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南山八字算命

解夢佬

要想知道人的命運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首先就必須了解人類是如何生成的,又是如何在世上生活的,然后也就明白人們所謂的“命運”了。

南山八字算命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意思是世上萬物最早都是由簡單到復雜逐漸演變而成的。今天經過多種科學研究也已證實,“陰、陽”不但在宇宙天體大宏觀上,即是在物質的細小微觀中也體現了雙方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從任何物質的微觀原子結構中也可以看出,萬物都是負陰而抱陽(即原子核內抱有正電荷——陽電;核外繞有負電荷——陰電)。《易經》中也有:“天地氤氳,萬物化醇”,“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論說。

到春秋時孔子雖有“君子不卜”和不相信‘怪力亂神’的思想,但卻很敬畏天命,因為他在周游列國時遭到了諸多厄運,所以曾說“時也,命也。”他感到是上天時局造就了他的命運。因此后來《論語》中就有了:“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天命”說。這說明大多古人對于天體宇宙科學還不完全了解,后來又有些對古文的曲解濫用,便認為上天是有類似人們主宰意識的。但老子卻明白地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又說“天地無親。”《易經·系辭》也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看來也多有古人認為天地自然界是沒有憎愛私情的,也并無意識主宰人們的命運。

南山八字算命

后來到了唐朝,有個人名叫李虛中,著有一本《李虛中命書》,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時辰(稱四柱),配以與該時間相應的天干四字與地支四字,合稱四柱八字。其中又借用了天神煞星來說明命理變象,以神秘性的論說成為了算命的“命理學”。后又有宋初徐子平將李虛中的四柱八字算命術進行改造,加入了五行和生肖屬相關系(再配以陰陽的命理論述、還加入四方、十二宮(略)、數術和八卦中的某些術語)又加十神與命理空亡中的生、克、刑、沖、宮、絕、合、會、等的整合,還用一些占卜巫術附會,牽強聯系到人們的命運,即所謂“八字天命”。宋朝以后俗稱《八字算命》,亦有稱《子平八字學》、《子平命學》、《指迷算命》等書籍。后又有南宋淳熙年間徐子升,根據徐子平的命理又發展擴充著有《淵海子平》一書,流傳于世,成了廣為沿用的命理占算術。其實,那些算命術士多是以“言語分高低,衣冠辨鱉龍。頻頻問此事,以事定原因”的技巧在施展藝能。

南山八字算命

至于人的“命”,是由其父本精細胞與母本卵細胞的融合,又經過在母體內或試管內、外約280天進行細胞的復制、分裂、轉錄、演變才形成了有系統組織的細胞生命體。用現代科學說,“生命”:也就是蛋白體存在形式上反應能力的呈現。所謂“運”:是人們出生后,在世界上多種復雜條件下通過人為意志選擇所造成的一切生死禍福遭遇狀況。

有關人的出生時間,完全取決于細胞裝配或其父母悲、歡交合時間與其在母體內的生存時間。關于時間,就單中國來說,歷史上曾有多次修改,直到漢朝才被確定即現在的陰歷;到中華民國才開始使用陽歷。按現在的中國,東部時間和西部的時間就要相差四小時,而同時出生的人千千萬,既有都市官商富豪子女,也有山村農民子弟,他們的命運會完全相同嗎?答案是肯定不同。所以,出生時間雖有影響命運的作用,而并不是決定命運的重要因素。

南山八字算命

人們的“命運”,自古以來,由于天下局勢,撲朔迷離,日、時、境象又不斷變遷,人世間事物紛然雜陳,瞬息變化莫測的現象又時刻到處存有,有時又是難以分辨正反對錯的,因此各人的不同條件以及不同的意志選擇就會得出不同的命運結果,常言道:“寒暑由天變,禍福內心生”。黃帝《陰符經》中就說:“命、物、時、功、神”是注定命運的基礎。意思是誰能讓身體健康,能把握時機斬獲物質成果,并有趨利避害的神智預見,誰就會有好命運。

按古今道理說,人的生、死都是宇宙間順乎自然規律的一種新陳代謝變化。古代《易經》中所揭示的也正是宇宙及人生中潛在的自然規律。那麼,如果我們了解并掌握了這些規律,再分清目前的情況,能自知之明地選擇適應本人各方面條件的奮斗目標,多學習增加知識,認清環境,量力而行,謹慎做事,認真總結經驗,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就可促使命運發生優質變化。再把個人理想與事業和國家民族利益結合,與社會發展局勢相適應,趨利避害,大膽發揮個人特長,也就等于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了。簡言之,在各種復雜的條件下,能把握好方向順利活好約三萬多天,再能明智的感到滿足,也就等于是好命運了。

南山八字算命

為此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看來人也不一定要當多大的官,或有多少錢財才算好命運。佛經中說:“紅塵非凈土,各有各的苦。”大官吏也有大官吏的壓力與難處,大老板也有大老板的艱辛和痛苦。所以,人能一生辛勤勞作,節儉持家,若能‘衣食得保暖,健康且平安,家庭能和諧,卡內有存款。’從心理上知足,也就算有神仙般的好命運了。因此古代把“康寧,富有,美德,長壽,善終”定為五福命運。

