒,辨風熱并不是根據氣候環境,而是根據這個人的臨床癥狀,而這個人的臨床癥狀實際上包含了他的體質因素,包含了機體對邪氣的反映狀況、反映能力在內,所以中醫的辨正論治,不僅僅是針對外來致病因素,也針對人體內的反應狀況在內,所以它是一種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而不是群體化的治療方案。這兩口子同時用西藥,這就是群體化的治療方案,同時用一樣的中藥這也是群體化的治療方案,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臨床表現不同,通過辨正開出的方子,這就叫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它的療效最好,應當說它是一種優化的選擇,好,第三條我們就姜這麼多。

下面我們看第六條,第六條原文比較長,“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溫熱邪氣和風寒邪氣是不同性質的邪氣,溫熱邪氣最容易傷人陰液,所以溫熱邪氣傷人的開始就出現了陰液不足的口渴,溫熱邪氣是陽邪,陽邪傷表,引發衛陽出現病理性的亢奮,所以發熱最先出現,因此這個發熱和太原中風的發熱病機基本是一樣的,溫熱邪氣傷肌表,人體的陽氣起而抗邪,而導致了衛陽的病理性亢奮,所以發熱這個癥狀最先出現,惡寒這個癥狀是寒邪傷人陽氣,陽氣被傷,溫煦失司的表現,對溫熱邪氣傷人體表的陰液來說,一般不存在陽氣被傷的問題,所以它不惡寒。當然溫熱邪氣常常伴有風邪,溫熱邪氣傷人體表的初起階段,如果夾有風邪的話,也許病人有短暫的、輕度的怕風的感覺,所以這里說,“發熱而渴,不惡寒,為溫病”,現在我們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太陽病的提綱說:“太陽之為病,頭項強痛而惡寒”,而且我們還說以后凡是遇到“太陽病”這三個字,都應當包含有這三個癥狀。可是現在遇到了“太陽病”這三個字,卻是不惡寒,我們怎麼解釋這個問題?應當說《傷寒論》重點討論的司風寒邪氣傷人陽氣的病變,張仲景盡管看到了溫熱邪氣傷人陰液的癥候,比方說“發熱而渴,不惡寒,為溫病”,他看到了這種癥候,但對這種癥候到底傷得是什麼?應當怎樣去進行辨證分析、辨證論治?那個時候限于時代的緣故還沒有能夠認識清楚,所以他暫時用“太陽病“這個名詞來命名。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完全是一個溫邪上受、首先犯肺的手太陰溫病,用太陽病這三個字就是不合適的。因為體表的陽氣是太陽所主,而體表和上焦的陰液是靠肺來輸布,風寒邪氣傷表陽,把它叫太陽病,完全可以理解,溫熱邪氣上受,傷了肌表的陰液,傷了上焦的陰液,我們就不能把它再叫太陽病,而應當把它叫做肺衛的癥候,把它叫做手太陰溫病,這是我們對這段話的解釋,對太陽病這三個字的解釋。

