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朱姓的起源和來歷

解夢佬

朱姓的來源即朱姓起源,關于朱姓的來源是朱姓人常疑問和關心的問題,解夢佬算命網為解決大家對朱姓氏起源的問題,特整體了這份朱姓來源資料,希望能幫助解相資料的相關的朋友。


朱姓的來源

朱姓起源

1.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顓頊高陽氏之后。古帝顓 朱姓
頊的玄孫陸終有6個兒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賜曹姓。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挾在邾(今天山東省鄒城市一帶),建立邾國,附庸于魯國。邾國又作鄒國,亦稱邾婁,有今山東費縣、鄒城、滕州、濟寧金鄉等縣地市,建都于邾(今山東曲阜東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遷都于繹(今山東鄒城東南紀王城)。到了戰國中葉為楚所滅,邾國貴族以國為氏,就是邾氏,后邾國君主支庶子孫又去邑為朱姓。  2.另據<<魏書·官氏志>>記載,鮮卑族竭燭渾氏 朱可渾氏,在孝文帝時住在洛陽,他 朱姓
們一起改為朱姓。
3.出自祁姓,源于堯帝嫡子丹朱之后。據氏書與正史記載,圣君帝堯子丹朱的后裔,分為數支。一支以房為氏,一支為貍為氏,一支以傅為氏,另有一支丹朱的后裔,則以始祖之名朱為氏,成為后世朱姓中的重要一支——祁姓朱氏
4.《元和姓纂》記錄說舜時有一個大臣名叫朱彪(一作朱虎),他的后人以朱為姓。由此看來,帝舜時代就已經有了朱姓。居住在閩、粵等沿海地區的朱氏,從明代開始陸續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5.宋國的開國君主宋微子啟(商紂王的庶兄)有裔孫朱暉,原以國名為氏,稱宋氏。春秋時,諸侯滅宋,其后裔逃至碭(今安徽省碭山縣),改宋氏為朱氏。 中國姓氏的根源流布,與其博大的文化一樣,往往并不是簡單的一個源頭,而往往呈現出多個來源、匯百流而成大川的景象。
6. 出自曹姓,是顓頊帝的后裔。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子叫陸終,生有6個兒子。其中,第5個兒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東定陶縣西南)。周武王滅商后封弟弟振鐸在曹國,稱為曹叔振鐸;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挾在邾國,稱邾子挾,附庸于魯國鄒縣。春秋時,傳至儀父,見齊桓公稱霸諸侯,便附從于齊,進為子爵之國,亦稱邾婁。戰國時,邾國被楚國所滅,其公族子孫遂以國名"邾"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為氏,稱朱氏。
7.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后,有鮮卑族復姓濁渾氏、朱可渾氏改為漢字單姓朱氏。 中國姓氏的根源流布,與其博大的文化一樣,往往并不是簡單的一個源頭,而往往呈現出多個來源、匯百流而成大川的景象。

朱姓前生

朱姓本姓邾。朱姓的前身--邾姓的"邾"字,竟然是指一種大蜘蛛。邾字的演變有三個階段,即從最初甲骨文象形文字階段,到金文的從黽、朱聲的形聲字"鼄",再發展至從邑、朱聲的形聲字"邾"。 可見,邾國,邾姓的"邾"字是漢字規范化、形聲化后才有的,"邾"字原作鼄。 《說文解字》云:"鼄,鼅鼄也。從黽,朱聲。蛛,鼄或從蟲。"可見,"鼄"字不但是"邾"字的初文(原始文字),而且也是今天"蛛"字的初文,它最原始的字義,就是代表一種蜘蛛。而從甲骨象形文字"鼄"可以看到,邾姓的"邾",它的甲骨文活脫脫就是一個張爪爬行的蜘蛛。崇拜蜘蛛的邾氏族原來,早在遠古時代,今山東半島上生活著一支氏族。他們因種種說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認為全氏族成員都是這種神圣的蜘蛛的后裔,并受其庇佑。于是,他們把蜘蛛當作自己氏族的祖神來祭祀,用它來做氏族的圖騰和徽志,而稱呼本氏族為"邾"。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東省鄒城市一帶。他們將自己所居之地也稱為邾,因而在今山東鄒城市一帶留下了邾城(今鄒城南二十六里)、邾嶧山(又名鄒山、邾山,在鄒城南三十二里)等地名。總之,古人因為崇拜蜘蛛,才有了邾氏族、邾山、邾水、邾城、邾國之名,也才有后世的朱姓主體,而且曹封邾后,也承襲了古邾人的蜘蛛圖騰,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今日大部分朱姓宗族,都是蜘蛛的傳人。

