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下載易吉八字破解版

解夢佬

待字閨中

“待字閨中”的“待”為等待的意思;“閨”指嫁前女子的臥室。“字”為許配、出嫁的意思。整個成語的意思是: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舊指女子成年待聘。

下載易吉八字破解版

典故出自西漢時的經學家、禮學家、商丘人戴圣編著的《禮記·曲禮上》:“男女異長,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女子許嫁,笄(jī,古代束發用的簪子)而字。”

在古代,漢族女子十五歲稱為“及笄(簪子)”,也稱“笄年”,結發用笄貫之。史籍《儀禮·士昏禮》記載:“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這里的笄指“發笄”。女子十五歲舉行笄禮,有的地方又叫上頭、上頭禮,即改變幼年的發式,把頭發盤起來,插上簪子,從此代表成年了,就已經開始婚配了。在河南的風俗中,女子結婚時盤頭發才稱“上頭”

《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這里的“冠”為加冠的意思,就是指古代男子的成人禮。男子二十歲舉行“結發加冠”的成人禮儀式(也有古書說“男十六而笄”)的時候,就要取“字”,這是對成年男子的尊重和避諱,以后大家就不能直呼其名了。這種儀式在人的一生中意義重大,因此不是隨便就可以使用的。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王族和貴族等都將這種儀禮看得很重。周王朝時期,禮制中有專門掌管“笄”禮的官,叫“笄官”(其職多為世襲),就是專門負責這一事的。

《禮記·曲禮上》載,“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女子許嫁,笄而字”。意思是說,男子二十歲時要挽發戴帽取字,女子十五歲時要盤發結笄。即用簪子插住挽起的頭發或弁冕(弁、冕皆古代男子冠名,吉禮之服用冕,通常禮服用弁),表示已是成人了。史籍《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這是指弁笄,即男子貴族所用的笄。

男女舉行成年儀式時要取一個“字”。舉行完笄禮,女子就可以出嫁了。但是在笄禮之后、出嫁之前的這一段時間,成年女子的狀態就稱作“待字”或者“待字閨中”。因為女子尚未婚配,就好像在等待那個成人時方才可以取的“字”一樣,故稱“待字”,這是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的。“字”的引申義就是“女子許嫁”的“許嫁”二字。女子有了“字”,就表示已經成年了,標志著到了嫁人的年齡,所以,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字”就有了出嫁的意思,女孩待嫁也就叫作“待字閨中”了。

關于《禮記》“笄而字”中的“字”,有三種說法。其一,是取其會意,表示可以安家生子,正如《廣雅》所云“字,生也”;其二,是表字,除了名,還要為自己取一個“字”;其三,是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時,用天干地支八個字寫下來,等待八字不相克的有緣人到來。正因如此,古代女子過了十五歲尚未嫁出去,叫作“待字閨中”,即在自己的閨房中待嫁。

女子待嫁叫“待字閨中”,男子待娶叫“中饋乏人”,也叫“中饋猶虛”。“中饋”即古時指女子在家中主持飲食、家務等事,引申指妻室;“乏”即缺少,“中饋乏人”指成年男子(包括離婚、喪偶的男子)沒有妻子,家務無人操持,迫切需要一個女子來打理。如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七回:“不瞞娘子說,小人內為失助,中饋乏人,鰥居已久,子息全無,倘蒙娘子垂憐見愛,肯結秦晉之緣,足稱平生之愿。”再如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天下哪有從一而終的男子,你此刻還是熱烘烘的,自然這樣說,久而久之,中饋乏人,你便知道鰥居的難處了。”有些縣志中也有中饋乏人的痕跡,如民國《弋陽縣志》載:“俗有乘兇納婦,名曰參孝,非禮也。然其因有二:一由家貧省費,吉兇同舉;一因姑舅雙亡,中饋乏人,遂冒喪而易吉。”

“待字閨中”這一成語就是從《禮記·曲禮上》中而來的。

來源:商丘網——京九晚報

下載易吉八字破解版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