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農歷2020年八月初八生辰八字

解夢佬
農歷2020年八月初八生辰八字農歷2020年八月初八生辰八字農歷2020年八月初八生辰八字農歷2020年八月初八生辰八字農歷2020年八月初八生辰八字農歷2020年八月初八生辰八字農歷2020年八月初八生辰八字

一年即將結束,你是否在心中盤問,自己有什麼收獲?

我們為此回訪了2021年發生在深圳的、出現在新聞中的主角,和他們聊聊過去一年的體會,以及對2022年的期望。

他們是出生時體重不到一斤的超早產兒,他們是心臟驟停被好心人救回一命的80后,他們是身患癌癥剃光頭發的年輕媽媽,他們是帶領團隊研發出新冠特效藥的專家,他們是抗疫一線核酸檢測實驗室成員,他們是與家人分隔兩地的香港籍醫生……

不管他們的身份是什麼,健康、平安的活著,或者說讓更多人能夠健康、平安活著,是他們心中最大的心愿。

和他們對話,是在提醒我們每一個為了生活奔波的人,不要忘了柴米油鹽帶來的溫暖,要珍惜、感恩自己所擁有的。這一年無論經歷了什麼,你很健康,那就是最好的一年。

1

新聞人物:李秀萍

單手擰管2000余次沖上熱搜

核酸檢測小能手期待早日摘下口罩

對于李秀萍來說,2021年影響最大的事情是真正參與到了新冠疫情的抗疫當中。作為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深圳市坪山區中醫院)核酸檢測實驗室成員之一,同事們稱她為“加樣小能手”。

為了加快檢測速度,李秀萍練就了單手擰管的本領,提取一個試管樣本,需要擰開1次,擰緊1次。她最高紀錄單一個班上單手擰管2000余次。此事被媒體報道后,李秀萍沖上了熱搜,成為“網紅”女孩。

“為了參與核酸檢測,從沒有上過夜班的我,連續半個月每天都上夜班。”李秀萍說,本來以為自己會承受不住,但是當疫情來臨的時候,反而跟打雞血一樣去做。令李秀萍沒想到的是,這件事情被報道后,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

參與抗疫,給李秀萍帶來了改變,“從遠距離的看所有的醫務人員、街道基層工作人員等為了疫情而奮斗,到參與其中,發現了個中的不易,為了抗擊新冠疫情,有太多背后的人在不斷的努力,更加有使命感。”李秀萍說。

“所有的基層工作人員在不斷的排查隱患因素,醫務人員在竭盡所能努力工作,而當疫情退散,日常生活也是有清潔工人保證我們有舒適整潔的環境,有警察、軍人保衛我們有安定的生活、有許許多多的人在為了我們的歲月靜好在不斷努力著。”李秀萍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在負重前行。”

期許

對于即將到來的2022年,李秀萍的心愿是,疫情退散,可以摘下口罩生活。

2

新聞人物:大力寶寶

跟上足月寶寶生長步伐,全國罕見“超早產兒”4個月啦

2021年8月20日,對于大力寶寶一家來說,是一個永遠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在媽媽肚子里僅待了22周+5天,出生時體重僅498克的寶寶——大力,終于出院了。

2021年5月1日,大力提前出生,是當時已報道全國同胎齡中體重最小的寶寶之一。作為超早產兒,大力寶寶的身體只有成人的巴掌大小,小腿比筷子粗不了多少。孩子全身皮膚呈透明膠凍狀,眉毛眼睛都還分辨不清,呼吸心跳微弱,全身松軟。“此前市婦幼沒有22周早產兒的案例,我們也做好了心理準備,但還是希望孩子能勇敢地堅持下去。”大力爸爸當時接收采訪時對記者說道。

據統計,國內超未成熟兒平均存活率僅有50%-60%。28周或出生體重1公斤以下的超早產兒救治本身就是一個難題,而22周超早產兒救治更是難中之難。到了這麼小胎齡的早產兒,胎齡每提前一天,對醫生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由于孩子全身器官發育極不成熟,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救治難度極大,成活率低,預后不良機會也很大。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保健院院長姚吉龍表示,醫院追求的,不僅是將孩子搶救存活,更希望幫助孩子活得有質量。

