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易經里面否的解釋是什麼意思

解夢佬

否(卦十二)乾上坤下

【原文】《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今注】否,卦名,有阻隔閉塞之義。此卦卦名與卦辭相連,意謂被閉塞的不是那些應該受到閉塞的人。貞,占。

【今譯】否:隔閉阻塞的不是那些應該阻隔的人,不利君子占,此占失去的大,得到的小。

(《否卦》象征閉塞:一個卦閉的社會,人們之間的來往是不通暢的,天下沒有便利之處,君子必須堅守正道;這時強大者離去,弱小者到來。)

(做壞事的是小人,這是對君子不利的征兆,由大利轉為小利。)

【周易正義】

12坤下乾上。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疏]正義曰:“否之匪人”者,言否閉之世,非是人道交通之時,故云“匪人”。“不利君子貞”者,由小人道長,君子道消,故不利君子為正也。陽氣往而陰氣來,故云“大往小來”。陽主生息,故稱“大”;陰主消耗,故稱“小”。

【集解】虞翻曰:陰消乾,又反泰也。謂三。比坤滅乾,以臣弒其君子弒其父,故曰“匪人”。陰來滅陽,君子道消,故“不利君子貞”。陰信陽詘,故“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與比三同義也。

【朱熹注】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否,閉塞也,七月之卦也。正與《泰》反,故曰匪人,謂非人道也。其占不利于君子之正道。蓋乾往居外,坤來居內,又自《漸》卦而來,則九往居四,六來居三也。或疑「之匪人」三字衍文,由《比》六三而誤也。《傳》不特解,其義亦可見。

【原文】《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今注】此釋《否》卦卦名卦辭之義。《否》卦下坤上乾,其卦辭與《泰》卦相反。故《彖》之釋亦相反,它反映《彖》作者天地陰陽閉塞不交的思想。

【今譯】《彖傳》說:“閉塞阻隔的不是其人,此占不利君子,大陽往小陰來”。則是天地之氣不能互相交感而萬物阻隔不能生成,君民上下不相交感而天下沒有邦國。內卦陰柔,而外卦陽剛;內卦柔順,而外卦剛健;內卦為小人,而外卦為君子。小人之道盛長,君子之道消退。

【周易正義】《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疏]正義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者,與泰卦反也。《泰卦》云“上下交而其志同”,此應云“上下不交則其志不同”也。非但其志不同,上下乖隔,則邦國滅亡,故變云“天下無邦”也。“內柔而外剛”者,欲取否塞之義,故內至柔弱,外御剛彊,所以否閉。若欲取“通泰”之義,則云“內健”“外順”。各隨義為文,故此云“剛柔”,不云:“健順”。

【子夏注】天地之道,各守其所,上下不相通志,而非人道之治。陰在內而陽失時,內其柔邪而外其剛直,小人爭內而君子踈逺也。時否閉矣。無復人之道也。小人道長,不利君子正,為小人疾也。是以大善之事往,而小惡之事來也。

【集解】《彖》曰:否匪人,不利君子貞。○崔覲曰:否,不通也。于不通之時,小人道長,故云“匪人”。君子道消,故“不利君子貞”也。

大往小來,○蜀才曰:此本乾卦。大往,陽往而消。小來,陰來而息也。

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何妥曰:此明天道否也。

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何妥曰:此明人事否也。泰中言志同,否中云無邦者,言人志不同,必致離散,而亂邦國。崔覲曰:君臣乖阻,取亂之道,故言“無邦”。

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崔覲曰:陰、柔,謂坤。陽、剛,謂乾也。

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崔覲曰:君子在野,小人在位之義也。

【朱熹注】《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原文】《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今注】此釋《否》卦卦爻之象。天地不交:《否》下坤上乾,乾為天在上,坤為地在下,天地陰陽不交。○儉。節儉。辟,避。祿:祿位。○志在君:其義與《象》釋《泰》初九相似。《否》初與二、三為陰類,皆應外卦陽爻。初之志在于順應四之君,陽為君。

【今譯】《象傳》說:天地不交合,《否》卦之象。君子效此當以節儉之德避難,此時不可得榮譽和祿位。

(《否卦》的卦象為,下坤地上乾天,為天在地上之表象。天在極高之處,地在極低之處,天地陰陽之間因而不能互相交合,所以時世閉塞不通,這時候君子必須堅持勤儉節約的美德,以避開危險與災難不能謀取高官及豐厚的俸祿,去追求榮華富貴。)

