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周易》的哲學精神

解夢佬

《周易》影響中國人精神生活數千年之久,至今不但勢頭不減,且越來越遠及中國域外。此無它,乃其自身哲學精神的獨特魅力使然。《周易》哲學精神的魅力何在?為使思維靈活些,以下不分章節,任我笨拙的思路層層說開去。
古有三《易》,六十四卦非《周易》所獨具,前已有之。《周禮》有云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丨孔子也說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焉,吾得《坤乾》焉。鄭玄說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又說孔子所言《坤乾》就是殷易《歸藏》,如此說來,夏殷周三代各有《易》書,且都有八卦、六十四卦。這一點對于我們了解《周易》至關重要。

六十四卦雖早已存在,但是排列次序三《易》必不相同。《連山》,顧名思義,必《艮》卦居首,其含義今已無從知曉。《歸藏》,既又稱《坤乾》,必《坤》卦居首,《乾》卦居《坤》卦之后,其含義如何今亦難明。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它若有卦辭的話,《坤》卦不會是元亨利牝馬之貞,《乾》卦不會是元亨利貞。而且可以知道它貴柔順,重母統,與《周易》謂天施地生、剛柔迭用者迥異。

據此我們會產生一點理解,《周易》特殊之處首在卦序,所謂周文王演《易》,可能是按照他的思想重新排列六十四卦順序,不是益八卦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早已存在,不待周文王重。《周易》以《乾》卦居首,《坤》卦次之,其含義與《乾》、《坤》兩卦卦辭密合無間。排列《周易》卦序者與系卦辭者必為同一人。如果卦辭出于周文王之手,那麼排卦序的人也應當是他。我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它對于我們了解《周易》的哲學精神很重要。我們僅僅注意到《周易》是經過很長的時間,通過多人的智蕙創作而成,遠遠不夠,還要知道《周易》之產生是《易》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易》走向成熟的標志。

《周易》傳依經而作,經因傳而興,經傳一貫,相輔以成。此道理豁顯,不應成為問題,然而問題自古迄今一直存在。朱熹就把經傳劈成兩截看,他說八卦之書本為占筮,方伏羲畫卦時止有奇偶之書,何嘗有許多話說。文王重卦作繇辭,周公作爻辭,亦只是為占筮設,到孔子方始說從義理。蓋《易》只是個卜筮書,藏于太史大卜以占吉兇,亦未有許多話說。及孔子,始取而教,繹為‘十翼《彖》、《象》、《系辭》、《文言》、《雜卦》之類,方說出道理來。在朱熹這里,整個《周易》是一部徹頭徹尾徹里徹外的卜筮書,并無哲學可言,孔子作十翼是自外加人些道理,非《周易》之本義。

朱熹這一認識影響至深且久,直至今日人們未擺脫它的束縛。今曰只是對十翼的評價有所提升,對《周易》經的部分則貶抑如故。例如徐復觀先生認為《周易》原是卜筮之書,其卦辭爻辭有如今日江湖術士的測字看相算命,除了反映當時若干的流行觀念或社會事物以外,原無多大哲學意味、思想價值的。賦予《周易》以哲學的意味,當來自作為《易傳》的‘十翼《易傳》的作者,導人陰陽的觀念而加以發展,這對卦爻的解釋是一大進步。徐先生對《易傳》哲學意味的肯定略有加重,而將《周易》經傳劈作兩截則比朱蔑更加明確,對《周易》經部分思想價值的貶抑尤勝過朱熹。朱熹畢竟未曾否認八卦、六十四卦的陰陽觀念,而徐先生卻說陰陽觀念《易經》本無,是《易傳》的作者導人的,給《周易》經傳之間劃上一道更大的隔限。

把《周易》經傳劈為兩截,分別對待的觀點,已為中國大陸和臺灣易學界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我不贊成這一觀點,因為它不符合事實。事實是怎樣的呢?事實是孔子依經而作傳,傳因經而發。經包括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卦辭爻辭,孔子一一加以解釋、說明,加以總體的開掘,因而有十翼之作。十翼固然非全出孔子親撰,其中有前賢遺說、后人竄人以及弟子追記孔子生前言論,可是思想應屬于孔子。屬于孔子,也屬于《易》。《易傳》思想水平或高過經,但不至于與經有歧異。例如陰陽觀念,從八卦產生時起已經存在。—、--兩個符號就是陰陽。倘無陰陽,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何由而來?《易》雖不用陰陽二字,陰陽的觀念是有的。孔子說《易》之義誰(唯)陰與陽,六畫而成章。可見陰陽觀念乃《易》所固有,非孔子導入。陰陽是中國人最早有的哲學觀念之一。《連山》、《歸藏》、《周易》都使用它。至于用語言表述,寫成文字,早在西周幽王二年,伯陽父議論三川皆震時,就說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因此不能說陰陽觀念是道家、陰陽家的發明和專利。有人咬定《易》中陰陽觀念是《易傳》導入的,是因為他們要把《周易》經傳劈作兩截。

我們從另一角度也可證明《周易》經傳渾然一體,不可隔限。《周易》本有卜筮的一面,又有哲學的一面。《易傳》釋經舍卜筮而取哲學。孔子說《易》,我復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又仁□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于數,則其為之巫;數而不達于德,則其為之史。史巫之筮,鄉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涂而殊歸者也。《易》又(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又(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又(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婦先后稱也,故要之以上下。孔子這些自白的話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他對《易傳》負有責任,有解釋權;他與史巫都治《易》,而指歸不同。巫知用不知數,史知數不知德。他則觀其德義,求其德,而且是而已,不涉筮數。德義、德所指其實是哲學。講《易》重哲學不言卜筮,豈不正是《易傳》的特點。言觀言求尤堪注意,《春秋》其義孔子言竊取,®意謂他據魯史舊文而加人己意,故司馬遷說孔子作《春秋》,《易》之德義孔子言觀言求,意謂他觀《易》之象探求《易》之德義而非另有所加,故司馬遷說孔子序"《易傳》,司馬遷用詞不茍,所言序《易傳》正合孔子本意。嚴格地說,《易傳》不可言作,所言道理全是由《易》中觀出求出的。

以上就是《周易》的哲學精神的全部內容,更多周易應用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