12月17日,大力寶寶已經出院馬上滿4個月,大力媽媽告訴南都記者,大力寶寶現在發育得挺好的,按照醫院的要求,積極去做檢查,到這個月底,大力寶寶糾正年齡4個月,體重也有13斤多。“每次去檢查,醫生反饋都很好,都有表揚他。”大力媽媽說,剛開始有很多擔心,照顧超早產兒寶寶,感覺是一步步在過關,現在大力寶寶已會抬頭,會追視追聽,真的挺不容易。

“我們希望寶寶健康快樂成長,不需要他太突出,正常去發育成長就好。即使他真的有些跟不上,我們也心滿意足了,就給他時間,按照他自己的情況去成長去發育就好。”大力媽媽說,為了大力寶寶更好的成長,回家三個月才給寶寶完全脫氧,這給照顧寶寶帶來了難度,但家人給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順利度過了最難的部分。

期許

回顧2021年,大力媽媽覺得,“又驚又喜,只要平安度過就好,不往回看,往前看,2022年,希望寶寶健康成長,少生病。”

3

新聞人物:樊敬文

香港籍醫生習慣深圳生活,通關后也不每天兩地跑了

早上7點過關,來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工作,傍晚6點多離開深圳返回香港的家。這是新冠疫情前,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助理院長、國際醫療中心主任樊敬文顧問醫生每天的生活。

新冠疫情發生后,這樣的節奏停止了,樊敬文說,不再每天兩地奔波后,留在深圳的時間更多,對深圳更熟悉,也更喜歡了。以前總是把隨身物品深港兩地帶來帶去,現在只需要帶部手機,在深圳什麼地方都能去。

從2012年加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樊敬文已經在深圳工作了9年,這9年,他學會了普通話,適應了深圳的工作。今年,他成為深圳市首批37位獲得“主任醫師”職稱的港籍醫生。“獲得正高級職稱證書后,港籍醫生在醫療科研、服務、管理方面會更方便。”樊敬文說,由于沒有相對應的職稱認定,以前港籍醫生在內地申請課題比較困難,現在有了正高級職稱,不僅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也能夠讓醫生們在手術授權、醫生培訓等方面更加規范化。

疫情的發生,讓他感覺到內地的強大。“國外疫情控制不是太理想,但在深圳可以正常過生活,受疫情的影響最小。”樊敬文說,疫情也改變了港人的就醫觀,以往要去香港復診的,現在都在港大深圳醫院復診,一些明星、重要人士,也選擇港大深圳醫院的國際醫療中心的服務。

“希望盡快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并不是說,回到每天回香港的日子。”樊敬文說,即使恢復了通關,他也不會像以前一樣,每天往返香港、深圳了,因為他已經完全適應了深圳。

期許

對于即將到來的2022年,樊敬文希望能花更多的時間在深圳工作,邀請更多對深圳感興趣的香港同行來深圳行醫,發揮深港合作的功能。

4

新聞人物:張政

帶領團隊攻關新冠治療性抗體研發 參與研發特效藥獲批上市

2021年12月8日,國產首款新冠特效藥獲批準上市,藥品研發的背后有深圳團隊。

時間回到2020年1月11號。這天,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了一對有武漢旅居史的夫婦,拉開了深圳市抗擊新冠疫情的序幕。“去年1月20日左右,醫院提出,研究和臨床兩手都要抓,研究這塊,由我來主導,可以說是臨危受命。”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研究所所長張政說。

時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第一時間布局科研,要求科研團隊加快研究,張政帶領團隊,很快依托本院P3實驗室分離出了毒株,為后續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后,張政團隊利用前期建立的單細胞分離和抗體研發平臺,成功從8位新冠康復患者B細胞中分離出206株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及序列,其中的幾十株展示了對新冠病毒超高的中和活性。尤其是在2020年1月29日和2月3日分別篩選出了2株最優秀的抗體株。