朱姓分布

朱姓發源于今河南、安徽間地及江蘇省境。西漢朱質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東漢后期的黨錮之禍中被殺,子孫避難逃到丹陽(今屬安徽)。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陜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內發展繁衍。魏晉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東、安徽等主要地區。唐末有朱葆光遷居湖南。東晉時有朱瑋自河南南陽徙居南康(今屬江西),其后朱熹僑寓建陽(今屬福建)。朱熹之孫朱銓回遷廬陵(今江西吉安),朱銓的5世孫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亂徙居吉安府安福縣(今屬江西),后又遷至廣東興寧寧中鄉竹絲湖立業,成為朱氏興寧竹絲派一世祖。朱章甫的三兒子朱泗于元代徙居羅浮(今廣西東興各族自治縣東)徐田,此后,子孫繁衍,分布于今廣西、廣東的許多地方。居住在閩、粵等沿海地區的朱氏,從明代開始陸續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朱姓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南方的大姓之一。  朱姓,在臺灣是個較有影響的姓氏。清康熙年間,臺灣的農民起義首領朱一貴,是落籍臺灣的朱氏中較有影響的一個。朱一貴,原福建省長泰人,小名祖。明亡之后,他遷居臺灣臺南縣羅漢門,夏率眾起義,以反清復明相號召,稱大明重興元帥。各地農民紛起回應。他率領義軍,在諸羅的赤山取得大勝,人數發展到三十萬,進而占領了全臺灣。他被推為中興王,年號永和。后在清政府渡海進攻下,作戰失利,他被俘就義。從此,朱一貴在臺灣留下了不朽的英名。早在明永歷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元璋的后裔朱術桂隨鄭經來臺開墾。下淡水港、北投、竹南、竹北、彭佳嶼、恒春等地,均有朱氏拓墾的足跡。現今臺灣的新竹、臺南、基隆等地,是朱姓人氏較多的縣。

各支始祖

朱興鏡:興鏡祖派下任房系表第一派,字遠鏗,明萬歷四十四年丙辰九月初四申時,壽八十一歲,清康熙三十六年丁丑閏三月初七酉時沒,葬衡陽祖地獅子山巽山乾向。元配:蔡氏,明崇禎皇帝元年戊辰九月十三午時生,年三十三歲清順治十七年庚子七月二十五酉時沒,葬衡陽住居屋下首山內卯酉向。 朱振:祖派源流第一派,宋國天圣年間人,為人淳厚質樸而善化,人遇人相非未當置辯彼或慚謝卒,葬江西婺源縣官坑嶺五里歸垣穴壬山丙向。元配:汪氏,葬與夫合冢同向。生子一:朱絢。 朱姓
朱德聞:遷湘始祖德聞位下齒録,明朝時期封中憲大夫,字名揚,元至正十二年壬辰三月初七寅時生,明洪武十二年來湘宣德十年乙卯十一月十八辰時卒,壽八十四歲,葬湘鄉縣悅來二坊長硚牌形山戌山辰向。元配:蔣氏,誥封恭人,元至正十九年己亥四月初七未時生,明宣德九年甲寅九月二十三戌時卒,壽七十六歲,葬與夫合冢同向。生子一:朱瓚。

郡望堂號

吳 郡: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東漢王朝分會稽郡置吳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區包括建德以下錢塘江兩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吳郡之內。隋朝滅陳國后,改吳州為蘇州,吳地始有蘇州之稱。三國時期孫吳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一個吳郡,治所在烏程(吳青鎮,今浙江湖州吳興區)

