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坐禪修行,坐禪需注意什麼

解夢佬

坐禪是每個佛家弟子每天都必須做的功課,通過它來讓我們精心開竅,在心中念佛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又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因此不管是從學佛的角度還是養生的角度來看,坐禪都是一個不錯的行為,那麼坐禪時應注意什麼問題呢?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吧。

不可硬坐

所謂硬坐,其實就是指不經過伸展就直接坐下,這樣的坐法很危險,稍不留意就可能造成腿腳危險。還有就是如果覺得腿部或者腰部不舒服,一定要作調整再繼續坐禪,因此跏趺坐的方式不正確,會導致體內火氣上升,對身體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口臭、不思飲食、眼角發炎等等問題。

不可垂頭

為何修行總要我們端正姿態?因為不良的姿態容易造成心理和生理的不舒服,容易出現昏沉頭痛惡心等現象,所以當自己坐禪的時候出現了昏沉頭疼現象,那麼可以正大雙眼,看向遠方,挺直腰背,或者干脆移動臀部,或直接站起來,如此便可消滅昏沉頭疼。

不可急功近利

坐禪時還要切記不可急功近利,特別是當心中煩躁時,最好就別念經誦佛了,因為念也是白念,此時應當立刻站起走出門外,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內,就可能會讓身體放松以及精神得到撫平,此時再去坐禪會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切記煩躁時不可強硬念佛,不然只會讓自己心生妖魔,長時間如此必定會走火入魔。

閱讀推薦:燒香禮佛的意義 佛法修行,應該感謝業障 功德回向是什麼

佛門弟子凈土宗該如何修行!禪宗如何坐禪入定!意識外放?密宗如何修煉出神通?為何要分那麼多派,請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頂禮仁者!清凈心現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本能就恢復了。

佛陀老師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數如恒河沙,所以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在識別正邪中開示:凡嚴守戒律,弘揚正法,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門深入,老實念佛者,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前輩大德開示萬不可執神通感應,因為這個是著魔的因緣:

且佛心無念,故知動念者,皆為非心。須知凡夫心念,雖鬼神亦知之。所謂機心才動,早被神知。若微細念,則惟菩薩羅漢能知。當知神通不可執執之,輕則賣弄生害,重則著魔發狂。矜奇好異,人之恒情。倘大眾看重此等事,既足為修行之障,且恐為法門之害。當知三明六通,是學佛人本分事。但修行時,不宜注意此事,恐走入魔道。無明盡時,神通自得,得之之后亦不宜輒與人知,恐為捏怪者所借口,后患甚多也。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是其他法門都是靠自力斷煩惱,末法時期難的無法想象。唯有凈土法門是仰仗佛力可以帶業往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只要往生凈土,一生成佛。

末學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對禪宗非常感興趣,但看資料修禪定必須要有真正的好老師在旁指導,否則自己容易走偏著魔,老師會知道咱們的境界一旦走偏會馬上把我們拉回來。而且看到文殊普賢菩薩這樣的大菩薩還要求生極樂世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后也是求生極樂。彌勒菩薩、不休息菩薩、常精進菩薩,三位等覺菩薩,都發愿求生極樂。也就是說最后大家還是都在極樂世界歡聚一堂。又看到許多禪宗的高僧大德(凈宗初祖慧遠大師,二祖是善導大師,三祖法照大師都是禪師),晚年都一心念佛求生凈土,末學想肯定佛菩薩高僧大德比末學有智慧太多都念佛所以就定下心修凈土法門了。

佛陀老師和很多佛菩薩再來的高僧大德已經替咱們選了,并且苦口婆心的引領勸導。現在是末法時期,佛陀老師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現在就是末法時期。
印光大師(凈宗十三祖 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開示—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老實念佛 求生凈土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凈其意 是諸佛教
蕅益大師(凈宗九祖,佛菩薩再來)示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天臺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凈功莫克。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殊不過現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離過絕非,不消作意離絕。即現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離計,何勞說妙譚玄。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住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一得住生,永無退轉,種種法門,咸得現前。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搭衣用缽。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里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里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凈戒,亦在里許。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鎮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試自檢點,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貪鎮癡念猶自現起,是非人我猶自掛懷,間斷夾雜猶未除盡,妄想馳逐猶未永滅,種種他岐猶能惑志,便不為真念佛也。要到一心不亂進境界,亦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后記數亦得,不記亦得。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饒汝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轉語,皆是生死岸邊事。臨命終時,決用不著,珍重。