“抗體研發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對于新突發的傳染病,要有一個明確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抗體有天然優勢。”張政介紹,根據既往的研究,抗體安全性比較好,在篩選出抗體株后,要想辦法研發出藥物,為世界抗疫,增加中國力量。

于是,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始了與清華大學張林琦教授團隊和騰盛博藥進行合作,經過多重技術鑒定、評估、優化和修飾,成為BRII-196和BRII-198。

BRII-196/BRII-198是中國第一個全自主研發、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冠治療藥物。在國內開展了Ⅰ期臨床試驗后,國內疫情階段性平息,Ⅱ期及Ⅲ期臨床試驗轉移到了國外進行。

張政介紹,2021年5月,深圳發生阿爾法毒株疫情。當時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16名患者,病毒載量高、病情發展快。獲國家批準后,醫院黨委和新冠專家組經過充分論證,決定啟動BRII-196/BRII-198臨床II期試驗,率先對部分患者使用抗體雞尾酒治療。用藥后受試者的病毒載量急劇下降、淋巴細胞成倍增長,病情迅速被控制。在之后的“德爾塔毒株6·14”疫情中,BRII-196/BRII-198也展示了優秀的抗病毒效果。

國內首個自主知識產權新冠特效藥獲批上市,為世界抗疫又添了一項中國方案。張政介紹,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其對奧密克戎變異株仍保持中和活性。

參與研發的新冠特效藥獲批上市,這是張政2021年最重要的工作。張政說,通過研發抗體,讓團隊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科研技能知識到了拓展,也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和信心。

新冠病毒的變異還在發生,張政說,“新冠病毒之所以造成群眾恐慌,是因為這個疾病剛開始帶來的死亡,如果這個病毒不會造成死亡,那麼大家的恐懼就會減少。新冠特效藥的研發,就是降低死亡率和重癥化,減輕醫療資源的消耗。”

期許

2022年,張政要帶領團隊,持續關注病毒的發展,同時也在準備第二代、第三代抗體。“要有備選,不能被病毒牽著走,要走在病毒前面。”

5

新聞人物:崔女士

突發心臟驟停“鬼門關”走一圈后,她更加珍惜生活了

事情的開始,是在2021年9月24日下午四點多。深圳網球中心羽毛球館訓練場上,34歲的崔女士突感不適,稍作停頓后,突然暈倒倒地,不省人事。

在旁邊訓練場的游泳跳水館教練王楊見狀,一分鐘內到達崔女士身邊,經初步判斷她無呼吸、無心跳、無意識后,一邊叫人去取AED,一邊開始胸外按壓。

3分鐘后,館內工作人員從羽毛球場入口右側中間立柱取來AED。王楊教練打開AED,AED分析后建議除顫,立即給予200J電擊除顫一次,繼續心肺復蘇2分鐘后,AED分析后再次提示除顫,王楊教練立即再次給予200J電擊除顫一次,繼續心肺復蘇直至120急救醫護人員到達現場。

出診的深圳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人員,接手心肺復蘇一分鐘左右,心電監護心電圖示室上性心動過速,停止心肺復蘇。正壓通氣10分鐘后,崔女士的呼吸、血壓、神志慢慢恢復正常。

當天17時10分,急救人員將她送達深圳市二醫院急診科時,崔女士生命體征平穩,已能與醫生對話。

這是深圳市民崔女士2021年經歷的生死瞬間。“每個人都期待自己的日子平安順遂,我也不例外。9月24日這天之前我的生活是平淡而幸福的,這天之后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生活的顏色突然就變成了黑白。”崔女士說,一場羽毛球比賽讓她倒下,但慶幸自己被熱心人士救回,事后崔女士和家人在精神中掙扎、不停的自愈中度過。

在這個過程中,崔女士認識了很多人和組織。“他們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有救助我的那兩位英雄,有專業和情懷并存的醫生們,還有一直關心關注我的深圳市急救中心領導和相關人員。”崔女士說,“我的重生是社會給的,我們也愿意回饋于社會,我愛人毫不猶豫的參加了急救培訓,并獲得了初級救護員證,我們呼吁和支持小區安裝AED設施,讓更多身邊的人了解急救等等,力量雖小但能量強大。”