沛 郡:也稱沛國郡、沛縣,始建于漢朝初期。西漢建立后,漢高祖劉邦將家鄉泅水郡改為沛郡,治所在相縣(今安徽濉溪)。王莽改為吾符郡,東漢改為沛國。三國魏移治沛縣(今江蘇沛縣)。西晉還舊治,后復為郡,又移治沛縣。南朝宋移治蕭縣(今安徽蕭縣)。北齊時廢。早期沛郡所轄范圍,包括今安徽淮河以北,西肥河以東,河南夏邑、永城和江蘇省沛縣、豐縣等地。東漢時改為國,后又改回沛郡,所轄地域大為縮小,而且郡治屢有遷移。但作為姓氏郡望意義上的沛郡,主要是指西漢時的沛郡。

鳳陽郡:隋朝時期置郡,治所在鐘離(今安徽鳳陽)。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后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于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

丹陽郡:丹陽又稱潤州、丹楊郡,是中國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變動。先秦時期,共有三處以丹陽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漢朝時期實施郡縣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許多以丹陽為名的郡和縣。丹陽郡始建于西漢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轄十七縣,轄境相當于今安徽省長江以南,江蘇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脈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強溪以此地區。三國時期孫吳國移治到建康(今江蘇南京),以后轄區縮小。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時,又在河南省項城縣的東北置了一個丹陽郡。隋朝滅后南朝陳國后曾廢黜,后隋煬帝又置潤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蘇常州),再以蔣州(今江蘇南京)為丹陽郡。唐朝時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蘇鎮江)。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8年)升為鎮江府。另外,古代楚國原在丹陽,即今湖北秭歸一帶,楚文王東遷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為丹陽。還有,秦朝時期的丹陽縣,亦稱丹楊縣,在今安徽省當涂縣一帶,唐朝時期被并入當涂縣。明、清兩朝乃至民國、現今的丹陽,只是個縣級建制的城市,位于今江蘇省溧陽市旁邊,緊依長江,隸屬于江蘇省鎮江市。

義陽郡:三國時期曹魏國置郡,治所在今天湖北省棗陽縣東南。西晉時期改置為義陽國,其時轄地在今天河南省新野縣南部一帶地區。

錢塘郡:秦朝時期始置錢溏縣,治所在靈隱山麓,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及以西一帶。南北朝時期的陳朝禎明元年(丁未,公元587年)改置錢溏郡。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廢錢溏郡置為杭州,移治到錢唐(今浙江杭州靈隱山麓,浙江省杭州市)。唐朝時期將溏改加土偏傍為錢塘。民國時期,錢塘與仁和縣合并為杭縣。

太康縣:秦朝時期置陽夏縣。隋朝時期改為太康縣,治所在今河南省太康,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一帶地區。 永城縣:東漢時期的臨睢縣,晉朝時期廢除。隋朝時期又改置為永城縣,其時轄地在今天河南省東部,鄰接安徽省。

"白鹿堂":宋朝時大理學家朱熹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所以稱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講學時主張"循序漸進、居敬持志"八個字的教學原則。循序漸進在教學方法上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師不但教書,還要育人;不但言教,還要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所以叫"居敬堂"。

"折檻堂":漢代時有槐里令朱云。當時奸臣張禹,欺君害民,作惡多端。但因為皇帝信任他,誰也不敢惹他。朱云卻上朝奏本,請殺張禹,這一下觸怒了皇帝,立即叫劊子手拉朱云到午朝門外去斬首。朱云卻面不改色,侃侃地向皇帝擺出張禹的罪惡事實,大講誅奸臣才能保住社稷的道理。劊子手來拉他去執刑,朱云卻雙手攀著金殿的門檻,道理還是講個不完。劊子手用力拉朱云,朱云就是不放門檻,結果把殿檻扮斷了,劊子手和朱云都倒在地上,皇帝被朱云的忠心和不怕強權的精神感動得醒悟過來,釋放并獎勵了朱云,把張禹交大理寺查辦。過后大臣要派工人修理殿檻,皇帝意味深長地說:"別修了!留著他可以使我時刻檢討自己,也勉勵大家都要象朱云一樣敢于向我提意見。" 朱氏還以"鳳陽"為堂號。