末學恭錄鐘茂森博士主講蕅益大師(蓮宗九祖,佛菩薩再來)開示念佛法門 ,因為較長,此處只能恭錄原文及前面講解(全文在這里)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87877.html
“蕅益大師是凈土宗的第九代祖師,他著作很多,在律宗方面很有造詣,同時在法華、教下也是深入經藏,可以說是通宗通教的大德。他自己晚年專修凈土,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阿彌陀經要解》,這是他在九天之內就完成了,這個真的是了不起。他寫出的這一篇著作,印光大師說,蕅益大師老人家注的這個《要解》,假如是古佛再來為《阿彌陀經》再做一篇注解,也無法超過蕅益大師的《要解》。這說明蕅益大師如果不是阿彌陀佛再來,那必定也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印光大師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對蕅益大師這樣的稱贊,那你想想蕅益大師還能是什麼人,確實是古佛再來。所以他的這個見地完全是純正的佛之知見。

他這篇開示,關于念佛法門的,文字很少,可是這個義趣深廣圓融。因此我們認真的學習這一篇文字,可以說把整個凈土法門核心、綱領都掌握住了,如何修行,怎樣念佛,這些我們統統都能夠掌握住。所以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字字珠璣,每一個字都是精彩的,我們來一起學習這一篇文章。我們來看第一句: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

蕅益大師他講,念佛法門一點都不奇特,奇是神奇,特是特別。他這里講,這個法門不神奇,也就是它沒有什麼玄乎,實實在在的,每個人都能夠落實的,它也并不是搞什麼特別的、稀奇的、古怪的,只要你肯老實去修這個法門,你就能夠成功。所以修這個法門千萬不要用那種標新立異的心,求新、求快、求殊勝、求感應這些心都不可以有,因為這個法門貴在老實。‘只深信力行為要’,這個“要”就是關鍵的意思,關鍵在于深信還有力行這兩條。凈土法門我們講三資糧信愿行,蕅益大師這里專提深信和力行兩條,實際上也包括愿,有信、有行,肯定也包括愿。只要人能深信這個法門,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愿普度眾生,深信輪回是苦,他自然就發起出離心,發起求愿生西的心,那麼他自然也就力行了,這個力行就是專念佛號。下面說:

【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這句話是佛在《大集經》里面說的,說只要我們肯念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深妙的禪。大家都曉得禪是很殊勝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很難得,頓法,可是念阿彌陀佛就是無上深妙的禪,這比普通的禪更高,你看就一句阿彌陀佛。什麼叫禪?用《金剛經》的話來講是“無住生心”,無住就是沒有任何的妄想分別執著,心無所住,生心就是生起無上菩提心。可是凡夫要入這個境界難!凡夫都落二邊,不是無住,就是無住了之后他就不生心,或者生心了之后就不能無住,他總有一邊,要二邊不著這真的不容易。可是我們念阿彌陀佛這就達到了,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什麼都不想,所有妄念都放下,單提一句佛號,什麼都不想,就叫無住,單提一句佛號?你就生心了,無住生心,你看他能合一。所以凡夫想要進入這個無住生心的境界,真的只有念阿彌陀佛,除了念阿彌陀佛以外真的入不進去,所以這是深妙禪。妙在那兒?妙在你不知不覺就暗合道妙,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麼念下去,一個妄念沒有,你看不知不覺你就跟道相合了,你就合上無住生心了,你就在修禪了。還有古德說,“巧入無生”,太巧了,就這樣子老老實實念,不知不覺你就入了無生法忍,你達理一心不亂,太妙了!

這個法門深,一般凡夫確實把道理弄清楚不容易,不要說凡夫,二乘人,乃至菩薩,要把這個道理徹底弄懂也不容易。正如蕅益大師在《要解》里面講的,這個法門是“諸佛所行境界,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念佛法門不是九界眾生可以信解的。九界眾生包括六道眾生還有聲聞、緣覺、菩薩,都不能夠完全信解,只有佛才能夠完全明了,所以這是無上法門,而且這個法門幫你這一生成佛,因此念佛法門是圓頓大法。圓是圓教,圓教是幫你這一生成佛,這叫圓教,頓是頓教,頓教是你快速的這一生你就辦妥了,極快速的法門。因此下面說:

【天臺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天臺家最著名的智者大師,這里天臺就是指智者大師,他在天臺山居住,是隋朝時候的大師。他說到‘四種三昧’,這四種三昧是哪四種?第一種叫常坐三昧,就是你坐著,打坐修禪定,第二種常行三昧,常行三昧就是你站著、走著,念佛法門里有一種般舟三昧,這就是常行三昧,九十天不能夠坐下來,不能夠躺下來,就在那里繞佛、念佛,專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前面常坐三昧也是九十天,也是可以念阿彌陀佛,這坐著念。第三種叫半行半坐三昧,這個就比較自在一點,就是你也可以走著、站著,也可以坐著,這樣子修你的禪定,或者是念佛,半行半坐。一般來講我們師父在念佛堂里面提倡的,跟這半行半坐三昧相應,就是三區自由式念佛,你在念佛堂可以繞佛經行,也可以打坐,也可以拜佛,自由式的,總之讓這個心定下來念阿彌陀佛。還有第四種叫非行非坐三昧,這個就是在日用平常行住坐臥,起居飲食,都常在三昧當中,它不固定的,所以叫非行非坐。這個念佛很方便,為什麼?念佛法門不用拘泥于什麼形式,正如印光大師開示的說,“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這就行。你行住坐臥,穿衣吃飯,不管你做什麼事,你佛號不要斷,這也就是非行非坐三昧。

這四種三昧都是念佛,念佛達到三昧,什麼叫三昧?三昧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正受。所謂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我們凡夫這個受不正常,不能稱為三昧。凡夫的受有五種,身有苦樂,心有憂喜,這是四種,另外如果沒有苦樂憂喜的這些種感受那叫舍受。舍受對凡夫來講不能夠持久,舍受是很難得的,它是一種禪定的狀態,但是可惜它不長久,定力失去了又有苦樂憂喜,如果能夠持久,那麼這就是三昧。那我們如何達到三昧?三昧就是我們用念佛,一句佛號把這個苦樂憂喜都舍掉,心住在佛號上,這叫念佛三昧。而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一切三昧當中最殊勝的就是念佛三昧。整個佛法中心樞紐就是修三昧,修定,在定中才能開智慧,所以三昧最要緊。修什麼三昧最殊勝?念佛三昧,所以這個法門極為的殊勝。下面蕅益大師又引蓮池大師的話。

【云棲云。】

‘云棲’就是指蓮宗八祖蓮池大師,他說:

【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

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你看五宗八教全部給收了,一個都不漏,這個‘該’就是包括,這個‘攝’是含攝。那‘八教’是指什麼?八教這是講天臺宗他們把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做了一個分類,叫判教,所謂五時八教。這個八教分為化法四教和化儀四教兩種,總共是八教。化法四教所謂是藏通別圓,藏教這是小乘,通教是通小乘和大乘,別教就是大乘,圓教又比別教要高了,它可以讓你一生成佛,這是圓教,念佛都涵蓋了。那化儀四教就是通過佛教化的儀式來分,分四種,一種是頓教,一種是漸教。頓教就是可以讓你很快速成佛,這叫頓法,不用經過次第的,漸教是有次第,就像爬樓梯,一層一層往上爬,那叫漸教。頓教是不用爬樓梯,一步登上去,譬如說我們坐電梯,進了電梯之后,一出來已經上了五樓;漸教你得一層層的往上爬。一般教下都是漸教,你要逐步提升。頓教,像禪宗,這是頓教,一步登天。凈土也是頓教,當然它也包括漸教。

還有是秘密,還有不定,這個秘密是指佛教化的時候他有神通,能讓不同類的眾生各得其利,不僅是人,也包括鬼神,所以有時候佛會念一些咒語,神咒,這是秘密。不定,這就是他的教法所對的根基不一定,像大乘法也能讓小乘證果,小乘法也能讓大乘根性的人開悟,這就不定。所以這是八教,藏、通、別、圓、頓、漸、秘密、不定,這八教,一句阿彌陀佛全給包括了,全部內容這佛號都有,這是蓮池大師說的。蓮池大師也是通宗通教的,他做的一部《阿彌陀經疏鈔》,你看看他是用華嚴宗法來解釋《彌陀經》,這是大手筆。蕅益大師就是私淑蓮池大師的私淑弟子,那麼他說‘圓攝五宗’,這個五宗專門是指天臺、華嚴、法相、三論和律宗,這五宗,這一句佛號也都包了。如果不是真正在教下悟入了,完全大開圓解,哪里敢說這句話?我們相信蓮池大師也不是普通人,也是古佛再來。所以這是讓我們重視念佛法門,重視這一句佛號。下面又說:

【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凈功莫克。】

蕅益大師嘆息說現代人把念佛法門看淺了,以為它是‘淺近勾當’,給誰來修的?‘愚夫愚婦’,那些沒文化的老頭、老太婆他們修的,有文化的人怎麼能修念佛?這一句佛號這麼簡單,能行嗎?這是現代,他說現代人,當然也包括我們這個時代更是,沒有理解念佛法門的真實義趣,把這個法門看淺了。那麼看淺了誰會受損害?自己受損害。所以‘信既不深,行就不力’。《華嚴經》上講,“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個善根,世間法的善根是指無貪、無瞋、無癡,你能夠深信因果報應,深信要積德行善得好報,那你自然就能夠斷貪瞋癡了,所以世間的善根從信那里來。出世間的善根是精進,菩薩唯一的善根就是精進,因為菩薩已經沒有貪瞋癡了,他就是向菩提大道去努力,所以他的善根只是精進,那更要信。譬如說念佛,念佛是菩提大道,假如我們不能相信,或者信的不深,那你行的肯定不力,你沒有辦法生起那個精進心,那個勇猛心,結果導致‘終日悠悠’,所謂優哉游哉,因循度日,一天一天的時光空耗了。特別上了年紀的人,這是日薄西山,太陽快下山了,時間不多了,怎麼還能夠優哉游哉?這一生要是功夫不得力,不能往生,又錯過了。所以這個不能精進,‘凈功莫克’,這是你凈業的功夫不能成就,那又要搞三途六道輪回,太悲慘了。下面說:

【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離過絕非。不消作意離絕。即現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離計。何勞說妙談玄。】

這是講的有一類修行人,他用一種巧設方便,‘設有巧設方便’,“設”就是假設,假設有這麼一類人,這種人確實有,他用一種所謂方便法門,禪凈雙修,他要怎麼樣?‘欲深明此三昧者’,他想要了解念佛三昧到底怎麼回事,三昧不就是禪宗要修的嗎?那念佛三昧我就用禪宗的方法念佛,所以他怎麼念?用參究,參究“誰”這個字,參什麼?參個話頭,誰在念佛?念佛的是誰?禪宗追求的是向上一著,所以他就參這個念佛的是誰?這樣的方法好不好?當然,這種方法對一般人來講,他對于凈土法門信心不夠深,解的不夠深,用這種禪修來伏住,也不能算錯。可是蕅益大師在這里不贊成,他說‘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現前這一念阿彌陀佛,我現在在念阿彌陀佛,這個能念阿彌陀佛的心,‘本自離過絕非’,“過”就是過失,“非”就是這些錯誤、煩惱,我們自己要修三昧,就是說降伏煩惱,可是煩惱本無,佛在《華嚴》里講的,“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妄想執著是障礙我們證得如來智慧德相的這些障礙,要把它去除。怎麼去除?你得明了妄想執著本來沒有,我這顆心,真心本來就沒有這些妄想分別執著,就像六祖大師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哪里有這些塵埃?所以本來就離過絕非。這能念之心是什麼心?就是真心,真心沒有這些過失,沒有這些煩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真的叫一塵不染。所以要不要你去作意去離這些過失絕這些錯誤?要離過絕非嗎?不需要去作意去離絕,為什麼?你作意這已經起了妄想執著,那你怎麼離?所以念阿彌陀佛就這麼老老實實念,本來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還要起個想法念頭要斷妄想分別執著,這已經又生了一個妄想執著了。

所以夏蓮居老居士他給我們開示的念佛方法,他說妄想要不要去斷?不斷妄想,“欲斷妄想去一添兩”,什麼意思?你想斷妄想,剛想斷妄想這個心已經是妄想,你想去一個妄想,添了兩了,所以不需要去作意,怎麼做?就是老實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你看這里頭就沒有妄想了。所以‘即現前一句所念之佛,本自超情離計’,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是萬德洪名,這句佛號里面沒有情執、沒有分別。這個“超情離計”,計是分別,情是執著,這佛號里面哪有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本來都沒有的,你現在念自然你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了。‘何勞說妙談玄’,那你不用把禪宗這些玄妙的東西拿出來談,就老實念佛都涵蓋了,這就是向上機關。所以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本來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老老實實念,什麼事都沒有,直趨菩提大道,所以貴在老實,老實里頭就不會打妄想,不會分別執著了。所以蕅益大師講:

【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

說這段話是斬釘截鐵,要我們什麼?‘信得及,守得穩’,信心要堅定,這是最重要的。凡是想搞這想搞那的,說老實話,信心不足,所以守得就不穩了,守什麼?守這一句佛號。心里真有,老念著這句佛號,這叫守得穩。《無量壽經》里講的凈宗的宗趣,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什麼?蕅益大師解釋,信愿,你信愿具足就是發菩提心。你信得及,說明你愿是真的,所以你念佛守得穩,那是來真的,什麼都動搖不了。世間的一切財產、兒女、情執、人我是非,統統把它放下,這是真發菩提心,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心里是有慈悲愿,愿度眾生,可是現在沒有能力,趕緊往生,乘愿再來,再來度這些眾生,希望早一天往生,所以那個心很切,自然念佛就守得穩。他不會再打其他的念頭,再打其他妄想,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眾生,為什麼?耽誤時間,往生給耽誤了,那怎麼能叫慈悲?

所以我碰到有位同修,家人剛剛去世,心里很難過,來跟我講,說自己很難受,想到他們很傷心。我勸他,那你就要認真念佛,趕緊求往生,你得一切放下求往生,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他們都得度了,“一人成道,九祖生天”。這真話,你要往生了那就是作佛了,你看你作佛,功德有多大!你現在想他們沒用,想他們是情執,情執不但救不了他,還耽誤了自己。而且這個情執也不是真的,不是真情,為什麼?凡是妄想分別執著里的東西都不是真的,真心它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明白這個道理,把情執放下,那才是真正慈悲愛護親人,希望自己用這個功德回向給他們。你看真實慈悲他佛號會不會斷?不會斷,他肯定守得穩,‘直下念去’,這個“直下”兩個字非常堅決,不容得毫分妄想間雜。所以這個念,平時怎麼用功?心里面老念著,這句佛號老有,就像夏蓮居老居士說的,“但能不忘,即是功夫”,你這句佛號能不忘,這就是功夫,你不忘就是守得穩,就怕你忘了佛號。

夏蓮居老居士他在閉關里念佛,親身的體證,把念佛的這些功夫、境界跟我們說出來,非常實在。他告訴我們,“只要肯念,成佛一半”,你只要肯念佛,這已經成佛一半了。為什麼?你肯念就已經在菩提大道上走了,直念下去你就成佛了。所以他這里還說要搶救,“救得一句是一句”,這里面很有味道,我們念阿彌陀佛等于是跟我們的妄想在做斗爭,我們不念佛的時候就是打妄想,那我們得搶救,等于跟妄想爭地盤,你佛多念一句,妄想就少一句,佛號的念頭多,妄想念頭就少,你想想是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你看看你佛號的地盤多還是妄念的地盤多?得搶救!救一句是一句。心里要老有,這老有就叫一向專念,這個我們自己好好去體會體會。

平時用功佛號讓它不斷,每天最好要有功課,蕅益大師開出的功課很具體,晝夜十萬。晝夜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念滿十萬句,十萬佛號念下來差不多得二十個小時,你要真能念十萬佛號,那你的佛號地盤多,妄念地盤少,二十個小時是佛號,最多就是四個小時是妄想,那你的功夫怎能不成就!十萬不行,蕅益大師降下來了,說五萬,五萬也得十個小時,再不行,三萬,三萬也得六個小時。得真干,特別是我們這里老年班、精進班的同學,要提起精進,你拿個佛珠自己數。這個功課固定下來,‘以決定不缺為準’,每天功課必須完成,不完成不睡覺,這就決定不缺。“畢此一生,誓無變改”,我這一生功課每天不落,每天不少,這是你的堅定心。念佛求生凈土第一重要,其他的那都是小事,可要可不要,念佛求生凈土這是非得要去的,所以念佛事情最重要。蕅益大師開出最低是三萬佛號,初學的人可能會覺得有困難,一天六個小時,念一天兩天行,念一個月兩個月有困難,念十年二十年恐怕就不可能。為什麼?現代人業障重,雜事多,空閑少,三萬確實有困難。黃念祖老居士他也開過一個數字,他開一半,一萬是兩個小時,這個好多了。但是要求我們信愿要更堅固,你念佛功夫少一些,可是你的信愿堅固,能保證往生。

