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佛教修行,精進就是苦修嗎?

解夢佬

學佛之人幾乎是每天都要修行的,因為修行能讓自己升華,能讓自己變得更加純凈,同時又能讓自己增長見識和學問,總得來講,修行百利無一害,但佛教有得之士,時常要我們學佛弟子精進,那么這精進到底是什么?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吧。

精進,精就是精益求精,不滿當前,讓自己變得更強的目的;而進則為行動前進,要變得更強,自然需要更強的行動。但“精進不是苦修”,精進是更高層次的修行。比如說我們學佛弟子,自己的缺陷肯定是有很多的,所以我們才會去利用修行幫助我們清凈心靈,這也是為了修佛法,過程是非常艱苦的,所以在《四十二章經》說:“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要戰勝自己的煩惱習氣,必須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這是一項漫長而艱辛的事業。

因此光是修行就這么艱難了,再繼續精進的話,區區苦修又算得了什么。因為我們在世間,為得到一點蠅頭小利尚須付出諸多努力。而學佛修行是成就世間最大的事業、究竟的利益,假如不愿付出代價、不愿努力精進,怎么可能達到目標呢?如果在佛前供上兩個蘋果就可以成佛,那不是太容易了呢,那樣豈不是人人都能成佛?

所以精進就是和修行區分的分界線,修行的人能夠保持心靈純凈,能領悟真諦;而精進的人則會根據自己的缺陷來做出調整,彌補缺陷來讓自己更完美,如此體內自然就會形成更好的佛心,對積累功德也更有幫助,自然成佛的幾率就又高了許多。但不管是修行還是精進,都不要過分去追求。因為一切隨緣,特別是佛陀提倡的是中道的修行,智慧的修行,并非盲目的自苦其身。天道酬勤,有了努力的因,只要方向正確,必能結出成就的果。

推薦閱讀:佛學者自我修行之法 修行打坐沒耐心要怎么做 學佛故事,觀世音菩薩是否存在

不是修得很精進,只是念念咒語,算是佛法修行嗎?有功德嗎?

你好佛友,本人是這樣認為的。算不算修行,取決于你為什么而念,又怎么在念。有沒有功德,也是同樣的標準。
不過我也不知道我回答的對不對,你可以下個中華網佛教頻道app看看,里面有法師可以幫您解答。

佛教各類修行方法詳細介紹分類

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

(一)布施

布施是最容易的方法,通常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無錢也無力的人從旁用嘴說兩句好話好了,我若有能力一定去做,人家做好事,我也滿心歡喜。

(二)持戒

持戒不僅僅是守清規的意思。持戒的本意是:所有不該做的壞事應該戒除,已戒除的壞事不應該再做;沒做過的好事應該去做,已做過的好事應該持續不斷地做下去。總而言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三)忍辱

忍辱不但要忍受一切侮辱,而且要忍受一切痛苦,更要忍受所得到的快樂。

(四)精進

精進是為了我們肉體的生命和佛法的法身慧命。

(五)禪定

禪定,分成三個步驟,也可說分為三個階段,而達到三種不同的境界。第一是身心平衡,第二是物我合一,第三是物我雙亡。

(六)智慧

智慧包括有三個項目:聞慧、思慧及修慧。

聞慧是經由眼耳所見所聞的一切修行方法而得到的啟悟。

思慧是看到、聽到,或學到東西以后,加以慎思明辨的工夫。

修慧是從修行前面所說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及禪定的五種方法中所得的悟境。

擴展資料:

對修行者而言,一位高明的師父是不可缺少的,他可使你少走許多冤枉路,更不致走錯了路。在修行的準備工夫而言,節制五欲,是很重要的。這是由于五官的媒介而產生的種種不好的心理活動。

這些由五官反應而生的種種是修行的障礙。所謂五官的反應,是指眼所見、耳所聽、舌所嘗、鼻所聞、以及身體所觸,而使心里產生了喜怒哀樂種種情緒,這就叫做五欲。因此,修行的人,對日常物質上的生活要淡泊,不可被聲、色等五欲所迷亂,然后才能講到主要的修行方法。

大乘菩薩的主要修行方法,叫做六度。六度是用六種方法由有生死有煩惱的凡夫這一邊,到無生死無煩惱的那一邊去。也就是從生死的苦海到達涅盤;從煩惱的凡夫轉成菩提。就如乘坐一艘具有六種器具設備的船,航向對岸成佛的路上去,這就叫六度。

(一)布施

六度第一是“布施”,布施是最容易的方法,通常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無錢也無力的人怎么辦呢?那你從旁用嘴說兩句好話好了,啞子呢?那就只要心想這是好事,我若有能力一定去做,人家做好事,我也滿心歡喜。

可是如果有人,不出錢出力,專門叫人去做好事、幫忙人,是否也算得是布施?事實上他勸人為善的行為,即是出力的布施。

世界上行善布施的人,并不全是富翁,甚至所謂同病才能相憐,自己有痛苦有困難,覺得需要人家幫助,因此見到別人有痛苦困難,便也希望有人去幫助。

有人厭惡不肯出錢做善事、布施的富人,而稱之為“為富不仁”。其實富人的錢,如果不是橫財,原是由于舍不得用錢,把一個錢一個錢省下來,積聚而成富人;如果把錢全用了出去,他就成不了富翁。所以我們應該勸富人布施,但不可挖苦他。布施有二個對象:一是布施貧窮的人,即是幫助需要救濟的人。

另一是布施宗教團體,即是佛教說的佛、法、僧三寶。我在紐約曾對學生說,你們要多多布施給三寶,有一個學生嘻嘻笑起來,我說:“你笑,是不是因為我是三寶中的出家人,我要你們布施,要你們不可貪心,結果把錢都給了我?”他說是的。

諸位有沒有想到為什么要布施三寶?佛教說布施三寶比布施窮人功德來得大。我們用錢救助人,是希望以一個錢救十個人,還是希望一個錢救不了一個人?