歷史名人

 【朱 亥】:戰國勇士,魏國人。是朱姓最早出人頭地的人物。據說他力大無窮,勇氣過人,曾經憑著40斤重的鐵錘,保存了情勢危急的趙國。

【朱士行】:三國時第一個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中國僧人講經往往從他開始。

【朱敬則】:唐朝大臣、政治家、史學家。字少連,永城人,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生。歷仕高宗、則天、中宗三朝,歷官洹水尉、右補闕、正諫大夫兼修國史,后遷鳳閣鸞臺平章事,執行宰相職務。他為官清廉,辭官歸來時只一人一馬別無所有。著有《十代興亡論》、《五等論》等書。毛主席對敬則公的評價:——摘自劉昫等《舊唐書》卷九十《朱敬則傳》 [毛澤東讀書的筆記和談話] 朱敬則政治家、歷史家,年七十五。 賈誼云: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毛澤東讀劉昫等《舊唐書》卷九十《朱敬則傳》的批語(見《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第226頁)

朱 溫】: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建立者。公元907年代唐稱帝,后為其子友珪所殺。

【朱 熹】:(1130-1200年)中國南宋思想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紹興十八年(1148年)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慶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年)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元末農民起義,他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后來統領了這支起義軍。1368年,率軍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號稱明太祖。其后共傳12代17帝,立國277年。

【朱 棣】: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命解縉等人編纂《永樂大典》實為中華文化的一大貢獻。曾派鄭和率領船隊七次出使西洋,所歷三十余國,成為明初盛事(見鄭和下西洋)。(后代改姓‘昃’)

【朱載堉】:明朝音律學家、數學家。

【朱 耷】:即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水墨寫意畫專家。

【朱柏廬】:清初居鄉教授學生,治學用程、朱為本,提倡知行并進。其《治學格言》世稱《朱子家訓》,被后世視為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讀本,影響深遠。

【朱紅燈】:(?—1899年),原名朱逢明,山東泗水縣柘溝鎮宋家人。義和團最初領導人,主張扶清滅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

【朱镕基】,男,漢族,1928年10月生,湖南長沙人,1949年10月入黨,1948年12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制造專業畢業,高級工程師。
1947年至1951年在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制造專業學習并參加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1951年至1952年任東北工業部計劃處生產計劃室副主任。1952年至1958年任國家計委燃動局、綜合局組長,國家計委主任辦公室副處長,國家計委機械局綜合處副處長。1958年至1969年任國家計委干部業余學校教員、國民經濟綜合局工程師。1970年至1975年下放國家計委五七干校勞動。1975年至1979年任石油工業部管道局電力通訊工程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室主任。 1979年至1982年任國家經委燃動局處長、綜合局副局長。1982年至1983年任國家經委技改局局長,國家經委委員。1983年至1985年任國家經委副主任、黨組成員。1985年至1987年任國家經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87年至1991年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書記。1991年至1992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務院生產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兼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1992年至1993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1993年至1995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1995年至1998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1998年3月起至2003年初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 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后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毛澤東曾贊揚過朱自清的骨氣,說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游歐洲,回國后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朱棣文
朱棣文(1948.2), 男,祖籍江蘇太倉,生于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漢族,1993年6月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7年因發明了用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與他同獲該獎項的是美國科學家威廉·菲利普斯和一名法國學者。還曾獲費薩爾國王國際科學獎。1998年6月5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8年獲得美國第56屆當選總統奧巴馬提名出任美國能源部長。

朱宣咸,(1927年浙江臺州~2002年重慶),中國畫畫家、木刻版畫家、漫畫家與美術活動家。 20世紀40年代初起從事中國畫,版畫與時政漫畫。1951年起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今中國美術家協會前身)重慶執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在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成立時被選舉為首任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是成立重慶市美術家協會的籌備人,成立重慶國畫院的發起人、顧問,成立重慶美專校的創始人、校長。長期以來,朱宣咸正直無私的先后擔任了新聞、文化、教育、出版系統的美術領導工作,作為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美術事業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對于建立、推動和促進20世紀中期與后期重慶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與走向全國作出了重要貢獻;被政府授予獻給共和國創立者勛章。