這次重生,讓崔女士反思自己,過去34年忽略掉了什麼,應該珍惜什麼。“比起原來的自己,現在的我心更寬了,生活更慢了,更容易理解別人了,更佛系了,相信一切遇見都是最好的安排。”崔女士說。

崔女士稱自己為被AED救回的1/37,“如果對于我來說2021年是艱難的一年,那我更愿意說2021年是我最幸運的一年。”崔女士說,新的2022年即將開始,她希望這份幸運可以傳遞給更多的人,希望經營好自己的小家,也同樣希望,身處的這個城市越來越好,國家越來越強大,到處是溫暖。

期許

“如果對于我來說2021年是艱難的一年,那我更愿意說2021年是我最幸運的一年。希望這份幸運可以傳遞給更多的人。”

6

新聞人物:尹衛民

《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落地,從業者迎來強監管

今年8月27日,《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發布以后,南都新醫美觀察課題組就醫美行業在廣告宣傳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專題研究,發現在廣告宣傳上,普遍存在含有“容貌焦慮”傾向的宣傳語,通過真人案例展示醫療效果等情況。

如今,《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正式落地已有一段時間。新規之下,行業是否出現了新的氣象?2022年,醫美行業又將走向何方?

深圳市福田區社會醫療機構行業協會副會長、醫美分會會長尹衛民介紹,新規之下,行業面臨著不小的壓力與挑戰,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整體焦慮。重壓之下,醫美機構的每一步走得更加謹小慎微,從業者的態度變得更為自律。

“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如今的從業者將工作重心放在了維護原有客戶上。”尹衛民說,“原來‘割韭菜’式的拓客方式已經行不通了,從業者加強內功修煉,這種變化是很可喜的。”

尹衛民進一步表示,監管政策出臺,是對此前幾年醫美行業野蠻生長的撥亂反正,有利于行業回歸醫療本質,“大亂之下必有大治,大治之下必有大發展。”尹衛民表示,未來,行業將繼續支持、配合監管,做好自己的事情,醫美行業終將取得螺旋式上升的發展。“2021年我們走過艱難困苦,2022年我們會走向光明。”

期許

“大亂之下必有大治,大治之下必有大發展……2021年我們走過艱難困苦,2022年我們會走向光明。”

7

新聞人物:陳陳

陪妻抗癌:丈夫幫癌癥妻子剃頭后把自己頭發剃光

“一個星期前復查,腫瘤有縮小,最近能帶女兒出去玩了。”陳陳在接受回訪時說。

2021年9月,#幫癌癥妻子剃頭后把自己頭發剃光#話題沖上微博熱搜,視頻中一名男子在幫妻子剃完頭后將推子往自己頭上比劃,直接開剃,妻子看到后面露驚訝,隨后夫妻二人一起哈哈大笑。

2016年底,陳陳確診為鼻咽顱底腺樣囊性癌。從初次確診并治療完成后至今,陳陳經歷了三次復發,“剃頭視頻”發生在陳陳第三次確診癌癥復發的一個月后,陳陳的丈夫范先生為給妻子力量,在陳陳不知情的情況下面對鏡頭將自己的頭發剃光,剃頭一個星期前范先生剛買了用于固定發型的發泥。彼時,陳陳說,最大的心愿是帶孩子去北京天安門、去上海迪士尼樂園。

報道發出后,不少網友為陳陳和丈夫范先生的感情所觸動,紛紛留下了鼓勵的話語。如今,距離“剃頭事件”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個月,陳陳的身體狀況如何?她的2021年總結是什麼?對于2022年,他們有什麼期待呢?南都對陳陳和范先生進行了回訪。

