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甲寅丁丑癸亥辛已怎麼批八字

解夢佬

文|王玉杰

甲寅丁丑癸亥辛已怎麼批八字

(宋仕所修頰川石橋,位于現平原縣琵琶灣公園內,省市兩級保護文物)

宋仕,明隆慶五年進士,官至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山東省平原縣歷史名人。

2018年5月初,應宋仕后裔宋守春同志之邀,著手整理宋仕史料。現就仕公生平綜合陳述如下。

祖世軍籍 喬居平原

宋仕(1538—1618),字原學,號可泉。先邯鄲人。元末避地始。始祖宋忠隱居于平原縣城東四十里的地方,修有土圍子,遂名宋家寨。宋氏祖塋碑文記載:“明故處士宋公諱忠暨配匡孫氏合葬墓,萬歷癸卯(萬歷三十一年,1603)四月吉日,六代孫,宋仕立”。“處士”,泛指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碑文說明,宋忠為平原宋家寨宋氏始祖,立碑祭祀。今殘碑仍存。

宋仕曾祖,錫,工部營膳所丞;仕祖,臺,懷慶府知事;仕父,以方,趙藩引禮,累贈中憲大夫、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見宋仕《墓志銘》)。仕母,楊氏,贈恭人。

宋仕生于宋家寨。年十二,隨祖父臺,肄業覃懷宦邸。

“覃懷”,古地名,即懷慶(在今河南沁陽市);讀《易》能理解基本含義。郡守朱奇之,請與其子一起研討同學。第二年,仕公欲歲試童生,郡守未令就試。年二十,冠束,歸,試,復第一,為平原學宮附學生,軍籍。

廷試三甲任知縣 行四事超遷御史

嘉靖三十六年丁巳(1557),仕公20歲,為平原縣學宮附學生,相當于貢生。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領鄉薦,為舉人,鄉試第二十一名,仕公24歲;越十年,隆慶五年辛未(1571)進士,廷試三甲二百七十六名,治易經,仕公34歲;授直隸衡水縣知縣。萬歷元年癸酉(1573)調遵化,“行四事于遵化,民得衽席,為政成績高等。”“行四事”,語出佛教《阿難陀目怯尼阿離陀經》,主要內容:1身常謹;2言常至誠;3意常柔順;4善權方便。“衽席”,指太平安居的生活。仕公引用佛經警句,嚴于律己,為官謹慎,是一名好官。

萬歷五年丁丑(1577),七月乙未,考選中書舍人劉致中、胡之彥;行人方學孟;國子監博士劉光裕、陳希美;推官謝思啟、朱鴻謨;知縣尹良任、宋仕、安九域、胡時化……孟一脈、楊際熙,各試御史。良任、仕浙江道;九域、時化江西道……一脈南京狹西道;際熙南京云南道;希美南京貴州道(《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六十四)。擢浙江道監察御史(從五品),仕公40歲。萬歷六年戊寅(1578),仕公父歿,回籍守孝,時間三年(實際上27個月)。萬歷八年庚辰(1580),十月戊午,復補原官,仍為浙江道御史。(《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五)

出按四川文為蜀 嚴法規吏治彬彬

萬歷九年辛巳(1581),作《重修蜀志·序》,又作《訂刻太史升庵文集·序》,文采過人,載入史冊,仕公手筆保留至今,百度“國學大師——萬歷四川總志”,可見翰墨。 是年,仕公“出按四川,蜀藩戚某橫恣,執而寘諸法,按畝均賦,奏蠲鹽井浮課九千有奇。”

“按”指按察使。唐初仿漢刺史設立,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元代改稱肅政廉訪使。明初復用原名。為各省提刑按察使的長官,主管一省的司法,為正三品官。

“出按四川”,意思是,出任四川按察使。“寘”(zhì),同“置”,指安置;設立;指制定法規。“浮”,空虛不實;“課”,指課稅,亦稱“征稅”。

仕公,嚴行法規,按畝均賦,奏請免除浮課鹽井九千多。十年壬午(1582),出任四川省會試主考官,所得多名士。

宋仕《墓志銘》記載:“興革十二事于東吳吏,至今奉為準繩。”