朱千華,男,漢族。生于江蘇如皋搬經鎮。著名散文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直在揚州定居、工作、生活。2006年6月開始行走在南方腹地,作嶺南田野考察。現旅居廣西南寧,從事嶺南文化研究,專業寫作。系《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特約作家。代表作有嶺南文化三部曲:《水流花開:南方草木札記》、《嶺南田野筆記》、《雨打芭蕉落閑庭:嶺南畫舫錄》等。朱千華的作品,展示了他內心深處的遼闊原野,在充滿鄉村詩意的同時,也充滿著原始的野性與力度,并與現代文明相抗衡。2006年,其散文名篇《那些銷魂蕩魄的聲音》榮獲首屆朱自清文學獎。

朱迅,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1987年 擔任中國中央電視臺青少年部《我們這一代》主持人。1988年 主演電影《搖滾青年》 ,飾小小。1993—1999年連續5年主持NHK教育臺《中國語講座》 ;連續2年主持日本NHK電視臺直播節目《中日歌會》 ;主持日本電視臺《亞洲觀》 ;主持NHK—1《悠久的長江·三峽》 、 《亞洲歌壇》 、 《真夜中的王國》。1997—1999年 出演日本中京電視臺《藝能人競爭》 ;連續2年擔任日本朝日電視臺直播節目《今晚》節目主持人;出演電影《BANSU KO GALS》 、《三巨龍》。

朱茵
香港明星朱茵小姐,擁有許多的人氣,播出的反應抗日戰爭的連續劇《逐日英雄》,朱茵在片中飾演了一名抗日女英雄,成為了大眾注目的焦點,電視劇收視率因此一路飆升。曾經風靡中國的臺灣樂壇人氣組合F4中的帥哥朱孝天最近因為一系列活動而成為媒體關注的對象。另一位主持人帥哥,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電視藝術系的主持人朱楨因為其幽默、機智的風格而深受大眾喜愛。此外,朱茵還在情景喜劇《老娘舅和他的兒孫們》、 《開心公寓》中分別飾演了重要的角色。

朱軍
朱軍個人簡介 姓名:朱軍 性別:男 祖籍: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朱倉村 生于:蘭州 生日:1964年4月26日 身高:179cm 體重:74kg 妻子:譚梅 兒子:朱思潭 主要經歷 1981年10月--1985年9月蘭州軍區84703部隊偵察連戰士 1985年9月--1988年9月 甘肅省歌舞團 演員 1988年9月--1996年3月 蘭州軍區戰斗歌舞團 演員 1996年3月至今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1999年在全國金話筒節目主持人評選中獲銀獎第一名。 朱軍
2009年10月1日受邀在天安門西觀禮臺觀看國慶六十周年閱兵式。 現主持CCTV-3《藝術人生》、CCTV-音樂《音樂人生》、曾主持《鄉風鄉韻》《東西南北中》《春節聯歡晚會》《心連心藝術團》《大型晚會》。中央電視臺主任播音員。 2010年《情系玉樹 大愛無疆》抗震救災晚會主持人 2010年9月成為《藝術人生》制片人 2010年8月14日 《風雨同舟 情系舟曲》大型賑災晚會主持人 2010年10月31日與曹可凡、陳蓉、董卿共同主持上海世博會閉幕式文藝晚會 2010年11月12日與搭檔董卿解說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開幕式及亞運會序曲珠江巡游 2010年11月27日與搭檔董卿解說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閉幕式

朱孟依
朱孟依——香港合生創展集團主席是中國房地產界的風云人物。

宗祠對聯

〖朱姓宗祠門楣題辭〗

紫陽世澤 考亭家聲

上述兩門楣題辭均源自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紫陽堂號。

朱姓宗祠四言通用對聯

負荊勤讀;
折檻旌忠。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西漢吳縣人朱買臣,字翁子,年輕時家貧,靠賣柴為生,肩挑薪而目讀書。武帝時任會稽太守,后官主爵都尉、丞相長史。下聯典出西漢平陵人朱云,字游,多次忤逆權貴。成帝時任槐里令,上書借上方劍,斬佞臣張禹,成帝發怒要殺他,御史拉他出殿,他攀折殿上門檻大呼:我能跟從龍逄、比干在地下,也知足了!被赦免。后來要修門時,成帝不讓換,說是用來旌表正直而忠心的臣子。

紫陽世澤;
白鹿家聲。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南宋·朱熹,別號紫陽。嘗講學于白鹿洞書院。

