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五行識人要考慮整體

解夢佬

五行識人要考慮整體

一個人在社會上,不能忽略自己對群體的責任。我們與人相處,首先要準確判斷:這個人的愛好和興趣是什麼?他是否值得信賴?他與我可以成為朋友嗎?我們都希望了解別人,但往往忽略了了解自己。一個人只有正確地認識了自己和別人,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以我們都要學會知人的方法。

怎樣識人?古人早就告訴我們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一定要從整體上來看,不但要看這個人的過去、現代和未來,而且還要考察這個人的言行舉止。

一個人現在所做的事,或許有對有錯,我們很難以偏概全。若是參考他過去的所作所為來考慮,不僅看他說什麼,更要看他在做什麼,以及他一路走過來的表現。不僅如此,還要看他未來的志向所在,有沒有對未來的憧憬,一個人如果沒有愿望,就不會努力奮斗、不斷上進,將來的成就必然很有限。

我們用綜合現在、過去和未來的方法,從表面深人到內心,這個人怎麼能夠隱藏呢?我們在知人時,并且借此提醒自己:別人也會如此觀察和評估我們。

除了看一個人的過去、現在,還要看一個人的未來,怎麼看呢,除了看他的言談和行為,還可以用五行識人的方法。

蘇東坡有一首著名的詩叫《題西林壁》,詩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是詩人在游廬山時所寫。從正面看,廬山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從側面看,廬山巔峰陡峭、宏偉壯觀。從遠處、近處看,景色各不相同。該詩在贊嘆景色優美的同時,更蘊含著深厚的哲理。那就是對待任何事物,分析一件亊情,必須立足高遠,洞察全貌,以全局的眼光去分析判斷,如果只從一個角度認識就會偏頗。識人也是如此,有道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難知心。盡管是難,但并不是不可認知的,就五行識人來說關鍵是要考慮整體要素。

五行識人整體要素有三個

我們在考慮識人時,必須綜合整體要素來分析。整體要素究竟有幾個呢?實際上我們的古圣先賢早已經告訴我們了。據《周易》的記載,我們的第一人文始祖伏羲氏就是從天文、地理、人事三個方面來考察萬物的,于是創作了八卦。那我們要認識一個人,也必須從天、地、人三個方面、三個要素來考察。

首先是天,天的要素包括了自然環境、氣候變化等等。在性格判斷方面,古人一般只考慮出生時間。在古人眼里出生的時間就反映出五運六氣,因為古代的年、月、日、時都是用天干和地支來表示的。天干和地支當中就蘊藏若天氣和物候的信息。

第二個要素是地,就是考慮出生的地點和方位,以此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命運。比如有納音、四柱、梅易等。以為人的出生年月就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那當然是不夠科學的。雖然人的出生時間與人體的生理狀況性格等有一定關系,何不是絕對因素。某著名醫院獲得美閏基金會一項研究課題,就是研究70年以前在特定時間出生的人,他們目前身體疾病譜情況,這說明出生的時間與人的身體狀況是有一定關系的。但是如果把出生的時間當作決定因素,那就是以偏概全,把必要條件當成了充分條件。出生時間充其童只是人體身體狀況和性格特征的必要條件之一,但絕不是充分條件。也有的人從出生地、出生方位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命運,應該說,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地方人群,他們的性格是有一定差異的。比如說南方人和北方人,沿海人和西部人,上海人和北京人,他們總體個性上都會有一定差異,表現為一種文化的差異。所以,方位也是判斷人性格的必要條件之一。但同樣也不能以偏概全,不能認為只看方位就能決定人的性格。

第三個要素是人。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決定的因素。人的要素里著重分體和用,也就是體質和性格。至于古代的面相、手相,只是反映人性格和體質的一種外在表現。有諸內必形諸外,內在的體質性格必然會通過外部反映出來,所以從面相手相中觀察人的身體狀況是有道理的。比如中醫的望診,其實就是觀象,現在主要是觀舌象。過去還包括觀面相,這一點在,《黃帝內經》中有一篇叫《五色篇》就詳細介紹了怎麼觀面相。

當然,只觀察面相手相還容易造成主觀臆斷,所以還必須進行潛意識測試,這是我們多年來換索的一種人格意象分析法。這種方法比意識層面的測試更加客觀準確。

對古人各種有關性格命運的測試方法,比如納音、四柱、梅易、紫微斗數、曲相手相等方法,我們一定要采取科學的態度。如果絕對相信它,那就是迷信;如果批判性、選擇性地吸收其合理部分,那在現實生活中就可以發揮作用。

我經常說一句話,真理和謬誤就相差0.1毫米。就是說對某一個東西,你要是用得適中就是真理,如用得太過或不及就是謬誤。所以對古人的這種東西不必害怕,更不必恐慌,貴在合理地吸收和取舍。關于五行識人三要素中,天時、地理、人格的具體內容將在下面分別講述。

以上就是五行識人要考慮整體的匯總,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一定的幫助哦!更多資訊信息請繼續關注解夢佬算命網熊掌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