一般人還認為,高官厚祿錢財超富足才算是幸福。其實,“幸福”二字,雖簡單卻深奧,雖樸素也玄妙。“幸福”也是對不同的人及不同愿望的心理動態的意識感覺。人的幸福感也是以人的性格和文化信仰為基礎的。如果是內向性格或有儒、道、佛和一些大宗教與“天下為公”的文化信仰,以善良和仁愛為本的知足心性,不論哪個階層的人,大多就很容易產生幸福感。如果有狂傲的外向性格或只有資本文化信仰的人,大多就會生有無窮的貪欲私心,就很難有知足的幸福感;如只有資本理念的貪欲心性,就會產生惡意的盜竊和貪占掠奪,就會有提心吊膽與擔驚受怕罪惡感,也就沒有了幸福與好命運的結果。電視劇《紅樓夢》主題歌說的“傲者勞,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也符合人類實際。人若踏實愛做自己喜愛的事而問心無愧,并有利于社會,也會有滿足的幸福感。因此,當人在感到幸福時就必須知福、惜福、再造福;從容、包容、再寬容;心中有親情、友情和愛情,才能生有真正的幸福感。但更要時刻牢記老子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警語。

從古、今人們的禍福榮辱認真觀察,人們所謂的“命運”,并非由年月日時四柱八字、天神地煞生肖屬相所決定,因為每個人的出生時間是一生固定不可變的,而每個人的命運卻是隨著各方面復雜條件及心理意志的變化,是隨時隨地都可產生多種優劣生死轉化的。如果說人生都是生肖八字天命注定的,人們還有必要費心勞力地艱苦奮斗嗎?再比如,那些空難、礦難、地震、沉船、車禍、風災、戰爭等等大量的群死群傷人員,難道說都是八字天命注定的嗎?所以,“八字天命論”不管怎樣加入天干地支陰陽五行穿鑿附會,都顯得十分機械、死板、空洞、籠統、不現實。簡單說,人們的命運是由天、地運動和人們的意志活動而形成的。因此清朝名臣曾國藩說:“信算命,信風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北宋宰相呂蒙正在《命運賦》中也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亦有“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的箴言。本人根據古今很多名人的觀察研究表明,人的命運具體應該是由三項六種因素決定的,即“三項測命運法”:

1、個人能力與性格;2、出身家庭與環境;3、社會時局與機遇。

此三項六條具體包括:

第一項:『個人能力』:包括文才、口才、情商、智商、智慧靈敏度、身體的強弱狀況、膽量、度量、技能、勤奮習慣、力量行動、意志選擇等。本人『性格』:都是決定命運的首要因素。

第二項:『出身家庭』:包括祖輩、父母家境,身體遺傳素質、相貌美、丑、高、低、胖、瘦、殘疾等。『環境』:包括社會關系環境與自然地理環境。“社會關系可分為:祖輩、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夫、妻,親戚、朋友、領導、老師、同事、同學、職業工種以及社會各種人事關系等等”;“自然地理環境包含八卦內的天、地、風、雷、水、火、山、澤;還可細分為:居住環境,道路、空氣、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土地、水源、森林資源、傳染源、食品和個人眼前所處的局部環境條件的優劣變化等”,這些都是決定命運的重要條件。

第三項:『社會時局』:包括每個人在世的世界形勢、國家局勢及政策,社會習俗、行業制度等時局的各種順、逆、優、劣變化等。『機遇』:即時間與人及事物的優劣偶合。亦是決定人們命運的重要因素。

此三項六條,每一項都不是孤立靜止的,有些還是有相互連帶疊加動態衍生變化關系的。某一條增、減、變、換,長、短、優、劣,都與命的長壽與夭折、運的鴻福與災禍,以及輕重緩急變化皆有著很大的直接和間接關系。簡單說,前一項是內因,后兩項是外因,彼此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人的命運。上述各條也可用陰陽八卦歸類推演論述,即能得出符合實際的人生結果;亦可用戰國鄒衍的五行歸屬的生克乘侮動態演化敘述其關系變遷;也可按老子的道家高維哲理分解判斷,都可找出符合人生實際的所謂命運。其中若有一條優勢特長,亦能使人命運好轉,若三項優良特長,則定會運鴻壽昌。相對言之,若有一項處于劣勢,也能使人命運惡變;如三項都趨于劣勢,自然也會招致命短運厄。不論國家總統或是平民百姓都離不開此三項條件。當然,在此三項六條內,有許多條件通過人為適合時局的意志選擇與艱苦努力改造,很多劣勢也是可以向優勢轉化的。但也有因某種不可抗拒的外力或自然因素與個人意志選擇錯誤而轉向劣勢者。

第一項: 個人能力與性格分解

『個人能力』:即指人的才能、體能、情商、智商、智慧靈敏度與辦事能力;還包括觀察、辨析、記憶、思維、判斷與創意等。這些多有先天的潛在因素,但主要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而這些又都與后天的博學多能與歷練聯系密切。如一個人有超強的才能,通過文化學習與實踐再能達到“格物致知”與“知行合一”,就會對事物的進程與結果有正確的預料,并能正確處理和掌握事物的順利發展,進而達到目的,也就是在多種復雜的情況下有“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實施活動能力,從而就可掌握命運的趨向。

如曾入贅為婿后成為周朝軍師的姜子牙;春秋時孤兒寡母艱難度日后為儒教圣人的孔子;三國時,劉備三顧茅廬請一個村夫諸葛亮為相;唐朝時曾為宮女又為尼姑的女皇武則天;明朝曾經討飯當過和尚的明太祖朱元璋;以及各朝代窮家出身的文武大臣、狀元、進士以及現代的大老板等等,難道是他們的八字天命好嗎?豈不都是因他們有才能和多種能量而又逢時的成功事實先例嗎?清朝宣鼎在《夜雨秋燈錄·陬邑官親》中說:“可見人以才能為貴也。”《紅樓夢》中第四回又說:“今崇尚詩禮,徵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意思是說在崇尚詩禮才能的時代,皇上亦可降隆恩而使人改變命運。所以古有“財,為養命之源,才,是立身之本”的說法。自古以來,有才能而成功的人也大多都是有毅力的人、勤奮的人、入迷與事業的人和忘我做事的人。故有“勤奮與才能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的俗言。