算命的外感什麼意思

下面接著看,“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如果直接從原文來看,我們的講義把風溫看成是溫病誤用辛溫發汗藥以后的變癥,但是《傷寒論》的“傷寒例”里,風溫、溫瘧、瘟疫這些病名都是相互并列的,因此我倒覺得風溫就是一個獨立的病名,它不一定是溫病誤用辛溫發汗以后造成的變癥,因為風溫它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病名,風溫它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病名的話,我們怎麼理解“若發汗已,身灼熱”呢?也就是說高熱、汗出而熱不退的這種癥候,我們就可以把它叫做風溫,如果遇到一個汗后而仍然身灼熱的這種癥候就叫風溫。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這句話,既然風溫是一個獨立的病癥,所以底下才說“風溫為病”,它的臨床表現是什麼呢?“脈陰陽俱浮”,寸、關、尺三部脈都浮數,這個浮是主熱的。主熱的浮脈和主表的浮脈有什麼不同?主表的浮脈它的病機是肌表有邪,正氣抗邪于表,氣血浮盛于外,在里是相對氣血不足的,我們剛才不是說,正氣抗邪于表,必能顧護于里嗎?在里的氣血是相對不足的,所以它的脈象是輕取即得,重按少力,舉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飄木,這是主表的浮脈。那麼主熱的浮脈呢?是熱盛鼓動氣血,氣血雍盛,血管擴張,所以脈輕輕一摸就摸到了,但是重按滑數有力,這是主熱的浮脈。主熱的這種脈象后世不再把它叫浮,但在《傷寒論》里仍然叫浮。這里的“脈陰陽俱浮”是里熱盛,鼓動氣血,氣盛血雍,血管擴張而導致的脈輕取即得的一種表現,它應當“陰陽”(即)寸、關、尺三部脈都浮而滑數,自汗出是里熱逼迫津液外越的表現,里有熱機體就要散熱,散熱常常是以汗出的形式,所以這個“自汗出”就是里熱逼迫津液外越。“身重”是熱邪雍滯氣機,人之所以有輕巧靈活的運動,這仰仗于人體的氣機流暢,所以熱邪盛,雍滯氣機,病人翻身都翻不動,你看我們見到一些高熱的病人,非常疲勞地躺在床上,翻身都翻不動,這就是熱邪雍滯氣機的表現。在《傷寒論》中有多處身重的病機,都是熱邪雍滯氣機,底下“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這是熱擾心神,熱盛身昏的主要表現。溫病在傳變過程中,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實際上這里的“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為后世溫病學家提出“逆傳心包”(規律)的一個依據,這里雖然講的是《傷寒論》,實際上揭示了逆傳心包這種溫病傳變途徑的一個特征癥狀,這樣一個癥狀,你一看脈又滑又數,又有熱盛神昏,你以為是里實熱已成,“若被下者”――如果用瀉下的方法的話,結果出現“小便不利”,這里的“小便不利”是因為誤下以后,下焦陰傷,化源不足。津液不足,化緣不足,當然就小便少,這個小便不利,當然不是指的尿道澀痛,而是指的是尿少。“直視”指的是兩個眼睛呆滯凝滯無神,這是下焦肝腎陰傷的表現,小便不利。小便少是津傷、陰傷,直視是下焦真陰已經耗傷,肝腎陰傷、目睛失養,才出現了兩只眼睛呆滯凝視無神。“失溲”這個“溲”字就是指的小便,“溲”字在什麼情況下指大便呢?前面必須加一個修飾詞,比方說“后溲”可以指大便,“大溲”可以指大便,如果前面不加“后”字,不加這個“大”字,單說這個“溲”字的話,它就是指的小便,所以這里的“失溲”,沒有說失大溲,失后溲,它不能包括大便失禁,它只是指的小便失禁。為什麼有的教材,包括我們的五版教材,要把這個溲說成是大小便,就是覺得怎麼前面有小便不利,后面又有小便失禁,這不是矛盾嗎?他想不通。事實上前面的“小便不利”是指的尿少,后面的“失溲”是指的小便失禁,尿盡管很少,只有一點點,也失禁,小便失禁是熱盛神昏,膀胱失約的緣故,這個病在這個程度還達不到大便失禁的這種癥狀,出現不了大便失禁的這種癥狀,所以這一點我們應當把“小便不利”和“失溲”分清楚,“小便不利”是指的尿少,陰液不足,化源枯竭,(雖然)只有這麼一點點尿,也可能出現尿失禁,熱盛神昏嘛,所以這個“溲”決不是指的大便,我們今天要特別注意,大便失禁常常是臨終的一種表現。

