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1988年12月7日生辰八字

解夢佬

錢雪兒 陸林漢 畹町

非洲藝術和藝術家也將成為太空旅行史的一員。在加納,藝術家阿莫阿科·博阿弗將為今秋發射的一艘火箭飛船繪制畫作,他將成為最早把作品送向太空的黑人之一。在英國,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前院長、“新生代”藝術雕塑家菲利普·金近日逝世,享年87歲。

在中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丘挺描繪園林之美,“延月梳風”作品展蘇博對外展出;攝影師黃成江用鏡頭記錄北大荒黑土、西域戈壁與胡楊;八十歲的畫家王安安用畫展“吉光片羽”慈善義賣幫扶他人。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加納 | 藝術家阿莫阿科·博阿弗

創作“升天”三聯畫,讓非裔進入太空旅行史

1988年12月7日生辰八字

阿莫阿科·博阿弗

據《藝術新聞》(The Art Newspaper)等報道,加納藝術家阿莫阿科·博阿弗(Amoako Boafo)受邀為新謝潑德火箭飛船繪制三塊外板,該火箭將在今年秋天執行往返太空的任務。博阿弗以描繪黑人主體與自主性的明亮肖像著稱,諸如《黑人大流散》(Black Diaspora)系列的作品挑戰了對于黑人性過于簡單的概念。

博阿弗繪制的作品名為《亞軌道三聯畫》,這些面板將被固定在火箭的頂端。飛向太空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此前,收藏家前澤友作計劃在2023年用馬斯克的SpaceX火箭將超過6名的普通群眾(最初計劃都是藝術家)送上月球。

為了完成作品,博阿弗將于今年秋季前往得克薩斯,“我會用到特殊的顏料。對于材料,現階段我還不能透露更多,但是快了!”博阿弗在采訪中說道,“自己的作品能夠邁入新的‘軌道’,這個想法讓我著迷。這會進一步拓展我藝術實踐的視野。我很榮幸成為將作品送向太空的最早一批黑人之一。從歷史角度看,能夠成為這一項目的一部分讓我感到興奮。非洲藝術和藝術家值得成為太空旅行史的一員。

與此同時,博阿弗想知道他的祖國如何看待空間探索。“加納人很想了解并觀察遙遠的星系……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我們想要將其與地球聯系在一起,解決本地問題。”(文/錢雪兒)

英國 |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前院長菲利普·金

87歲逝世,英國“新生代”藝術雕塑家

1988年12月7日生辰八字

菲利普·金(1934-2021)

據ARTFORUM中文網報道,以俏皮、色彩鮮艷的形式協助建立戰后新雕塑風格的著名英國藝術家菲利普·金(Phillip King)于7月27日去世,享年87歲,其代理畫廊托馬斯·戴恩畫廊宣布了該消息。20世紀60年代,金作為英國“新世代”藝術家中最難以預測的成員出現,這群英國雕塑藝術家擺脫了媒介傳統,拋棄基座,嘗試使用工業材料、明亮顏色和抽象形狀進行創作。

金出生于1934年,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英國人,他在突尼斯的迦太基附近長大,那里的陽光沙灘和伊斯蘭建筑為他后來的創作提供了靈感。在劍橋大學獲得現代語言學位后,20世紀50年代,金在參觀盧浮宮后對雕塑產生了興趣,隨后進入倫敦的圣馬丁藝術學院,跟隨安東尼·卡羅(Anthony Caro)學習,并和卡羅一起協助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工作。金原本對抽象雕塑不感興趣,但在一次去帕特農神廟的旅行中改變了主意。這座坐落在巖石上的大理石神廟讓他重新思考大地和抽象之間的關系。從雅典回來后,金銷毀了他之前的全部作品,重新開始。1962年創作的第一件彩繪雕塑《玫瑰花蕾》(Rosebud)代表了他個人職業生涯的開始。

1988年12月7日生辰八字

菲利普·金1970年雕塑作品Photograph: © Phillip King, courtesy of Thomas Dane Gallery

60年代中期,金與大衛·安內斯利(David Annesley)、威廉·塔克(William Tucker)和艾薩克·維特金(Isaac Witkin)等卡羅的學生一起參加了在倫敦白教堂美術館舉辦的一系列展覽,“新生代”藝術家由此得名。在這些展覽中,藝術家們開創性地將他們的雕塑作品直接放在地上,他們大膽、輕松的風格風靡大西洋兩岸。

金在1964年參加了卡塞爾文獻展,并在1968年再次參展。同年,他和布里奇特·萊利(Bridget Riley)共同代表英國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此外,金還從1999年至2004年擔任倫敦皇家藝術學院院長。2010年,他獲得國際雕塑中心終身成就獎。(整理/畹町)

蘇州 |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丘挺

“延月梳風”作品展蘇博揭幕,拙政園邊《與誰同坐》

1988年12月7日生辰八字

畫家丘挺

毗鄰蘇州博物館的拙政園中有兩扇門,一名“延月”,一名“梳風”。風月二字,本無關風月,卻暗含中國藝術中的古今之喻——若月為今、風為古,書畫之道,恰似今月古風。

8月8日起,“延月梳風——丘挺作品展”在蘇州博物館舉辦,這是對丘挺50載藝術與人生的總結。此次展覽的策展人為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