“體能力量”:這里是指個人的體能,力氣;也包括為官的組織領導能力,文化人的創作能力以及每個人的辦事體能精力,都是維持命運的基礎。《易經·系辭》中指出“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其意是教導人們要量力而行事。而工、農群眾大多是靠體能力量和勤奮來維持改變一家老少命運的。

“技能”:即包括科學技術、手工技術、文學藝術以及農業技術等有一技之長或多種技術特長者。所以古人有“一招鮮,吃遍天”。也有“每一個人的長處和優點,就是本人的金飯碗”的經驗說法。《顏氏家訓》中亦有:“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的教導。

《楚辭·卜居》中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每一個人的能力也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各有所偏,各方面能力全才者,世上從來是沒有的。有智能的人也有不明白的事項,也有思緒不清的時候,特別在古今各代的戰爭及復雜事項的處理中,就有許多被騙上當的人與事,《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就說:“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老子在《道德經》中又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老子認為能了解、認識別人叫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叫圣明。能戰勝別人叫有力,能克服自己的弱點是剛強。知道滿足的人是富有;堅持力行,努力不懈的人就是有志氣。不失立場的人才能長久,身死而不被人們遺忘的人,才算長壽。有文化知識的人也不等于就是智商高、情商高、智慧多,所以人們遇事多不考慮自身的缺陷,當事情失敗時,往往怨天尤人,若再弄不清個人的弱點及各種環境因素的存在,當得出不良結果的時候,也就認為是八字天命所造成的結果了。

“口才”:是指用說話的方式表達才能。古代鬼谷子曾說:“口者,心之門戶;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鬼谷子認為,口是表達內心的門戶;而心,是人的精神世界主宰。人們的志向意愿、喜好欲求、思念與焦慮、智慧與謀略,多是有口這個門戶出入從而表現出來的。陳摶《心相篇》也說:“愚魯人,說話尖酸刻薄,既貧窮,必損壽元;聰明子,語言木訥優容,享安康,且膺封誥。”意是尖酸刻薄的愚魯人影響壽命;少語木訥的聰明人,會有好命運。著名僧人學誠法師認為:“你的說話,其實就是別人心中的你。大家都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好好說話,就是改變命運。”

所以為人要切記:口若懸河,任意亂說,禍自口出,招惹是非。若是華而不實,盡講些大話、假話、空話、套話、廢話、臟話,特別是不適應時勢的話,不利于團結的話,都可能會招致厄運。因此《處世懸鏡》中說:“聰明過露者德薄,才華太盛者福淺。”又有:“螻蟻之穴,能毀千里之堤;三寸之舌,可害身家性命”之說。會說話是一門學問,有分寸是一種修養。古言“言而當,知也;默而當,知也。”又有“風流不在休談勝,袖手無言味最長。”還有“言多必失,沉默莫測”的箴言。知道不亂說,是一種很高明的軟實力;懂得謹言慎行,照顧他人的感受,才是智慧之舉。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這里意思是說,聰明的人不隨意亂說話;而自以為口才好,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的人。能堵塞其嘴和耳目,關閉住嗜欲的門徑,去除鋒芒,排解糾紛,調和光澤,混同塵埃,這就是深奧的玄同。能達到“玄同”境界的人,就是超脫了親疏、利害、貴賤的世俗范圍,所以就為天下人所尊重。《論語·里仁》中亦說:“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才可衍生出好的命運。

“膽量”:也是影響人們命運的重要因素。《易經》中說“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處世懸鏡》中說:“有膽無識,匹夫之勇;有識無膽,述而無功;有膽有識,大業可成。”又云:“膽勁心力,雖弱亦強。”人若有膽有獨立的遠見卓識再有勇有謀,就可增強做事的信心和力量;再經過精心籌劃,穩固意志,徐圖大事就可辦成。如果一個人特別懦弱膽小,別人很快就會發現你的短處,就會以強勢對付你,所以命運也會隨人的膽量大小而收縮或膨脹。常言道:有卓越智力作用指導的膽量是英雄的標志。德國軍事家和歷史學家克勞塞維茨說:“沒有膽量就談不上杰出的統帥,也就是說,生來不具備這種感情力量的人是決不能成為杰出的統帥的。”莎士比亞曾說:“有膽量的人最先獲得冠冕”。還有人寫了副對聯將膽量的大小優劣描述:“財也大產也大,后來兒孫禍也大,要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家身不可罷。財也小,膽也小,后來兒孫禍也小,要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些許小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所以,若因有勇無謀膽量過大,做事不謹慎,就會成為皴粗野魯的莽撞人,又容易辦錯事,辦壞事,也會使命運發生惡變。

“度量”:又可稱“肚量”,也會影響人的命運。度量,也有“度”的含義。因此世間常有“小不忍則亂大謀”,“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勸導說。還有“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的俗語。寬宏大量也是一種美德。清朝林則徐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山高萬仞無欲則剛。”老子在《道德經》又說:“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又說:“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他認為人能做到淳樸厚道曠遠豁達,能像幽深的山谷與不清的河水一樣,遇事去除極端,才顯得有度量。古也有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的說法,故有“心寬室自大”“度不足則多怨”之說。清人金纓在《格言聯璧》中寫道:“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人生多欲者累,寡欲者安,無欲者剛。”說明只有心胸坦蕩無欲,才能達到眼界寬、度量寬的境界,所以,一個人的度量(肚量)和財富命運也有著直接關系。

