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清明節的民間習俗有哪些

解夢佬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由節氣演變為節日,清明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節氣與節日的區別在于,前者單純反映氣候變化和時節的順序,后者包括一定的風俗活動和一定的紀念意義。清明作為節日,祭祖掃墓是主要活動之一,因此它又被稱為掃墓節、祭祖節、掃墳節、冥節。

掃墓祭祖

清明掃墓習俗由來已久。明代《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男女掃墓,擔提尊口,轎馬后掛楮(ch已這里為紙義)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漢代應劭的《漢官儀》也有秦始皇起寢于墓側,漢因而不改,諸陵寢皆以晦、望、二十四節氣、三伏、社、臘及四時上飯其親的記載,這說明皇家清明墓祭制度的確立為秦漢時期,而且表明二十四節氣是古代祭祀的節日。

到墳前祭祖時,人們通常會準備供品、紙錢等祭祀物品。供品主要有紙箔、酒醴、香楮以及其他富有地方特色的物品。在廣東長樂,清明時節用楓葉染糯米,蒸飯做團,叫做烏飯,用來祭祖。在廣西宜北,每逢清明,家家戶戶備辦豬肉數斤,大雞一只,稍裕之家宰用豬仔,造黃花糯米飯,香燭紗紙,男女大小上墳拜掃。在四川新繁,人家大多采嫩艾,搗米粉做糍粑祭祀先人。

在貴州興仁,清明日取清明草葉搗茸和糯米做餅,叫做清明粑,又用黃梔子染糯米做飯,祭祀祖先。在山西萬泉,祭墓時要有一種叫子推的物品,用面蒸成,狀如兜鍪。榮河的子推上插雞子,里面包九枚胡桃,外面嵌八枚胡桃。在浙江于潛,人們用角黍祭祖,在嵊縣用黏米雜菁苗做成糍粑祭祖;在泰順,人們用鼠曲葉(就是當地的綿曲)或蓬蒿和米粉餡糖做成燕糍祭祖。

在福建永泰,祭祀的供品還有用鼠曲葉或艾葉和秫米做成的稞。在臺灣彰化、南投、嘉義、臺南、澎湖等地,都有用輪餅祭祖的做法。輪餅,也叫潤餅、春餅,用面皮包肉、蝦、蛋、菜、土豆、白糖等做成。

標祀

又叫清明吊子。每年清明節,各家各族祭掃完畢,往往在墓前或墳頭上插一根用竹子或柳條做的標竿,表示已經有過祭祀。標竿上有的人家會糊些長條白紙,有的人家會掛些楮錢,有的人家既糊白紙又掛楮錢。

紙錢

紙錢顧名思義是紙做的錢,是送給先人在陰問用的,又稱掛紙、掛錢。清明掃墓時,人們將攜帶的紙錢有的燒掉,相信紙錢會化作煙氣可以進入冥界,祖先容易接收。有的懸掛起來,如浙江平湖、湖北咸寧和恩施等地,用竹懸紙錢插在墓上,叫做標墓。在福建永泰,白紙剪成條挽在樹枝或草上。在四川長壽,用白紙剪作幡形插在墳頭,叫做掛青。在貴州興仁,用白紙作長幡掛在墓前,謂之標墳。安徽《歙縣志·風土》記載:(清明)懸紙錢于墓,名日掛紙。有的壓在墳頭上,如臺灣彰化男女老幼相率上墳祭祖先,在墳墓周圍獻置墓紙,壓以土石,稱為‘掛紙’,或稱‘壓紙’,以示子孫健在之意。有的將紙錢拋撒掉,如陜西宜川男女踏青掃墓,撤彩紙錢,叫做百紙。在甘肅靈臺,標紙幡的同時,還要焚化紙錢。另外,清明節送紙錢,又有不上墳墓的,如在河北張北、萬全,清明日晚間,各家婦女到門前焚香燒紙,坐地哭泣,叫做送紙。

以上就是解夢佬算命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清明節的民間習俗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民間習俗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3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