鸞臺表直;
鹿洞垂規。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唐·朱敬則力諫,免魏之忠、張說等人死。下聯典出南宋·朱熹,講學白鹿洞書院,并手訂學規。

治推北海;
歌遍南陽。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上出典出漢代舒地人朱邑,年輕時為桐鄉嗇夫(鄉官名,掌管訴訟和賦稅),廉明公正而不苛刻,很受吏民敬愛。后舉賢良,官北海太守,治行推第一,入朝任大司農。下聯說東漢南陽宛人朱暉,字文季,永平初年為衛士令,后官臨淮太守,抑惡揚善,吏民畏愛。人們為他作歌:強直自遂(剛正而不為人所動搖),南陽朱季。吏畏其威,民懷其惠。

婺源著氏;
徽國流芳。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南宋·朱熹,婺源人,理學大家。卒謚文,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鵝湖世澤;
鹿洞家聲。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南宋·朱熹,曾講學于江西鵝湖、白鹿洞兩書院。

傍百年樹;
讀萬卷書。

——朱熹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采用南宋·朱熹題白鹿書聯聯。

以上為關于朱姓起源,朱姓堂號,朱姓名人等相關內容,同時我們還為您提供不錯的:黃姓的來源,黃姓起源,黃姓起名,黃姓名字大全,黃氏家譜,各地黃氏族譜大全。等相關內容供你查閱參考




〖朱姓宗祠五言通用對聯〗

鸞臺夸氣節;
道院畫禽魚。

——李文鄭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唐代永城人朱敬則,字少連,博學而重氣節。咸亨年間為洹水尉,武后時曾上書實行寬簡仁愛之政,打擊朋黨,受賞識,官正諫大夫,兼修國史,人稱有董狐(古代良史)之筆,進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當時,大臣魏元忠、張說受張易之誣陷,沒人敢站出來說話,朱敬則一人上諫,使二人得以免死。下聯典出清初畫家朱耷(八大山人),明代寧王朱權后裔,世居南昌。明亡后,一度為僧,又當道士,建青云普道院。擅畫水墨花卉禽魚,簡練概括,形象夸張,對后來的寫意畫影響很大。又工書法,純樸圓潤,自成一格。

鹿洞春風暖;
鵝湖化日長。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自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人,僑居建州,曾任秘書閣修撰等職。從李侗學習,是二程(顥、頤)的四傳弟子。博極群書,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津及自然科學有不同程度的貢獻。其理學在明清兩代被提到儒學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覽和精密分析的學風對后世學者很有影響。著作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及后人所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他任南康軍守時,曾講學廬山白鹿洞書院,并親手訂立學規。又曾在江西鉛山鵝湖山講學。

幾閣文墨暇;
園林春景深。

——佚名撰未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采用清初畫家朱耷撰書聯。

沛國源流遠;
紫陽世澤長。

——佚名撰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朱氏宗祠聯

南雄珠璣巷位于梅嶺山下,是廣東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稱為廣東第一巷珠璣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張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為表彰其孝義特賜珠璣絳環。自梅關開通以來,梅關驛道就成為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的唯一一條大道,也是北上商貿交易和南遷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線,珠璣巷便成了這條驛道上的一個重要墟鎮。前人楊廷桂在《南還日記》中描寫:途中行旅如蟻,擠擁甚于觀劇。大量來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進入嶺南珠璣巷,又經此轉至珠江三角洲及廣西以至海外謀生,其后裔遍布嶺南、港、澳、臺和海外各國。看來珠璣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發祥地,海外華僑的祖居。據珠璣巷南遷后裔聯誼會搜集的各地南遷后裔143姓族譜記栽,由珠璣巷播遷粵、港、澳、臺及海內外的后裔數千萬人,都承根認脈,均稱珠璣巷為七百年前的桑梓鄉。



 〖朱姓宗祠七言通用對聯〗

一統江山明社稷;
四書精典宋圣賢。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下聯典指南宋·朱熹,曾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集注》。

山河奄有中華地;
日月重開一統天。

——明·朱元璋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采用明·朱元璋撰書聯。

漢室忠臣旌折檻;
理學心源憶考亭。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名臣朱云,他當年進諫,攀斷殿檻,猶力奏不止。后,皇上下詔不修治斷檻以旌直臣。下聯典指南宋·朱熹,考亭,朱熹僑居之地也。