孔子的“中庸”思想,也是讓人做事有度不偏激,不要走向極端過分。比如:勇敢過分就是魯莽;誠實過分就是迂腐;機敏過分就是圓滑;施舍過分就會成為乞丐;貪婪過分就是腐敗;執著過分就是傻子;善良過分就是軟弱;專橫過分就是霸道;做事過分就會走向絕路;總之,任何言語舉動過分了,都會影響事物的成敗和人的命運。

明朝心學圣人王陽明說:“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有人遇事度量小愛生氣,那是小心眼,叫俗人;讓別人生氣,自己不生氣,那叫偉人;不論別人怎麼生氣,自己能坦然處之,叫高人;從不氣別人,自己也不生氣,特別有修養的人,才叫真人。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其意是器皿滿了,要適可而止;過于銳利的器械,銳勢難保長久。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適可的度量。民間還有“心胸寬大能撐船,健康長壽過百年”的說法。度:就是分寸,就是底線,就是標準。《易經》節卦說:“不節若,則嗟若,無咎”。意思是貪欲過度就是貪婪。所以,不論說話或做事,都要以求適時、適度,冷靜的掌握好分寸。但也要注意:“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也深”的警句。

“勤奮”:也是影響人們命運的重要大項。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在《進學解》中說:“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又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高論。當代數學家華羅庚說:“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又說:“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展有什麼偶然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還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辛苦勤奮持之以恒的學習,就能補充智力的不足。古言道“天道酬勤,人道酬善。”就是老年人,也應當有“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勤奮精神。也要如曹操所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勤奮干勁才能爭取、鞏固和維護良好的命運。

常言道“聞雞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讓勤奮養成習慣,習慣就能改變性格,性格就會改變命運。故自古有“懶惰為萬惡之淵藪,勤奮是幸福之根源”的說法。曾國藩說:“一勤天下無難事。”還說:“家勤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富蘭克林也曾說:“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謹慎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

“意志”:就是決定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往往用語言和行動來表現。《素書·本德宗道》篇云:“夫志,心獨行之術。”所以,有信心的“意志選擇”也是命運優劣變化的重要基礎。意志是每一個人的精神力量和行動指標,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就會有好命運的希望。儒圣孔子曾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一個人的“生命”是不能更改的,但所做的決定,是你的“運”,要看你如何立志去說、去做。同樣的問題,不同樣的意志處理方式,就會有不同的優劣結果。

人的意志目標不存在于自然中,而在生命中蘊藏。頑強的意志選擇也是一個人做事成功的必要條件,思路決定著出路,格局決定這結局,定位決定這地位,眼光決定著未來,萬事皆由人們的內心意志創造,唯有堅持正確地意志選擇才能使好命運久長。《荀子·勸學》也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意思是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即使腐爛的木頭也難刻斷,不停地刻下去,就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處世懸鏡》中又說:“欲成事必先自信,欲勝人必先勝己。”要想做成事,首先立志要有足夠的自信心,要戰勝他人就必須先戰勝自己。墨翟曾說:“志不強者智不達”。《孟子》中又說:“浩然之氣,至大至剛。”其意是要想完成大任務,必須樹立堅強的意志,心存浩然之氣,不要怕吃苦,行為不亂其逆境,下決心忍性,就有益于成功。古代也有“未經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的詩句流傳。凡事沒有自控意志而處處需要別人來監管的人,也多是命運不好的人。所以說心志決定命運的走向,心情決定命運的質量,瞬息萬變的征程總在改變著許多,崎嶇的人生道路只有意志堅強,才不會在世事風塵中起伏跌宕。

但人在世間萬事萬物博大縟瑣、紛繁復雜的情況下,要想做到“念念不愚,事事不誤”,作出既適應當時情況又有利于長久、正確的合理選擇,也確實是十分不容易的,因為時、事都在不停的變遷。故佛界就有“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之說。這就是說,意志選擇對了,就等于上了天堂,意志選擇錯了,有時就等于下到了地獄。所以,歷史上有許多勇武大臣、文人騷客,那些有錢、有權的人,多是因為意志選擇錯誤,而造成了有的蹲監坐牢、有的落個殺身斃命,有的甚至影響到全家全族,他們顯然多是意志造就了命運。

古代也有“命運隨著意志變”和“事在人為”的說法。所以,現代有人說:心態對,做事不累,方向對,努力不浪費。還有人總結,在意志選擇中常有三大遺憾:即不會選擇;不堅持選擇;不斷的選擇。因此人們在繁雜的事務中應當認真的做好意志選擇;并要堅持被認定的意志選擇;不應舉棋不定朝三暮四的選擇。簡單說:想的對,做得好,就可能有好命運;想的錯,做得差,就會有糟糕的命運。

“志氣”:“志”:是決心朝著有希望的目標走去;“氣”:是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于此。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說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九層高臺,起于每一堆泥土。意喻不論做任何事,必須立志從細小之處做起,由小漸大;欲行長遠,也須從足下開始方可達千里。還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他教導人們做事要立志堅持,始終謹慎如一,就不會有失敗的事情。王陽明亦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二程集》中說:“君子莫大于正其氣,欲正其氣,莫若正其志”。”鬼谷子早年說:“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志不達也。”其意是欲望多了,心神就會渙散,意志就消沉,命運就堪憂。宋朝理圣朱熹也說:“立志不堅終不濟事。”又說:“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

《易經》里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又有云“積善人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人家,必有余秧。”這里的“天行健”:意謂天(即自然之天)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象天星宇宙一樣,永不停息;作為人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地勢坤”,坤:順也。意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度量要象大地一樣,才能容載世上萬物。并教導人們應循天道之善性,立志自強生生不息。這些都是對人生、命運的良言勸導。