【周易正義】《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疏]正義曰:“君子以儉德辟難”者,言君子於此否塞之時,以節儉為德,辟其危難,不可榮華其身,以居祿位。此若據諸侯公卿言之,辟其群小之難,不可重受官賞;若據王者言之,謂節儉為德,辟其陰陽已運之難,不可重自榮華而驕逸也。

【子夏注】上下隔塞,其志不通,其道不行也。則動而見疑矣。故晦道薄德,懼時之用,以避其患也。

【集解】《象》曰:天地不交,否。○宋衷曰:天地不交,猶君臣不接。天氣上升,而不下降;地氣沉下,又不上升。二氣特隔,故云“否”也。

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虞翻曰:君子謂乾,坤為營,乾為祿,難謂坤為弒君故以“儉德辟難”。巽為入伏,乾為遠,艮為山,體遁象,謂辟難遠遁入山,故“不可營以祿”。營,或作榮。儉,或作險。○孔潁達曰:言君子于此否時,以節儉為德,辟其危難,不可榮華其身,以居祿位。若據諸侯公卿而言,是辟時群小之難,不可重受官爵也。若據王者言之,謂節儉為德,辟陰陽厄運之難,不可自重榮貴而驕逸也。

【朱熹注】《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收斂其德,不形于外,以避小人之難。人不得以祿位榮之。

【原文】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今譯】初六:拔茅草,牽連其類,占之則吉,亨通順利。

(拔起一把茅草,只見它們的根連在一起,物以類聚,找它們時要以其種類來識別;結果是吉祥的,亨通。)

《象傳》說:“拔茅草守正則吉”,其志在報效君主。

(“拔起茅草,其根相連,結果吉祥”,說明忠心耿耿,有為君主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

【周易正義】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注]居否之初,處順之始,為類之首者也。順非健也,何可以征?居否之時,動則入邪,三陰同道,皆不可進。故“茅茹”以類,貞而不諂,則“吉亨”。

[疏]正義曰:“拔茅茹”者,以居否之初,處順之始,未可以動,動則入邪,不敢前進。三陰皆然,猶若拔茅牽連其根相茹也。己若不進,馀皆從之,故云“拔茅茹”也。“以其匯”者,以其同類,共皆如此。“貞吉亨”者,守正而居志在於君,乃得吉而亨通。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注]志在於君,故不茍進。

[疏]正義曰:“志在君”者,釋“拔茅貞吉”之義。所以居而守正者,以其志意在君,不敢懷諂茍進,故得“吉亨”也。此假外物以明人事。

【子夏注】易也者,圣人所以體其時,而利其行也。天地不交,君子不榮以祿。夫吉兇生乎動,動其始,則其終不能禁矣。處否初位,而愼其動,得君乃行。故牽類而守正,終其吉亨也。

【集解】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荀爽曰:拔茅茹,取其相連,匯者,類也。合體同包,調坤三爻同類相連,欲在下也。貞者,正也。謂正居其所則“吉”也。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九家易》曰:陰志在下,欲承君也。案:初六,巽爻。巽為草木,陽爻為木,陰爻為草。初六陰爻,草茅之象也。

【朱熹注】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三陰在下,當否之時,小人連類而進之象,而初之惡則未形也,故戒其貞則吉而亨。蓋能如是,則變而為君子矣。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小人而變為君子,則能以愛君為念,而不計其私矣。

【原文】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今注】包承:取其承色順意。(“包”包容。“承”奉承,阿諛奉承之義。)否,不。不亂群:六二所處之群不亂。群:指下三陰。

【今譯】六二:取其承色順意,小人吉,大人不順利。

(阿諛奉承有權勢的人,小人因此獲得吉祥;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否定了阿諛奉承,則是吉利的。)

《象傳》說:“大人不順利”,小人之群不亂。

(“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否定了阿諛奉承,則是吉利的”,因為德高望重的大人物是不能與小人為伍的。)

【周易正義】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注]居“否”之世,而得其位,用其至順,包承於上,小人路通,內柔外剛,大人“否”之,其道乃“亨”。

[疏]正義曰:“包承”者,居“否”之世而得其位,用其志順,包承於上。“小人吉”者,否閉之時,小人路通,故於小人為吉也。“大人否亨”者,若大人用此“包承”之德,能否閉小人之“吉”,其道乃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疏]正義曰:此釋所以大人“否亨”之意,良由否閉小人,防之以得其道,小人雖盛,不敢亂群,故言“不亂群”也。