“很多素不相識的病友來找我取經,我們交流抗癌經驗,互相鼓勵。”陳陳說,報道發出后,自己和許多人在交流中互相治愈,“除了病友,網友的鼓勵也讓我很感動,也給了我很多力量。”陳陳說,“上個星期去醫院復查,也是三個月治療以來第一次復查,醫生說我的腫瘤有縮小,雖然不明顯,但是也說明治療有效果。”

陳陳的朋友圈里依然時不時更新著抗癌日記,記錄了自己在抗癌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從藥物副作用帶來的身體不適到治療起效后的歡欣雀躍。“2021年是發生了很大變故的一年,有掙扎與痛苦,但也是收獲了很多感動的一年。”陳陳說,“2022年希望疫情和我的病情都可以好起來,希望到時候可以帶女兒去北京、去上海。”而在范先生看來,2021年是黎明前的黑暗,“2022年,黎明來臨,明天會更好。”

期許

“2022年希望疫情和我的病情都可以好起來,希望到時候可以帶女兒去北京、去上海。”

8

新聞人物:孔璐

抗疫插曲:小女孩做核酸采樣認出醫護是媽媽,含淚要抱抱

2021年7月,深圳小女孩在學校做核酸采樣時,認出為自己進行采樣的醫護人員是媽媽,瞬間眼淚汪汪,伸手要抱抱,醫護媽媽見到女兒也只能邊遠遠安撫并擺擺手。視頻被傳到網上以后得到迅速傳播,小女孩含淚伸手要抱抱的樣子惹不少網友心疼,同時也有不少人為醫護媽媽的敬業點贊。

視頻中的醫護媽媽是就職于龍華區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孔璐。“她想讓我抱的時候,我其實也想哭了,心里挺自責的。”孔璐說,“但是工作還是要做的,規矩還是要守的,不能因為我們影響工作進度,讓別的小朋友去等待,所以就跟她擺手讓她回到隊伍中。”

自疫情暴發以來,孔璐一直堅守在一線。在疫情最為緊張的時候,孔璐在發熱門診待命。回訪中,提起近期的工作與生活,孔璐表示,由于國內疫情反復,核酸采樣工作和疫苗接種工作一直沒有停止。

回顧2021年,孔璐說,由于工作繁忙,難免身心俱疲,會因為無法陪伴家人而產生內疚感,但使命感、責任感和群眾的肯定與笑臉是支撐她往前奔跑的力量,“2021年是忙碌的一年,但也是充滿希望和祝福的一年。”2022年到來之際,孔璐也表達了自己的期待。

期許

“作為一名黨員醫務人員,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疫情能夠有效的控制,群眾可以盡情出去旅游散心,醫務人員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記者觀察

屬于深圳醫療的2021

說醫療是深圳短板的聲音,越來越少了。

小區樓下就有社康,日常看診,還能做針灸理療,方便、便宜,看大病,也不用出深圳,“三名工程”引進名醫、名院、名診所,腫瘤治療“國家隊”扎根深圳,與北京享受同質化醫療服務。

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大幅增加,衛生健康服務持續優化,醫療衛生高地格局初步形成,2020年12月發布的《清華城市健康指數》顯示,深圳位列五大“健康引領型城市”之首,在居民健康支出、健康水平和慢性病防治方面排名第一。有了“十三五”期間的鋪墊,2021年深圳醫療有了一個更好的開始。

新冠疫情給深圳衛生健康工作帶來考驗,在醫療救治、院感防控、流行病學調查、現場消殺、核酸檢測、隔離醫學觀察、新冠疫苗接種、疫情研判等方面,深圳與時間賽跑,守護了深圳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接下來,做好疫情防控仍是重點,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更好推進健康深圳的建設,讓群眾不生病、少生病、不生大病,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時間持續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共建共享共治。

每個深圳人都應該了解自己的健康水平和健康威脅,做自己的健康責任第一人。有健康才有奮斗的動力,有健康才有機會實現夢想,從此刻開始,用健康的意識武裝進大腦,一起實現健康深圳,健康中國。

策劃:王瑩 統籌:李穎

采寫:南都記者李榕 深圳大件事智庫研究員 鄭少純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0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