自古還有“認命”一說,實際就是人在多方面不利的情況下而又無法抗拒時,所表現出一種不抗爭的消極態度。還有“盡人事,聽天命”之說,其意是已經使盡了自己所有人為的能力,事情還是不能如愿以償的情況下,就用“聽天命”一詞來獲得精神上的安慰,而這其中卻顯露了處事消極、低沉、退卻的心境。

對于“天命”,早在商朝前就有“人命在天”和“敬天事鬼”的風俗。商朝的奴隸三個人再加一把絲才能換的一匹馬,可見那時人的命是多麼輕賤。到周朝就有了“天命靡常”和“天不可信”的大膽想法。《左傳·昭公十八年》子產說:“天道遠,人道邇(近),非所及也,何以知之?”意思是天道遠離人間,人道則存在于身邊的人事中,可以就近掌握,對于人所不及的事物,是難料的。《荀子·天論》篇中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他認為天是沒有理性、沒有意志的,不為善存,也不為惡亡。又說:“天其運乎?得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誰主張是?”他認為天地日月皆為自然現象,對人的命運是不起決定作用的。并說“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其意為君子尊重自己的努力,而不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天命上,是進步;凡事燒香拜佛,求神問卦,放棄了自己的努力,把命運交給上天,則是退步了。唐朝劉禹錫也有“天人不相預”的論述。《史記》中說:“人眾者勝天”。南宋朱熹在《朱子語類》中也說:“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于天也;既生此人,則天又在人矣。”此話是把人和天同等看待,并認為天下萬事的變化皆在人。細看歷史,各個朝代的更替,各種權勢的興滅,時局的變化,是天意、天命決定的嗎?分明是強勢人員意志斗爭的結果而已。就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戰,造成了億萬人民的死難痛苦命運,也是由于那些有實力權勢的強人貪欲野心所形成的,也并非是由天命所為。

天下萬事也可以說多是雙刃劍,為此,諸葛亮就曾說:“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他認為,人間萬事總有正、反兩面的意義,遇事既要想到好的一面,也要想到壞的一面,既要想到成功的好處,也要想到失敗的結果,遇事能做到權衡利弊才是奠定好命運的基礎。

『性格』:一般是指人在生活中的心理思維模式、個性習慣、行為風格及全部心性的總稱。性格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人的精神追求、心理狀態、價值觀念,對人的命運與社會風氣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荀子·性惡》篇中說:“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荀子認為不可學習,不可以經過努力而做成,叫天性、本性。可以學習,可以通過努力而做到,叫做偽性。這就是天性和偽性的區分。

因為人們為了爭得自己能很好地生存和享受,就會有私心,為了滿足私欲就易產生惡意。所以《荀子·性惡》篇中說:“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素書》亦說“萬丈深淵終有底,唯有人心不可測。”因此,自古以來,有些惡事屢禁不止。荀子還認為人的性是先天而成,人的所謂善,是圣人“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才能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意思是人們的善性是由通過學習禮義、法制和懼怕刑法才性善的。如果人本來就性善,還為何要設各種禮義法度呢?這里也說明人通過思想改造,心性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的。所以古有“茍不教,性乃遷”之說。故儒家講存心養性;道家講修心煉性;佛家講明心見性。都認為“心性”不能放任自流,通過修心養性要讓心性的“良知”成為命運的主宰。

《中庸·天命章》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因此,就有心決定性,性決定命,性命決定命運的論說。性格不好的人就容易生氣,生氣多的人免疫力就會下降,就容易生病,因此《黃帝內經》中說:“百病生于氣也”。所以,能保持“心靜身動,心態平衡”就可延續生命。性格不但決定著個人的命運,也決定著婚姻、家庭、子孫、事業和每一件事的成敗得失結果。

《處世懸鏡》中云:“自高者處危,自大者勢孤,自滿者必溢。”人有高傲性格,處處顯示自高、自大、自滿者,必將招致敗績。又云:“君子受言以明智,驕橫孤行禍必生。”能接納他人的勸諫,可以讓人更加聰明富有智慧;對于那些驕傲蠻橫,一意孤行的人,禍患必然生成。所以王陽明心學中說“自省才能自明”。能修心去除執著的本性,懂得“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道理,也不乏為造化命運的良好肇端。

性格就等于脾氣。命運中一切事情的成敗,多在于人生性格的各種氣質:即做事贏在大氣與和氣,成事在于骨氣和志氣,失敗在于脾氣與傲氣。把脾氣發出來,那是人的本能;有度量能把脾氣控制下去,才叫本事。《修心古訓》中說:“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陰符經》中說:“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意思是有時需安心忍性。特別是當人在發脾氣的一瞬間,判斷力會明顯降低,因此,千萬不要在憤怒的時候做決策。《孟子》中也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還有人按性格脾氣把人分為四等:一等人:有能力,沒脾氣;二等人:有能力,有脾氣;三等人:沒能力,沒脾氣;四等人:沒能力,有脾氣。有能力沒脾氣:不等于絕對沒脾氣,這種有能力的人,平常很溫和看來脾氣很好,但在關鍵問題上卻顯得特別有個姓,往往能成大事。有能力有脾氣:是指有工作能力而性格脾氣不好的人。沒能力又沒脾氣:即所謂的老實人。沒能力有脾氣:指的是那些辦不成事,還怨天怨地怨社會,有時埋怨命不好,有時又怨運氣低,就是不知怨自己,牢騷滿腹發脾氣,這些人會有好的命運嗎?在人生萬般事務中,如果你是對的,就沒有必要發脾氣;如果你是錯的,你就沒有資格去發脾氣。人要特別注意的是:脾氣永遠都不要大于能力,否則,可直接影響命運。