展覽在蘇博的現代藝術廳展出,三個“品”字形分布的展廳中,相對的兩個廳分別以“山水清音”的山水作品和“靜動爽借”的寫生作品為主,居中的主廳則陳列“與誰同坐”和“心閑頻得”這兩個板塊與園林相關的作品。

巧的是,貝聿銘先生在做建筑設計時為這個廳留下一面高通屋頂的窗,窗外是一片竹林,這次展覽將打開這扇借景的窗,窗下是丘挺為此次展覽創作的手卷《延月梳風》,拙政園的風景將隨著手卷在窗外的竹影下漸次展開。

丘挺1971年生于廣東,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畫學院副院長。出版的專著及畫冊有《山水畫筆墨技法詳解》《宋代山水畫造境研究》《歷代名畫技法評析——青卞隱居圖》。

丘挺曾經說過:“圖式新舊不是核心的東西,核心還是段位高低的問題。”丘挺畫寫生,往往是邊描繪,邊整理,“望文生義”,借題發揮,寫生的過程既是創造的過程,也是內化的過程。無論是十多年前的《水泉院》,還是最新的《與誰同坐》,都是在實景基礎上進行了精心的統籌、巧妙的布局,達到了古人所說的經營位置。

1988年12月7日生辰八字

丘挺《與誰同坐》

《與誰同坐》是丘挺最新的園林創作,也集中呈現了他近年來的山水風格。此畫描繪的是拙政園的與誰同坐軒,但細細品位則會發現,藝術家并未一板一眼地按照對象進行寫生,而是構造了一種全新的畫面關系。作者可以隨意進行空間的轉換,將平地之上的庭軒置于山丘,原本的樓閣建筑也被重新安排,全然是一番新的景致。展覽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策展,持續至10月7日。(整理/畹町)

北京|攝影師黃成江

鏡頭記錄北大荒黑土、西域戈壁與胡楊

1988年12月7日生辰八字

黃成江

攝影師黃成江出生于黑龍江雙鴨山,16歲“上山下鄉”到了北大荒,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成為滋養他成長的沃土,是他尋求藝術真諦的起點,無論酷暑還是寒冬,從不曾停息。他19歲與攝影結緣,早期作品采取現實主義手法,透過鏡頭表現了他青年時在北大荒的風土人情。

黃成江的作品多以黑白、強反差的語言,展現了三江平原廣闊的天地和繁忙作業的人群。從1971年開始,他涉足攝影藝術領域,在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攝影歷程中,至今創作不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在美術和攝影的貫通方面的嘗試,乃是一種跨媒介的視覺藝術實驗。1981年黃成江從北大荒調到北京。隨著閱歷的逐漸豐富和視野的寬闊,他對生命的理解和對自然的敬畏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其藝術手法也逐漸融進浪漫主義的色彩。

1988年12月7日生辰八字

黃成江 《氣骨》 2014年 北京

7月30日,“萬象歸一:黃成江攝影作品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拉開帷幕。展覽共展岀攝影作品111幅,是黃成江多年來創作的一部分,其中《大地》系列20幅、《樹》系列20幅、《荷》系列30幅、《海角》系列41幅。作品創作主題從北大荒廣漠肥沃的黑土到西域戈壁頑強的胡楊,從純潔無瑕的荷蓮到搏擊浪濤的海鷗,視野由極目遠望趨向俯身近觀,從細微透視又返回廣袤無垠。展覽通過這些攝影作品,使觀眾窺視到藝術家心境的變化,以及其對自然和生命的認知。展覽將展出至11月7日。(整理/陸林漢)

上海 | 畫家王安安

“吉光片羽”賀生辰,慈善畫展幫扶他人

1988年12月7日生辰八字

王安安

8月7日,一場慈善油畫展暨捐贈活動“吉光片羽 王安安畫·心愿”在南京東路朵云軒舉辦,展出40幅王安安油畫。

王安安生于1941年,先后師從黃君璧、喻仲林、孫家勤、江兆申等名師。1990年代先后在臺北、上海、香港舉辦個人書畫展。

55歲那年,全心照顧家庭而從未有過工作經驗的她,因婚姻變故只身一人回到上海定居,經歷了小說般的奇跡——從一無所有到重新站穩腳跟,并收獲了完全靠自己掙得的財富和尊嚴。不過,在物質面前,她從來更加珍視精神的財富和充盈的愛。她懂得感恩,樂觀堅定。

今年的80歲生日,王安安為自己許下了一個“舍”的心愿,那就是身體力行地去幫助貧苦和單親的家庭。方式之一,即展出自己的畫作,通過慈善拍賣的形式把愛傳遞給需要的人。她為這個畫展取名為“吉光片羽”。

這次展覽的40幅油畫是王安安多年來油畫創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她的畫風以寫實為主,但在取景、構圖和色彩方面,卻別有特點。作品以風景畫為主,主要描繪了她生活過的上海、蘇州、香港、臺北、波士頓以及近年游歷過的青海、西藏、漠河的景致。

1988年12月7日生辰八字

王安安《蘇州東山·太湖夕陽》(80cm×60cm)2017

王安安曾為云南魯甸地震災區人民捐款捐物,為上海郊區養老院老人捐助生活用品及各種設施。此次畫展全部收入都將捐給上海慈善基金會和臺北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展覽持續到8月9日。(文/畹町)

責任編輯:陸斯嘉

校對:丁曉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