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佛教知識,發菩提心的功德(中)

解夢佬

所謂發菩提心,其實和觀世音菩薩發宏愿差不多,因為菩提心的本體就是為了讓一切眾生得到如來正等覺果位的希求心,因此敢于發菩提心的修行之人,他一定到達了一個不得了的境界,因為沒有一定的覺悟決心,那是絕對不敢隨便發菩提心的,所以這種行為是非常有功德的事,那么發菩提心都能獲得什么功德呢?下面就簡單的來一起看看吧。

成就最勝福田

每個發菩提心的人,都會稱為天上的供養田,所以人天世間都會給予禮敬,特別是當你許下菩提心后,得到了回應,菩提心生起時,那么西方的諸佛都會給予你一定的幫助,幫助發菩提心的人實現一些愿望。

易圓滿福資

圓滿福德資糧,沒有比發菩提心更殊勝的方法了。倘若沒有菩提心,縱使歷萬劫將摩尼寶裝滿三千大千世界而行布施,其所得福報也有盡的時候,因為這一布施既非菩薩行,也不是成佛的正因,是有陋福報;如果懷有菩提心,即使只布施一個畜生一頓食物,其果報也是無窮無盡,因為這一布施即是菩薩行,是成佛之因。

速除罪障

一般的修行是非常難以清除內心罪障的,但發菩提心卻不同,因為菩提心生起的時候會得到諸佛加持,所以很容易就能消滅罪業。畢竟其它懺罪法難以清凈的極大罪障,唯發此菩提心即能消滅之。罪再大,若以菩提心凈治,就如劫火燒柴那般容易。

推薦閱讀:無常是什么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的好處(上)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的好處(下)

佛教念佛回向: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報身:是指這一世,你活在當下的這個身體,因為人是生生世世地轉世轉生的。

此功德是你以虔誠心、清靜心、恭敬心去供養佛、法、僧和誦戒、誦經,聽經、聞法,布施修行、拜佛、念佛,打坐、思維佛法,以及為他人講說佛法的事都是功德。這些功德都一點一點回向給你自己作為往生凈土的資糧。其實在你還沒有證得禪定和念佛三昧之前,這時候你的所有功德應當回向給你自己,讓你自己先得到解脫,你可以回向給自己得念佛三昧。因為你沒有智慧禪定的功夫,你達不到應有的清靜心,所做的事也就不能算功德。必須有了禪定、有了念佛三昧之后才會有真實的功德。

而回向功德如同用自己的火把去點燃其他人的火把,讓菩提心星火燎原虛空法界,"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就是拿自己修的功德去分送給一切眾生,愿他們跟我們一起修行,這一生一定往生極樂世界去做菩薩、作佛。

回向偈: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

比如說,你在念地藏經。你念第一個字的時候,你身邊就會有很多的眾生來聽經。

念經功德無量。

它們聽你念經,就是“見聞者” 追問

那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又是指那些人呢?我念經的功德會給他們怎樣的幫助?其實我很不想把回向的功德回報給那些犯了錯又不知道悔改的人。阿彌陀佛,給我個理由吧! 追答

在《心地觀經》里說:四重恩是: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國土恩)。四、三寶恩(上師恩)。三途(三涂)就是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難苦)。何謂三苦?乃三界中一切眾生所受之苦也。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單指人間言)二、壞苦(壞是壞滅,苦乃迫惱之謂)三、行苦(行是遷流不息生死無常之意)。

你念經,眾生來聽,聽了眾生就會被經文感化,等等....

南無阿彌陀佛!你千萬不要有這樣的心!眾生無始劫以來都是你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你要有菩薩心啊。你這分別心跟嗔恚心不去掉,你念經的功德會小很多。 追問

呵呵,可能是我誤解了,我以為念經的功德回向給他們,他們會得到財富和名利之類的,聽了你說的才明白,他們會得到的是菩提心。謝謝你的幫助!

佛教什么稱上品中品下品下生

1、上品上生:一生即開。0小時。

2、上品中生:經宿即開。12小時。(一夜)

3、上品下生:一日一夜。24小時。

4、中品上生:蓮華尋開。24小時后。疑為三天。

5、中品中生:經于七日。疑為6日。

6、中品下生:經七日已。7日。

7、下品上生:經七七日。49天。

8、下品中生:經于六劫。6大劫。80.64億年。

9、下品下生:十二大劫。12大劫。161.28億年。

擴展資料: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于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佛教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