“十二事”,語出武則天“建言十二事”施政綱領。唐上元元年(674),武則天提出治理國家“建言十二事”。(見宋仕《墓志銘》“十二事”注)

“東吳”,蘇州的別稱。“東吳吏”,蘇州的官吏。仕公效仿武則天“建言十二事”,結合東吳官吏的實際情況,制定東吳官吏十二條準則,長期沿用,奉為準繩。又“畫十二事于畿南,一時吏治彬彬”,仕公立法規,定制度,所屬官員“吏治彬彬”,是了不起的舉措。

公在朝則疏“蠲恤當議,權政當革,貪墨弊政當湔,肯臣在累當原,疏大僚當補,考選當下。”“湔”(jiān):洗。“貪墨弊政當湔”一句意思是,貪官污吏、有害的政治措施應當清洗。“蠲恤當議”這段話,是仕公奏疏萬歷帝的政治主張,在皇上面前,慷慨陳辭,建言獻策,擁有忠孝仁義品質的忠臣形象。

萬歷十五年丁亥(1587),二月壬申,浙江道御史宋仕為順天府丞。萬歷十六年戊子(1588),六月丁卯,順天府丞宋仕升大理寺右少卿;十月戊子,升大理寺右少卿宋仕左少卿;十一月甲寅,升大理少卿宋仕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提督紫荊等關。萬歷十九年辛卯(1591),九月丁卯,以巡撫保定僉都御史宋仕,任左僉都御史協理院事;九月己丑,以協理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宋仕,任巡撫(從二品)應天(今南京)都御史。一路連升,仕途無量。

連遭彈劾 上命回籍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官場黑暗。剛正不阿的仕公,連遭彈劾。萬歷十九年辛卯(1591),十一月甲戌,云南道御史顧際明,劾協理戎政尚書張國彥,身居京兆職司提調,而三子并中高等,是何奧援?副都御史宋仕,曾與巡按同論林茂桂,復以王錫爵之門生,致貽揭薦,以媚撫臣,是何反覆?江西僉事王遵訓嗜利,則假故尚書宋纁之名,以馬□匡人脫害,則介史繼書之仆,以通政府是何?禾□歲鄙并宜罷斥,以肅官。箴得旨,張國彥照舊供職,宋仕另行議覆;王遵訓著冠帶閑住。十一月丙戌,保定巡撫宋仕、山東巡撫宋應昌,各以王德完論劾,奏辯,乞罷,不許。仕公躲過一劫。

萬歷二十年壬辰(1592),四月庚戌,升巡撫,山東右副都御史宋應昌為大理寺卿,巡撫應天,右副都御史宋仕為南京大理寺卿;十一月壬午,先是山西道御史錢夢得,疏參南京大理寺卿宋仕、南京通政使楊廷相,謂:仕昔(過去),按吳中,阿附相門,至撫,真定受饋,遺克糧餉,廷相作令,黷貨物,議沸騰,為諫垣保輔臣保冢宰,借察害正招,權通賄吏部。覆稱:二臣曾被人言,已經剖白,前后請告,志在決去,乃臺臣復有此論,當出風聞之誤,然,義不可留矣。上命:宋仕、楊廷相俱回籍(《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五十四)。仕公55歲。

萬歷二十一年癸巳(1593),二月癸丑,南京、河南等道,考察拾遺得旨,留王弘誨,免李長春、宋仕、劉希孟,調王敬民南京別衙門,盧維禎等已有旨。仕公回鄉隱居。朝廷不派員調查,不核實案情,先是上命回籍,后又下旨免職;將一位“卿貳”高官養起來,二十余年不過問,是仕公的悲哀,國家的損失,也是封建社會政治腐敗的真實寫照。

