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講范流連是什麼意思

解夢佬
算命講范流連是什麼意思

【編者按】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一百年以來,黨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藝思想,領導文藝工作,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使文藝事業繁榮發展。值此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與“上海文聯”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建黨百年·我們的文藝”微評,上海一批文藝家、評論家將圍繞這一主題,結合上海的文藝發展歷程,用文藝評論等方式回顧、梳理、總結百年來黨領導文藝工作包括創作、理論評論的歷程、成就和經驗,展望新時代繁榮創作、發展評論的前景。

百年艱辛弦歌繼絕

雅音傳世正值芳華

顧穎

今年是昆劇傳習所創立及昆劇傳字輩藝人從藝一百周年,在慶祝建黨百年的舉國氛圍中,回望昆劇藝術的百年傳承,興廢得失,尤令人感懷。

百年前昆劇的境遇應了那句經典的唱詞:“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水磨雅韻猶在耳,無奈已是花落水流紅;蓮步輕移舞隨腰,卻如天際驚鴻去何急。在當時的昆劇重鎮蘇州,大雅、大章、全福、鴻福四大昆班相繼報散,經歷明清兩代繁華的昆劇已然窮途末路。

一群熱愛昆曲的社會賢達,不愿雅音淪喪,于1921年,擇地蘇州桃花塢五畝園,創立昆劇傳習所,先后招收年齡9-15歲孩童五十余,以“傳”字排行,學習昆劇技藝。俞粟廬、張紫東、穆藕初、貝晉眉、徐凌云等創辦者們,不僅在資金上多方籌措、鼎力扶持,也力求在人才培養上突破舊時代師徒私相傳授的褊狹。他們一方面延請昆曲名家及全福班藝人,傳授昆曲技藝,同時也為孩童安排文化課、體育課,變舊時苛刻的舊科班為新式昆曲學堂。志在“維系古劇藝術于不墜”,同時期待傳字輩藝人“不沾染舊伶工之惡習”,其保存國粹之拳拳用心殷殷可鑒。

算命講范流連是什麼意思

十六位傳字輩老藝人合影(1981)

對于昆曲的傳承,這些先賢的努力足可載于史冊。傳字輩藝人們也不負所托,真正具備了弦歌繼絕的能力。然而,這不過才剛剛拉開了昆劇百年艱難傳承的序幕而已。

在傳字輩基礎上籌建起來的“新樂府”昆班,一度曾唱響于上海灘大世界,但當內部矛盾激化而失去資本的扶持后,藝人們的命運就如浮萍般失去了支撐。“新樂府”解散后,由傳字輩藝人自行組建的“仙霓社”游走于蘇、滬一帶,慘淡經營,勉力維持,直至1937年衣箱毀于日軍炮火。藝人們最終四散飄零:或加入其他戲班“跑碼頭”,或看相算命或乞討度日,甚至饑寒交迫猝死街頭。再加彼時國運維艱,誰還顧得上這水磨雅韻的保存,誰還記得昆劇傳習所創建時的熱情和宗旨,誰又會去關心那些流離失所的傳字輩藝人。

他們的命運讓我們知道,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時代變革,昆曲難免弦斷音絕的命運。

所幸,時代變革真的來到了。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翻開了歷史的新篇章。新中國百廢待興,黨和政府非常關心文藝的發展。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了《關于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確立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戲劇改革方向,從“改戲、改人、改制”等多個方面,給傳統戲曲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算命講范流連是什麼意思

在“提倡文學藝術為人民服務,啟發人民的政治覺悟,鼓勵人民的勞動熱情”的大方向下,改革舊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反映新文化、新觀念、新風尚成為戲曲屆自發的努力。長期流連于舊時代文人趣味,從劇目到表演都缺少創新的昆曲界,也自覺檢索舊有劇目,發掘、改編、再創造,這才有了轟動全國的《十五貫》,這才有了“一出戲挽救了一個劇種”的后續話題。

根據指示,在建立示范性劇團、劇場的同時,公營、公私合營和私營公助等多樣化的劇團組織形式,最大量地保存了從舊時代延續下來的戲劇班社,使昆曲這類幾近沒落的舊劇有了存活下去的可能。最大量地保存了從舊時代延續下來的戲劇班社,使昆曲這類幾近沒落的舊劇有了存活下去的可能。

出演《十五貫》的浙江昆蘇劇團,就是由私營公助的國風昆蘇劇團發展而來,解放前,這個游走于蘇南、浙北的草臺班子,容納了來自傳字輩的6位藝人。1949年后,她為昆曲在浙江的復興及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算命講范流連是什麼意思

《十五貫·訪鼠測字》,周傳瑛飾況鐘,王傳淞飾婁阿鼠

新時代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傳字輩昆曲藝人們的命運,從舊時代被歧視被侮辱的“戲子”,變成了新時代受人尊重的戲曲工作者、藝術家。昆曲對于他們不再只是養家糊口的技藝,而是一項需要用心呵護、發揚光大的藝術。在上海、浙江、江蘇,在世的20余位傳字輩藝人成為傳承昆曲的中流砥柱,新中國成立后傳承至今的昆劇劇目,多數來自他們的傳授。

算命講范流連是什麼意思

岳美緹、沈傳芷、蔡正仁(自左向右)

1921年7月,在上海,中國共產黨誕生。

1921年8月,在蘇州,昆劇傳習所成立。

后者,保留火種,艱難繼絕;前者,令昆曲絕地重生,鳳凰涅槃。沒有后者,昆曲再美,也難免薪盡火滅;沒有前者,一個中國文化的經典符號勢成廣陵絕響。昆曲和傳字輩藝人們的遭遇,濃縮了近代中國文化的坎坷命運,興廢得失俱在其中。

百年回首,感慨系之,惟愿祖國繁榮,政通人和,雅音永布。

(作者系上海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5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