算命的外感什麼意思

“若被火者”,“被火”指的是誤用火療,火療包括哪象療法呢?包括火灸,火針,火熨,火薰,這是傷寒論中涉及到的火療法,火針,古代沒有酒精燈,就拿這個針裹上棉花,棉花蘸上棉油,點燃燒令通赤,再刺到穴位里,漢代的火針從出土文物來看,有點針是很粗的,好像比我們二六自行車輻條細不了多少,你說拿這麼一個針扎人的話,燒令通赤,你說這個人連緊張帶害怕(加上)針刺的這種刺激,他會不會嚇一身汗啊?這一身汗一出,就退了燒了,所以這種火針就具有一種威懾作用,所以張仲景治療詐病怎麼治啊,你比方說家里有什麼人得了重病了,大夫你去看看吧,結果一到家里,病人一聽大夫來了,面壁而臥,不理大夫,張仲景就知道,不用問一定是詐病,如果是真病的話,大夫一來,他肯定要跟大夫說話,(不理大夫)這就是詐病,他摸摸脈就說了,這個病很重,非得用火針扎上幾百處,艾灸燒上幾百處就好了,病人一聽,“我沒病!我沒病!”你看用火針也是治療詐病的一種方法,《傷寒論》原文就要這一條,這是火針。火灸,在漢代的灸,常常指的是瘢痕灸,瘢痕灸就是用艾絨,我不知道在座的會不會做,艾葉里頭有許多纖維素,然后把一大堆艾葉放在木板上搗,搗完以后把艾絨拿過來,把渣滓扔掉,再搗,反復搗上多遍以后,把艾葉中的纖維素完全去掉了,這個艾絨是軟綿綿的,你捏成什麼形狀就是什麼形狀,就可以把它做成小麥粒那麼大,綠豆粒那麼大的小小的艾炷,不要太大,然后把它放在要灸的穴位上,用(點燃的)香輕輕一碰就把它點著了,你會發現著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被灸的人喊疼,一壓就滅了,沒關系,燒不著手的,把灰輕輕的吹掉,然后再放一個小艾炷,再點,他有嚷疼,快燒到皮膚的時候,你再給他一壓就滅了,那麼再放上第三炷,你會驚奇地發現等它燒完了,病人也沒嚷疼,怎麼回事呢?神經末梢已經燒焦了,他只是感到人,他不感到疼了,你再放上一個艾炷,再灸,即使是保健灸,也需要灸上七壯,灸上七壯后,局部恐怕是二度以上,或者三度的燙傷,然后留一個大焦痂,這個時候你讓病人吃生蔥、生蒜、生辣椒,吃羊肉、海鮮,讓他發,使焦痂下有許多滲出物,千萬不要把痂給摳掉,不要讓他洗澡,這樣的話,局部有這樣一個創傷,機體就調動全身的力量來修復這個創傷,那麼機體的免疫能力就提高了,也許就借著這個機會治好了其他許多疾病,這個灸法很有意的,提高免疫機能,大體上這種灸療,可以保證有兩個星期左右的療效,而且有些很疑難的病癥,沒準兒就通過幾次瘢痕灸就可以得到徹底的治愈,比方說一些過敏性的疾病,但是這種灸的方法要留下一個終身的瘢痕,所以不要在面部灸,喜歡穿裙子的女孩子也不要在人家的腿部灸,在不暴露的地方灸,我發現現在暴露的地方越來越多,原來你說灸丹田吧,問題不大,可是在大馬路上,你就看得到把丹田都露出來的人,當然我們現在隔物灸,和其他許多灸法的改進,不要再有這種瘢痕了,但是古代這種瘢痕灸也卻是是一種比較好的治療方法,日本有一個長壽村,那個村的村民,到十八歲以后,每年的立春這一天,都在足三里上做瘢痕灸,他們那個村的平均努力在九十多歲以上,接近100歲,當然這個村的長壽可能和其他許多因素有關,但是用瘢痕灸法,年年都灸一次足三里對提高免疫機能是很有療效的。至于火熏法,從文獻記載來看,有的在地里挖一個大坑,然后放許多木柴,燃燒之后,把大坑周圍的地都烤的很熱,然后鋪上一些植物的葉子,芳香藥物的葉子,再灑上一些水,人躺在上面,上面蓋上被子,這不類似于我們今天的桑拿嗎?還有的拿一個大鍋,(鍋里)放上一些芳香的藥物,燒開了之后,放上結實的木板,然后把人放上去,一定要結實,不要讓他漏到鍋里頭,再蓋上被子。我們今天的發展,桑拿就是火熏方法的進一步發展,這些火療方法對于沉寒痼冷的疾病,在治療上是有療效的,但是對一個溫熱病來說,那就等于火上加油,以火治火。