布施給三寶,三寶所做的事是,幫助所有需要救濟的人得到佛法。因為人類的真正痛苦,不在于缺少物質。佛教的重點是幫助人們在心理上解決痛苦、解決煩惱,這是徹底解決痛苦的方法。布施給三寶,三寶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解決重大的問題,所以布施三寶比布施窮人的功德來得大。

也有人說,出家人不做生意,也沒有錢布施給人,是不是也修布施功德?告訴諸位,布施并不全是用錢,而且,用錢財布施只是小布施,用佛法智慧布施才是大布施。因為救濟人身的困難是小布施,救濟人心而得解脫生死的痛苦是大布施。昨天與今天,我在此地就是做的大布施。

(二)持戒

第二“持戒”,持戒不僅僅是守清規的意思。持戒的本意是:所有不該做的壞事應該戒除,已戒除的壞事不應該再做;沒做過的好事應該去做,已做過的好事應該持續不斷地做下去。總而言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三)忍辱

第三“忍辱”,忍辱不但要忍受一切侮辱,而且要忍受一切痛苦,更要忍受所得到的快樂。如果能忍受痛苦、忍受快樂的話,就是我昨天所說的“八風吹不動”的境界了。

(四)精進

第四“精進”,精進是為了我們肉體的生命和佛法的法身慧命。所謂肉體的生命,是指血肉之軀的生活現象;佛法的法身慧命,則是我們的信仰所賴以延續的活動現象。

為了神圣的悲愿,我們要花最大的努力,不灰心、不退縮地做下去,便是精進,假若沒有精進的精神,便可能凡事虎頭蛇尾,或者一曝十寒。那么,無論是對日常的生活,對身體的維持,以至信仰生活的修持,不是半途而廢,便是萎靡不振,無法達成預期的目的。

(五)禪定

第五“禪定”,我教禪定,分成三個步驟,也可說分為三個階段,而達到三種不同的境界。第一是身心平衡,第二是物我合一,第三是物我雙亡。

(1) 身心平衡,就是使我們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心理。做到了,我們便是正常而健康的人。

(2) 物我合一,是一般宗教經驗所希望達到的境界。即是我和世界萬物合而為一,凡是中西歷史上的大哲學家及大宗教家,都可能達到這一階段。

(3) 物我雙亡,只有禪才能達到這一目的。禪,就是教你達到“無”的境界,無,并非等于沒有東西,而是沒有之中,一切都存在,可又并不等于物我合一。

物我雙亡是到了真正開悟之后,覺得我們這個世界完全是假的,雖然是假的,世界還是照常

1.身心平衡是小我的階段。即是平常所感到的正常心理狀態之下的平靜安逸的自我感。

2.物我合一是大我的階段。此我的存在和宇宙萬物的存在合而為一,不管上帝在我心里或我在上帝里面,都是大我的觀念。

3.物我雙亡是無我的階段。既無小我,也無大我,只是清楚地、自然地、活潑地、無礙地存在。

諸位不要以為修禪定必須要坐在那里的。修禪定有許多方法,靜坐只是一種基本方法而已,禪的開悟,并非只靠靜坐,只是開始時,需要靜坐的基本訓練。

實際上念佛、誦經、懺悔、禮拜、祈禱,無非是要使心力集中,而禪的初步工夫,便是如何訓練你的心力集中。所謂“誠之所至,金石為開”,“誠”;便是心力集中。

心無旁□,只有一個念頭,集中在一個念頭,這就禪定的初步工夫。所以諸位不可把禪定的范圍看得太狹小,禪定是包括一切修行方法在內的,禪是通于大小三乘及顯密二教的。

(六)智慧

第六“智慧”,智慧包括有三個項目:聞慧、思慧及修慧。聞慧是經由眼耳所見所聞的一切修行方法而得到的啟悟。思慧是看到、聽到、或學到東西以后,加以慎思明辨的工夫。修慧是從修行前面所說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及禪定的五種方法中所得的悟境。

以上六種修行方法,是一體的,其重心則在智慧上。不過,想要得到真正的智慧,則必須兼修其他的五種方法。如果撇開其他五種,僅修其中一種,譬如說老是打坐的話,縱能開悟,悟也不會深的。

為什么六度把智慧放在最后,因為佛教的一切修行方法,無非希望修行者的最終目標是智慧,得到了智慧,即是開了悟,開悟可使人們擺脫煩惱。

如果想得到智慧,一定要解除自己的煩惱,煩惱解除了,智慧自然出現,智慧出現了,煩惱便解除,這是循環而互為因果的,所以修行越深悟境越高,智慧越深煩惱越薄。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