回家鄉以史為文 營別業筑繹幕園

仕公,熱愛家鄉,讀史為文。萬歷十八年,為《平原縣志》作序。在家隱居期間,又寫《平原縣學田記》《重修碧霞行宮記》《重修平原縣城記》《平原舊令定宇劉公思誠謚祠堂碑》等文,俱載“舊緒志”(指現存的明朝《平原縣志》)。

仕公,是研究平原歷史的專家,對平原歷史、平原縣古城、平原學宮、東岳廟均有詳細考察,寫出層次分明、有理有據的論文,歌頌平原;他懷念平原舊令劉思誠,為劉思誠謚祠堂撰寫碑文,詳述其政績,歌頌古人,啟迪后人。仕公遺文,至今仍為研究平原歷史的重要資料。

仕公的詩作,保存下來的不多。《舊緒志·八景賡詩》僅載仕公詩二首,而他的《重修碧霞行宮記》一文載有民歌性質的樂府詩曰:“東郊之陽巍一宮兮,金碧絢爛秀氣鐘兮……五岳效靈茲其東兮,刻石記事垂無窮兮。”

又《平原舊令定宇劉公思誠謚祠堂碑》楚詞一章曰:“公何歸兮,不返望繹幕兮;日晚思我公兮,無言云車駕兮……故土坎坎兮,擊鼓蹲蹲兮;醉言舞公歸來兮,爰得我所。”詩詞感情豐富、朗朗上口。“繹幕”,指平原縣城,“公何”二句意思是,(思誠)公何時歸來呀,怎麼不回平原看看啊!

仕公別墅繹幕園,在城西郊,門東向。“公之園,邑負郭,命之繹幕,蓋平原在漢為繹幕云”(《繹幕園記》明禮部尚書 李維楨)。

園內十二個景點:1小隱堂;2白云樓;3容膝軒;4白衣庵;5歲寒亭;6問月亭;7錦云窩;8聞籟亭;9釣磯;10亦蘭亭;11不如軒;12攬輝臺。

“繹幕園,在西郊毛家廟南,明宋宮保仕別墅,有亭、榭、松、竹之勝,久廢。白衣庵尚其故址也”(乾隆《平原縣志·古跡》)。今城區毛莊小區南,是繹幕園故地。

仕公重民俗,建兩橋。東郊建頰川橋,“頰川橋,在東關官道,有頰川代筏石坊,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邑紳宋仕建,聞舊制,橋上有樓,旁有石欄,今廢。” 頰川橋為迎春用。“立春先一日,邑官僚,迎春東郊閭里,集通衢游覽”(乾隆《平原縣志·風俗》)。“通衢”,四通八達的道路,指官道。立春前一天傍晚,縣官率官屬,到頰川橋登橋東望迎春,見一圍黑頭巾、穿黑衣的男童從東方走來,縣官說“春來了”,率官屬折返;也是民眾迎春游覽之地。“鬲津橋,在西關外,舊有鬲水飛虹石坊,制與頰川橋等,亦明邑紳宋仕建,今廢”(乾隆《平原縣志·橋梁》)。仕公,關心教育事業,“邑黌宮,形家言后階不利,公捐五十緡為筑高樓于后。”

講公德,依法行事,保護人民權益。“南宮進士張庚,誤殪(yì)妻,上下其狀,兩臺理依,違久不決。”“張君之平生,動以古人自負,而卒負匡章之釁命也,何尤?一進士未服一日官,且非狂恣不檢之流,情實可涼。”仕公“參校情法(類似后來的婚姻法),為雪其枉。”臨邑進士邢侗《與宋中丞可泉》一文,贊宋可泉“一大功德也”。仕公“在家,事繼母如母,事兩叔不翅嚴父,成孝聞”(宋仕《墓志銘》)。

憂國陳述肝膽苦 憂憤脾病卒于官

萬歷四十四年丙辰(1616),應召進京,入朝賀。仕公79歲。仕以“將營別墅繹幕園,為怡老計就家。”疏辭,奉旨懇留。萬歷四十五年丁巳(1617),二月癸丑,南京兵部尚書黃克纘、右侍郎衛一鳳、刑部右侍郎宋仕、太仆寺卿劉汝康,俱引例自陳。上并命供職(《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五十四)。四月庚戌,升南京刑部侍郎宋仕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五十六)。六月丙辰,南京刑部右侍郎宋仕、應天巡撫王應麟、原任大同巡撫汪可受,俱上疏辭任。上令,俱遵旨供職,不允辭(《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五十八)。仕公,性格耿直,上三命供職,仕二辭一自陳。心情焦慮。

