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端午節放假

解夢佬

端午節放假,端午節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而2013年的端午是在6月12日,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會舉行許多的活動來慶祝節日。按照我國的法律規定,這一天是屬于法定節假日的,今年也和往年一樣,也是放一天,然后把前面一星期的星期六日調整過來,形成一個三天的小長假。也就是6月8、9日要上班,然后10、11、12日連休3天。那麼既然放假三天當然不能就在家里呆著,應該出去感受一下節日的氣氛,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有什麼習俗吧。


龍舟競渡

龍舟競渡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因戰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重用而投江,民眾競相劃船希望找到他的尸體。根據近人考證,其實中國古代劃龍舟并不限于端午才舉行,龍舟競渡的習俗也早于屈原之前已經存在,如姑蘇就以龍舟有迎接潮水之神伍子胥的習俗。古人將船當作送走災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也就愈快愈好,于是便衍生出端午競渡的習俗了。古代參加競渡的龍舟已很講究:船身窄而長,還有龍頭、龍尾和鱗甲等裝飾,船上結七彩,張旗傘。競渡時鑼鼓喧鬧、鞭炮齊鳴、萬人喝彩,場面極為壯觀。可見龍舟競渡其實也是驅瘟避邪的一種行為,其原始宗教的意味濃于悼念忠忱的愛國者。

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食品。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親友之間還相互饋贈。早于東漢時,人們已習慣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期間開始吃獨具清香而消暑的粽子了;吃粽子的習俗要到晉朝初年才固定在端午節,當時民間食用的粽子是用蘆葉裹高粱米做成的;至唐,粽子已經成為節日和市場上的美味食品了。歷經多朝,粽子的風味和粽餡的種類更形多樣了,如明代有以艾葉浸米而成的艾白粽,清朝宮廷用奶酪浸米一夜后煮成的奶子粽和乾隆年間出現的火腿粽子,吃粽子的習俗更已遠傳日本、朝鮮和東南亞諸國。現代粽子的品種、花色都日益繁富,形狀、用料和餡類亦按各地的飲食習慣和口味而有所不同。

懸菖蒲掛白艾

五月五日,古時亦稱惡月惡日,先秦以來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日子,亦因古人認為疾病是惡鬼兇神附于人體所致,故世俗要懸天中五瑞以辟邪驅瘟和逢兇化吉。天中五瑞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和龍船花。石榴花的根部可驅蟲;蒜頭有著濃烈的氣味,懸于門外據說亦有驅瘟辟邪之效;通常菖蒲被認為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故有蒲劍斬千邪之說;而艾草則代表百福,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種可以治療疾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以使身體健康。現在看來,懸天中五瑞確實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端午節時值初夏,多雨潮濕,病菌容易滋生,懸菖蒲、艾草等可以借助它們揮發的氣味清潔空氣,消除病毒。

立蛋與煮蛋

此外,每到端午正午,民眾會爭相把雞蛋直立于地板,據說端午節陽氣最重,可使雞蛋直立,只要能直立雞蛋者,代表吸取了天地的陽氣,會得到一年的好運。有些地方亦有把煮熟的熱雞蛋放在小孫子的肚皮上滾來滾去,然后剝去蛋殼給小孩子吃的習俗,據說這樣做日后小孩子就不會肚子痛。

飲雄黃酒

中國很多地區都有過端午節飲雄黃酒的習俗,雄黃是一種礦物質,把它調合在米酒中,便成了雄黃酒。因端午節臨近酷暑,各種蟲類病菌紛紛活躍起來,古人很早就認識到雄黃解毒防疫的功能,加之民間傳說《白蛇傳》里的白蛇就是喝了雄黃酒后現出原形,所以民間都起而仿效,在端午節以菖蒲根泡雄黃酒,更會以雄黃酒給小孩擦鼻子、耳朵,或在額頭上寫上王字,據說一樣有驅毒的效能,這種風俗稱為畫額。除此之外,古時沒有消毒藥水或清潔劑,人們多趁酷暑蟲疫瘟生之前,即端午節期間,于房子四周灑上雄黃酒,用以殺蟲解毒。雖然如此,因現今人們了解到雄黃含有致癌的物質,即使喝少量也對人體有害,故這種因時制宜的藥酒亦已被淘汰。

本文端午節放假為解夢佬算命網原創首發,歡迎轉載但是請注明來源!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我們。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21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