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人民司法的紅色基因
獲獎稿件分享
近期,蓮湖法院棗園法庭趙海濤同志,在西安中院舉行的“學黨史、守初心、擔使命”讀書演講比賽中榮獲三等獎。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這篇以《重溫<紅色中華>,傳承人民司法的紅色基因》為題的演講稿。
十年前的大學生涯,我讀過一本人民出版社的報紙匯編,名為《紅色中華》。1931年,中國共產黨歷經十年奮斗,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同年創辦機關報,命名為《紅色中華》。從1931年到1934年,黨中央在蘇區的各項工作見諸報端,其中不少篇章是關于司法審判的工作報道。
這是中央蘇區最高特別法庭特字第一號刑事判決書,主審人董必武,陪審人何叔衡、羅梓銘,公訴人梁柏臺,他們都是我黨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人民司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判決書記載了時任于都縣蘇維埃主席熊仙壁瀆職、貪污、侵犯群眾權益的犯罪事實,判決書用詞規范,結構完整,值得當今法官學習。
在蘇區,黨中央十分重視審判工作,多次要求審判案件必須公開,如有秘密關系可以秘密審理,但宣布判決仍須公開。曾有會昌縣、尋烏縣的部分案件沒有公開審理,而在裁判部長的房間里完成了判決,黨中央作出了嚴厲批評。
在蘇區,黨中央制定了《革命法庭工作大綱》,出臺了《對裁判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級裁判部在開庭前多出通告布告,吸收群眾旁聽審判;要多組織巡回法庭到出事地點審判案件;要多向群眾做各種法令的宣傳解釋工作;要從雇農工會、貧農團等團體中選舉陪審員,開創了司法民主的先河。
這是1932年福建省裁判部的工作統計,其中省級裁判部辦理各類案件338件,各縣裁判部辦理案件1530件。那是一個靠毛筆書寫、穿草鞋走路的年代,這樣的成績十分不易。在黨的領導下,蘇區審判機關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審判工作如火如荼,沉重打擊了違法犯罪,有效鞏固了革命政權,也為后來的“馬錫五審判方式”積累了經驗。
偉大領袖毛主席有一首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面對反動勢力的圍追堵截,黨的事業時刻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而我們黨能夠在法治道路上積極探索,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一代共產黨人,胸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不畏逆境,堅定前行。從瑞金到延安,從西柏坡到北京,再到全中國,黨的法治事業從無到有,從弱變強,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聚沙成塔,才結成了今天的法治成果。作為新時代法院人,我們必須繼承先輩遺志,擔當起新時代法院工作新使命。
結合蓮湖法院具體實踐,我認為我們要做好四個堅持,第一,堅持黨的領導,牢記初心使命,走人民司法道路;第二,堅持公正司法,大力提升審判質效,及時解決矛盾糾紛,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正義,看得見公平;第三,堅持司法為民,開門納諫,接受群眾監督,優化便民措施,方便群眾訴訟,還要主動深入群眾,多做普法宣傳,做好矛盾糾紛的事前預防;第四,堅持與時俱進,針對新經濟新業態和后疫情時代的新情況新問題,主動學習,創新工作,服務社會民生,助力營商助企。
近年來,蓮湖法院先后化解了西安焦化廠、百欣花園等涉民生糾紛,破解了群眾的住房難題;我們開展“三秦颶風行動”、“42度出擊”,讓逃避執行的老賴們無處遁形;我們積極宣傳民法典,凈化校園秩序,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顯著減少;我們特邀社區調解,創建無訴社區,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正是堅持了人民司法的正確道路,我們的工作獲得了群眾的肯定和贊揚。
學黨史、守初心、擔使命,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擺在新時代法院人面前的莊嚴課題。讓我們重溫黨史,繼承人民司法的紅色基因,永遠跟黨走,奮進新時代,為共和國法治事業再立新功。
編輯:孫鈺穎
責編:李鵬