王陽明還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還說:“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天命在人心”。他認為人的心性是身體和萬物的主宰,當心意有所動時,就會顯示出人的主觀行為;當心靈安靜下來,不為外物所動時,就顯示出了人的智慧。《陽明先生年譜》中還有:“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的人生三觀及方法論。陳摶在《心相篇》中也說:“心者相貌之根,審心而相貌自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呂氏春秋·觀表》亦曰:“事隨心,心隨欲。欲無度者,其心無度。”《六祖壇經》亦說:“一切福田,離不開心地”。曾國藩說:“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富蘭克林認為:節制、寡言、有序、果斷、節儉、勤勉、誠懇、公正、適度、整潔、平靜、純潔、謙遜,才是維持命運的良知。看來人們多認為善行的心性即好命運的基礎。

至于心性,按現代科學細說起來,大多取決于父母DNA因子的先天稟賦所形成。但社會局勢與環境條件影響和后天的教育以及個人的學習修養,也確實是形成和改變心性的重要因素。細查中國與世界古今名人的升沉榮辱,生死禍福命運狀況,并不是由八字天命注定,大多是由個人能力及心性的意志選擇而決定的。有些命運發生惡變,又責怪與別人有直接關系,殊不知其根源還在自己,故有“知人易而知己難”的俗語,近代又有“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說法。

第二項: 出身家庭與環境敘辨

『出身家庭』:一個人的出身家庭,是影響命運的基礎條件。比如一個宰相家庭出生的孩子,生肖八字再不好,也很容易能得到相當高的官職,就有了好命運的基礎;若是一個農民的孩子,即使生肖八字再好,就是考了高學位,若沒有人推薦和財禮相送也不一定能得到一官半職。再如一個孩子出生在億萬富翁的家庭里,也就等于他生下來就已經是億萬富翁了;可出生在偏僻農村窮苦家庭的孩子,就是生肖八字分秒不差的與億萬富翁兒子完全相同,他即使勤儉節約辛苦奮斗一輩子,也不可能達到億萬財產的水平,這些都是出生家庭影響命運的事實現證吧。還有若因祖輩或父母有遺傳病理基因,這就直接影響了下一代甚至多代人的命運。再如祖輩和父母與人結下了血海深仇,而貽害子孫的,歷史上也不罕見。如若祖輩名望大或因積德行善,使子孫后代為命運幸盛者,也大有人在。

“長相”:如美、丑、高、低、胖、瘦、殘疾等,也都是影響人們命運的條件。但這些大多是由父母先天造成,也有些是因后來天災人禍而形成的。如唐朝有狀元才能的鐘馗不就是因貌丑而撞死在金殿成了冤鬼嗎!不論哪種原因造成的生理缺陷或者肢體的殘疾,都會影響人的命運。如歷代皇帝的選妃,富豪家族在挑妻選婿也大多是以長相的俊美為標準,那些被選中的俊男、美女豈不是因長相而改變命運了嗎?即使現代國家人才選拔,企業招工,大多都是挑選生理健全貌美的男女。這樣的例子從古至今,其美丑挑剔意識,是說之不盡的。但古今也有:“人心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諺語和人才實例。

“家庭”:男女婚姻組建家庭也是人們命運的轉折點,任何一方攀得了高門,選對了配偶,一生幸福,挑錯了就顯得命運糟厄。若家庭不睦,吵鬧不休,夫妻同床異夢缺乏感情等等不良事項頻出,就會影響人的命運。特別是家庭教育亦是人命運的基礎,‘用大的孩子多成人物,寵大的孩子多成廢物’,不同家庭教育的孩子就會使幾代人命運有很大的差異。有些人做到了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常理,居家平安,雖一生窮苦勞作,也會有命乖運好的結果。有的貧窮家庭,只有幾碗面條的家境,但個個性情溫和,互敬互愛,都能和平相處,就能使人人命運優良。有的家庭財產億萬,身居豪華別墅,行動是汽車飛機,卻離婚成風,再婚成俗;有的老板、高官,金錢如山,他們的命運不是顯得很好嗎?但其家庭人員性格各異,懶饞怪貪私心成性,卻把家庭鬧騰的五零七散,亂七八糟,有的蹲監坐牢,有的外流孤獨,都顯得神情崩潰,命糟運厄。這些都是人們耳聞目睹的常見現實吧,難道都是八字天命注定的嗎?

『環境』:“社會關系環境”:如祖輩、父母、叔、伯、兄、弟,夫、妻,子、女、姐、妹、或各種表親、干親等。親戚、朋友、領導、老師或同學、同事的幫助或提拔,亦可能會運轉壽昌,這些也確實是改變命運的重要一項,常言道“鳥隨鸞鳳騰飛遠,人伴賢良品自高”。還有“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發”的俗語。但也有因親戚朋友借貸、詐騙或犯法使人受到連帶者。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有時社會關系也會引起優劣不同的命運呈現。

如果居住環境不良,職業工種影響健康,更是造成人們命運的重要因素,比如高空作業、地下挖礦、水中捕撈、高速駕駛、毒物制造、保密工作等等,各種職業都是直接影響人們命運幸厄的重要基礎。再不能從思想意志上正確選擇適用于各方面環境條件的有效行動,都會有命運幸厄的呈現。

“自然地理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體、地況和經過改造的環境與人為的社會因素的總體。