“微發黃色”,輕的就會出現發黃,這個發黃的病機是熱傷營血,營氣不布,我們正常的人,面色紅潤,而不是那種蒼黃,不是那種萎黃,這是我們的營血能夠輸布的一種表現。火熱內傷營血以后,正常的營氣不能輸布就導致了發黃,所以近來有些人說,這種發黃是溶血性的黃疸,是毒熱破壞了紅血球之后,造成了血紅蛋白釋放入血液中的一種溶血性黃疸,這個只供大家參考,但是我們說這是熱傷營血,營氣不布所造成的發黃。

算命的外感什麼意思

“劇則如驚癇,時瘛瘲”,“瘲”是肢體的伸展,“瘛”是肢體的收引,瘛瘲就是肢體一收一伸,這不就是抽搐嗎?這是熱盛動風的表現,熱盛動風出現了抽搐,就像驚證和癇證一樣,小兒抽搐的病就驚證,成年人的抽搐的病叫癇證,抽風的病,小兒曰驚,成人曰癇,就是癲癇,所以嚴重的就出現了熱盛動風,出現了一陣一陣的抽搐,就像兒童的驚風證,成年人的癲癇病一樣,這體現了溫熱邪氣傷人容易發黃,容易動風的特征。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我把““若火熏之”斷到下一句,如果再用火熏的方法,“一逆”,逆者,錯也,誤也,逆字在這里當錯字,當誤字講,如果一次錯誤,兩次錯誤病人還可以多活幾天,“再逆”,一而再,再而三的去進行錯誤的治療,“促命期”,你只能縮短病人的生命,也就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錯誤的治療,拿就能促進病人的死亡。這一條,再風溫病的一系列錯誤治療的基礎上,出現了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的問題,出現了溫熱邪氣容易下傷肝腎之陰的問題,出現了溫熱病容易發黃的問題,容易動風的問題,因此為后世溫病學家來研究探討溫病學的發病規律,溫病的傳變規律的時候,給予了很對的啟示,所以這第六條就把溫熱病的一些特征都給描述出來了,我們學傷寒,第六條并不重要,但是學溫病,第六條倒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研究生入學考試,溫病專業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常常把《傷寒論》作為它的基礎課。我們出題時常常出《傷寒論》中的和溫病學有關的題目,像第六條這個題在溫病學研究生入學的專業基礎題中就常常出現。

上述我們講了太陽病的分類,有太陽中風,太陽傷寒,有太陽溫病。有風溫,我們現在不把它叫太陽溫病,就把它叫溫病和風溫。這是四個證候,這四個證候又有一個共同特征,都是以發熱為主要特征的,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的這是太陽中風;惡寒為主,惡寒、發熱、無汗、神疼痛的這是太陽傷寒;發熱而渴不惡寒的這是太陽溫病;高熱、汗出而熱不退者,這是風溫。這四個證候都是外感病的初起階段,前兩個屬于風寒外感,后兩個屬于溫熱外感。張仲景把廣義傷寒的風寒和溫熱這兩大類(病證)的臨床表現分得清清楚楚,我們把它看成是太陽病的分類提綱。我們這堂課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再見!

算命的外感什麼意思

1、黃帝內經經典段落及名句

2、中醫病因病機病癥名句集錦

3、中醫經典名句整理

4、中醫經典——郝萬山講傷寒論70講視頻大全

5、中醫經典——傷寒論原文整理(必背條文)

6、中醫經典——傷寒病六經辨證方法

7、中醫經典——傷寒論108條背誦條文

8、中醫經典——辨經絡病證方法

9、《傷寒論》圖解大全

10、中醫經典——湯液經法—十二神方

11、中醫經典——十大名方彩圖速記

12、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背誦部分節選

13、中醫經典——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01講 書作者簡介

14、中醫經典——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02講 成書背景和流傳

注意:中藥處方需在執業醫師下使用。

本頭條發布的版權屬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存在不當,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協商。

了解更多中醫經典健康資訊,

敬請關注本人的頭條號——老中醫周攻謀(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

與醫生成朋友,多個健康顧問,健康一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