蕅益大師講,往生與否全靠信愿之有無,看你信愿具不具足,品位高下就看你念佛功夫的淺深。所以你念的功夫深,自然你的品位就高,你念佛往生就更有把握。實在一萬如果都有困難,按照自己的工作情況安排,閑忙度,自己規定一個功課。譬如說一天五千佛號,五千佛號大概一個小時,數珠念佛,計數,實在再不行,兩千。從少的開始做起,慢慢增加,不要減少,我至少得穩住一個基本數,多念那更好,但是不可以少。現在我們師父提倡除了念佛還要念經,所以現在最好加一部《無量壽經》,佛號少一點,念經補上。念一部《無量壽經》也要一小時,《無量壽經》講的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愿,你念經也是念佛,你是系念阿彌陀佛,這也很好。念經提升我們的信愿,念佛加強我們的功夫,信愿行一起修。貴在是一生誓無改變,這是顯示你有真心、有誠意。‘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如果你這麼真干你還不能往生,那三世諸佛都成了誑語者,誑語就是騙人。那諸佛怎麼可能騙人?說明你決定能往生。所以這一段話我們要牢牢記住,要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每天刻定功課,決定完成,一生不改,決定往生。

守得穩這就要平時訓練,譬如說遇到了境界現前,過去見到順境你會貪愛,見到逆境會生瞋恚,現在要守得穩,境界現前,還是一句佛號,這叫守得穩。境界一現前心就動了,那守得不穩,那就往生不了。守得穩沒別的,就是“熟處轉生,生處轉熟”。古人講的,什麼叫熟處轉生?我們搞貪瞋癡很熟,生生世世都搞貪瞋癡,動不動就起來了,這些煩惱,這熟,要把它生疏。生處轉熟,什麼是生的?念佛很生疏,老忘記佛號,這很生,要把它變熟。怎麼變熟?你老念,你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老念著它,你就念熟了。所以蕅益大師這里先讓我們刻定功課,規定自己去熟悉它,念熟了,自自然然境界現前,你還是佛號,你不起貪瞋癡,那你功夫就成就了,念佛求生凈土你有把握。真到這個境界,多令人開心!世間還有什麼能比得上?所以下面說:

【一得往生。永不退轉。種種法門。咸得現前。】

你看一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永遠不退轉,你是阿惟越致菩薩,阿鞞跋致菩薩,那叫不退轉菩薩。所有的法門,三藏十二部,五宗八教,八萬四千法門,統統現前。這現前是你現前證得,你不是只學一個皮毛,你已經通達明了,為什麼?一即一切,你一門深入你通了,門門都通了,你也是明心見性,你也是大開圓解,你也是三昧相應,都一樣。所以古人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我們很想開悟,不要求這一生開悟,你先求往生,到了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佛光給你一加持你準開悟。所以這里最重要的是專,專精念佛。下面說:

【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尋章摘句。遇宗門人。又思參究問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缽。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

【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里許。】

【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里許。】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凈戒,亦在里許。】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試自簡點。】

【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

【貪瞋癡念猶自現起。】

【是非人我猶自掛懷。】

【間斷夾雜猶未除盡。】

【妄想馳逐猶未永滅。】

【種種他歧猶能惑志。】

【便不為真念佛也。】

【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

【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后記數亦得。不記亦得。】

【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

【饒你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轉語。皆是生死岸邊事。】

【臨命終時。決用不著。珍重。】
末學愚鈍,所知所述全部來自古圣先賢大德和其它仁者們,末學自己措辭不妥之處恭請仁者原諒!恭祝仁者一切善愿速成就!恭祝咱們盡虛空所有家人幸福美滿!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請問:修行華嚴宗需要做什麼?具體些,念佛?坐禪?還是持咒?結手印?

華嚴宗是已以華嚴宗為主要經典。具體修行方法有華嚴法界觀等,目前以此作為修行方法的不多,目前多與禪宗或凈土相融合。

什麼是吐納、導引、行氣、服氣、煉丹、修道、坐禪

吐納是以鍛煉呼吸為主的修法,行氣服氣都可以歸入吐納中,導引是講體操按摩等,修道是一個大范圍名詞,基本一切修行都可以歸入修道,煉丹分煉外丹和內丹,外丹就是想煉出吃了就不死的丹藥,內丹是講講鍛煉人體的精氣神,從而獲得永恒之最終目的,坐禪乃是佛教之功夫,習之可得禪定。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9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