【子夏注】柔履順中,承其上,小人得一時之中,故獲一時之吉。君子得其大中也,當其否也。不能包承于上,亦不能非小人,必避世異俗,安卑保命而已,故雖否而終通也。

【集解】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荀爽曰:二與四同功,為四所包,故曰“包承”也。小人,二也。謂一爻獨居,間象相承,得系于陽,故“吉”也。大人,謂五。乾坤分體,天地否隔,故曰“大人否”也。二五相應,否義得通,故曰“否,亨”矣。

《象》曰:大人否享,不亂群也。○虞翻曰:否,不也”物三稱群,謂坤三陰亂弒君,大人不從,故“不亂群”也。

【朱熹注】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陰柔而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順乎君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故占者小人如是則吉,大人則當安守其否而后道亨。蓋不可以彼包承于我,而自失其守也。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言不亂于小人之群。

【原文】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今注】羞,進獻。位不當:六三以陰居陽位。有命:有所受命。

【今譯】六三:取其進獻之物。

(由于受縱容而胡作非為,終于召致羞辱。)

《象傳》說:“取其進獻之物”,位不正當。

(“由于受縱容而胡作非為,終于召致羞辱”,說明此時處的位置不正。)

【周易正義】六三:包羞。

[注]俱用小道以承其上,而但不當,所以“包羞”也。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疏]正義曰:“包羞”者,言群陰俱用小人之道包承於上,以失位不當,所包承之事,唯羞辱己。

【子夏注】位陽也,而陰處之。包承,柔佞之過也。是以羞辱及矣。

【集解】荀爽曰:卦性為否,其義否隔。今以不正,與陽相承,為四所包,違義失正,而可羞者,以“位不當”故也。

【朱熹注】六三,包羞。○以陰居陽而不中正,小人志于傷善而未能也,故為包羞之象。然以其未發,故無兇咎之戒。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原文】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今注】有命,有賜命。疇chou,眾,離,附。祉,福。志行:九四陽剛近五而有所受命。故“志行。”

【今譯】九四:君有賜命而無咎。眾人依附同得福祿。

(奉行天命,替天行道,開通閉塞,沒有災禍,大家互相依附都可以獲得福分。)

《象傳》說:“有天命而無咎”,其志行施。

(“奉行天命,替天行道,開通閉塞沒有災禍”,說明要實現濟困扶危替天行道的志向。)

【周易正義】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注]夫處“否”而不可以有命者,以所應者小人也。有命於小人,則消君子之道者也。今初志在君,處乎窮下,故可以有命無咎而疇麗福也。疇謂初也。

[疏]正義曰:“有命無咎”者,九四處否之時,其陰爻皆是小人。若有命於小人,則君子道消也。今初六志在於君,守正不進,處于窮下。今九四有命命之,故“無咎”。“疇離祉”者,疇謂疇匹,謂初六也。離,麗也。麗謂附著也。言九四命初,身既無咎,初既被命,附依祉福,言初六得福也。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疏]正義曰:釋“有命無咎”之義,所以九四有命,得無咎者,由初六志意得行,守正而應於上,故九四之命得無咎。

【子夏注】上近至尊,下據其民,咎以專也。五之休否,有命任已,卑以奉上,正以率下,其志得行,亦又何咎。誰麗其福乎。乃巳之致也。

【集解】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九家易》曰:巽為命。謂受五之命,以據三陰,故“無咎”。無命而據,則有咎也。疇者,類也。謂四應初據三,與二同功,故陰類皆離祉也。離,附。祉,福也。陰皆附之,故曰有福。謂下三陰離,受五四之福也。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荀爽曰:謂志行于群陰也。

【朱熹注】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否過中矣,將濟之時也。九四,以陽居陰,不極其剛,故其占為有命無咎,而疇類三陽,皆獲其福也。命,謂天命。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原文】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易經里面否的解釋是什麼意思

【今注】休,休止、為美。苞,植。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孔穎達疏:“若能其亡其亡,以自戒慎,則有繫于苞桑之固,無傾危也。”指帝王能經常思危而不自安,國家就能鞏固。李賢注:“言圣人居天位,不可以安,常自危懼,乃是系於苞桑也。”○位正當:九五居中得正。

【今譯】九五:閉塞已經休止,大人吉利。將要亡呵,將要在亡呵,幸虧植桑而未亡。

(時世閉塞不通的局面將要停止,德高勢隆的大人物可以獲得吉祥;居安思危,常常以“不久將要滅亡,不久將要滅亡”,這樣的警句來提醒自己,才能像系結在一大片叢生的桑樹上那樣牢固,安然無事。)

(不要干壞事,王公貴族知道就好。多麼危險啊,國家命運就像系在苞草和桑枝上一樣。)