萬歷四十六年戊午(1618),仕公81歲。三月丙子,宋仕言,舊規南臺御史額設二十九員,每次考選少亦不下十四五員或八九名。今見在止三人,即人兼數道,日亦不足,況屯田、屯馬、京營、京倉及鳳陽倉,例差御史各一人,今率以一官而兼數職;其余如:巡視九庫、查點十三門、清查黃冊、掣鹽等項亦不下十數差,至于上下兩江、東西綿亙,例該差御史各一員,以資彈壓,今止一員,巡視下江而上江暫行代攝,儻有乘間,竊發倉卒,安能遙制。乞念故都重地,立命考選候命諸臣充補庶重地,無虞不報(《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六十七)。“宋仕言”,“言”,疏言,上疏奏折,“今率以一官而兼數職”,請求“立命考選候命諸臣充補庶重地。”“虞”,憂慮;“無虞不報”意思是,(上命考選諸臣充實故都重地)我沒有憂慮,就不上報陳述了。仕公,心系國家,肝膽相照,依規題奏,合法合情。然而,奏疏無果。八十老人,憂憤病倒,堅強不屈!

四十六年九月乙未,南京都察院宋仕、禮部右侍郎孫如游,以病辭職。上各優旨,留之令在任調理(《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七十四)。“其年,秋仲,病脾,九月五日,卒”(宋仕《墓志銘》)。享年81歲(周歲80)。仕公,不顧自身安危,與上抗爭不果,含淚卒于官。古人云:“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漢文學家劉劭《人物志·英雄》)。仕公,膽力過人,可歌可涕。

萬歷四十七年(1619),四月癸酉,予原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宋仕祭葬,贈太子少保(正二品)。蔭一子。萬歷四十七年己未(1619),葬于平原縣城東三里楊家莊東,有萬歷四十七年諭祭碑,暨公配王恭人袝葬。 天啟元年歲辛酉(1621),季冬之吉,立石墓志。

仕公,子一,開春,蔭歷戶部河南司主事(正六品)。女五:長,王恭人出;次,側室孫氏出;三,側室姚氏出;四、五,俱側室王氏出。孫八:宋炳,庠生,行一;宋燦,廩生,行二;宋炌,庠生,行三;宋煐,武職,行四。國朝,撫標守備;宋炫,庠生,行五;宋煒,仕孫,行六。康熙同丙午科,武舉;宋炤,字暗如。仕孫,行七。順治丁酉(順治十四年丁酉,1657)舉人;宋爣,庠生,行八。

宋仕,知識淵博,為官謹慎,治理有方,由知縣(正七品)超千御史(從五品),官至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他熱愛國家,在朝慷慨陳辭,建言獻策;在鄉讀史為文,關心公益事業。仕孝友和,易自奉儉,素而好周人之急,嫉邪扶正。仕公的一生,依法行事,立規吏治,一身正氣,自強不息,至今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著有《繹幕園集》《存笥集》《奏議摘藁》。

甲寅丁丑癸亥辛已怎麼批八字

作者簡介:王玉杰,山東省平原縣水清王莊人。高中畢業。中共黨員,歷任中共平原縣委辦公室秘書,寇坊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平原縣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著《平原龍門札記》,應邀參加點校乾隆《平原縣志》民國《續修平原縣志》。應邀輯錄《平原張氏及翰林院史料薈萃》。點校萬歷《平原縣志》光緒《平原縣鄉土志》。主編《董訥柳村詩集注釋》《張完臣周易滴露集注》《董元度舊雨草堂詩注釋》。

壹點號 玉河微瀾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甲寅丁丑癸亥辛已怎麼批八字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