夫人城原堪御寇;
才女詞幾致貽譏。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東晉義陽平氏人朱序,字次倫,太元年間任梁州剌史,鎮守襄陽。前秦軍攻城,他率眾固守,母親韓氏率婦女補筑新城,號稱夫人城。因部將叛變而被俘,任前秦尚書。后在淝水之戰中,反秦歸晉,歷官豫、兗、青諸州剌史,多立戰功。下聯典出宋代女作家朱淑真,號幽棲居士,錢塘人。生于仕宦家庭,幼年聰慧,喜讀書。因對婚姻不滿,抑郁悲傷,詩詞多幽怨之作,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句,人們懷疑她不貞,幾乎留下譏諷。當時人稱其詞為才女詞。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又善畫,兼通音律。

太行浩氣傳千古;
猛士如云唱大風。

——朱德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集朱德詩句聯。

千古正學開河洛;
萬世斯文接魯鄒。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采用朱熹祠聯。

千樹梅花百壺酒;
一莊水竹數房書。

——清·朱彝尊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采用清初詞人朱彝尊自題聯。

無賢不是朱門客;
有子皆如玉樹枝。

——朱慶余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采用唐代詩人朱慶余詩句聯。

但得夕陽無限好;
何須惆悵近黃昏。

——朱自清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采用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自題聯。


 愛民良吏稱千載;
治學殊功注五經。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大司農朱邑,廉平不苛,治行第一,吏民愛敬之。下聯典指南宋·朱熹,曾注《詩集傳》等儒家五部經典。

〖朱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對聯〗

愛士禮賢,名戴太守;
淑人君子,帝表司農。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名人朱大志事。下聯典指漢代名人朱邑事。

玉海金山,表彥和器宇;
瓊林黃榜,大會狀文章。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梁代朱異,字彥和,遍覽五經,尤明禮易。下聯典指明代朱縉、朱希周、朱國祚,先后皆中狀元。

玉海千尋,遍探五經之秘;
書樓萬卷,博搜二酉之奇。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南朝梁錢塘人朱異,字彥和,跟從五經博士明山賓學習,遍閱五經,尤其精《禮》、《易》,兼通博弈書算。梁武帝時為中書通事舍人,官至侍中、中領軍,掌管機要三十余年。玉海千尋,是說朱異氣度弘深。《南史·朱異傳》有句:(朱異)器宇弘深……玉海千尋,窺映不測。下聯典出宋初渼陂人朱昂,字舉之,少年時酷愛讀書,當時人稱南唐青州人朱遵度為朱萬卷,稱朱昂為小萬卷。真宗時官至翰林學士。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縣,小酉山中有石穴,藏書千卷,相傳為秦人避居隱學于此。后用二酉指豐富的藏書。

姿文儀武,古今名家振寰宇;
治世安發,吾族帝王垂青史。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北省應城市朱氏宗祠紫陽堂堂聯。

道統闡薪傳,洙泗真源今未墜;
儒型垂梓社,滄州精舍此重開。

——清·林則徐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采用清·林則徐題福州朱文公祠聯。

遷知曾憶舊池臺,趁風月一場蘇城夢到;
鹽業更兼諸種作,看煙波半岸海國生涯。

此聯為浙江省余姚縣四明山鎮朱氏宗祠聯。上聯講典陽該支朱氏宗根源蘇州。下聯典出該宗族現在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

遷居曾憶舊池臺,趁風月一場,蘇城夢到;
鹽業更兼諸種作,看煙波半岸,海國生涯。

——佚名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浙江省余姚四明朱氏宗祠聯。上聯典出本支朱氏來源于蘇州;下聯典出余姚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環境。

遷移自吳歙婺而來,氏族清嘉,斯地奠安稱梓里;
裔嗣逾宋元明以后,詩書啟佑,幾人騰翥詠梧岡。

——朱蘭坡撰朱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涇縣墉頭街朱氏宗祠聯。上聯典出本支朱氏遷移經歷。下聯典出宋代以來,朱氏人才輩出。

以上就是朱姓的起源和來歷的全部內容,更多百家姓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熊掌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