自然地理環境是社會環境的基礎,又是社會環境發展的必要條件。各種良好的天然與地利環境可以造就先進的人才,也可影響到人們的命運,進而改變成良好的社會環境。又可推動社會進程的先進與發展。多種壞的自然地理環境與人為社會劣環境也可以造成難治的病毒疾病或者淹沒許多人才,而致使社會落后或倒退。

“自然小環境”:如若臨近河道、公路、富麗山嶺,景區等,人們就有捕魚捉蟹、獵采、行動、運輸、旅游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便利。反之,也多有使人們溺水、車撞、墜崖的危險。自然小環境中還包括自然資源:如礦山、生物、優質天然水、土地、森林、有古跡和有生態資源等等。假如人們生長在這些優良的自然地理小環境中,不論生時八字如何,首先就有了良好的造就幸福命運的基礎條件。如果出生在偏僻的荒山、沙漠地帶,即使有再好的生肖八字,也很難有可比的好命運。

環境問題在歷史上都非常重視,所以《三字經》中就有“昔孟母,擇鄰處”的記載。在秦朝也有李斯早年“觀鼠”而引起改換環境,成為秦朝丞相的事跡。自古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說法。《荀子·勸學》篇還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俱黑”的環境影響論述。這也給人們生存、提示教育孩子成長方面的又一啟迪。

有些出生于惡劣環境條件下者,從小就造成了終生殘疾,也可能會使這些人命短運厄。但他們如果能更換或改變環境,再趕上社會時局的有利機遇,他們若再有高智能及多方面的適當籌劃努力,也可能會得到命壽運轉的良好結果,這些常見于古代和現代殘疾者。

“小環境條件”:局部地區的如縣環境、村環境、院環境,工業環境、農業環境、醫藥休養環境等等。還包括眼前的各種優劣環境,如:眼前有穿梭來往的汽車,若是不按交通規則行路,隨時就可能有出現車禍影響命運的危險;眼前有危險的山崖,偏要逞能而墜崖;眼前有浪大流急的深水,不顧勸阻而溺水;有些人故意違反禁令進入動物園,被猛獸所傷;還有的只顧低頭看手機而導致意外喪命或損傷,能說這些人都是八字天命注定的嗎?

還有些人們不能抗拒的大自然災害,如天災雷電、地震塌陷、洪水爆發、山崖崩塌、各種火災、陷入沼澤、臺風侵襲、氣候寒、熱突變等等,這些大自然惡劣環境條件亦可使人們集體命運發生巨大的變化。

社會環境包括的項目非常廣泛,首先可分為人們所居住的地區局勢,現在還可以聯系到全世界人類的文化思想動向、物價的漲落以及各種形式環境,還有所接觸的人群、單位、組織正、反等,這些環境對于人類命運的優劣變化也具有難以估量的影響。還包含很多種,如:物理環境、心理環境、生物環境,如人們居住的地方由于臨近有某種毒性化工類粉塵、煙霧氣體、毒性水源、特別噪音、某些傳染病的易染區,還有附近環境中出產的有毒蔬菜瓜果、有毒加工食品都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造成人們身體疾病以及命運壽數的短厄,這些都屬于環境的影響。如居住在道路難行的深山荒區,使人如同與世隔絕,即然是自然條件有適宜居住的局部環境,但也會影響人們知識的學習,經濟的收入,疾病的治療,直接也就關系到了人的命運。為此古代鬼谷子就曾說:“善變者審之地勢,乃通于天,以化四時。”其意為,有些賢能之士,能詳盡的審視地理及各方面自然環境條件,再能精通天文數象,能夠隨著四季時令的變化,役使天下諸物,就等于掌握了人的命運。

第三項: 社會時局和機遇剖析

『社會時局』:一般是指本國家的社會形勢,現在也可聯系到世界大局形勢。在過去,一個國家的局勢,就可以決定這個國家人們的命運。放眼現在,又延伸到世界大環境局勢亦可影響人們命運的幸厄變化,比如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許多國家人民的命運不是都在隨著其特大局勢的戰亂形勢在不斷變化嗎。再細看現在各國貿易戰、文化戰、以及武力戰,外國人的命運,如: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城村炸得破爛不堪,居家住所一片狼藉,人民四散逃亡,土地田園荒蕪,人們每天都經受著炮彈的轟擊,隨時都有子彈的掃射,生命即刻就有死亡的危險,他們的命運難道說都是八字天命注定的嗎?顯然是世界大局勢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命運。

在中國自從有了國家這個行政體制,人們的命運就和它結下了緊密相連的關系。每個朝代的社會局勢興盛強大之時,就是人民命運長壽幸福之日。國家的命運也在于執政主導者,主導者的能力與良好的意志操作以及利國利民政策,也是國家、人民命運的決定要素。歷史也告訴我們,如果不是大清政府的無能腐敗,中國人能會有那樣的貧窮落后嗎?八國聯軍還能輕而易舉的入侵中國嗎?還能搶走我們的諸多國寶又放火燒了世界著名的圓明園嗎?日本人還能侵占中國土地十幾年,奪去中國近億萬人的性命嗎?還能抓著中國的年輕婦女充當“慰安婦”讓她們受盡強暴躪辱和苦難嗎?這些難道是上天如此有意識注定了中國人的命運嗎?顯然是社會局勢造成的。這不就是《素書》中說的“與覆車同軌者傾,與亡國同事者滅”、“非其神圣,自然所鐘”的道理嗎?就是太平年代,地方貪官的盤剝,土豪惡霸的欺詐,盜匪搶劫的遭遇,都會影響人們的命運。當社會時局、國家政策,發生變更時,也會有一部分人得利,一部分人失利,因此,就會使人們的命運隨之產生優劣的變化。