《象傳》說:“大人”之“吉”,(九五)居位正當。

(“德高勢隆的大人物可以獲得吉祥”,說明此時處于居中位置,合適得當。)

【周易正義】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注]居尊得位,能休否道者也。施否於小人,否之休也。唯大人而后能然,故曰“大人吉”也。處君子道消之時,已居尊位,何可以安?故心存將危,乃得固也。

[疏]“九五休否”至“系于苞桑”。○正義曰:“休否”者,休,美也。謂能行休美之事於否塞之時,能施此否閉之道,遏絕小人,則是“否”之休美者也,故云“休否”。“大人吉”者,唯大人乃能如此而得吉也,若其凡人,則不能。“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者,在道消之世,居於尊位而遏小人,必近危難,須恒自戒慎其意,常懼其危亡,言丁寧戒慎如此也。“系于苞桑”者,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則牢固也。若能“其亡其亡”,以自戒慎,則有“系于苞桑”之固,無傾危也。○注“心存將危”。○正義曰:“心存將危”,解“其亡其亡”之義。身雖安靜,心意常存將有危難,但念“其亡其亡”,乃得固者,即“系于苞桑”也。必云“苞桑”者;取會韻之義。又桑之為物,其根眾也。眾,則牢固之義。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疏]正義曰:釋“大人吉”之義,言九五居尊得位,正所以當遏絕小人得其吉。

【子夏注】大人者知存亡之道也。羣小并進雖可全正,雖得尊位憂其危亡。順而從之,不敢以力,息于否之時也。其道乃固矣。正當其位,物猶不陵,故保其吉,而終遇也。

【集解】九五:休否,大人吉。○《九家易》曰:否者消卦,陰欲消陽。故五處和居正,以否絕之。乾坤異體,升降殊隔,卑不犯尊,故“大人吉”也。

其亡其亡,○荀爽曰:陰欲消陽,由四及五,故曰“其亡其亡”。謂坤性順從,不能消乾使亡。

系于包桑。○荀爽曰:包者,乾坤相包也。桑者,上玄下黃,以象乾坤也。乾職在上,坤體在下,雖欲消乾,系其本體,不能亡也。京房曰:桑有衣食人之功,圣人亦有天覆地載之德,故以喻。陸績曰:包,本也。言其堅固不亡,如以巽繩系也。○案:其亡其亡,近死之嗟也。其與幾同。幾者,近也。九五居否之時,下包六二。二互坤艮,艮山坤地,地上即田也。五互巽木,田上有木,莫過于桑。如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言五二包系,根深蒂固,若山之堅,如地之厚者也。雖遭危亂,物莫能害矣。鄭玄曰:猶紂囚文王于羑里之獄,四臣獻珍異之物,而終免于難,系于包桑之謂。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崔覲曰:得位居中也。

【朱熹注】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陽剛中正以居尊位,能休時之否,大人之事也。故此爻之占,大人遇之則吉。然又當戒懼如《系辭傳》所云也。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原文】上九,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今注】傾,傾倒。否終則傾:上九為《否》之終,否道將盡,故曰傾。

【今譯】上九:閉塞已經傾覆。先閉塞,后喜悅。

(時世閉塞不通的局面將要改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起初閉塞不通,后來順暢通達,大家歡喜高興。)

(干壞事要倒霉。先碰上惡運,最后還是可以交好運。)

《象傳》說:《否》至終其道傾覆,有什麼可長久的呢!

(閉塞到了極點必然要發生傾覆,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一種局面不會長久持續不發生變化的!)

【周易正義】上九:傾否,先否后喜。

[注]先傾后通,故“后喜”也。始以傾為“否”,后得通乃喜。

[疏]正義曰:處否之極,否道已終,此上九能傾毀其否,故曰“傾否”也。“先否后喜”者,否道未傾之時,是“先否”之道;否道巳傾之后,其事得通,故曰“后有喜”也。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易經里面否的解釋是什麼意思

[疏]正義曰:釋“傾否”之義。否道巳終,通道將至。故“否”之終極,則傾損其否,何得長久?故云“何可長也”。

【子夏注】否之終否,其傾矣。極終則變,何可以久。君子當其極,故先否也。困極以道通也。故后喜也。

【集解】上九:傾否,先否后喜。○侯果曰:傾為覆也。否窮則傾矣。傾猶否,故“先否”也。傾畢則通,故“后喜”也。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虞翻曰:否終必傾,盈不可久,故“先否”。下反于初,成益,體震,民說無疆,故“后喜”。以陰剝陽,故不可久也。

【朱熹注】上九,傾否。先否后喜。○以陽剛居否極,能傾時之否者也。其占為先否后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1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