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生辰八字解讀,“寒食節”是什麼節日? 歷史上的寒食節又從何而來?

解夢佬

說到寒食節,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這是在什么時候,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它是在清明節的前一二天,那么這究竟是個什么樣的節日,它的歷史淵源又是如何?小編這就帶你了解一下。三月正是春光大好,我們都知道春天氣候溫暖適中,萬物生機萌發,氣候多變,乍暖還寒。好運網一起為您列舉2020年農歷三月的節日節氣!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
——風俗: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
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后來因為寒食和清明離的較近,所以人們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過清明節。
寒食節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與清明節日期相近。清初湯若望歷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后;湯氏改革后,清明節定在寒食節一日之前。
現代24氣節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次日。新中國成立后,很多地區把寒食節與清明節等同了起來,在同一天過。
然而,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唐代詩人盧象這首《寒食》詩,所言即是寒食節的來歷“子推綿山焚身”的故事。相傳此俗源于紀念春秋時晉國介子推(姓介名推,又稱介之推,之為虛詞,子為敬稱)。當時介之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饑。文公復國后,子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堅決不出山,和他的母親一起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中國過去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后來改為清明節。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

】遠古時期
  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于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將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來的禁火節。
】春秋時代
  禁火節,后來又轉化為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饑。晉文公歸國為君后,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爭寵,攜老母隱居于綿山。后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愿為官,躲藏山里。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魏晉時期
  漢時,山西民間要禁火一個月表示紀念。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這個習俗。《陰罰令》中有這樣的話,“聞太原、上黨、雁門冬至后百五日皆絕火寒食,云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三國歸晉以后,由于與春秋時晉國的“晉”同音同字,因而對晉地掌故特別垂青,紀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習俗又恢復起來。不過時間縮短為三天。同時,把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說法推而廣之,擴展到了全國各地,于是寒食節成了全國性的節日,寒食節禁火寒食成了漢民族的共同風俗習慣。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25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