再比如在解放前那些大地主、大官僚資本家,他們的八字命運應該說都是很不錯的吧,他們的家宅和墳地風水,也一定是經高級方術人士多次看過或算過的。為什麼在解放以后,有的坐牢,有的槍斃,有的財產被沒收,有的投身革命還當了官;那些貧苦工人、農民卻又成了國家的主人,為何在一夜之間,人們的風水、八字命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呢?這難道不是社會大局勢的變化而引起的結果嗎?這就符合了“小事在人為”、“大事不由己”說法。這其中,就是人們的思想成了命運變化的內因,具有決定性;外因是通過內因發揮作用就形成了人們的命運。還有數據證明解放以前由于水、旱、蝗災的常年侵襲,人們困苦短命,平均壽命只有三四十歲,而解放后逐漸增長到平均七十多歲,現在經國家多項補助,有些地區竟平均達到了八十多歲,這豈不是社會局勢對人們命運影響的現實事例嗎?

當然,國家的利益也需要每個國人來拼搏維護,更需要國人去努力堅守。只有國家得到了全面發展和提升,國人才能有好的前途和命運。所以,自古就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俗語。人們若能參加國家的管理平臺,也能使命運發生不同的“巨大變化”。國家局勢一方面是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發展的標志;另一方面又隨著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演進而不斷的豐富和發展,于是也有人把國家社會局勢稱之為文化——社會大環境。

『機遇』:即時遇。《處世懸鏡》中說:“不期而遇,時也;無利而助,誠也。”在沒有特別約定時間內,而突然遇到利益或災害,都為機遇。《易經》易卦說:“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與“潛龍勿用”,講的就是隨時與待時之意。老子在《道德經》中也提出要“動善時”。王陽明也提出要“隨機而動”。《孟子》亦云:“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以上說的‘時、機’,即機遇。指有好的工具和高明的智慧也不如趕上好的時間機遇。《素書》中說:“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待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期不遇,沒身而已。”即遇到好的時機而動,常可建功立業;如所遇非時,只不過淡泊以終而已。《三國演義》中也有“屈身守分,以待天時”的說法。

現代有人總結:找不到有利機遇是愚人,抓不住有利機遇是蠢人,失掉大好機遇是罪人,避不過有害機遇成死人。但是,由于好機遇難得,并且還轉瞬即逝,所以要想法創造機遇,創造機會要比自然得到的機遇多。能主動創造機遇或抓著適當的機遇“伺機而動”,是把握命運的最好基礎。陶淵明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曾國藩說:“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民間俗諺亦說:“得時鐵也發光,時遷金也失色”。這些都說明了時間機遇的重要性。機遇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能不能抓著它,主動權在每個人手里,而機遇時間在每個人手里所產生的價值卻不同,這是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以及所在各方面條件的不同。對人事來說,機遇時間只不過是個常數,但對勤奮善抓機遇的人來說,則是個不等的變數。能抓著好機遇時間的人,就是掌握命運的能者;能避開有害機遇者,就是掌握命運的智者。

特別是青少年更應注意,早晨不起誤一天的事,幼時不學誤一生的事,青、中年不干誤一輩的事。珍惜機遇時間可以讓命運變得更有價值。古代也有說:“虞舜不逢堯,耕耘處田中。太公不遭文,漁釣終渭川。”意思是五帝中的舜帝如果不是遇到堯帝禪讓的機遇,可能一生都在家耕田種地;姜太公如若不是由東海西遷,改變環境創造機遇見到到周文王,也可能終生都在渭河釣魚。《易經》也教導人們,“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時也,運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這里的“器”,是指才能,一旦好時機到來,要迅速行動。《舊五代史·晉書》中有:“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成語。《三國志·吳書》中也有:“圣人不能違時,時至亦不可失也”的警語。《孫子兵法》亦說:“得時者昌,失時者亡。”這些都說明機遇時間不但對個人命運重要,對民族戰爭、國家的興亡命運亦有極大的影響。中國還有許多有關機遇的諺語,如:“萬物皆有時,時來不可失。”“絕佳機遇,千載難逢。”“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制。”“君子識時而動,英雄應運而生。”因人們感到時間機會作用的重要,所以從古就有“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諺語。

機遇時間并非指“八字”時間。時機雖然重要,萬不可用癡迷的思想去查對黃歷時間,因為黃歷是古人多次修改過的,而且,據科學研究,時間還一直在不停的變動。還是偉人姜子牙在《六韜》中說得好:“舉事而得時,則不看時日而得利”為妙,這里的時,指的就是機遇時間,并提醒人們遇事不要死扣年月、日歷時間。

在這科學昌明,哲理較為明晰的時代,我們對命運應該有符合人們實際生活的理性認識,萬不可迷信生肖八字天命。我們再按各代歷史名人和現代身邊的親戚、朋友、鄰居、同事的實際情況來仔細分析辨別,哪一個不是在以上三項之內產生的命運結果。當然,要使流傳幾千年的老風俗、老意識、老思想的觀念一時改變,那是很難的,人們只有通過自己對多方的觀察、實踐、體會、來潛移默化的糾正其謬誤的人生觀,進而樹立科學地、具有高維哲理的良知三觀,才能掌握幸福命運,免得誤己、誤人、誤事、誤國。

對于以上問題在本人編著的《人們命運古今辨》一書中有更為詳細地解說。

小詩送友

一生研讀半濟功,命乖運厄已成翁。璞玨珠璣類珍物,贈予文友以審評。

(作者:丁雪峰 河南鹿邑人)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40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